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likes | 196 Views
痢 疾. 一、概述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浓血为主症的疾病。 1. 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 2. 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二、病因病机 1. 湿热痢: 2. 寒湿痢. 3. 疫毒痢:. 4. 噤口痢: 5. 休息痢: 三、辨证分型 1. 辨证要点: A. 辨寒热虚实 B. 辨痢色 C. 辨邪正盛衰 2. 类证鉴别. 共同点 不同点. 痢疾 多发于夏秋季节 里急后重泻下浓血 腹泻 病变均在胃肠 腹痛肠鸣粪质稀溏 四、治疗
E N D
痢 疾 一、概述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浓血为主症的疾病。 1.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 2.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二、病因病机 1.湿热痢: 2.寒湿痢
3.疫毒痢: 4.噤口痢: 5.休息痢: 三、辨证分型 1.辨证要点: A.辨寒热虚实 B.辨痢色 C.辨邪正盛衰 2.类证鉴别
共同点 不同点 痢疾 多发于夏秋季节 里急后重泻下浓血 腹泻 病变均在胃肠 腹痛肠鸣粪质稀溏 四、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主穴 配穴 (1).湿热痢:加曲池、内庭、合谷 。 发热、烦躁不安,甚至昏迷者加水沟、大椎、十宣点刺出血。
(2).寒湿痢:配中脘、气海、合谷、阴陵泉。(2).寒湿痢:配中脘、气海、合谷、阴陵泉。 伴恶心、呕吐加内关。 (3).疫毒痢:配大椎、合谷、太冲。 疫毒痢属急症重证,以清营泻热,醒脑开窍为法。可用十二井点刺放血,刺人中、劳宫、涌泉等。若出现亡阳之象,当隔盐灸神阙,隔姜灸关元。 (4).噤口痢:配内关、中脘。 (5).休息痢:配脾俞、肾俞、关元。久痢脱肛配百会。
操作 方义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2)穴位注射法: 五、按语 1.疗效评价: 2.重证中西医并用: 3.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