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k likes | 1.56k Views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九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一、人民民主专政. 1 、民主概述 从词源学来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 δημoкρáτιа , 古希腊文 δημoкρáτιа ( 民主 ) 是由 δημos (人民)和 κρaτοs (权利)两个词组合而成,含义为人民的权利,即由人民执掌政权共同治理国家之意。. 一、人民民主专政. 1 、民主概述
E N D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九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一、人民民主专政 1、民主概述 从词源学来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δημoкρáτιа ,古希腊文δημoкρáτιа(民主)是由δημos(人民)和κρaτοs(权利)两个词组合而成,含义为人民的权利,即由人民执掌政权共同治理国家之意。
一、人民民主专政 1、民主概述 一般认为,最早使用民主一词的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在其著作《历史》一书中记载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历史事件时始用此词。 民主一词从此被理解为政治体制或政治制度,并被延伸为“人民统治”、“多数人的权利”等含义。 资料连接
一、人民民主专政 1、民主概述 根据希罗多德《历史》一书中记载表明,在古希腊,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形式即政体,按近代政治术语称之为民主政体、民主政治、民主制。 古希腊把政体划分为三种形态: 实行一人统治的为君主制和僭主制; 体现少数人统治的为贵族制和寡头制; 实现多数人统治的则为民主制和极端民主制(或称暴民政治)
一、人民民主专政 2、民主的概念 民主的含义则是指一种国家制度。是指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有事物的国家制度。 "民主",首先是指它的本意,即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通常又叫"民主制"。是一种与专制制度相对立的国家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 2、民主的概念 民主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国体意义上和政体意义上); 第二,民主是同专制制度相对立的,实行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第三,民主总是一定阶级范围内的民主。 结论: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一、人民民主专政 3、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的含义 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 所谓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 4、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性质相同 历史使命相同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 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 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 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 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 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 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 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 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 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 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一、人民民主专政 4、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作用、职能相同
一、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适合于我们的国情” 。——邓小平
在人民内部 实行民主 人民民主 新型的民主 第一次实现了 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一、人民民主专政 4、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3)人民民主专政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人民民主专政 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广泛性 真实性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一、人民民主专政 工、农、知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建设者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平等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享有政、经、文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广泛民主自由权利。
绝大多数人民对 极少数敌视和破 坏社会主义事业 的敌人实行专政 新型专政 人民民 主专政 国内 国际 一、人民民主专政 4、人民民主专政职能 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依据 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 矛盾,受国内外因素 影响,一定范围内还 长期存在,某种条件 下可能激化。 国际环境复杂,社会主义 制度会遭到国际敌对势力 的颠覆和破坏。 防御敌对势力侵略、颠覆, 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
5、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 一、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担负着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因此,此时的人民民主专政,还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5、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 一、人民民主专政 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同时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
5、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 一、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已经成为无产阶级专政,其主要任务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对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和反动分子实行专政。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一、人民民主专政 “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
6、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一、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 ,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 实质
6、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一、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6、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一、人民民主专政 从国家的一切属于人民的角度看: 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保证国家权利属于人民,才能保证国家意志体现人民的意志。 从国家的权力的行使角度看: 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使公民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规定落到实处,真正体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6、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一、人民民主专政 从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角度来看 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发挥民族凝聚力,才能体现出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从而发挥人民的力量,防范国内外极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一、人民民主专政 7、正确理解民主与专政辩证统一 民主 适用于人民内部 基础 保 障 专政 适用于敌对势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实现形式,是我国的政体。它最集中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议会制的区别 (1)阶级本质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 资产阶级议会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议会制的区别 (2)组织和活动原则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按民主集中制与议行合一 原则组织和活动; 资产阶级议会制按“三权分立”原则组织和活动。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议会制的区别 (3)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方式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即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 资产阶级议会制则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涵义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涵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具有参政党的地位,与中共合作,参与执政。 视屏连接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涵义 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涵义 政治协商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 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最主要的政治内容和组织形式。政治协商是统一战线的形式之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存在的政治基础是四项基本原则。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中国的国情和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斗争中,确立了在中国各种革命力量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长期实践中经过比较,自觉地、郑重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视屏连接 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 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的参政党。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新型政 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具有丰富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多党合作制度与人民政协 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时,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政协委员的有1343人,占委员总数的60%; 担任政协常委的有195人,占常委总数的65.2%; 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有13人,占副主席总数的54.2%。 在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协中,共有33.6万名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政协委员。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多党合作制度与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协商 政治协商制度,是充分发扬民主,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制度。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协商形成了两种基本方式: 一种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 一种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协商 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中央政治协商的内容主要包括: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的重要文件; 宪法和重要法律的修改建议; 国家领导人的建议人选;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协商 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中央政治协商的内容主要包括: 关于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关系国家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 通报重要文件和重要情况并听取意见,以及其他需要 协商的重要问题等。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协商 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中央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是: 中共中央邀请各民主党派领导人举行民主协商会,就中共中央将要提出的大政方针进行协商; 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根据形势需要,不定期邀请民主党派领导人举行高层次、小范围的谈心活动,沟通思想,交换意见;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协商 中共中央或中共中央委托有关方面召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座谈会,通报或交流重要情况,听取民主党派提出的政策性建议,或讨论某些专题; 除会议协商外,民主党派中央还可就国家大政方针及其他重大问题向中共中央提出书面建议。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协商 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中央政治协商的主要程序是: 中共中央根据年度工作重点,研究提出全年政治协商规划;协商的议题提前通知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并提供相关材料; 各民主党派中央组织相关人员阅读文件,调查研究,对协商议题进行集体研究后,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协商 在协商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求同存异; 中共中央认真研究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重要意见和建议的采纳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视屏连接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八大党派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2.民族区域自治的 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 3.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加强民族团结.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