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likes | 909 Views
讲授:周国琪教授. 《 内经 》 痿证理论的临床运用. 素问 · 痿论. 痿躄(躄,两腿行动不便 ) 四肢痿废不用 的各种痿证 现代病证 : 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萎缩、 多发性神经炎、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脊髓空洞症、 侧索硬化症、视神经脊髓炎、 脊髓损伤等等。. 1 、痿的发病规律、病机、 症状. 黄帝问曰:五藏使人痿,何也?
E N D
讲授:周国琪教授 《内经》痿证理论的临床运用
痿躄(躄,两腿行动不便 ) 四肢痿废不用 的各种痿证 现代病证: 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萎缩、 多发性神经炎、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脊髓空洞症、 侧索硬化症、视神经脊髓炎、 脊髓损伤等等。
黄帝问曰:五藏使人痿,何也? • 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则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痿的发病规律 [分析] • 五藏病变 五体痿证 • 内 外
总病机 <热> <干> <虚> 五脏气热 肺热叶焦 伤津耗液,精亏血枯髓减 筋膜、 肌肉皮毛等失养 痿
五体痿的症状 不荣 不用
病例一 • 杨××, 男 ,40岁 。 1998年10月8日初诊。近两个月来双下肢乏力明显,初起上楼及蹲下困难,渐至难以步履。 • 腰椎CT检查(-)。 • 诊见两下肢肌肉萎缩,失眠,心慌,怕热汗出,口干引饮,消谷善饥,大便溏薄,一日数行,小便短赤,脉数滑而弦,苔薄质红。
尿液肌酸19mmol/L; • 尿肌酐140mmol/L, • T4165nmol/L;T33.9nmol/L。 • 西医诊断为甲亢性肌病。 • 先后用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均因白细胞降低而停药,乃从中医治疗。 • ???
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素问·痿论》 已食如饥曰胃疸。《素问·平人气象论》 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素问·太阴阳明论》
脾胃热盛而肉痿 • 治拟清热泻火,滋养宗筋。 • 黄连9 黄柏9 石膏打20 知母15 • 玉竹12 熟地10 怀牛膝15 白芍9 • 天麦冬各12 炙甘草9 海藻12 • 昆布10 • 七剂 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二服。#
二诊:消谷善饥已明显减轻,大便仍溏薄,一日2次。口干依然,脉弦滑,苔薄质红。二诊:消谷善饥已明显减轻,大便仍溏薄,一日2次。口干依然,脉弦滑,苔薄质红。 • 上方加沙参12 淮山药10 炒白术10 • 拾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能下床站立,并在屋内走动,时间较短暂。一餐二两米饭,餐间不需再进饮食,口干已除,大便一日一行,苔薄,舌质红已减。三诊:能下床站立,并在屋内走动,时间较短暂。一餐二两米饭,餐间不需再进饮食,口干已除,大便一日一行,苔薄,舌质红已减。 • 上方去黄连、黄柏, • 加炙黄芪15 茯苓12。 • 连服二个月,肌肉恢复如常,行走逐渐有力,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续以此方服用半年,病情稳定。
病例二 • 丁×× ,女 ,70岁 。 • 2001年2月3日初诊。 • 半年前开始腰痛,难以转侧,动则牵 引髀、膕、踹皆痛,自贴药膏以止痛。近一月来渐出现双侧下肢无力,行走 困难,
经核磁共振检查, • 提示:腰4、腰5椎间巨大结核性脓肿。 • 考虑患者体弱肿块大,故采用保守疗法,用雷米封.利福平治疗, • 又因呕吐不止,不得已停药,遂来中医科诊治。
诊见形体极度消瘦,神疲乏力,午后微热,两颧暗红,口干引饮,腰背痛,昼轻夜重,两下肢呈弛缓性瘫痪,纳呆,恶心呕吐,脉细数而弦,苔少质红。诊见形体极度消瘦,神疲乏力,午后微热,两颧暗红,口干引饮,腰背痛,昼轻夜重,两下肢呈弛缓性瘫痪,纳呆,恶心呕吐,脉细数而弦,苔少质红。
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 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素问·痿论》
肾气热,肾阴亏损,骨髓失养,胃失和降 • 治拟清热养阴,益肾强骨,和胃降逆: • 地骨皮15 秦艽10 鳖甲10 • 银柴胡15 当归9 百部9 • 川朴9 七叶一枝花30 • 泽漆15 黄芩9 川断15 • 桑寄生15 姜半夏15 炒查曲各30 • 香砂仁6 炙甘草6 大枣五枚。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二服。并嘱用腰托护腰。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二服。并嘱用腰托护腰。 • 服利福平,雷米封即呕吐不止。?? • 西药利福平,雷米封改为灌肠。
二诊:呕吐恶心减轻,腰痛好转,两足稍觉有力,苔脉同前。二诊:呕吐恶心减轻,腰痛好转,两足稍觉有力,苔脉同前。 • 上方加蜈蚣三条 全蝎6 • 七剂,煎服法同前。 • 用此方连续服用三个月,现纳食稍增,腰痛明显减轻,已能在家中走动,并做少量家务,偶有腿痛。目前治疗仍在继续中。
病例三 • 蔡×× ,女,36岁 。1999年6月2日初诊。 • 95年开始腿软无力,走路不稳,容易摔倒, • 渐至双侧下肢肌肉萎缩,左腿甚于右腿, • 大小便时蹲下亦觉困难,洗脚时开水烫红 • 仍无感觉,下肢皮肤无汗,色泽暗红。 • 舌质暗淡,苔薄,脉细弱。
核磁共振提示:腰4-骶1脊髓空洞症。 • 体会: • 骨枯髓虚,发为骨痿。《素问·痿论》 • 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灵枢·口问》 • 形精不足
精血内夺,奇脉少气而成痿者,以填补精髓为主。精血内夺,奇脉少气而成痿者,以填补精髓为主。 《临证指南医案》 故当酌寒热之浅深,审虚实 之缓急,以施治疗,庶得治痿 之全要。 《景岳全书· 杂证谟》
骨髓空虚,气虚不能行血 • 治拟益肾填髓充骨,补气行血: • 牛脊髓粉冲服20 鹿角胶30 龟版胶15 • 山萸肉20 紫河车10 补骨脂15 • 熟地10 全当归9 杜仲15 • 川断15 桑寄生15 生晒参10 •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二服。
二诊:走路较前有力,步态仍不稳定,精神稍振,舌质淡白,苔薄,脉细弱。二诊:走路较前有力,步态仍不稳定,精神稍振,舌质淡白,苔薄,脉细弱。 • 上方加仙灵脾12 淮牛膝15 • 二十一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走路摔倒已少,肌肉萎缩得到 控制,皮肤色泽转红,亦有微汗出。 病情好转。 • 上方续服,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2、 五体痿的病因 • (1)情志所伤 • (2)感受外邪 ( 湿、热) • (3)远行劳倦 • (4)房劳太过 • (5)痹证传变
病例四 • 张×× , 男,45岁。 • 1997年10月12日初诊。 • 初起颈项不舒,肩背酸痛,两侧手指均有麻木、触电感,遇阴寒气候或疲劳后则甚,得热则稍缓。 • X光颈椎摄片提示:颈5-6.6-7椎间 狭窄。
一年后四肢肌肉渐进性萎缩,握力减低,走路疲乏,阳萎,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记忆力明显减退,畏寒怕冷,纳可,苔薄脉细,尺部尤甚。一年后四肢肌肉渐进性萎缩,握力减低,走路疲乏,阳萎,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记忆力明显减退,畏寒怕冷,纳可,苔薄脉细,尺部尤甚。
体会: • 《素问· 痹论》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 • 痹证传变为骨痿 • 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
痹邪留连,肾阳虚衰,宗筋弛纵 • 治拟温补肾阳,祛风通络,充养宗筋: • 鹿角15 淫羊藿20 仙茅15 • 锁阳15 巴戟肉15 熟附块12 • 威灵仙18 鸡血藤30 络石藤30 • 淮牛膝15 杜仲20 全当归10 • 龟版9 麦冬10 蜈蚣二条 • 拾肆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二服。
二诊:背部疼痛减轻,自觉身体较前轻松,手指麻木触电感依然,精神稍振,苔脉未见明显改变。二诊:背部疼痛减轻,自觉身体较前轻松,手指麻木触电感依然,精神稍振,苔脉未见明显改变。 • 上方加伸筋草30 全蝎9 桂枝9 • 拾肆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手指触电感偶有,麻木明显改善。每日能坚持走10分钟。三诊:手指触电感偶有,麻木明显改善。每日能坚持走10分钟。 • 上方加减服用一年余停药。
病因: •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 《素问·生气通天论》
张千里医案 《近代中医珍本集》 • 刘林 阳虚积湿,体肥多痰,湿热内酿则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而痿矣。其所由来,非伊朝夕,酒客便燥,即是见端。脉濡右滑, • 即须通养阳明,腑络并调。慎勿杂投热补、表散之剂。
木防己一钱五分 桂枝三分 苡米三钱制半夏一钱五分 生石膏二钱 木防己一钱五分 桂枝三分 苡米三钱制半夏一钱五分 生石膏二钱 • 橘皮一钱五分 归须一钱五分 • 川牛膝二钱 西洋参二钱 • 茯苓三钱 竹沥半匙 姜汁数点丝瓜络三钱 #
陈苏生医案《中国现代名医医案》 • 海×,男,28岁。 • 1963年2月初诊。1960年出差南疆。归来自觉眼睑升举无力,某医学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住院治疗3个月,无效。又去某军医大学求治,诊断同上,给与中西医综合治疗8个月,亦未见显效。1963年2月来我院诊治。
诊查:步履乏力,走十丈路即需休息,两臂提物无力,久坐即感腰膂如折,诊查:步履乏力,走十丈路即需休息,两臂提物无力,久坐即感腰膂如折, • 食欲不佳,夜寐不酣,小便黄,舌苔薄白,脉来濡细, • 病程已三四年,久治无效。
辨证:大凡物理,逢热则纵,逢寒则缩,肌之无力,总是肌之痿躄不振,辨证:大凡物理,逢热则纵,逢寒则缩,肌之无力,总是肌之痿躄不振, 过去一贯服用温壮之药,如参、芪、桂、附、鹿茸之属,今当反其道而行之,所谓正治不已,则从治是也。证属湿热留注,肌肉萎废。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 • 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 处方:葛根12g 黄芩6g 黄连3g, 知母9g 防己9g 薏苡仁2g 桑枝12g 苍术9g 黄柏9g 牛膝9g 甘草9g • 治痿独取阳明,葛根走阳明,故以为君。三黄苦寒坚阴,故以为辅。 #
再诊: • 7剂之后,原上下楼有困难,喘不上气,今上楼已比较轻松,下楼仍有抖索之感。 • 过去眼睑升举无力,今自觉眼睑跳动,前所未有。
复诊:9月24日。 • 根据《串雅》起废神丹及起废神方改拟处方。 • 处方:麦冬15g,熟地15g,玄参12g, 五味子3g,葛根12g,薏苡仁12g, 枣仁12g, 苍术9g, 半夏9g, 合欢皮12g。 • 起废神丹、起废神方皆以麦地等阴药为主
又服药7剂,自觉脚力已比前轻劲有力,过去从单位来门诊,中途要停二三次,今已能不歇而至。又服药7剂,自觉脚力已比前轻劲有力,过去从单位来门诊,中途要停二三次,今已能不歇而至。 • 过去手腕不能持重,今已能抱小孩矣! • 因其收效甚佳,嘱守方再服。 • 前后服药60余剂,肌力大增,能下乡参加劳动。 • 1962年11月归来又索前方继服。曾与较量腕力,已不逊常人矣!
3、治疗: • 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 • 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 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阳明? • 胃、大肠??? • 胃、脾 痿证 • 脾病而四肢不用 《素问·太阴阳明论》 • 高士宗说:“若脾脏不为胃行其津液,则四肢不得禀阳明水谷之气,气日益衰,肺气虚也。脉道不利,心气虚也,而肝主之筋,肾主之骨,脾主肌肉,皆无阳明水谷之气以生,故四肢不用焉。”
方药中医案 • 方××,男,59岁。 • 1976年3月11日初诊。患者1973年以腹泻、疲劳为诱因,逐渐出现右眼睑下垂,复视,西医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经中西医治疗缓解。
1975年10月感冒发烧后,又出现左眼睑下垂,复视,咀嚼吞咽困难,颈及肩胛无力,同年12月两次出现呼吸困难,1975年10月感冒发烧后,又出现左眼睑下垂,复视,咀嚼吞咽困难,颈及肩胛无力,同年12月两次出现呼吸困难, • 诊为重症肌无力延髓型, • 用西药治疗至1976年1月5日,仍不能控制症状,1976年3月11日来诊。
症状大致如前,偏胖体形,面微赤,眼睑下垂,眼裂变小,头低倾,不能正常直立,两手不能上举。症状大致如前,偏胖体形,面微赤,眼睑下垂,眼裂变小,头低倾,不能正常直立,两手不能上举。 • 舌嫩,有齿痕,稍红,苔薄白,中心稍黄腻, 脉沉细无力。 • 辨证:脾气虚衰,肝郁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