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唐诗格律略谈

唐诗格律略谈. 中国灿烂的诗歌: 唐近体诗. 唐近体诗 主要分为 “ 绝句 ”(包括“五绝”和“七绝”)和“ 律诗 ”(包括“五律”、“七律”和“排律”) 两种, 格律和对仗有严格的要求。. 中国灿烂的诗歌: 唐近体诗. 五绝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 不敢问来人 。. 七律 登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近体诗的 逻辑体系. 公理 1 : 节拍平仄相间韵律美;

Download Presentation

唐诗格律略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唐诗格律略谈

  2. 中国灿烂的诗歌:唐近体诗 唐近体诗主要分为“绝句”(包括“五绝”和“七绝”)和“律诗”(包括“五律”、“七律”和“排律”)两种,格律和对仗有严格的要求。

  3. 中国灿烂的诗歌:唐近体诗 五绝 渡汉江 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七律 登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 唐近体诗的逻辑体系 公理1:节拍平仄相间韵律美; 公理2:上下句式对仗形式美。 →字(声母、韵母、声调)→词→节拍→句→诗

  5. 汉字的三要素:声母、韵母、声调 字 声母 韵母 今声调 古声调 唐t - ang第二声(阳平) 平 诗sh - i第一声(阴平) 平 格g - e第二声(阳平) 仄(入) 律l - ü第四声(去声) 仄(入) 美 m -ei 第三声(上声) 仄(上) 丽l - i 第四声(去声) 仄(去)

  6. 诗歌的押韵 诗歌押韵,指一首诗某几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有相同的韵母。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688-742

  7. 诗歌的押韵 诗歌押韵,指一首诗某几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有相同的韵母。 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701-762

  8. 韵部、切韵与平水韵 唐代把相同韵母的字归为同一个“韵部”,编辑成册,称为《切韵》,以便学习、记忆和查核。小孩子启蒙时往往要求背出来。 到元代,文人稍加变通,形成具有106个韵的“平水韵”,一直沿用至明清。如果一个文人所写的诗中被发现串了韵,就是诗家大忌,会引起别人的讥笑。

  9. 《佩文韵府》的平声韵部 上平声2224字 [一东]174字; [二冬] 120字; [三江] 51字; [四支] 464字; [五微] 72字; [六鱼] 123字; [七虞] 305字; [八齐] 133字; [九佳] 55字; [十灰] 111字; [十一真] 171字;[十二文] 97字; [十三元] 161字;[十四寒] 123字;[十五删] 64字。 下平声2071字 [一先] 235字; [二萧] 183字; [三肴] 107字;[四豪] 110字; [五歌] 115字; [六麻] 167字; [七阳] 270字;[八庚] 140字; [九青] 90字 [十蒸] 114字;[十一尤] 247字;[十二侵] 70字; [十三覃] 96字;[十四盐] 86字;[十五咸] 41字。

  10. 《红楼梦》的案例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描写香菱学诗, 她用“十四寒”韵部写了一首描写月亮的 七律,薛宝钗提了意见,她便认真思索 。这时,探春隔窗笑道:“菱姑娘,你 闲闲吧。”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 的,错了韵了。”

  11. 《佩文韵府》的上声(仄)韵部 上声 1855字 [一董] 36字; [二肿] 46字; [三讲] 11字; [四纸] 212字; [五尾] 37字; [六语] 93字; [七麌] 145字; [八荠] 41字; [九蟹] 21字; [十贿] 60字; [十一轸] 57字; [十二吻] 22字; [十三阮] 62字; [十四旱] 48字; [十五潸] 33字; [十六铣] 132字; [十七笤] 80字; [十八巧] 23字; [十九筶] 76字; [二十哿] 70字; [二十一马] 49字; [二十二养] 108字;[二十三梗] 64字;[二十四迥] 40字; [二十五有] 122字;[二十六寝] 35字;[二十七感] 60字; [二十八琰] 42字; [二十九搛] 30字。

  12. 《佩文韵府》的去声(仄)韵部 去声 2305字 [一送] 43字; [二宋] 23字; [三绛] 19字; [四寘] 266字; [五未] 57字; [六御] 64字; [七遇] 142字; [八霁] 202字; [九泰] 61字; [十卦] 68字; [十一队] 112字; [十二震] 93字; [十三问] 34字; [十四愿] 40字 ; [十五翰] 100字; [十六谏] 48字; [十七霰] 133字; [十八啸] 80字; [十九效] 39字; [二十号] 60字; [二十一箇] 42字; [二十二祃] 58字;[二十三漾] 100字;[二十四敬] 55字; [二十五径] 49字;[二十六宥] 164字;[二十七沁] 34字; [二十八勘] 29字;[二十九艳] 71字; [三十陷] 19字。

  13. 《佩文韵府》的入声(仄)韵部 入声 1801 字 [一屋] 182字; [二沃] 63字; [三觉] 92字; [四质] 132字; [五物] 48字; [六月] 110字; [七曷] 89字; [八狤] 64字; [九屑] 161字; [十药] 197字; [十一陌] 168字;[十二锡] 91字; [十三职] 140字; [十四缉] 59字; [十五合] 51字; [十六叶] 95字; [十七洽] 59字。

  14. 《佩文韵府》中四声的比例 声调名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总计 韵目数 15 15 29 30 17 106 字数 2224 2071 1855 2305 1801 10256 百分比%21.7 20.2 18.1 22.4 17.6 100

  15. 古今韵的变化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812-858

  16. 平仄的古今变化 平 仄 古 上平、下平 上、去、入 今 阴平(1)、阳平(2) 上(3)、去(4)

  17. 古今声调的变化——入声的消失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绝”、“灭”和“雪”属于同一入声部的韵脚字,但按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分类,则分别属于第二声、第四声和第三声。 柳宗元 773-819

  18. 入声的重要性 不少诗词(特别是词)指定必须押入声韵。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复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1103-1142

  19. 怎样识别入声? • 多读入声押韵的诗词 • 背入声韵部 • 借助保留入声的方言

  20. 二字词 二字词:两个字组成的词,是五言或七言诗除了字以外句的基本元素。 如 “白日”、“黄河”、“彩云”、“古原”、“夕阳”、“孤舟”等等。

  21. 特殊的二字词:双声词 双声词:两个相同声母的字组成的词。 如 “黄(huang)昏(hun)” “高(gao)阁(ge)”、 “参(cen)差(ci)” “迢(tiao)递(今音di,古音ti)”

  22. 特殊的二字词:叠韵词 叠韵词:两个相同韵母的字组成的词。 如 “落(luo)木(今音mu,古音muo)” “长(chang)江(jiang)” “艰(jian)难(nan)” “潦(liao)倒(dao)”

  23. 特殊的二字词:重叠词 叠韵词:两个相同字组成的词。 如 “萧萧”、“滚滚”、“滔滔”、 “重重”、“凄凄”、“渺渺”等

  24. 杜甫巧用特殊二字词 杜甫(712-770)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5. 句的节拍 五言诗句由5个字组成,分成3个节拍,即 |**|**|*|; 七言诗句由7个字组成,分成4个节拍,即 |**|**|**|*|。 节拍的平仄:即节拍最后一个字的平仄。 入用0表示“平”, 用1表示“仄” , 如: “|白日|依山|尽|”有3个节拍: “仄-平-仄”;(1-0-1) “|不尽|长江|滚滚|来|”有4个节拍: “仄-平-仄-平”。(1-0-1-0)

  26. 什么是五绝? 一共4句,每句5个字,共20字。有如下规定: (1)押韵 :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最末字必须有相同韵母,且为平声;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不押为多);第三句不可押,且最末字必须仄声; (2)句内自对:五言诗每句被分为3个节拍, 每句诗的第1和第2节拍的平仄必须相反; (3)邻句相对:第一句和第二句相同位置节拍的平仄必须相反,第三句和第四句也有同样规定; (4)邻句相粘:第二句和第三句前两个相同位置节拍的平仄必须相同。

  27. 五绝举例(首句不入韵)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仄仄|平平|仄|(1-0-1) |平平|仄仄|平||(0-1-0) |仄平|平仄|仄|(0-1-1) |仄仄|仄平|平||(1-0-0)

  28. 五绝举例(首句入韵) 卢纶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仄仄|仄平|平||(1-0-0) |平平|仄仄|平||(0-1-0) |仄平|平仄|仄|(0-1-1) |仄仄|仄平|平||(1-0-0)

  29. 什么是七绝? 一共4句,每句7个字,共28字。有如下规定: (1)押韵 :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最末字必须有相同韵母,且为平声;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押为多);第三句不可押,且最末字必须仄声; (2)句内自对:七言诗每句被分为4个节拍, 每句诗的前3个节拍的平仄必须相反; (3)邻句相对:第一句和第二句相同位置节拍的平仄必须相反,第三句和第四句也有同样规定; (4)邻句相粘:第二句和第三句前两个相同位置节拍的平仄必须相同。

  30. 七绝举例(首句入韵) 李白 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 |平平|仄仄|仄平|平|| (0-1-0-0) 千里江陵一日还。 |平仄|平平|仄仄|平|| (1-0-1-0) 两岸猿声啼不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 (1-0-1-1) 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0-1-0-0)

  31. 七绝举例(首句入韵) 杜甫 喜闻盗贼番寇总退 萧关陇水入官军,|平平|仄仄|仄平|平|| (0-1-0-0) 青海黄河卷塞云。|仄仄|平平|仄仄|平|| (1-0-1-0) 北极转愁龙虎气,|仄仄|仄平|平仄|仄|| (1-0-1-1) 西戎休纵犬羊群。|平平|仄仄|仄平|平|| (0-1-0-0)

  32.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李白 下江陵 朝辞白帝 彩云间,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 一日还。 |平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 啼不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 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避免三同尾,大忌是孤平。”

  33. 首句格律决定五绝全诗格律 根据“句内自对”的规则,合乎格律的五言句只有4种类型,完全由句首和句尾两个节拍来确定。 如果用0表示平,1表示仄,这四种类型为 0-0:平平仄仄平; 0-1:平平平仄仄; 1-0:仄仄仄平平; 1-1:仄仄平平仄。 任取一种类型作为首句,其他三句都可确定。

  34. 首句格律决定七绝全诗格律 由于七绝只是在五绝的每句前加一节拍,合乎格律的七言诗句也只有四种类型: 0-0: 平平仄仄仄平平; 0-1: 平平仄仄平平仄; 1-0: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任取一种类型作为首句,其他三句都可确定。

  35. 任一句格律决定全诗格律 无论五绝、七绝,任取一种类型作为任一句,其他三句的格律也都可确定。

  36. 解剖格律举例 下面这首诗是否符合格律? 《泰州望海楼新记》 本为望海筑此楼,岂料远近皆望楼; 风晨雨夕独登临,方知何处是泰州。

  37. 律诗的押韵与粘对 律诗的句数:8句 五律:每句5字; 七律:每句7字。 律诗的押韵: • 第2、4、6、8句都必须押韵。 • 五律的首句以不入韵为正例,七律则以首句入韵为正例。 • 仄韵的律诗极为罕见。《唐诗三百首》收录的80首五律和53首七律就全部是平韵。

  38. 律诗的粘对 律诗的句内自对和邻句粘对的规则完全与绝句相同 • 第4句和第5句必须相粘,以杜甫《登高》为例: • 第4句:“|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节拍平仄为 仄-平-仄-平(1-0-1-0); 第5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的节拍平仄为 仄-平-仄-仄(1-0-1-1) 两句的前三节拍的平仄完全相同。 • 律诗首句或任一句的平仄确定后,全诗的平仄也基本确定。

  39. 对仗 • 律诗与绝句的最大区别是“对仗”。 • 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修辞形式,在唐近体诗形成之前早已出现。 例如: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关雎》)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饮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40.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未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 《步出夏门行》) “落霞与孤骛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滕王阁序》) • 老百姓生活中离不开对仗 例如: “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象更新春”;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等。

  41. 亭台楼阁的楹联,更是精彩的对仗。其字数少的只有五六字,多的可达数十字。亭台楼阁的楹联,更是精彩的对仗。其字数少的只有五六字,多的可达数十字。 • 昆明“大观楼”楹联 (清)孙髯 •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入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42. 对仗的规则 • 对仗的上下句不仅字数相等,节拍也相同 • 同句中相邻节拍以及对句中相应节拍也有某些粘对关系 • 上下句相同位置的词类必须一致

  43. 解剖杜甫《登高》 • 首联:风-渚(名),急-清(动),天-沙(名),高-白(形), 猿-鸟(名),啸-飞(动),哀-回(副); • 颔联:无边-不尽(形),落木-长江(形+名,皆叠韵词), 萧萧-滚滚(副,皆重叠词),下-来(动); • 颈联:万-百(数),里-年(名),悲秋-多病(形+名),常-独(副),作-登(动),客-台(名); • 尾联:艰难-潦倒(副-副,皆叠韵词),苦-新(副-副),恨-停(动),繁-浊(形),霜鬓-酒杯(名)。 杜甫的这首律诗不仅颔联与颈联的上下句对仗,连首联和尾联也符合对仗要求。

  44. 声韵的对仗 杜甫不仅词类对仗严格,他还常选择双声词、叠韵词及重叠词进行对仗。 例如“登高”:“落木”对“长江”;“艰难”对“潦倒”——叠韵词相 对 , “萧萧”对“滚滚”——重叠词相对; 又如他的“咏怀古迹之一”的首联: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支离”对“飘泊”——叠韵对双声; “咏怀古迹之二”的颔联: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怅望”对“萧条”——叠韵对叠韵;, “咏怀古迹之三”的颔联是: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朔漠”对“黄昏”——叠韵对双声。

  45. 词类的对仗 • 名词的分类:词分为类; 类分为门 • 如第一类分“天文门”和“时令门”,第二类分“地理门”和“宫室门”等。 • 对仗词属于同一门类,则称为“工对”;如果属于邻门,则称为“邻对”;如果仅仅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则称为“宽对”。 • 避免出句与对句中出现相同的字

  46. 名词门类表 • 第一类:天文门,时令门 • 第二类:地理门,宫室门 • 第三类:器物门,衣饰门,饮食门 • 第四类:文具门,文学门 • 第五类:草木花果门,鸟兽虫鱼门 • 第六类:形体门,人事门 • 第七类:人伦门,代名对 • 第八类:方位对,数目对,颜色对,干支对 • 第九类:人名对,地名对 • 第十类:同义连用词,反义连用词,连绵字,重叠字 • 第十一类:副词,连介词,助词

  47. 解剖格律举例 下面这首诗是否符合七律的格律? 《神七赞》 飞船腾焰入云霄,载我英豪举世骄; 出仓漫步伴天链,定轨疾驰巡鹊桥。 自古升空常似梦,从今奔月竞如潮。 敢请嫦娥捧陈酿,桂花香满共玉瓢。

  48. 对仗之忌 • 上下句的意思不能雷同(诗家称为“合掌”)。 • 例:“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最佳的对仗是流畅自然,毫不雕琢,读者甚至感觉不到是对仗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9. 这首诗的颔联、颈联和尾联都是对仗。作者一气呵成,淋漓尽致地抒发狂喜的爱国之情。 “一气旋折,八句如一句,而开合动荡,元气浑然,自是神来之作。” • 不应因工害意 • 例:“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 “舍弟江南殁,家兄塞北亡”。

  50. 初通唐诗格律的意义 • 不仅有利于更好欣赏唐诗,也对诗歌写作大有益处。 即使写白话新诗,也有助于词句精练和朗朗上口。 • 诗的优劣,第一位还是思想意境;过于注重形式,可能因辞害意。也有许多好的唐诗,格律却并不严格。 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二句的既句内失对,又与第一句邻句失对;第三句则句内失对,且与第二句失粘,与第四句失对。但是这首诗充分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成为千古绝唱。 • 现代人写诗,首先当然应有感而发,体裁则可以自由选择。 • 不论何种体裁,只要是诗,总应当语言精练、大体押韵。如果冠上“绝句”、“律诗”,那就必须遵循唐诗格律的基本准则,否则将贻笑大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