770 likes | 1.21k Views
個人理財規劃. 第七章 退休規劃. 前言. 退休規劃的步驟要從 退休生活 的設計開始,有夢才能圓。 收入高又保守 的家庭,可以購買 養老保險 及 提撥年金 來準備退休金; 一般家庭 則需冒點風險,年輕時就開始提撥收入的一部分做為 定期定額投資 ,利用 複利效果 來累積退休金。在漫長的退休金投資過程中,要根據生涯變化、投資績效與預期績效的差異,調整投資組合與與儲蓄策略。. 第七章 退休規劃. 7-1 退休金需求分析 7-2 退休金來源分析 7-3 退休金規劃專題探討 7-4 退休規劃案例分析. 7-1 退休金需求分析.
E N D
個人理財規劃 第七章 退休規劃
前言 • 退休規劃的步驟要從退休生活的設計開始,有夢才能圓。 • 收入高又保守的家庭,可以購買養老保險及提撥年金來準備退休金;一般家庭則需冒點風險,年輕時就開始提撥收入的一部分做為定期定額投資,利用複利效果來累積退休金。在漫長的退休金投資過程中,要根據生涯變化、投資績效與預期績效的差異,調整投資組合與與儲蓄策略。
第七章 退休規劃 • 7-1 退休金需求分析 • 7-2 退休金來源分析 • 7-3 退休金規劃專題探討 • 7-4 退休規劃案例分析
7-1 退休金需求分析 • 想要過一個有尊嚴的晚年,需要事先作退休規劃。除非你是軍公教人員,有較完善的退休金或終身俸保障,否則就必須自籌退休金,把國民年金或企業退休金當作額外福利,才能真正保障晚年生活無虞。 • 所以,這一節我們要探討的內容有: • 一、退休後的年度支出 • 二、退休後的餘命 • 三、退休生活費分段說明 • 四、應準備多少退休金?
一、退休後的年度支出 • 退休後的年度支出有二種算法,舉例說明如下: • 案例1 • 張大同先生目前40歲,打算60歲退休,目前月薪資70,000元,月支出54,000元。 • 1.根據生活水準調整退休支出 • 退休後生活費現值=目前的生活費-退休後可減少的支出項目+退休後可能增加的支出。
表7-1顯示(下一頁),一個目前月支出54,000元的家庭,退休後只要有30,000元現值的月支出,就可以維持與目前相同的生活水準。表7-1顯示(下一頁),一個目前月支出54,000元的家庭,退休後只要有30,000元現值的月支出,就可以維持與目前相同的生活水準。 • 退休年支出調整率=退休後支出現值30,000元÷目前支出54,000元=55.56%。 • 以此種方式算出來的退休生活費用,是現值的觀念。 • 假設離退休年數為20年,平均通貨膨漲率為3%,退休後屆時的月支出=30,000元×CF(3%,20年)=54,183,(CF代表複利終值係數)。 • 退休後支出調整率不一定在60%左右,先犧牲後享受的螞蟻族,可能期待退休後的生活水準高於工作期間的生活水準,希望的支出調整率可能達80%、90%,甚至100%以上。
一、退休後的年度支出 • 2.按照自己的理想重新計算退休後需求 • 花一點時間想想,儘量具體地把你的夢想寫下來,再給你的夢想一個價錢。 • 比如說退休後要住在老人休閒住宅,每月含餐費管理費30,000元,每個月打四次高爾夫球,花費10,000元,每年夫妻出國旅行三次,一次4萬元,分攤到每月要10,000元。 • 另外還要考慮到每月健診與醫療費用平均4,000元,先生攝影與太太插花的嗜好花費各2,000元,合計現值為58,000元。 • 這是過自己想過生活的代價,比目前的支出還高。假設離退休年數為20年,平均通貨膨脹率為3%,退休後屆時的月支出=58,000元×CF(3%,20年)=104,754元,看起來似乎是過於完美不易達到的夢想。 • 然而有夢才能圓,或許目前的收入只有70,000元,在未來的20年內,就要設法提高收入、提高儲蓄率或提高投資報酬率等方式來實踐夢想。 • 如果所有欲達成的夢想定價出來後,與目前的資產現況及未來的可能儲蓄能力相差太大,還是要修正原來的期望值,才不至於使夢想成為空想。
二、退休後的餘命 • 生物醫療科技的進步,人類的預期壽命持續增長,因此算出每年要花多少錢後,還要算出要準備多少年,才能算出退休金總需求。 • 平均餘命意指一般人在某個年齡之下尚可存活的年數期望值,依照民國92年內政部的統計,男性於出生時的平均餘命為73.40歲,女性為79.31歲。 • 而根據壽險業所製作的第四回合生命表,男人和女人的平均餘命與政府統計的差不多,而年金生命表,男人則是82歲,女人更高,達86歲。
年金生命表,是壽險業計算年金費率時用來參考的依據。年金生命表的平均餘命,比目前實際的平均餘命高出10歲左右,壽險業者表示,主要是因為現在高齡趨勢下,未來國人平均餘命很可能會愈來愈長。年金生命表,是壽險業計算年金費率時用來參考的依據。年金生命表的平均餘命,比目前實際的平均餘命高出10歲左右,壽險業者表示,主要是因為現在高齡趨勢下,未來國人平均餘命很可能會愈來愈長。 • 退休後餘命的估算除了依統計數據外,也可以考慮到個別差異。如家族長輩有多人活到90歲以上時,考慮遺傳的因素,預估自己的餘命時也可以估計到90歲。 • 建議至少以目前的平均餘命來當作估計的下限,不要自認為體弱多病。只估算自己可活到70歲來作規劃,若屆時還活著卻沒錢用也是個問題。
三、退休生活費分段說明 • 可以將退休後所需的費用分為三個階段如下: • 1.退休前期 • 2.退休中期 • 3.退休後期
1.退休前期 • 65歲以前稱為退休前期,若是55歲就退休則此段時間長達10年,若60歲才退休則為5年,65歲才退休則無退休前期。 • 退休前期的特色是體力尚可,還有兼職工作能力,也還能從事較花體力的休閒活動,如四處遊山玩水或環遊世界的計畫等。開銷較多但可靠兼職提高收入,以因應彈性支出,此期間的休閒支出應會高於醫療支出。
2.退休中期 • 一般定義為65歲到75歲,已經超過工作年齡的上限,兼職機會不多,體力以較退休前期差,減少國外旅遊或打高爾夫球等運動式休閒次數,但大部分的老人尚可以照顧自己,此期間休閒費用與醫療費用相當。
3.退休後期 • 通常指75歲以後到身故這段時間。此時體力以日漸衰弱,以靜態休閒為主。其中,2/3左右的老人健康情況不佳,常上醫院看病;1/4的老人在退休後期到身故之前,有一年以上長期看護的需要。此期間醫療支出大於休閒支出。 • 算得更仔細者,可分別估計退休前期、中期與後期所需年支出金額及年數,再分別折算為退休時的現值。
四、應準備多少退休金? • 1.安全支用率法 • 安全支用率= • 安全支用率一般以5%為合理基準,這是以退休後生活20年,退休金的投資報酬率等於通貨膨脹率保守的計算。 • 依照民國92年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五分位最低所得組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為15萬元,最高所得組為40萬元,平均所得為25萬元,分別乘以90%、80%與70%的所得替代率,再各除以5%的安全支用率,可得:
單身基本生活水準所需退休金=15萬元×90%÷5%=270萬元,夫妻540萬元單身基本生活水準所需退休金=15萬元×90%÷5%=270萬元,夫妻540萬元 • 單身平均生活水準所需退休金=25萬元×80%÷5%=400萬元,夫妻800萬元 • 單身滿意生活水準所需退休金=40萬元×70%÷5%=560萬元,夫妻1,120萬元 • 這是以即將退休者的眼光來看,如果還有一段期間才退休,還必須考慮此段期間的通貨膨脹率。
2.調查法 • 依據國泰人壽日前針對千萬名保戶,做了一個「量化」的大調查,發現超過七成的保戶認為,退休後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在2萬元到3萬元之間就夠了;這些保戶平均希望自己在55歲退休,想要活到77歲,換算回來,要準備700多萬元的退休金才夠。
商業年金 或自己準備 企業退休年金或 公務人員退休金 社會保險或國民年金 17-2 退休金來源分析 • 為退休生活保障,應了解三層次的退休年金來源,架構如圖7-1: • 圖7-1 三層次退休金來源架構
17-2 退休金來源分析 • 這一節要探討的內容: • 一、社會保險或國民年金給付 • 二、企業退休金與公務人員退休金 • 三、自己另外準備退休金
一、社會保險或國民年金給付 • 第一層次為社會保險或國民年金給付。此一層次包含勞保給付、公保給付、軍人保險退伍給付、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敬老津貼及國民年金等。 • 1.勞保給付 • 第一層次的勞保老年給付,目前已改為年金制,依照目前的規劃為勞保年資需滿20年以上才可以領,每滿一年,可以領取勞保薪資的1%。 • 勞保年金化目前已定案。勞保的老年給付是以加保年資作為計算退休金的基準,參與勞保男性的退休年齡為60歲,女性為55歲。勞保老年給付領取標準有五:
1.勞保老年給付領取標準有五: • (1)被保險人參加保險年資滿1年,男性年齡達60 • 歲或女性年齡達55歲。 • (2)參加保險年資滿15年,年滿55歲。 • (3)在同一投保單位參加保險年資25年。 • (4)參加保險年資合計滿25年,年滿50歲。 • (5)擔任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具有危險、堅強體力等特殊性質之工作滿5年,年滿55歲。 • 保險年資前15年每年給予一個基數;超過15年每年給2個基數,最高給付45個基數;但年逾60歲繼續工作者,每多工作一年多給1個基數,最多可多給5個基數,合計共50個基數。勞保基數的計算基礎係按退休前三年平均月投保薪資計算。
2.公保給付 • 請領資格:被保險人依法退休、資遣或繳付保險費滿15年並年滿55歲而離職退保者。 • 給付標準: (1)修法前之保險年資依原公務人員保險法或原私立學校教職員保險條例規定標準計算。 (2)修法後之保險年資每滿一年給付1.2個月,畸零月數按比例發給。 (3)被保險人於本法修正施行前後之保險年資應合併計算發給養老給付,但最高以36個月為限。 (4)請領養老給付後,如重行加保之被保險人,原領養老給付無庸繳回,其原有保險年資不得合併計算,各次所領養老給付合計仍以36個月為限,未達最高月數者,補足其差額,已達最高月數者,不再增給。 (5)已領養老給付最高月數後,重行加保之被保險人,日後退休或離職退保時,不再發給養老給付,但重行加保期間自付部份之保險費,加計利息發還。
3.軍人保險退伍給付 • 請領資格:凡依法退伍、除役、停役、禁役、歸休、復員解除召集及因故離職等事故者。 • 給付標準: (1)保險滿5年者,給付5個基數。 (2)保險超過5年者,自第6年起至第10年,每超過1年,增給1個基數。 (3)保險超過10年者,自第11年起至第15年,每超過1年,增給2個基數。 (4)保險超過15年者,自第16年起,每超過1年,增給3個基數。 (5)保險滿20年者,每超過1年增給1個基數,最高以45個基數為限。 (6)前述所稱基數指按事故發生月份之保險基數為標準計算之。 (7)保險未滿5年,未曾領受殘廢給付者,照最後月份繳費標準,退還其以往各月自付部份保險費。
4.老年農民福利津貼 • 請領資格: (1)滿65歲農民,申領時農民加保年資合計六個月以上,同一期間未領取政府發放之生活補助或津貼者。或已領取社會保險老年給付,但於87年11月12日以前已加入農民健康保險者。 (2)滿65歲漁民,申領時漁會會員年資合計六個月以上,為已領取勞工保險老年給付之漁會甲類會員,且同一期間未領取政府發放之生活補助或津貼者。或已領取社會保險老年給付,但於87年11月12日以前已加入農民健康保險者。 (3)符合(1)(2)且已在領者,其於87年11月13日以後因故退出農保或退出漁會甲類會員,如未再加農保或漁會甲類會員,且同一期間未領取政府發放之其他生活補助或津貼,仍可續領老農津貼。 給付標準:得按月領取新台幣6,000元。
5.敬老津貼 • 敬老福利生活津貼每月新臺幣3,000元。 • 『年滿六十五歲,在國內設有戶籍,且於最近三年內每年居住超過一百八十三日之國民,未有下列各款情事者,得請領敬老福利生活津貼(以下簡稱本津貼),每月新臺幣三千元: 一 、經政府補助收容安置。 二、領取軍人退休俸(終身生活補助費)、政務人員、公教人員、公營事業人員月退休(職)金或一次退休金。 三、已領取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費、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或榮民就養給與者。 四、稅捐稽徵機關核定之最近一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合計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五、個人所有之土地及房屋價值合計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上。 六、入獄服刑、因案羈押或拘禁。前項第五款土地之價值,以公告土地現值計算;房屋之價值,以評定標準價格計算。已領有第一項第三款所定津貼、補助或給與者,於本條例施行後,不得轉請領本津貼。但喪失領取資格者,不在此限。』
6.國民年金 • 2008/10/1正式實施國民年金法,社會安全制度係採社會保險制。國民年金開辦第一年,以勞保投保薪資第一級,即基本工資17,280元為投保金額,保險費率為6.5%,每兩年費率將提高0.5%,上限為12%,而國民年金給付標準也會隨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投保金額。保險費1,123元,政府負擔四成,民眾負擔六成,民眾每月繳交674元,繳滿40年,每月可領年金8,986元,直到死亡為止。但因考慮必須書面通知保險人繳費的郵資問題,規定繳費方式以雙月計算。國民年金財源來自公益彩券盈餘、提高營業稅徵收率1%及公務預算等,並由政府付最後支付責任。
6.國民年金 • 為了確定國內沒有參加相關社會保險的國民,在老年及發生身心障礙時能得到基本的經濟安全,因此制定國民年金法,國民年金保險事故包含:老年、身心障礙及死亡三種,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時,可領取老年年金給付、身心障礙年金給付、喪葬給付及遺屬年金給付。國民年金保險制度,主管機關為內政部,委託勞工保險局辦理。投保資格以年滿25歲至未滿65歲,未參加軍公教、勞保,且未領取相關社會保險老年給付者都必須加保,但國民年金採柔性強制加保,即不加保沒有罰則,只是不能享受國民年金的保障。
二、企業退休金與公務人員退休金 • 1.企業退休金 • 民國94年7月勞退新制實施後,勞工可以依本身年資即企業狀況,選擇適用勞退新制或舊制。 • 若選擇勞退舊制,依勞基法第55條規定,前15年每年可領兩個基數,後15年每年一個基數,最多45個基數,基數指退休前六個月的平均月工資。 • 如果退休前年資20年,可以領到35個基數(15×2+5),若退休前六個月平均薪資為8萬元,可領得勞退金額=8萬元×35=280萬元。 • 雖然勞退新制實施之後,仍然可以選擇按照勞基法舊制來計算退休金。但舊制關卡重重,最後領不到退休金的風險仍然存在。若選擇新制,在94年7月以前的年資,是保留不保障。 • 所謂保留,是指若員工可在退休新制實施時所服務的企業做到退休,退休金將分兩段計算後合計。民國94年7月1日到退休時點,依照新制看個人帳戶累積的餘額來計算退休金,自僱用日到民國94年6月30日用舊制的年資來計算退休金。而不保障,是指一旦在符合勞基法退休條件前離職,舊制年資泡湯,跟選擇舊制的風險相同。
範例: • 比如說在民國80年3月1日受雇,到94年6月30日共14年又三個月,應計算年資為14.5年。前15年每年兩個基數,因此可以領取29(14.5×2)個基數,若在退休前六個月平均薪資為8萬元,可領的勞退金額=8萬元×29=232萬元。
2.勞退新制介紹 • 依據勞工退休金條例,有關勞退新制規定摘要如下: • 新制適用規定: (1)選擇舊制者仍依舊制規定(勞動基準法)領取資遣費或退休金。 (2)原適用舊制者,若選擇適用新制,於勞工退休金條例施行之日起五年內,得變更選擇。 (3)選擇適用勞工退休金條例之退休金制度後,不得再變更選擇適用勞動基準法(舊制)之退休金規定。 (4)勞工退休金條例實施前之工作年資應予保留,仍依舊制規定(勞動基準法)領取資遣費或退休金。雇主應在新制實施五年內為勞工足額提撥舊制下的退休金。
2.勞退新制介紹 • 提撥金 (1)雇主每月負擔之勞工退休金提撥率,不得低於勞工每月工資6%。勞工每月工資之分級表,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目前分11組61級,最低提撥工資為1,500元,最高為15萬元。 (2)勞工自行提撥的部份:勞工得按工資總額6%範圍內,自願另行提撥退休金。勞工自願提繳部份,得自當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全數扣除。
2.勞退新制介紹 (1)由中央主管機關委託金融機構(承辦機構)辦理。 (2)欠費滯納金之加徵、罰鍰處分及其強制執行等業務,由勞工保險局辦理。 (3)200人以上之企業經工會或1/2以上勞工同意,得委由壽險公司辦理保險法規定之年金保險,參加年金保險的勞工未達1/2以上不得實施。
2.勞退新制介紹 • 新制年金請領條件: (1)勞工年滿60歲,適用新制之年資合計滿15年者,得請領月退休金。但工作年資未滿15年者,得請領一次退休金。 (2)工作年資採計以實際提繳退休金之年資為準。年資中斷者,其前後提繳年資合併計算。 (3)勞工開始請領月退休金時,應一次提繳一定的金額,投保年金保險作為超過年金生命表平均餘命後之年金給付之用。 (4)勞工於請領退休金前死亡者,應由其遺屬或指定請領人請領一次退休金。遺屬之順位:A配偶及子女,B父母,C祖父母,D孫子女,E兄弟姊妹。 (5)退休金請求權的時效為五年。
2.勞退新制介紹 • 資遣費:改為每滿一年發給1/2個月工資,與勞基法規定一年的年資發一個月相比減半,且最多6個月。 • 退休金運用效益: (1)依本條例提繳之勞工退休金運用收益,不得低於當地銀行2年定期存款利率;如有不足由國庫補足之。 (2)200人以上企業員工參加保險法規定之年金保險,平均收益率不得低於當地銀行2年定期存款利率。
2.勞退新制介紹 • 其他規定 (1)月退休金按季發給,各季分別於每年2月底、5月31日前、8月31日前及11月30日前發放,每次發放三個月。 (2)領取退休金後繼續工作者,雇主仍應提繳退休金至原個人退休金專戶。
3.公務人員退休金 • 舊制:84年6月30日以前之年資 (1)月退休金=本人月俸額×{75÷100+(服務年資-15年)÷100}+本人實物代金+眷補費。(最高以90%為限) (2)一次退休金:最高以61個基數為限 • A.任職未滿15年者:(本人月俸額+本人實物代金)×(服務年資×2-1)+(眷屬實物代金+眷屬補助費)×24 • B.任職15年以上者:(本人月俸額+本人實物代金)×(服務年資×2+1)+(眷屬實物代金+眷屬補助費)×24 (3)兼領一次退休金及月退休金,各依其比例發給。 • A.兼領1/2之一次退休金與1/2之月退休金。 • B.兼領1/3之一次退休金與2/3之月退休金。 • C.兼領1/4之一次退休金與3/4之月退休金。
3.公務人員退休金 • 新制:84年7月1日以後之年資 (1)一次領取退休金:本俸*2*基數 本俸加一倍為基數,每年給1.5個基數,及本俸×2×1.5,,最高採計35年,退休金給53個基數。滿55歲者得自願提前退休,並加發五個基數之一次退休金。 年資尾數不滿6個月者,一次退休金=(本俸×2)×{1.5×任職年資(整年的部份)+1} 年資尾數滿6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一次退休金=(本俸×2)×{1.5×任職年資(整年的部份)+1.5} (2)月退休金: 本俸加一倍為基數,每年給2%,即本俸×2×2%,最高採計35年,退休金百分比最高70%。 年資尾數不滿6個月者,月退休金=(本俸×2)×{2÷100×任職年資(整年部份)+1÷100(年資數不滿6個月者)} 年資尾數滿6個月以上未滿一年者,月退休金=(本俸×2)×{2÷100×任職年資(整年部份)+2÷100} 實施新舊制時,施行前後均有任職年資者,應前後合併計算,舊制任職年資仍依原法,最高採計30年,新制任職年資可連同累計,最高採計35年。前後年資的取捨應採較有利於當事人之方式。
三、自己另外準備退休金 • 1.自己提撥6%到個人退休金帳戶 • (1)自己提撥6%的必要性 • 首先要看雇主提撥6%後,加上勞保的部份,屆時退休年金夠不夠退休後生活所需?若夠了自己就不用提撥。對一般上班族來說,自己另外提撥6%投入個人帳戶,才能累計足以安度晚年的退休基金。 • (2)是否以自己操作代替自提的6%儲蓄?
1.自己提撥6%到個人退休金帳戶 • (2)是否以自己操作代替自提的6%儲蓄? • 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過去的投資績效、投資的專業能力、投資資訊的掌握度等都是考慮因素。一般投資人往往會過度自信,認為自己操作的實質報酬率絕對不只3%,但積極進出的結果有多數人連3%的報酬率都達不到。 • 自己再提撥6%到退休金帳戶的缺點是,投資的自主能力降低。優點是為退休所做的投資已獨立分開來,若有餘錢可做滿足其他理財目標的投資。 • 若原本有購屋自備款儲蓄或房貸需要繳交,由於收入有限不夠分配,一旦存入退休金帳戶資金被凍結,不到退休時無法領取,可能仍要考慮是否提足6%自願退休金儲蓄。
1.自己提撥6%到個人退休金帳戶 • (3)自提退休金不用納入課稅所得 • 所得愈高,節稅的效果愈大。若是屬於不用申報所得稅的低收入戶,自行提撥6%的部份,將使其可支配所得降低,生活更加艱困。 • 高所得戶自提6%的節稅效果大,應該要提足6%。目前最高薪資提撥級距為15萬元,如月所得達50萬元,年所得600萬元,適用40%的邊際稅率,但也只能提撥15萬元。 • 每月6%提撥額9,000元,可以節省3,600元的所得稅,一年4.32萬元。等於是一年多出4.32萬元的節稅利益,可以用來投資。以提撥15年計算,每年10.8萬元的退休金自提額,年實質報酬率3%,退休後每年可以多領13.5萬元。把4.32萬元的年省稅金額用來投資,退休後可以多領5.4萬元,合計18.9萬元。
(3)自提退休金不用納入課稅所得 • 因此高所得者在提撥退休金時享有免稅好處,在領用退休金時,按目前制度仍然不用繳多少個人所得稅,當然應該全額運用此6%免稅的退休金提撥。 • 中所得稅者要衡量自己的投資能力,是否可高過勞保的投資報酬率加上節稅效益。若屬於保守族群仍應6%全額自提,積極進取者才用來自己投資。 • 但是若不易控制消費衝動的蟋蟀族,則自提6%仍有強迫儲蓄的功能,不提只是花掉而已,不會用來投資,所以還是建議提撥。
練習題一 • 小王現年40歲,已儲蓄500萬元,計畫供其60歲退休後生活之用,假設投資報酬率6%,在不考慮通貨膨脹情況下,試問20年後退休時,小王共累積多少退休金?
練習題一解答 • 500萬元×複利終值係數(n=20,r=6%) • =500萬元×3.207 • =1,603.5(萬元)
練習題二 • 阿明預計20年後退休,屆時需備妥2000萬元之退休金,若年投資報酬率5%,則阿明退休前每年應儲蓄多少錢?
練習題二解答 • 2000萬元÷年金終值係數(n=20,r=5%) • =2000萬元÷33.06 • =60.5萬元
練習題三 • 某一勞工現年35歲進入公司服務,其每月薪資為5萬元,依勞退新制規定,該公司以其薪資6%提撥退休金,在不考慮其未來薪資調整率之情況下,假設以每年3%之投資報酬率計算,該員在60歲時申請退休時,總共可以領到多少退休金?
練習題三解答 • 5萬元×6%×12=3.6萬元 • 3.6萬元×年金終值係數(n=25,r=3%) • =3.6萬元×36.459 • =131.3萬元
7-3 退休金規劃專題探討 • 這節要探討之內容: • 一、不同年齡層選擇新制後應提高的儲蓄率 • 二、準備退休金的層次與資產配置 • 三、退休目標與其他目標間的取捨 • 四、退休前後的保單調整 • 五、退休後的投資規劃
一、不同年齡層選擇新制後應提高的儲蓄率 • 若選擇勞退新制,因為退休後子女通常已獨立,房貸或保費已繳清,繳稅也低或免稅,一般若能達到退休前收入的60%,就可以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準。
一、不同年齡層選擇新制後應提高的儲蓄率範例:一、不同年齡層選擇新制後應提高的儲蓄率範例: • 以下分三個層次,來計算可以領到的退休金: • 1.國民年金層次目前勞保還是一次給付,屬於確定給付制,因為勞保不受轉換工作的影響,多數人可以領到最多45個基數,最高額為43,900×45=197.55萬元。 • 2.勞工退休金新制假設現在25歲的上班族,月薪3萬元,每年調薪1,000元,60歲退休時薪資為65,000元,投資報酬率5%,以等差遞增年金計算可累積約275萬元。 • 3.自己提撥6%自己提撥6%一樣可以累積到275萬元,三筆退休金計算,合計有747萬元。 • 以60歲退休後餘命22年計算,假設投資報酬率5%,通貨膨脹率2%。 • 以等比遞增年金係數15.72計算,747萬元÷15.72=47.5萬元,退休後第一年有47.5萬元可以支用,與退休前一年薪資=65,000元×12=78萬元相較,所得替代率=47.5萬元÷78=60.9%,剛好達到富足退休的基本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