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93 Views
丁鸣. 实验九. 氨基移换反应及其产物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学习鉴定氨基移换反应的简便方法及其原理; 2 、学习纸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基本原理 1. 氨基移换反应: 在氨基移换酶(转氨酶 ) 的催化下,氨基酸的 α- 氨基 和 α- 酮酸的 α- 酮基 之间发生的互换反应。 转氨酶的种类很多,任何一种氨基酸进行转氨作用时都由其专一的转氨酶催化。转氨酶的最适 pH 接近 7.4 , 在各种转氨酶中,谷丙转氨酶( GPT )和谷草转氨酶( GOT )的活性最强。
E N D
丁鸣 实验九 氨基移换反应及其产物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鉴定氨基移换反应的简便方法及其原理; 2、学习纸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基本原理 1.氨基移换反应: 在氨基移换酶(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α-氨基和α-酮酸的α-酮基之间发生的互换反应。 转氨酶的种类很多,任何一种氨基酸进行转氨作用时都由其专一的转氨酶催化。转氨酶的最适pH接近7.4,在各种转氨酶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最强。 转氨酶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在肝、心、肾等组织中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活性较高。
GPT催化下的转氨基反应为: L-谷氨酸脱氢酶在体内特别是在肝细胞内含量丰富,活性高,催化L-谷氨酸氧化脱-NH2,加碘乙酸能抑制其活性,从而可以保护氨基移换反应的产物L-谷氨酸。 本实验用纸层析法,检查由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在肝细胞谷丙转氨酶(GPT) 的作用下所生成的谷氨酸,证明组织内的氨基移换作用。
2. 纸层析原理: 滤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利用不同物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情况(溶解度)的不同来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技术。 层析溶剂是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滤纸纤维上羟基具有亲水性,因此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而通常把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时,由于被分离物质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布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物质将在两相间进行连续的、动态的不断分配,从而造成不同组分移动的速度也不相同。易溶于流动相中的组分移动快,在固定相中溶解度大的组分移动慢,于是得到分离。
溶剂前沿 ⊙ 样品层析斑点 Y X ● 原点 溶质在滤纸上的移动速率用Rf值表示: X——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距离 Y——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Rf值的大小与样品的性质、结构、溶剂系统(溶剂的性质、溶剂的pH)、层析的温度和层析滤纸有关。此外,样品中的盐分,其他杂质以及点样过多皆会影响样品的有效分离。
用滤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是根据氨基酸样品的R基团的化学结构或极性大小的不同,将样品氨基酸溶解在适当的溶剂( 0.01mol/L pH7.4磷酸缓冲液)中,点样在滤纸的一端,再选用适当的溶剂系统(酚溶液),通过毛细现象向另一端展层,展层完毕后,用茚三酮作为显色剂,即可得到氨基酸样品的分离图谱。 3. 茚三酮的显色原理: 氨基酸+茚三酮类 紫红色复合物 80℃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实验材料 动物肝脏(牛蛙肝或猪肝) 2、实验试剂 ⑴ 0.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转氨基反应所需缓冲溶液); ⑵ 0.1mol/Lα-丙氨酸(pH7.4)(转氨基反应的底物,纸层析的标准样品); ⑶ 0.1mol/Lα-酮戊二酸(pH7.4)(转氨基反应的底物); ⑷ 0.1mol/L谷氨酸(pH7.4)(纸层析的标准样品); ⑸ 展层溶剂-酚溶液:水饱和酚:冰乙酸(300:1)(纸层析用); ⑹ 10%三氯乙酸(终止酶促反应,使转氨酶及其它蛋白质变性、沉淀); ⑺ 0.25%碘乙酸(抑制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 ⑻ 显色剂(0.1%茚三酮-乙醇溶液)。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⑴ 研钵; ⑵ 试管及试管架; ⑶ 恒温水浴箱(37℃、100℃); ⑷ 铅笔、尺和圆规; ⑸ 毛细管(直径0.5mm); ⑹ 新华定性滤纸(直径11cm); ⑺ 剪刀和镊子; ⑻ 电吹风; ⑼ 滴管; ⑽ 康氏皿; ⑾ 喷雾器; ⑿ 烘箱(80 ℃)。
五、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 1、转氨酶液的制备 取新鲜牛蛙肝或猪肝约3g,剪碎用研钵将肝脏碾碎,加3ml磷酸缓冲液迅速碾磨,加9ml磷酸缓冲液,用两层纱布过滤,收集浆液或滤液即得转氨酶提取液备用。 2、氨基移换反应 取4支洁净、干燥的试管,按表1操作 表1
3、层析 ⑴ 准备: ①取新华定性滤纸(直径11cm)一张,找出圆心,用圆规画一直径2 cm的细圆圈(保持干净),并按图1用铅笔作出点样位置。找出圆心,用铅笔尖在圆心处截一小孔(孔径约0.2cm)。 ②另取2cm×3cm滤纸,先将下端剪成须状,卷成“灯芯”,备用。 2cm 5.5cm 1cm 3cm 用铅笔作出点样位置 用铅笔尖在圆心处截一小孔
⑵ 点样:用毛细管依次点标准α-丙氨酸(Ala)、 谷氨酸(Glu)各点2次,其余1-4号管样液各点2~3次。点样时,要待前次点样干燥(可用电吹风吹干)后方可再次点样,点样直径不超过0.3cm。 2 1——1号管反应样液( α-丙氨酸 ) 2——2号管反应样液( α-丙氨酸 ) 3——3号管反应样液 4——4号管反应样液( α-丙氨酸 、谷氨酸) 5——标准样液:α-丙氨酸 6——标准样液:谷氨酸 2 1 3 6 4 5
⑶ 展层、显色 将下端剪成须状,卷成的“灯芯”,然后将上端插入层析滤纸圆心处的小孔中, 平放在盛有展层溶剂的康氏皿中,使“灯芯”下端须状浸入展层溶剂中,再在滤纸上盖上另一康氏皿(图1)。展层剂沿灯心上升到滤纸,再向四周扩散,待溶剂前沿距康氏皿外槽内缘0.5cm(约需半小时),取出滤纸,用镊子拔出灯心,滤纸用电吹风吹干,再用喷雾器向滤纸均匀喷洒0.1%茚三酮-乙醇溶液,用电吹风热风吹干或放入烘箱(80 ℃)中显色3min。 3 4 1 2 图1-层析装置示意图 1. 康氏皿 2. 展层溶剂 3. “灯芯”4. 层析滤纸
丙氨酸 谷氨酸 5 溶剂前沿 4 6 1 原点 3 2 丙氨酸 氨基酸样品的分离图谱
六、结果分析讨论 七、思考题 1.为什么要设计4支反应管?每管所要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 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层析后氨基酸的显色情况进行分析。 八、注意事项 1、避免污染滤纸,不要用手接触。 2、点样时,毛细管与滤纸轻微接触,不要留下痕迹。 3、实验报告附上层析滤纸。
下 次 实 验 “自主设计实验与实践” (要求在4周的正常实验课时间段内完成自主设计实验课题;如需要在正常实验课以外的时间做实验要提前预约,经任课老师和实验室同意后在预约时间内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