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31 Views
討論案五:掌握產業退潮契機, 厚植下一波產業發展能量. 報告人 : 柯承恩教授 /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 (02)3366-1112 Email:chenenko@ntu.edu.tw. 第八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重要課題討論案. 報告綱要. 前言 問題分析 建議可行作法 建議討論題綱. 前言. 科技政策與經濟發展及社會生活品質提升密切相關 全球金融經濟危機衝擊我國經濟與社會之發展 科技政策規劃需考慮如行降低危機之衝擊 科技政策應趁危機衝擊進行檢討與調整 討論將危機轉換為契機的作法. 131. 問題分析(一): 全球金融危機的發展. 從房貸問題變成投資泡沫問題
E N D
討論案五:掌握產業退潮契機,厚植下一波產業發展能量討論案五:掌握產業退潮契機,厚植下一波產業發展能量 報告人:柯承恩教授/台灣大學管理學院 (02)3366-1112 Email:chenenko@ntu.edu.tw 第八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重要課題討論案
報告綱要 • 前言 • 問題分析 • 建議可行作法 • 建議討論題綱
前言 • 科技政策與經濟發展及社會生活品質提升密切相關 • 全球金融經濟危機衝擊我國經濟與社會之發展 • 科技政策規劃需考慮如行降低危機之衝擊 • 科技政策應趁危機衝擊進行檢討與調整 • 討論將危機轉換為契機的作法 131
問題分析(一):全球金融危機的發展 • 從房貸問題變成投資泡沫問題 • 從流動性問題轉變成償債能力 • 從信用緊縮的問題變成需求不足的問題 • 需求不足延伸成產業萎縮的問題 • 從產業萎縮變成失業增加的問題 • 金融危機延伸成為經濟發展的危機
問題分析(二):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的衝擊 • 金融市場風險提高,產業所需資金受到限制 • 國際市場需求萎縮,我國經濟成長趨緩 • 科技產業嚴重受創,產值與出口大幅下降 • 工作機會減少,失業問題成為亟待解決
問題分析:補充說明一 2009 2010 2011 2012 • 最樂觀估計:2009第四季景氣稍有回升 • 樂觀估計:2010四季景氣才可回升 • 保守的估計:2011-2012才可能回升 • 美國聯準會估計:2010失業率仍會增加 • 台灣出口2009成長預期遲緩 • 國內消費尚難恢復 • 國內投資觀望 • 2009年台灣與國際GDP • 行政院主計處估計成長率 2.12% • 中華經濟研究院估計成長率 1.24% • 中央研究院估計成長率 0.56% • 經濟學人估計成長率 -2.9% • OECD 估計會員國成長 -0.4% • 美國2008/12失業率達7.2% • 各界預期全球經濟恢復不是 V 型,而可能是寬底 U型 131 131
問題分析:補充說明二 國際需求降低進出口減少 景氣不佳消費減少 廠商投資觀望 最主要推動力量 GDP= G + I + C +(X-M)
問題分析:補充說明三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下的科技政策問題分析:補充說明三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下的科技政策 • 在目前全球金融與經濟危機中,科技政策的規劃除了平常時期的重點之外,可以考慮協助克服危機的短期短期急迫與長期重要的作法,調整科技政策的優先順序 • 例如短期急迫的作法以優先減緩失業的衝擊、善用閒置人力為主,而長期重要的作法則可檢討產業發展策略,重新奠立投資方向的調整等
建議可行作法 • 人力資源培育與運用 • 科技產業政策適度調整 • 科技政策研發機制的強化
建議可行作法(一):人力資源培育與運用 • 善用教育體系機構,提升對成人(或第二專長)教育提供的量與質。 • 規劃教育券或給予自費進修之民眾一定額度之稅捐抵減,鼓勵民眾提升知識內容,強化未來就業能力。 • 規劃科技人力深耕社區計畫,鼓勵科技產業閒置人力應用科技技術參與各種社會服務。 • 善用閒置人力,進行全國環境資源調查,強化建立綠色環境所需的基礎資料庫,並擴及其他政策所需之調查。
建議可行作法(一):補充說明 失業或閒置人力若未持續訓練,將弱化將來就業的競爭力 此次失業人才的人力素質較以往為高,可以善加運用 人力運用在以往較難從事的知識型基礎建設 台灣優秀人才過度集中IT產業,考慮引導至其他產業,增加其他產業的競爭力
建議可行作法(二):科技政策適度調整 延伸資通訊科技產業能力,強化傳統或服務產業的競爭力。 建立誘因,擴大優秀人才的運用範圍。 落實產業關鍵技術的建立,提升產業附加價值。 加強服務相關科學之研究,以提升製造業服務加值與服務業之發展。
建議可行作法(二):科技政策適度調整 發展健康產業,提升民眾身心健康,減少健保支出。 利用既有社會設施,納入在地生活系統規劃,提升社區生活品質。 運用資通訊科技,建立公共設施智慧型檢測與管理系統。 加強研究社會生活與消費型態之改變,作為我國產業發展調整之建議。
建議可行作法(二):補充說明科技價值鏈 基礎科學與 應用科學的 開發傳佈 產業 經濟 產品 企業 科技 總體經濟政策? 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 製造效率? 製程研發? 關鍵技術? 需求偏好? 消費行為? 市場知識? 經營能力? 創新突破? 轉型重生? 發展策略? 產業政策? 人力政策? 科技政策、研究發展、產業經濟
建議可行作法(二):補充說明 • 產業策略偏重於提升供應面製造技術能力(效率與成本控制),造成量大利薄、風險高的競爭環境 • 忽視或放棄掌握市場需求面能力(創造價值)的建立,形成受制於人的競爭弱勢 • 企業轉型能力不足,包袱過重,深陷紅海,形成「焦土策略」,未能及早創造第二條成長線(例如,Intel 1986退出DRAM,轉進Microprocessor) • 製造業發展高度集中於IT產業,未能將能力、人才等充分延伸到其他產業,整體加值不足 • 服務加值的研發不足,未能結合製造優勢與服務能量的提升創造價值
建議可行作法(二):補充說明 • 因應人口結構變化所產生的社會需求(例如健康需求增加) • 社會資源未能充分運用滿足前述變化的需要(例如中小學校舍的閑置,或以年輕人為主的大學設計等) • IT能量與社區生活提升的結合不足
建議可行作法(三):科技政策研發機制的強化建議可行作法(三):科技政策研發機制的強化 • 充實科技政策智庫的資源與能量,提升科技政策規劃的能力與評估能量。 • 強化學術界對於我國科技政策相關問題的基礎研究,並與科技政策智庫分工合作
建議可行做法(三):補充說明 • 科技政策的研究、規劃、審議、評估等需有持續性的基礎建設,以便及時提供政府單位的參考 • 國內外環境變化快速需要密切追蹤研究,(例如人口結構變化、環保意識、甚至金融危機等),協助政策訂定 • 智庫資源不足,不易發揮前述功能,需要與學術機構分工合作提升科技政策的研究能量,並建立有效的科技決策平台機制,以匯集產官學專業知識意見,配合政策訂定需要
討論題綱一:人力資源培育與運用 如何全面規劃運用金融風暴下失業人口?增加公共建設及社會基礎建設的就業人口需求?提供或補助失業人口專業能力訓練機會以提升其未來就業及轉業能力?引導科技人口轉向傳統產業發展促使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導入社區服務提昇現有社區服務之品質與內容?
討論題綱二:科技產業力量的延伸 我國ICT優勢產業的人才如何與其他產業及服務業結合發展?如健康醫療產業及服務業和ICT的結合發展?如何促使ICT產業優異人才掌握關鍵技術能力之開發能力? 如何運用科技能量及人力強化傳統產業與服務業內涵及價值之提升?
討論題綱三:科技政策能量的充實 如何充實政策智庫資源與能量,以提升其研究與運作效益,進而提供政府科技相關政策研擬之協助? 各部會提出其他因應金融危機有關科技政策方面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