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缺血 - 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缺血 - 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从实践到理论地总结. 概念:. 缺血的组织、器官经恢复血液灌流后,不但不能恢复其功能和结构,反而加重其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现象 , 称为 缺血 - 再灌注损伤 (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 , 简称 再灌注损伤。. IRI 研究概况: 1955 年 Sewell 报道,结扎狗冠脉后,如突 然解除结扎恢复血流,部分动物立 即发生室颤而死亡。

halil
Download Presentation

缺血 - 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2. 从实践到理论地总结 概念: 缺血的组织、器官经恢复血液灌流后,不但不能恢复其功能和结构,反而加重其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现象, 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简称再灌注损伤。

  3. IRI研究概况: • 1955年 Sewell报道,结扎狗冠脉后,如突 • 然解除结扎恢复血流,部分动物立 • 即发生室颤而死亡。 • 1960年 Jennings第一次提出了MIR概念 • 1968年 Ames率先报道了脑IRI • 1972年 Flore 肾IRI • 1978年 Modry 肺IRI • 1981年 Greenberg 肠IRI

  4.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象 pH反常(pH paradox) 钙反常(calcium paradox) 氧反常(oxygen paradox) 缺血-再灌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会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 预先用无钙溶液灌流大鼠心脏2min,再用含钙溶液进行灌流时→心肌细胞酶释放↑、肌纤维过度收缩及心肌电信号异常。 用低氧溶液灌注组织器官或在缺氧条件下培养细胞一定时间后,再恢复正常氧供应→组织及细胞的损伤不仅未能恢复,反而更趋严重。

  5. 二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条件 (一)原因 ——— 在组织器官缺血基础上的血液再灌注。 1、  组织器官缺血后恢复血液供应: 如休克,冠状动脉痉孪的缓解, 2、血管再通术后:冠脉搭桥术,PTCA,溶栓疗法等, 3、其他:断肢再植,器官移植. (二)影响因素 1 缺血时间 2 侧枝循环 3 需氧程度 4 再灌注条件

  6. 第二节 发生机制 一、自由基的作用 (一)概念与分类 自由基(free radical) ——外层轨道上具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分类 (1) 氧自由基( oxygen free radical OFR) 概念:由氧诱发的自由基。 种类: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 生成:

  7. O·-2形成: ⑴自然氧化 如CytC、Hb、Mb、CA等在自然 氧化过程中可生成O·-2 HbFe2+ HbFe3++ O·-2 ⑵酶氧化 XO、NADPH氧化酶、醛氧化酶 ⑶线粒体 O·-2生成的主要场所之一 正常:O2+4e+4H+→H2O+ATP 病理:O2+e→ O·-2+e +2H+→H202+e+H+→ OH· +e+H+→H20 ⑷毒物作用 CCL4、白草枯(除草剂) O·-2的生成是其他自由基或活性氧生成的基础 H20

  8. OH·的生成 • O·-2+ O·-2+2H+ H2O2+O2 • 单纯性Haber-Weiss反应: 反应很慢,很难产生 O·-2+H2O2 OH· + OH·+O2 • Fenton型Haber-Weiss反应: O·-2 H2O2 OH·+ OH- OH·是活性氧中毒性最强的一种 SOD Fe2+ Fe3+ SOD

  9.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氧化还原过程中产生的具有高活性的一系列中间产物。( OFR 、 1O2和H2O2) • 单线态氧1O2:是一种激发态氧(在光敏剂存在下作用于O2激发而产生),反应活性较强,参与许多化学反应,可由O·-2 自发歧化产生,也可在髓过氧化物酶(MPO)作用下,由H2O2氧化卤化物产生。可分为两种: 1gO2和1ΔgO2 Ⅱ*2p Ⅱ2p O2 1ΔgO2O·-21gO2 几种氧气的最高占有分子轨道

  10. (2) 脂性自由基概念:OFR与不饱和脂肪酸作用后生成的中间 产物。种类:烷自由基(L·)烷氧基(LO·)烷过氧基 (LOO·) (3)其它:一氧化氮(NO)、 CL·、CH3· 生理情况下,自由基的生成与清除处于动态平衡 如果ROS生成过多或机体抗氧化能力不足, 均可造成组织细胞损伤。

  11. (二)缺血—再灌注时OFR增多的机制 1 黄嘌呤氧化酶形成↑ 2 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 3 线粒体的损伤 4 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

  12. 1 黄嘌呤氧化酶(XO)的形成增多 XO的作用: 次黄嘌呤+O2 XO黄嘌呤+ O·-2+H2O2 ↓XO             尿酸+ O·-2+H2O2 氧自由基的生成需要三个条件: XO 次黄嘌呤 O2 OH·

  13. 正常时:VEC内 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 10% 黄嘌呤脱氢酶(xanthine dehydrogenase, XD)90% 缺血时:ATP↓→Ca2+入胞↑→ ↓ ATP→ADP→AMP→腺苷、肌苷→次黄嘌呤 再灌注时:带来O2 次黄嘌呤+O2 → 黄嘌呤+ O·-2+H2O2            ↓XO 尿酸+O·-2+H2O2 XD XO XO O2

  14. 2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缺血时: 补体激活或 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如LTB4→ 白细胞在缺血区浸润。 再灌时:浸润的白细胞耗氧量显著↑: NADPH +2O2 2O·-2+NADP++H+ NADH+O2+2H+ H2O2+NAD+ NADPH氧化酶 NADH氧化酶

  15. 3线粒体功能障碍 • 缺血后ATP 的产生↓→Ca2+进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 • 酶的功能失调→ O2+4e→H2O+ATP • O2+e→ O·-2+e →H202+e→ OH· +e→H20 +O2+e → O·-2 • Ca2+进入线粒体使Mn-SOD减少 清除OFR的能力↓ • 4 儿茶酚胺的增加 •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红+ O·-2 单胺氧化酶

  16. (三)OFR的损伤作用 1、生物膜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增强 (1)破坏膜的正常结构及功能 液态性、流动性 、通透性 (2)间接抑制膜蛋白功能 • 离子泵功能障碍 • 细胞信号转导功能障碍 (3)促进OFR及其它生物活性物生成 激活磷脂酶C、D (4)减少ATP生成

  17. 2、蛋白质功能抑制 (1)自由基使蛋白质和酶分子聚合、交联、肽链断裂 蛋白质变性、酶的活性丧失 受体、离子通道功能障碍 (2)自由基可使酶的巯基氧化,AA残基氧化 3、破坏核酸及染色体 自由基可使碱基羟化或DNA断裂,从而引起染色体畸变或细胞死亡,这种作用80%为OH.所致,因OH.易与脱氧核酸及碱基反应并使其结构改变。

  18. · 4.破坏细胞间基质 自由基可使透明质酸降解、胶原蛋白发生交联 细胞间基质变得疏松

  19. 二、 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 各种原因引起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 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 正常:细胞外[Ca2+] 10-3mol/L 细胞内[Ca2+] 10-7mol/L 细胞外[Ca2+] 是细胞内[Ca2+] 10000倍 依赖ATP的钙泵 钠钾泵 Na+-Ca2+交换系统 肌浆网(SR) 钙结合蛋白(CaBP) 线粒体摄取 维持因素 细胞膜 细胞内

  20. 结合于质膜糖被的钙 膜磷脂的极性头部 钙泵 Ca2+ Ca2+ Pi+ADP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Ca2+B ATP Ca2+ Na+-Ca2+交换体 SR Mito 细胞内钙代谢示意图

  21. 钙超载发生的机制 1 Na+-Ca2+交换异常(钙超载时进入细胞的主要途径) 正常:3个Na+1个Ca2+ 可进行双相转运 影响因素: (1)跨膜钠浓度梯度 (2)细胞内的氢浓度 此外还有Ca2+ , ATP Mg2+ Ca2+ 3Na+ K+ Na+

  22. 细胞内高Na+对 Na+/Ca2+交换蛋白的直接激活 细胞内Na+ ↑ 钠泵活性↓ 缺血 细胞内ATP↓ + 细胞重新获得氧、营养物质供应 激活钠泵、Na+ /Ca2+交换蛋白 Na+向外转运↑, Ca2+运入细胞↑。 缺血-再灌注

  23. 细胞内高H+对 Na+/Ca2+交换蛋白的间接激活 组织间液、细胞内pH↓↓ 缺血 无氧代谢 H+生成↑ 组织间液H+ ↓↓,而细胞内H+仍很高 激活Na+ /H+交换蛋白 缺血-再灌注 跨膜H+浓度梯度差 继发性激活Na+ /Ca2+交换蛋白 H+外流↑、 Na+内流↑ Ca2+内流↑ 钙超载

  24. H+ Na+ K+ Na+ Ca2+ 3Na+ 缺血时 H+↑ H+↑ Na+↑ Ca2+↑ 再灌时 H+↓

  25. (3)PKC间接激活Na+-Ca2+交换蛋白 如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G蛋白-PLC →H + /Na +交换激活

  26. 2. 生物膜损伤 • (1)细胞膜损伤 → 钙内流↑ • 膜屏障作用↓ • Ca2+激活磷脂酶,使膜磷脂分解 • FR使细胞膜脂质过氧化 • (2)线粒体受损 → ATP↓ • (3)肌浆网膜受损 → 摄取钙↓ 通透性增加

  27. Ca2+ 3Na+ 钙超载引起组织细胞损伤的机制 1. 线粒体功能障碍 胞浆[Ca2+]↑ 线粒体摄钙↑ 早期:代偿 晚期:磷酸钙形成 ATP消耗↑、生成↓ 2.激活膜磷脂酶 分解膜磷脂 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损伤 3.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一过性内向离子流 迟后除极

  28. 4.促进氧自由基生成 激活XO 5.使肌原纤维过度收缩 (1)胞浆内高Ca2+ (2)再灌注期消除了H+对心肌收缩的抑制作用

  29. 三、 微血管损伤和白细胞的作用 (一)缺血-再灌注时VEC与白细胞激活 VEC激活表现为: 释放多种细胞粘附分子 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 是指由细胞合成的、可促进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粘附的一大类分子的总称,如整合素、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血管细胞粘附分子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等。在维持细胞结构完整和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

  30. 初始粘附 牢固粘附 粘附 持续的缺血缺氧 CAMs 上调 趋化(PAF、LTs) 定位 释放 组织 白细胞组织浸润的机制

  31. (二)VEC与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二)VEC与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1.微血管损伤 表现: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在再 灌注时放开结扎动脉,重新恢复血流,部分缺 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流的现象。 机制: (1)微血管血液流变学改变:白细胞粘附 (2)微血管口径改变:内皮肿胀;缩血管物质的释放 (3)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2.组织细胞损伤 激活的VEC和N可释放大量生物活性物质 如FR、蛋白酶、细胞因子

  32. 第三节 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 一、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一)心功能变化 1.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特点: 室性心律失常为主 电生理改变:EP↓ 兴奋性、传导性↓ ECG改变:缺血心肌对应部位ST段抬高,R波振幅↑ 再灌使R波振幅迅速↓,ST段高度恢复原 水平,Q波出现 心律失常

  33. 影响因素: • 缺血时间 • 缺血心肌的数量 • 缺血的程度 • 再灌注血流速度及电解质紊乱情况 发生机制: • 缺血心肌与正常心肌之间传导性和不应期差 异,易形成兴奋折返 • α-R对CA反应性↑、自律性↑、室颤阈↓ • KATP激活,心肌电解质紊乱

  34. 2. 心肌舒缩功能↓:CO↓,LVEDP↑ ±dp/dtmax↓ 心肌顿抑myocardial stunning ,又称迟呆心肌 指心肌短时间缺血后恢复再灌一段时间内心肌出现的可逆性收缩功能降低的现象。 自由基的作用和钙超载是心肌顿抑的主要机制 MIR除心功能低下外,还可发生微血管迟呆(microvascular stnning)

  35. (二) 心肌代谢变化: ATP及CP减少,核苷酸类物质下降. (三)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肌纤维孪缩,严重时有收缩带形成,肌丝断裂,溶解;线粒体损伤(空泡形成,嵴肿胀,断裂,溶解等.) 二、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一)能量代谢障碍 • ATP CP G 糖原↓乳酸↑ • cAMP↑ cGMP↓ 磷脂酶激活 脂质过氧化↑ 游离脂肪酸增加. ⒊ 氨基酸代谢有明显变化:兴奋性↓ 抑制性↑ (二)脑结构变化 脑水肿,脑细胞坏死.

  36. 第四节 防治原则 1 尽早恢复血流、控制再灌注条件 低压、低流、低温、低PH、低钠、 低钙 2 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 补充糖酵解底物:葡萄糖、ATP 氢醌、CytC 3 清除自由基 (1)低分子清除剂:VitE VitA VitC 半胱氨酸GSH和 NADPH等。

  37. (2)酶性清除剂:SOD CAT。 CAT能清除H2O2, SOD能岐化O·-2。 4 减轻钙超载 Ca2+离子阻断剂 5 其他 内外源性细胞保护剂 IPC、药物预处理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