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641 Views
第九章 完全随机和随机区组试验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 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第三节 多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 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统计分析. 一、组内观察值数目相等的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二、组内观察值数目不等的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第一节 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统计分析. 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是指每一供试单位都有同等机会 ( 等概率 ) 接受所有可能处理的试验设计方法,没有局部控制,但要求在尽可能一致的环境中进行试验。它用于估算试验误差的自由度最多,统计显著性要求的 F 值最小。
E N D
第九章 完全随机和随机区组试验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 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第三节 多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 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统计分析 一、组内观察值数目相等的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二、组内观察值数目不等的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第一节 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统计分析 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是指每一供试单位都有同等机会(等概率)接受所有可能处理的试验设计方法,没有局部控制,但要求在尽可能一致的环境中进行试验。它用于估算试验误差的自由度最多,统计显著性要求的F 值最小。 单向分组资料是指观察值仅按一个方向分组的资料示。所用的试验设计为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一、组内观察值数目相等的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二、组内观察值数目不等的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三、组内又分亚组的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分类
一、组内观察值数目相等的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一、组内观察值数目相等的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这是在k组处理中,每处理皆含有n个供试单位的资料如表6.1。 在作方差分析时,其任一观察值的线性模型皆由 表示,方差分析如表6.10。 表6.10组内观察值数目相等的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例6.10] 作一水稻施肥的盆栽试验,设5个处理,A和B系分别施用两种不同工艺流程的氨水,C施碳酸氢铵,D施尿素,E不施氮肥。每处理4盆(施肥处理的施肥量每盆皆为折合纯氮1.2克),共5×4=20盆,随机放置于同一网室中,其稻谷产量(克/盆)列于表6.11,试测验各处理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 表6.11水稻施肥盆栽试验的产量结果
(1) 自由度和平方和的分解 总变异自由度DFT=nk-1=5×4-1=19 处理间自由度DFt=k-1=5-1=4 误差(处理内)自由度DFe=k(n-1)=5×(4-1)=15 矫正数
(2) F测验 将上述结果录入表6.12 表6.12表6.11资料的方差分析
假设H0: ,HA: 不全相等。 为了测验H0,计算处理间均方对误差均方的比率,算得 F =75.3/6.73=11.19 查F表当 v1=4,v2=15时,F0.01=4.89,现实得F=11.19>F0.01,故否定H0, 推断这个试验的处理平均数间是有极显著差异的。
(3) 各处理平均数的比较 算得单个平均数的标准误 根据 =15,查SSR表得p=2,3,4,5时的SSR0.05 与SSR0.01值,将值分别乘以SE值,即得 值,列于表6.13。进而进行多重比较(表6.14)。 表6.13多重比较时的 值计算
表6.14施肥效果的显著性(SSR测验) 推断:根据表6.14多重比较结果可知,施用氮肥(A、B、C和D)与不施氮肥有显著差异,且施用尿素、碳酸氢铵、氨水1与不施氮肥均有极显著差异;尿素与碳酸氢铵、碳酸氢铵与氨水1、氨水1与氨水2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二、组内观察值数目不等的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二、组内观察值数目不等的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若k个处理中的观察值数目不等,分别为n1,n2,…,nk,在方差分析时有关公式因ni 不相同而需作相应改变。 主要区别点如下:
(1) 自由度和平方和的分解 (6·19) (6·20)
(2) 多重比较 平均数的标准误为: (6·21) 上式的nA和nB系两个相比较的平均数的样本容量。但亦可先算得各ni 的平均数n0。 (6·22) 然后有: (6·23) 或 (6·24)
[例6.11] 某病虫测报站,调查四种不同类型的水稻田28块,每块田所得稻纵卷叶螟的百丛虫口密度列于表6.15,试问不同类型稻田的虫口密度有否显著差异? 表6.15不同类型稻田纵卷叶螟的虫口密度
该资料 =7+6+8+7=28故 总变异自由度 DFT = -1=28-1=27 稻田类型间自由度 DFt =k-1=4-1=3 误差自由度 DFe = -k=28-4=24 求得:
表6.16表6.15资料的方差分析 表6.16所得F=5.91>F0.01,因而应否定H0: 即4块麦田的虫口密度间有极显著差异。
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可应用第六章所述两向分组单个观察值资料的方差分析法。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可应用第六章所述两向分组单个观察值资料的方差分析法。 • 这里可将处理看作A因素,区组看作B因素,其剩余部分则为试验误差。设试验有 个处理, 个区组,则其自由度和平方和的分解式如下: 第二节 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总自由度=区组自由度+处理自由度+误差自由度 (12·3) (12·2)
y表示各小区产量(或其他性状), 表示区组平均 数, 表示处理平均数, 表示全试验平均数。 总平方和=区组平方和+处理平方和+试验误差平方和 • [例12.3] 有一小麦品比试验,共有A、B、C、D、E、F、G、H 8个品种(k =8),其中A是标准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n =3),小区计产面积25m2,其产量结果列于表12.3,试作分析。
(1) 自由度和平方和的分解 • ① 自由度的分解: • 总 • 区组 • 品种 • 误差 • ② 平方和的分解: • 矫正数
总 • 区组 • 品种 • 误差 =84.61-27.56-34.08=22.97
(2) F 测验 将上述计算结果列入表12.4,算得各变异来源的MS值。 表12.4 表12.3结果的方差分析
对区组间MS作F测验,在此有H0: ,HA: 、 、 不全相等( 、 、 分别代表区组Ⅰ、Ⅱ、Ⅲ的总体平均数), • 得F =13.78/1.64=8.40>F0.05,所以H0应予否定,说明3个区组间的土壤肥力有显著差别。在这个试验中,区组作为局部控制的一项手段,对于减少误差是相当有效的(一般区组间的F测验可以不必进行,因为试验目的不是研究区组效应)。
对品种间MS 作F 测验,有H0: ,HA: 、 、…、 不全相等( 、 、…、 分别代表品种A、B、…、H的总体平均数),得 F =4.87/1.64=2.97>F0.05,所以H0应予否定,说明8个供试品种的总体平均数有显著差异。需进一步作多重比较。 • (3) 品种间平均数的多重比较 • ① 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 本例目的是要测验各供试品种是否与标准品种A有显著差异,宜应用LSD
法。首先应算得品种间平均数或总和数差数的标准误。在以各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作比较时,差数标准误为:法。首先应算得品种间平均数或总和数差数的标准误。在以各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作比较时,差数标准误为: (12·4) 从而 (12·5) 如果以各品种的小区总产量作比较,则因总产量大 n 倍,故差数标准误为:
(12·4)—(12·7)中,为方差分析表中的误差项均方MS;t值的,即误差项自由度。凡品种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或超过者为显著,达到或超过者为极显著。(12·4)—(12·7)中,为方差分析表中的误差项均方MS;t值的,即误差项自由度。凡品种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或超过者为显著,达到或超过者为极显著。 • 如果试验结果需以亩产量表示,只要将总产量和总产量的LSD皆乘以cf即可。 (12·6) 并有: (12·7)
在此,如以各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即表12.3的)进行比较,则在此,如以各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即表12.3的)进行比较,则 • 由于 时, =2.145, =2.977,故 • (kg), • (kg) • 如对各品种的三个小区总产量(表12.3的 )进行比较,则 (kg)
如以亩产量表示试验结果,则可算得化各品种总产量为亩产量的改算系数:如以亩产量表示试验结果,则可算得化各品种总产量为亩产量的改算系数: • 因此,品种A的亩产量= (kg) (kg) (kg) (kg)
品种B的亩产量= (kg) • ……,余类推 • 并且有 • 亩产量 (kg) • 亩产量 (kg) • 上述结果皆列于表12.5不论哪一种比较,结果都完全一样,只有E品种与对照有极显著的差异,其余品种都和对照没有显著差异。
表12.5 表12.3资料各品种产量和对照相比的差异显著性
② 新复极差测验(LSR法) 如果我们不仅要测验各品种和对照相比的差异显著性,而且要测验各品种相互比较的差异显著性,则宜应用LSR法。首先,应算得品种的标准误SE。 • 在小区平均数的比较时为 (12·8) 在小区总数的比较时为 (12·9)
在亩产量的比较时为 • 然后,查附表8当 时, 自2至 的SSR0.05和SSR0.01值,进而算得LSR0.05和LSR0.01值。 • 本例如以小区平均数为比较标准,则有 • 查附表8,得到自由度、不同显著水平和秩次距p下的SSR值,进而算得LSR值(表12.6)。品种平均数差 (12·10) (kg)
异显著性结果见表12.7。 表12.6 表12.3资料新复极差测验的最小显著极差
结果表明:E品种与H、C、F、A、D 5个品种有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E品种与D品种有1%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其余各品种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 • 以上是以各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为比较标准。如以各品种总产量或亩产量为比较标准,则只要应用由(12·9)或(12·10)算出的SE 值即可,方法类同,不再赘述。 • 用时,仅需选择上述3种比较的任一种。
第三节 多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一、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二、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一、二因素试验的统计分析 设有A和B两个试验因素,各具a和b个水平,那么共有ab个处理组合,作随机区组设计,有r次重复,则该试验共得rab个观察值。它与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比较,在变异来源上的区别仅在于前者的处理项可分解为A因素水平间(简记为A)、B因素水平间(简记为B)、和AB互作间(简记为AB)三个部分。
(13·1) (13·2)
其中,j=1,2,…,r;k=1,2,…,a;l=1,2,…,b; 、 、 、 和 分别为第r个区组平均数、 A因素第k个水平平均数、B因素第l个水平平均数、处理组合AkBl平均数和总平均数。 表13.1 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自由度的分解 SSR= SSt= SST=
二、三因素试验的统计分析 • 设有A、B、C三个试验因素,各具a、b、c个水平,作随机区组设计,设有r个区组,则该试验共有rabc个观察值,其各项变异来源及自由度的分解见表13.15。
表13.15 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的平方和及自由度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