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第一章

第一章. 文化传播的 组成与关键要素. 人之为人从传播起, 传播是人的天性也是文化的天性。. 复习. 什么是跨文化传播? (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 复习. 什么是跨文化传播学? 跨文化传播学是由美国人类学家、跨文化研究学者爱德华 · 霍尔在 20 世纪 50 年代建立的一门学科。 跨文化传播学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研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是如何进行交流以及研究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技巧,跨越跨文化交流障碍的方法和途径。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文化传播的组成与关键要素

  2. 人之为人从传播起, • 传播是人的天性也是文化的天性。

  3. 复习 • 什么是跨文化传播?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

  4. 复习 • 什么是跨文化传播学? • 跨文化传播学是由美国人类学家、跨文化研究学者爱德华·霍尔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一门学科。 • 跨文化传播学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研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是如何进行交流以及研究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技巧,跨越跨文化交流障碍的方法和途径。 • 跨文化传播学是一门跨领域的学科,融合了人类学、文化学、心理学以及传播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5. 复习 • 跨文化传播研究历史的梳理(美国): • 前范式阶段: • 1950年代 爱德华·T·霍尔与培训外交官的“ 外事学院”的建立 • 范式的出现: • 范式在美国的外交活动、国内的不同族群间交往中得到检验 • 范式确立,成为常规科学: • 专门的跨文化传播课程、组织与期刊出现,70年代的定义危机。在关注人际层面和非语言层面的差异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国际信息流动的不平衡问题。

  6. 复习 • 跨文化传播研究历史的梳理(中国): • 借鉴和初创期(1990-1995): • 对外来理论成果的借鉴和归纳; • 提升和拓展期(1996-1999) • 从偏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转向一些交叉学科的探讨,大众传媒和跨文化传播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 • 高潮和深化期(2000年至今) • 研究议题突破早期语言交际、文化交流的范畴,拓展到国际传播、跨国技术传播、新媒体研究和跨文化管理等新领域。国内高校也相继开设跨文化传播专业课程并成立研究机构。

  7. 复习 • 《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概念: • 本群体与其他群体 • 民族中心主义 • 文化相对主义 • 偏见、歧视与定势(刻板印象) • 独裁性格

  8. 复习 •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方法: • 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 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框架 • (实地调查法/田野调查、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

  9. 复习

  10. 复习 • 中文名:巴别塔 • 主演: Brad Pitt / Cate Blanchett / Gael García Bernal / Adriana Barraza / 菊地凛子 / 役所广司 / Michael Peña • 制片地区:法国 / 美国 / 墨西哥 • 导演: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 编剧:吉勒莫·阿里加

  11. 复习

  12. 讨论 • 古时候,天下人都说一种语言。人们在向东迁移的进修,走到一个叫示拿的地方,发现一片平原,就住下来。他们计划修一座高塔,塔顶要高耸入云,直达天庭,以显示人们的力量和团结。塔很快就建起来了。这惊动了天庭的耶和华。他见到塔越建越高,心中十分嫉妒。他暗自思忖,现在天下的人们都是一个民族,都说一种语言,他们团结一致,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那神还怎么去统治人类?于是耶和华便施魔法,变乱了人们的口音,使他们无法沟通,高塔也无法继续建下去,最终没有建成。 《旧约-创世纪》

  13. 第一章文化传播的组成与关键要素 • 跨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 • 文化传播的途径 • 跨文化交流的关键要素

  14. 重点、难点 • 国际交流的三大推动力 • 文化交流中的关键要素

  15. 本讲内容 • 跨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 • 文化传播的途径 • 文化交流的关键要素

  16. 跨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课本6—12页) • 跨文化交流有两种主要形式: • 国际交往和国内交往 • 国际交往是指那些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交往。 • 同样重要的是,在每一种文化中又有无数的群体文化和专有文化,它们为国内意义上的跨文化交往提供了机会。 •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交往指的是生活在同一社会群体中但却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

  17. 跨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课本6—12页) • 国际交往的三大推动力: • 第一 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新发展(运输技术、通讯卫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 第二 人口的迅速增长与重新分布(有限的环境资源、环境和国际冲突) • 第三 新的经济领域形成(全球化、经济格局)

  18. 跨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课本6—12页) • 国内交往: • 第一 主导文化的存在(主导人群、文化核心、构建主流价值观) • 第二 群体文化识别极其互动(定义、互动方式)

  19. 本讲内容 • 跨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 • 文化传播的途径 • 文化交流的关键要素

  20. 文化传播的途径 • 商道传播 • 战争传播 • 移民传播 • 宗教传播 • 其他途径 • 通过国与国之间领导人、政府部门、职能部门和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和参观考察进行文化交流; • 向国外派遣留学生、进修生和访问学者等; • 发展国际旅游业,开展国与国之间的参观访问、探亲访友和休闲度假,拓展民间文化交流; • 聘请外国专家、学者、教授和工程师到国内工作,既可以传授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管理经验,也可以进行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21. 经典例证1: 十字军东征 • 性质:十字军东征是罗马教廷、西欧骑士和意大利各城对近东各国的侵略性远征。 • 时间: 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勒芒一次贵族和教士的聚会挑起战争。十字军东征延续了将近200年(1096-1291),共达8次。 • 原由: ①宗教原因:教皇提高教权权威;从异教徒手中夺取圣地的欲望; ②经济原因:封建主追求物质享受、外出远征掠夺的欲望; ③直接原因:拜占廷皇帝阿历克塞向教皇求援

  22. 中世纪欧洲文化版图 欧洲地图 日尔曼民族(基督教) 拜占庭帝国 穆斯林国家

  23. 十字军东征路线图

  24. 十字军东征的意义 • 十字军东征是非正义的,它是西欧封建主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它给东方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使拜占廷文明走向衰落,使地中海东岸文明遭受野蛮践踏。此外,它也使成千上万的西欧农民、数十万东欧巴尔干人遭杀戮。 但对西欧来说,十字军东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政治上,对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君主权力的加强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十字军运动从兴起到失败,正反映了教权从上升到下降的历史过程; • 经济上,东征使意大利各城取代了拜占廷和阿拉伯商人在欧洲的贸易中介地位,控制了东西方贸易,促进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 文化上,打通了东西方之间自中世纪以来的隔绝封闭状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西方文明的发展;

  25. 经典例证2: 地理大发现 • 原因和动机: • 经济原因:寻找去东方的最佳途径; • 文化原因:中世纪地理观和海岛神话; • 宗教原因:传播宗教; • 技术原因:航海技术的进步

  26. 原因: • (1)地中海商道的堵塞。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地中海东部兴起后,这几条道路的陆路完全封闭了。欧洲人要与东方贸易就必须发现新航路。 • (2)西欧人对黄金的渴求。商人资本家需要积量的黄金和白银作资本,封建领主日益奢侈挥霍的糜烂生活需要大量的金银来购买奢侈品。 • (3)基督教的扩张性。欧洲有历时很久的远征传统,海外扩张在某种意义上是这一传统的继续。 • (4)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地理知识和航海技术)。地圆之说为往西航行寻找东方大陆提供了理论依据。

  27. 过程 • 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 • 地理大发现大事记: • 1486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风暴角(即“好望角”); • 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 • 1498年瓦斯科•达•伽马开辟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路; • 1519~1522年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 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航行至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等地。

  28. 地理大发现的意义和影响 • 彻底结束了欧洲的孤立状态,外来物种和产品输入欧洲 ; • 对欧洲人的世界观及其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 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商业范围扩大 、商品流通品种和种类的增多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 • 欧洲经济力量的中心由意大利和地中海移至大西洋,造成欧洲的强大和繁荣; • 地理大发现,为欧洲人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 张、殖民贸易(奴隶贸易)、殖民掠夺创造了条件。 欧洲在海外开始建立殖民地,殖民体系开始形成,欧洲以外的人民遭受殖民掠夺 。

  29. 文化传播的途径 • 商道传播 • 战争传播 • 移民传播 • 宗教传播 • 其他途径 • 通过国与国之间领导人、政府部门、职能部门和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和参观考察进行文化交流; • 向国外派遣留学生、进修生和访问学者等; • 发展国际旅游业,开展国与国之间的参观访问、探亲访友和休闲度假,拓展民间文化交流; • 聘请外国专家、学者、教授和工程师到国内工作,既可以传授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管理经验,也可以进行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30. 本讲内容文化传播的组成与关键要素 • 文化传播的组成部分 • 文化传播的途径分析 • 文化交流的关键要素

  31. 文化交流的关键要素 • 在跨文化交流中,许多问题都出现在人际交往的层面上,但是绝大多数较严重的冲突和误解都可以追溯到文化背景的差异根源上来。 • 深层结构体制(宗教) • 语言 • 非语言因素

  32. 文化交流的关键要素:宗教 • 深层结构体制家庭,教会和国家我们带来了什么是至关重要的相关信息。 • 我们来到世间时并无明确的身份,而正是给了一个人特定的身份。不论属于何种文化,这些身份对于跨文化交流都是很重要的。

  33. 文化交流的关键要素:宗教 • 宗教:无论是神学还是日常的文化行为,宗教都为我们能深入了解身处某种文化中的人们。 • 在世界主要的几大宗教中都存在着许多相似点,它们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神圣的经文,权威人物,宗教仪式,推测人类自身的本原问题,伦理道德以及它所带给人们的认同感和安全感。

  34. 文化交流的关键要素:宗教 •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35. 文化交流的关键要素:语言 • 语言跟文化关系密切,它能够保持国家和民族的身份。 • 语言是一把通向文化核心的钥匙。它具有强烈的,显而易见的象征性,因此它对种族和民族主义情绪非常重要,它是一种核心符号,具有凝聚力。 • 语言使用直接的程度反映了文化价值中的深层结构;在维护和加强文化成员间的合理社会地位和关系方面,语言起着很大作用;在情感表达以及语言娱乐中,都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些文化。

  36. 文化交流的关键要素:委婉语 • She is in a family way. • senior citizen •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 • to be down on one’s luck • can do better with help • packing engineer

  37. 文化交流的关键要素:非语言因素 • 非语言交流 • 它是隐含的,自发的,超意识的,它具有普遍性,多元性和无边际性,它存在于任何地方,任何事物,并且二者都是后天形成的。 • 非语言交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身体行为发出的信息,如外表,动作,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触摸,味道和副语言;另一类是个体环境相结合所发出的信息,如空间,时间和沉默。

  38. 文化交流的关键要素:霍尔距离论 • 亲密距离。0 ~ 0.5 米为亲密距离。这是恋人之间、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以及至爱亲朋之间的交往距离。 • 社交距离。0.5 ~ 1.5 米为社交距离。在这一距离空间内,双方都把手伸直,还有可能相互触及。由于这一距离有较大的开放性,亲密朋友、熟人可随意进入这一区域。 • 礼仪距离。1.5 ~ 3 米为礼仪距离。这是商业活动、国事活动等正式社交场合所采用的距离,采用这一距离主要在于体现交往的正式性和庄重性。在一些领导人、企业老板的办公室里,其办公桌的宽度在 2 米以上,设计这一宽度目的之一就在于,领导者与下属谈话时可显示出距离与威严。 • 公共距离。3 米之外为公共距离,处于这一距离的双方只需要点头致意即可,如果大声喊话那就有失礼仪了。

  39. 文化交流的关键要素:影响社交距离的因素 • 1. 民族。 民族文化传统不同,人们交往的空间意识也会有差异。 • 2. 性别。 性别不同,对交往的空间需求也不同。 • 3. 地位。 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总是有意识地与普通百姓保持较大的社交距离。 • 4. 性格。 性格对交往空间也有影响。 • 5. 年龄。 • 6. 情绪。 当人的情绪处于极度兴奋或极度压抑等状态时,可能会完全忽略上面所讲的各种因素,而采取一种不合常规的空间距离与人交往。

  40. 自由时间: • 芮成钢VS 奥巴马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