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46 Views
劫後餘生 南部鸞堂的起源 高雄杉林樂善堂. 高師大附中 30e01 資訊志工隊. 目錄. 作品說明................. p.03 話說「鸞」............. ... p.04 從鸞堂出發.............. p.05~p.08 進入鸞堂............... p.09~p.11 逛逛南部的鸞 堂............ p.12~p.14 進入 杉林............... p.15~p.16 來到樂善堂.............. p.17~p.23 路過廣 善堂.............. p.24~p.26
E N D
劫後餘生南部鸞堂的起源高雄杉林樂善堂 高師大附中30e01資訊志工隊
目錄 • 作品說明................. p.03 • 話說「鸞」............. ...p.04 • 從鸞堂出發..............p.05~p.08 • 進入鸞堂...............p.09~p.11 • 逛逛南部的鸞堂............p.12~p.14 • 進入杉林...............p.15~p.16 • 來到樂善堂..............p.17~p.23 • 路過廣善堂..............p.24~p.26 • 回到都市................. p.27 • 參考資料................. p.28
作品說明 世界上有許多角落充滿著我們所不知道的美麗,正靜靜地等著我們去尋找、去發揚,這樣的角落,可能就在我們周遭,而高雄的杉林,就是一個這樣的地方。 一說到杉林,大家頭一個想到的就是台灣中部的那個杉林森林遊樂區,甚至有許多人連高雄有個杉林區都不知道,而我們──30e01資訊志工──就是來將杉林介紹給全世界知道,讓大家知道高雄有個很有特色的小地方,而現在要從樂善堂出發,發揚這個地方。
話說「鸞」 鸞是一種吉祥的鳥類,平時很少開口,一開口便可以驚喜所有靈性,此後便以「鸞」來代表吉祥。 相傳古神農氏時,東方有一隻青鸞受瑤池金母之令下凡度世,遂被鴻鈞老祖收為助手。這隻鸞雖然靈通,但時常洩漏天機,使人間造化無常,便被鴻鈞老祖收回,且削其喙以啞其聲,使後人無法再遇靈鳥。後神明指示以Y字型向東桃枝雕成鸞形,使其嘴銜一柳枝,是為鸞筆,可祈禱神明降臨,遂得鸞訊。
從鸞堂出發 鸞堂又稱鸞門,以儒家義理教化人民為成立目的宗教組織,有些鸞堂會自稱「如宗神教」或是「聖教」,會以「扶鶯」來傳達神意。 臺灣的鸞堂最早是 清末時由大陸傳過來, 目前已知最早創建的是 宜蘭醒世堂(後為勉民 堂),並在清末、日治 時期間擴張150多所。
清末到日治時期的60年(1885年-1945年)擴張達150餘所。 清末到日治時期的60年(1885年-1945年)擴張達150餘所。 在1899年至1901年(明治32年至34年),因為抽鴉片者頗多,鸞堂發展出一套宗教醫療的戒煙法,效果卓著,勢力更迅速擴張。
日治時期鸞堂曾有兩次嚴重的打擊: 1915年西來庵事件:臺南西來庵鸞生余清芳率眾起事失敗。 1937年皇民化運動:臺灣總督府開始「寺廟整理運動」。
鸞堂主要崇奉的神為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和司命真君,統稱為「三恩主」;有些鸞堂會再加上及五岳穆王,則稱為「五恩主」。相傳鸞堂即是三恩主為了教化世人行善而藉飛鷹代天宣化,而行善以及宣講便是鸞堂的主要活動。 鸞堂主要崇奉的神為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和司命真君,統稱為「三恩主」;有些鸞堂會再加上及五岳穆王,則稱為「五恩主」。相傳鸞堂即是三恩主為了教化世人行善而藉飛鷹代天宣化,而行善以及宣講便是鸞堂的主要活動。 鸞堂擴展的方式便是由一個最早的母堂分香(求取神佛之香火回去供奉)而分出許多子堂主要擴展的系統有三個: 宜蘭喚醒堂(主臺北地區) 新竹復善堂(主新竹、苗栗地區) 澎湖一新社(澎湖地區)
「儒宗神教」一名出自鶯手楊明機以扶鸞方式寫出,其宗旨為「以儒為宗,因神設教」;亦信仰「三恩主」或「五恩主」,有些則加上文昌帝君和玄天上帝而成「七恩主」。教中的科贊禮儀被楊明機以十二條法規訂在《儒門科範》裡面,主尊崇儒家思想,並奉行三綱五常,透過宗教信仰落實儒家信條。 「儒宗神教」一名出自鶯手楊明機以扶鸞方式寫出,其宗旨為「以儒為宗,因神設教」;亦信仰「三恩主」或「五恩主」,有些則加上文昌帝君和玄天上帝而成「七恩主」。教中的科贊禮儀被楊明機以十二條法規訂在《儒門科範》裡面,主尊崇儒家思想,並奉行三綱五常,透過宗教信仰落實儒家信條。
1921年開始楊明機以儒宗神教的名義在各地鸞堂扶鸞,欲統合原本系統紛雜的鸞堂,但此舉僅把儒宗神教推廣出去,各鸞堂統屬性依舊不高。直到1978年各鸞堂負責人齊聚日月潭,倡議成立中國儒教會,並向內政部登記,統整鸞堂,但成效不彰。1921年開始楊明機以儒宗神教的名義在各地鸞堂扶鸞,欲統合原本系統紛雜的鸞堂,但此舉僅把儒宗神教推廣出去,各鸞堂統屬性依舊不高。直到1978年各鸞堂負責人齊聚日月潭,倡議成立中國儒教會,並向內政部登記,統整鸞堂,但成效不彰。
進入鸞堂 鸞堂內有許多的特有稱號,以下將會一一介紹: 鸞筆:以桃柳二木條組成,須以一定儀式程序取得,製作過程費工。 鸞生:經過嚴格訓練,德行優良,並經過一定程序的人。
問鸞:鸞堂信徒只要有問題或疑難雜症,都可以問鸞,透過扶鸞請示神明。問鸞:鸞堂信徒只要有問題或疑難雜症,都可以問鸞,透過扶鸞請示神明。 扶鸞:正鸞、副鸞各一人,另有唱生二人及記錄二人,合稱為「六部(三才)」。正、副鸞生各執鸞筆一邊於神案桌上成字,並經唱生依字跡唱出來,經記錄生抄錄成為文章詩詞,稱之鸞文。
鸞書:主為民間教化以及成仙成佛的典範和故事,以士人為中心,更有向其他階層逐漸推廣的傾向,不只流行於官僚,也流行於農工商間,這使得鸞書成為社會大眾皆可奉行的民眾道德,呈現了庶民化的特性。鸞書亦是呈現台灣早期鸞堂的歷史、反應當時士紳的理念、當時的價值觀與對現代社會的回應,是分析當時的社會狀況、傳統社會道德的維持、庶民大眾生活背景的最佳素材。鸞書:主為民間教化以及成仙成佛的典範和故事,以士人為中心,更有向其他階層逐漸推廣的傾向,不只流行於官僚,也流行於農工商間,這使得鸞書成為社會大眾皆可奉行的民眾道德,呈現了庶民化的特性。鸞書亦是呈現台灣早期鸞堂的歷史、反應當時士紳的理念、當時的價值觀與對現代社會的回應,是分析當時的社會狀況、傳統社會道德的維持、庶民大眾生活背景的最佳素材。
逛逛南部的鸞堂 從清末開始,台灣地區就普遍有著「鸞堂」這個宗教組織,即是「儒宗神教」,後因禁鴉片運動而成為一股潮流,開始擴張,並扶鸞出善書。 台灣南部直到日治初期即開始興起鸞堂的信仰,這個信仰在客家聚落尤其明顯,聚落間信仰的中心即是鸞堂,而日治時期引進了新式教育,反而讓鸞堂的數量有增無減,出版了各式的善書和鸞書。甚至各地的仕紳和領導階層都是鸞堂的信徒,鸞堂的儀式也深入客家人的生活習慣和人民的節慶祭典中。
高雄縣客家地區的鸞堂在日治時期即分為兩大支系: 高雄縣客家地區的鸞堂在日治時期即分為兩大支系: 日治前期的支系及以樂善堂為中心,分香出旗山圓潭宣化堂、美濃廣善堂等,後廣善堂在十年之內又陸續分香至龍肚庄的廣化堂、廣興庄的善化堂、九芎林庄的宣化堂、石橋庄的善誘堂,最遠甚至傳到六龜新威庄的勸善堂。
日治中期的另一個支系是以南隆地區的五谷廟分香至美濃龍山里獅形頂的朝天宮等;這一支系源自於日治時期大量引進北部客家人至南部開墾而形成,在困頓的生活之下,移民便移植當地原住民的信仰為守護神。 日治中期的另一個支系是以南隆地區的五谷廟分香至美濃龍山里獅形頂的朝天宮等;這一支系源自於日治時期大量引進北部客家人至南部開墾而形成,在困頓的生活之下,移民便移植當地原住民的信仰為守護神。 現在的鸞堂已少扶鸞出書和行禮,僅著重信仰。
進入杉林 杉林區位於高雄市東北方、旗山風景線的核心地區;北迎甲仙;西接六龜、美濃客家聚落以及茂林國家公園;南鄰旗山、內門;全鄉總面積約一二四.零九四平方公里,縱貫本區南北的即是台二十一線省道,於民國90年月光山隧道通車後片是對外交通的主要幹道。由北向南是集來、新庄、上平、月眉、月美、木梓、杉林等聚落。
在1901年以前,本區被叫做楠梓仙,直到1901年開始,才開始稱呼為杉林,在地居民為平埔族、客家人、閩南人等,其中以客家人為最多。 在1901年以前,本區被叫做楠梓仙,直到1901年開始,才開始稱呼為杉林,在地居民為平埔族、客家人、閩南人等,其中以客家人為最多。 當地珍藏許多與生活有關的歷史文物,如珠寶盒、石臼、髮簪、粿印、蛙簍、牛軛、水瓢、蓑衣等;而民風習俗也較傳統樸實,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尤其是表現在重大祭儀上。 一切婚喪喜慶多採古禮,生活起居尤重時間,遵照著客家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反映在宴會上,有著濃厚的客家人文氣息。
來到樂善堂 高雄杉林樂善堂成立於1913年, 是高雄縣客家地區最早成立的鸞堂,並帶動了美濃、旗山地區的鸞堂信仰,是為日治中期後,高雄地區鸞堂活動最為活躍的地方。 其在日治時期曾出版兩部鸞書──《覺夢真機》和《妙化新篇》,內容主要闡述與新竹代勸堂之間的鸞務交流。 而《覺夢真機》著成後,樂善堂才有獨立的堂宇,其香火源自於苗栗玉清宮。
樂善堂為極少數耆老仍堅持行禮、扶鸞出書、宣講善書的鸞堂,其從日治時期至今已扶鸞出為數不少的鸞書,但現在扶鸞出書的機會已經不多,而且鸞生日漸縮減,主要維繫樂善堂的鸞生都已七、八十歲,而鸞堂的運作方式猶如董事會,堂務與扶鸞著書分開進行,而信仰方面只剩下例行的祭拜,也努力維持著儒教文化的意義。 樂善堂為極少數耆老仍堅持行禮、扶鸞出書、宣講善書的鸞堂,其從日治時期至今已扶鸞出為數不少的鸞書,但現在扶鸞出書的機會已經不多,而且鸞生日漸縮減,主要維繫樂善堂的鸞生都已七、八十歲,而鸞堂的運作方式猶如董事會,堂務與扶鸞著書分開進行,而信仰方面只剩下例行的祭拜,也努力維持著儒教文化的意義。 樂善堂堂外入口處有一座牌樓,上面處處可見對聯,而其主旨皆為勸人行善、宣傳儒教等思想;大殿是恩主堂,左右牆壁上分別鑲刻著「忠孝」、「廉潔」二詞,上有兩排神座,此即樂善堂之主體。
月眉村樂善堂主祀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令真君等三恩主,陪祀神有阿彌陀佛、地藏王菩薩、釋迦牟尼佛、觀音、土地公、山公、王天君等神明。月眉村樂善堂主祀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令真君等三恩主,陪祀神有阿彌陀佛、地藏王菩薩、釋迦牟尼佛、觀音、土地公、山公、王天君等神明。
1914年時月眉村父老為改正民風,乃倡議設鸞堂,並在莿桐坑山下劉阿五宅設一座草堂奉祀三恩主香火。遂於1921年建造新廟,有一正堂兩横屋,1951年遷移到月美村桐竹路今址,當年杉林鄉少有大型廟宇。1970年該廟申請登記爲財團法人,1990年代又在廟後方加建新廟稱爲玉清宮。1914年時月眉村父老為改正民風,乃倡議設鸞堂,並在莿桐坑山下劉阿五宅設一座草堂奉祀三恩主香火。遂於1921年建造新廟,有一正堂兩横屋,1951年遷移到月美村桐竹路今址,當年杉林鄉少有大型廟宇。1970年該廟申請登記爲財團法人,1990年代又在廟後方加建新廟稱爲玉清宮。 日治前期樂善堂為南部鸞堂的中心,並分香出旗山圓潭宣化堂、美濃廣善堂等,後廣善堂在十年之內又陸續分香至龍肚庄的廣化堂、廣興庄的善化堂、九芎林庄的宣化堂、石橋庄的善誘堂,最遠甚至傳到六龜新威庄的勸善堂。
日治初期新竹及苗栗一帶相當成功、影響日本殖民政府鴉片專賣利益的鸞堂戒煙活動,由於隱含了反抗日本鴉片政策的思想,加上殖民政府深怕鸞堂是一種秘密結社,會與抗日義軍串連一起,所以下令日警展開了一連串的偵察、監控與取締的行動,也因此在鸞務發達欲南向拓展的需求,或規避日本統治政權注意與迫害的壓力下,活躍於苗栗、新竹一帶客家鸞堂的重要人物,如苗栗公善堂劉石恩、新竹飛鳳山代勸堂楊福來,也陸續南下來到樂善堂協助扶巒著書及監整堂務,進而奠定了樂善堂在高雄地區客家鸞堂史上的先鋒地位。 日治初期新竹及苗栗一帶相當成功、影響日本殖民政府鴉片專賣利益的鸞堂戒煙活動,由於隱含了反抗日本鴉片政策的思想,加上殖民政府深怕鸞堂是一種秘密結社,會與抗日義軍串連一起,所以下令日警展開了一連串的偵察、監控與取締的行動,也因此在鸞務發達欲南向拓展的需求,或規避日本統治政權注意與迫害的壓力下,活躍於苗栗、新竹一帶客家鸞堂的重要人物,如苗栗公善堂劉石恩、新竹飛鳳山代勸堂楊福來,也陸續南下來到樂善堂協助扶巒著書及監整堂務,進而奠定了樂善堂在高雄地區客家鸞堂史上的先鋒地位。
這座鄉民們的信仰中心,曾遭遇過甲仙大地震(規模6.4)的摧殘,這場地震震壞了樂善堂前面的玉清宮,琉璃瓦和牆壁皆受損嚴重,事後堂方決議「拆舊堂,蓋新廟」,這棟有六十餘年歷史的傳統建築面臨拆除新建之命運。 這座鄉民們的信仰中心,曾遭遇過甲仙大地震(規模6.4)的摧殘,這場地震震壞了樂善堂前面的玉清宮,琉璃瓦和牆壁皆受損嚴重,事後堂方決議「拆舊堂,蓋新廟」,這棟有六十餘年歷史的傳統建築面臨拆除新建之命運。
本地長年有淹水的問題,廟堂基地的地勢也較低,只要遇上梅雨季或颱風,降雨量稍大就會水漲過膝,甚至讓木雕神像有被漂流的危機,所以負責管理之基金會的理監事們,有意藉新建之舉一併墊高基地來處理水患問題。但有些人持反對意見,想要維持樂善堂的原貌。 本地長年有淹水的問題,廟堂基地的地勢也較低,只要遇上梅雨季或颱風,降雨量稍大就會水漲過膝,甚至讓木雕神像有被漂流的危機,所以負責管理之基金會的理監事們,有意藉新建之舉一併墊高基地來處理水患問題。但有些人持反對意見,想要維持樂善堂的原貌。 這樣的歷史古蹟時在值得我們好好保存以及愛護,並透過大家的聲音,把這個地方發揚、宣傳出去。
路過廣善堂 廣善堂位於美濃鎮福美路旁,為日治前期由樂善堂分香而成,主祀玉皇大帝及三恩主─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廟的起源於1915年,當時的古阿珍先生將位於杉林鄉鳥仔坑「三聖茅蘆」的三聖神牌請回奉祀於古細番先生住宅,並於1917年的農曆4月選定美濃山下興建「廣善堂」,於1918年完成建廟,之後陸續增建宣講堂,1994年再增建「玉清宮」。
廣善堂是美濃地區四大善堂之首,其在日治時期便成為當地維持和傳承漢文化的重要功臣,為近百年來美濃地區的信仰祭祀、文化傳承的中心。 廣善堂是美濃地區四大善堂之首,其在日治時期便成為當地維持和傳承漢文化的重要功臣,為近百年來美濃地區的信仰祭祀、文化傳承的中心。 其正堂本體與圍牆均維持著日治時期的工法與材料,而後所見的宣講堂屋頂則有傳統瓦頂技術和西式桁架再結合地方的技術工法,為一獨特之建築。
廣善堂積極投入美濃區的地方建設,更發起祈雨、祈安等祭祀活動,1966~1985年間籌建大福醮,更成為美濃區民的信仰中心。 廣善堂積極投入美濃區的地方建設,更發起祈雨、祈安等祭祀活動,1966~1985年間籌建大福醮,更成為美濃區民的信仰中心。 1996年後殿凌霄寶殿落成,巍峨的三層樓建物,安奉玉皇大帝、佛陀與菩薩,既有的玉清宮則改為文昌殿。在陸續的擴建與翻新過程,廣善堂融入不同階段的建築特色與民間信仰,清楚紀錄儒、釋、道等三教合一的歷史過程,是一個很棒的人文研究場所。
回到都市 你有多久沒有到戶外走走了呢?你有多久沒有呼吸到山林氣味的芬芳?你有多久沒有沐浴在陽光下,並享受那徐徐的微風?你有多久沒有徜徉在那最樸實純真的鄉間,並度過一個寧靜的午後? 都市裡緊張急促的節奏,常常會壓的人們喘不過氣,偶而到鄉下走走,看看這些最樸實純真的人們,辛勤快樂地生活著,心中的煩悶往往會放下許多,而杉林正是一個這樣的地方,這裡的人文氣息、生活型態、歷史背景,都是值得我們玩味的特色所在,也可以藉由你們的到來,把這裡的特色傳達出去。
參考資料 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index 論文:http://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910289363494.pdf 圖片來源 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donglonggnonog-taichunno4/article?mid=1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