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538 Views
第4章 选举制度. 陈 云. 第 1 节 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 选举制度的沿革 定义 历史沿革 现代议会的诞生 思考题::选举、议会、政党制度的内在关联性?. 2. 现代选举制度的发展. 普选制: ( 1 )英国普选制度演变的典型意义 ( 2 )法国普选制度的演变发展 ( 3 )美国普选制度的演变发展. 第 2 节 西方选举制度的原则. 1. 普遍原则 含义: 从“限制”走向“普遍” 意义 思考题:“存在”的合理性问题。 —— 什么是合理的“年龄限制”?比如:少年犯的年龄上限?成为市长、议员等的年龄下限等。
E N D
第4章 选举制度 陈 云
第1节 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1. 选举制度的沿革 • 定义 • 历史沿革 • 现代议会的诞生 • 思考题::选举、议会、政党制度的内在关联性?
2. 现代选举制度的发展 • 普选制: • (1)英国普选制度演变的典型意义 • (2)法国普选制度的演变发展 • (3)美国普选制度的演变发展
第2节 西方选举制度的原则 • 1. 普遍原则 • 含义: • 从“限制”走向“普遍” • 意义 • 思考题:“存在”的合理性问题。 ——什么是合理的“年龄限制”?比如:少年犯的年龄上限?成为市长、议员等的年龄下限等。 ——什么是合理的居民身份限制(居住年限等) ?
2. 平等原则 • 意义 • 表现 • 问题:1票的地区差距问题 • ◎思考题:如何看待城乡居民(不同区域)选出的人大代表1名背后的差距? • 先有“直接选举”,后又“1票同值” • ◎思考题:为什么投票权不像公司治理一样(股份越多,发言权越大)——纳税越多,投票权越大?
3. 秘密投票原则 • 含义 • 确立的过程 • 评价 • ◎思考题:议员们的投票应该是秘密还是公开?公民的投票行为应该是公开的还是秘密的?
4. 自由选举原则 • 含义: • 关于自由选举 • 关于强制选举 • 自由选举的要素 • ◎思考题:如何看待自由选举下的投票率问题?如何确保高的投票率?
5. 选举公开原则 • 含义 • 内容 • ◎思考题: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违反“选举公开”的事例及其原因?
日本的选举制度变迁:从限制性选举到普通选举日本的选举制度变迁:从限制性选举到普通选举
6. 发展前景 • 电子民主化:电子投票(法律修订;政治产业的壮大——政治民主化=政治产业化)? • 永久居民的投票权:是纳税人但无投票权?
第3节 选举制度的内容和运作程序 • 1. 选民与候选人资格 • 选民资格:年龄,国籍,居住年限 • 候选人资格:年龄要求更高,国籍,居住年限 • 选举保证金制度:并非歧视? • 选举的类型(总统、国会议员;地方行政首长、地方议员;全民公投)
哪些人更容易成为政治家?日本国会议员的出身(1993年)哪些人更容易成为政治家?日本国会议员的出身(1993年) • 地方政界:27.2% • “世袭”议员(政治家世家):20.7% • 官僚:12.7% • 党政干部:11.6% • 议员秘书:6.5% • 工会干部:5.9% • 其它:15.4%
2. 选民登记与选区 • 选民登记的具体方式 • 地域代表制: • 选区划分类型: • 思考题:选区划分与政党政治的关系?
选区制度与政党制度的关系: • 在小选区制下,只选出一名代表,因此对大党有利。 • 在大选区制下,选出2名以上代表,小党也有获得议席的机会。 • 事先公布的“约束性名簿”也很重要。有的选民虽支持该政党,但不支持名簿上的人。
单记制与连记制 (1)单记制: • 可转让(爱尔兰) • 不可转让(日本) (2)连记制(过去的英国、现在的菲律宾): • 限制连记制、 • 完全连记制
3. 选举投票与选票计算制度 • 直接选举 • 间接选举 • 美国总统:带有直接选举意义的间接选举(选民——选举人团——总统) • 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层层间接选举 • 多数代表制(小选区制) • 比例代表制(大选区制) • 混合代表制(德国、日本的比较 )
混合代表制(德国、日本的比较 )(1)并立制:日本
一些当选者的选票计算规定(日本) (1)按比例分配模糊票 • 举例:高桥太郎:650票 • 高桥次郎:350票 • 高桥:50票 • 按照现行得票比例分配模糊票
(2)相同票数的情况(地方议员等) • 举例:A • B • C、D(同票)抽签决定 (3)参议院比例区(各党议席数分配):东特法
4. 竞选过程 • 竞选机构的组织和候选人的挑选 • 竞选纲领的制定和宣传 • 竞选经费的筹措 • 竞选中的党派斗争
后援会及其活动——选举中的重要一环 (1)后援会的设立 • ① 核心组织:关系最密切的家人、朋友 • ②个别访问:候选人的简介、入会表 • ③各种活动:费用的筹集——候选人,搞活动是为了筹捐钱(西方),“食钱虫” • ④联络邮件、入会
(2)开设事务所(办事处):选举后的重要举措(联系选民)(2)开设事务所(办事处):选举后的重要举措(联系选民) • ——具有日本、东方的特色 • ①以上活动的延续 • ②冠婚葬祭(参加) • ③各种“服务”(融资斡旋等) • ④机关报 • ⑤小型聚会——扩大影响、筹款 • ⑥海报(演讲) • ⑦陈情(行政)
6. 选举预测与当选 • 电脑预测当选的竞争(开票) • 选举开票复杂,预测结果也常出错。 • 思考题:报纸、电台等为何如此热心预测、抢先播报?
例:投票站出口调查 • MAX • 63 MIN • MAX • A MIN • 58 • B • 70% (30%的其余选票尚未开出) • 当MAX B<MAX A,则A肯定当选。 • 预测当选确定后,媒体会采访预测中的当选者,但有时这样的电脑预测也会产生错误。
当选预测中的“报道效果”(中选区制的情况)当选预测中的“报道效果”(中选区制的情况)
7. 选举的监督、争讼与仲裁 • 选举监督 • 选举争讼与仲裁 • 当选争讼与资格审查 • 思考题:选举的选举争讼、当选争讼的仲裁机构各是什么?
第4节 普选制度的意义、功能和作用 • 1.体现主权在民:打破“君权神授”的观念 • 2.政府合法性来源:权力的和平交替方式 • (广度)最高权力和最高首脑的产生机制中公民参与度的提高 • (深度)政治透明度提高 • 思考题:参考西方国家的历程,普选制的确立需要怎样的条件?
3.培养政治领袖的机器 • 4.政党学习的动力 • 5.培养公民的学校 • 公民对政府的监督方式 • 公民表达利益需求的方式、政治参与的渠道
思考题: • “责任政府”的由来?公民对政府的监督方式有哪些? • 选举环节(普选机制) • 执政环节(问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