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1.36k Views
認識幼兒動作發展. 主講人 - 洪佳伶物理治療師. 大綱. 定義 理論 概念與原則 粗動作發展之里程碑 物理治療師評估觀點 動作評估量表 結論 參考資料. 動作發展的定義. 動作發展即指動作能力的變化。嬰幼兒藉由控制軀幹與四肢動作,而發展出與環境互動的能力,進而整合這些動作,以達到更複雜的運用型態。. 生長 (growth) 量的改變:身高、體重、牙齒的發育等 生長曲線圖 發展 (development) 質的改變 : 認知、動作、情緒、社會能力 三個 W What :心理發展過程的共同特徵或模式 When :模式及發展變化的時間表
E N D
認識幼兒動作發展 主講人-洪佳伶物理治療師
大綱 • 定義 • 理論 • 概念與原則 • 粗動作發展之里程碑 • 物理治療師評估觀點 • 動作評估量表 • 結論 • 參考資料
動作發展的定義 • 動作發展即指動作能力的變化。嬰幼兒藉由控制軀幹與四肢動作,而發展出與環境互動的能力,進而整合這些動作,以達到更複雜的運用型態。
生長(growth) • 量的改變:身高、體重、牙齒的發育等 • 生長曲線圖 • 發展(development) • 質的改變:認知、動作、情緒、社會能力 • 三個W • What :心理發展過程的共同特徵或模式 • When :模式及發展變化的時間表 • Why:造成兒童發展變化的原因
動作發展相關理論 -成熟階層理論 • 中樞神經系統由下而上,表現於嬰兒反射之發展。 • 反射動作(延腦)坐、爬(橋腦、中腦)抽象思考、行走(大腦) (Magnus1920) -動態系統理論 • 假設:神經系統的組織原則是以達成工作目標(task goal)為首要目的,亦即動作控制之主要目的為完成一項有意義的、有目標的工作 • 強調個體與環境
動作發展要素 • 成熟度 • 健康狀況 • 活動空間
動作發展順序 • 頭 腳 • 中心 週邊 • 大 小 *發展速度不盡相同
動作發展種類 • 粗大動作 • 精細動作
粗大動作 • 追視、頭轉、翻身、坐、爬 、站、 走、跑、跳
精細動作 • 抓、放、雙手操作,等…手部操作
粗動作發展里程碑 兒童健康手冊98年版
粗動作發展里程碑 兒童健康手冊98年版 2~3個月 • 1~3個月 • 4~9個月 • 10個月~1歲半 • 1歲半~2歲 • 2~3歲 • 3~6歲 6~7個月 4~5個月 9個月 9~10個月 不扶東西自行行走 能由大人牽手或自扶樓梯上樓 走的很好、很穩 能由大人牽手或自扶樓梯下樓 能雙腳離地跳躍 5~6歲 3~4歲 4~5歲 能自己下樓梯 能單腳跳一下
物理治療師評估觀點下的動作發展 • 原始反射(Reflex) • 平衡反應(Stationary) • 移位能力(Locomotion) • 操作、協調能力(Object manipulation)
原始反射(Reflex) • 驚嚇反射(Moro R.) • 尋乳(覓食)反射(Rooting R.) • 抓握(Grasping R.) • 走路反射(Walking R.) • 非對稱頸張力反射(A.T.N.R) • 保護性反應(Protecting Reaction)
平衡能力(Stationary) • 頭頸部控制能力:1~6個月 • 1個月:坐著時,頭部可離開胸膛、由躺拉置坐時,頭會往後掉 • 2個月:由躺拉置坐時,頭會維持在中線 • 3個月:被垂直抱著時,百分之75~100的過程中頭部皆可保持在中線 • 6個月:由躺拉置坐時,頭會彎曲中線 • 坐姿: 5~9個月 • 5個月:雙手支撐坐,但維持時間不長(不超過10秒) • 6個月:可放手獨坐約一分鐘 • 7個月:可拿位於約25公分遠的玩具,並且不跌倒 • 9個月:可獨立坐著,且雙手可玩玩具1~2分鐘而不跌倒 • 躺到坐:7~10個月 • 跪姿:13個月
平衡能力(Stationary) • 單腳站:2歲半、3歲半、4歲半、 • 腳尖站:3歲半、4歲 • 仰臥起坐:5歲、5歲半 • 伏地挺身:6歲
移位能力(Locomotion) • 翻身:4~7個月 • 前臂支撐體重(趴著) :4~6個月 • 彎曲身體:5~6個月 • 爬:8~9個月 • 坐著原地轉:9~11個月 • 站:1歲
移位能力(Locomotion) • 走: • 10個月:側走、扶著腋下走、 • 1歲:放手獨走 • 2歲:側走三公尺、倒退走約三公尺 • 3歲:墊腳尖走直線約兩公尺 • 3歲半:向前走2.5公尺直線不超線,且身體搖晃不超過20度 • 4歲半:可倒退走2.5公尺的直線五步以上,腳跟對腳尖交替走不超線
上下樓梯: • 1歲~1歲半:用爬的上下樓梯 • 兩歲:手不扶,兩腳一階上下樓梯 • 三歲:不扶、一腳一階上樓梯 • 三歲半:不扶、一腳一階下樓梯
跑 • 兩歲:向前跑,約可跑3公尺 • 兩歲半:10公尺少於6秒 • 三歲:15公尺少於6秒 • 三歲半:跑步時手會越過身體中線並且交替的向後擺動,腳掌會做一個推進的動作,並且腳會抬高、軀幹往前傾
跳 • 兩歲:向前跳、原地向上跳、向下跳 • 兩歲半~三歲:向前跳60公分、向下跳45~60公分、跳過高五公分的繩子 • 三歲半:單腳向前跳約15公分 • 四歲:雙腳向前跳75公分、單腳跳5步與跳1公尺 • 四歲半:雙腳向前跳90公分、跳過25公分高的繩子
操作、協調能力(Object manipulation) • 接球:1歲、2歲、3歲半、4.5歲 • 丟/拋球:1歲、2歲、3歲半~4歲 • 踢球:1歲半、2歲、2歲半、6歲 • 高階球類操作:3歲半~4歲、4歲半、6歲
發展評估工具種類 • 發展篩檢工具 • 發展評估診斷工具 • 個案計畫設計評估工具 • 療效評估工具
動作評估量表 • 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診斷量表(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al Interventory for Infant and Toddlers,Diagnosis Test;CDIIT) • 皮巴迪動作評估量表第二版(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 2nd Edition;PDMS II) • 貝萊嬰兒發展量表第二版(Bayley Scale of Infant Developmental 2nd;BSID II) • 兒童動作ABC評量表(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 ;Movement ABC) • 新生兒神經行為檢查(Neonatal Neurobehavioral Examination ;NNE) • 阿爾伯塔氏嬰兒動作量表(Alberta Infants Motor Scale;AIMS) • 丹佛發展篩選測驗第II版(Revised 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Denver II) • 學齡前兒童發展行為量表(Chinese Child Developmental Inventory ;CCDI) • 簡易兒童發展量表(Simplified Child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SiCDeST) • 學前兒童發展篩檢表 • 兒童功能評估量表(Pediatric Evaluation of Disability Inventory;PEDI) • 早期介入發展量表(Early Intervention Developmental Profile;EIDP) • Portage 早期教育指導手冊 • 感覺動作觀察表
簡易兒童發展量表(Simplified Child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SiCDeST) • 適用於4~24個月,3~6歲 • 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溝通、身邊處理、社會性
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 • 早期篩檢疑似發展遲緩之兒童 • 四個月~六歲 • 12個發展階段 • 四大領域:動作、語言、認知、社會
總結 每一個兒童發展的快慢不儘相同,以上所列出的時間和年齡只能作為概括的參考,事實上有些小孩的發展比我們所描述的快;另一些小孩發展得則較慢;當然也有很多小孩的發展和我們所描述的不謀而合。總括而言,小孩的發展快了或慢了兩至三個月均屬可以接受的範圍。 除了發展上有快慢的不同外,有些小孩在各方面的發展都很平均,不論在動作、學習或語言各方面發展都很一致,也許一起都慢了,也許都快了,或者是不快不慢。有些小孩的發展是混合型的,可能語言能力發展得快,動作方面卻落後許多。 最後請記住,每一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及有個別差異的。
參考資料 • 廖華芳;小兒物理治療學;2005年九月初刷三版 • M.Rhonda Folio&Rebecca R. Fewell;PDMS II second edition •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兒童健康手冊 • 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 • http://www.dsej.gov.mo/cappee/Fun-web/index.htm •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imitive_reflex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