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休閒運動報告

休閒運動報告. ★ 組 員: 休閒二甲 王昱婷 499B0101 休閒二甲 許宜儒 499B0065 休閒二乙 王思捷 499B0005 休閒二乙 吳于涵 499B0047 休閒二甲 朱以棻 49955906 ★ 指導老師:柯伶玫. 籃 球. 目 錄. ☆ 起源 ☆ 發展 ☆ 規則 ☆ 比賽種類 ☆ 代表性人物及其故事. 籃球 是一項吸引 民眾 的運動 ,它能凝聚 廣 大 的群眾,隨著 籃球運動水平 及 商業運 作 能力的提高 ~

harm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休閒運動報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休閒運動報告 ★組 員: 休閒二甲 王昱婷 499B0101 休閒二甲 許宜儒 499B0065 休閒二乙 王思捷 499B0005 休閒二乙 吳于涵 499B0047 休閒二甲 朱以棻 49955906 ★指導老師:柯伶玫 籃 球

  2. 目 錄 ☆起源 ☆發展 ☆規則 ☆比賽種類 ☆代表性人物及其故事

  3. 籃球是一項吸引民眾的運動,它能凝聚 廣大的群眾,隨著籃球運動水平及商業運作 能力的提高~ 籃球已經成為全球最具商業價值的體育運動項目。 不管 都 愛打!! 男女 老少

  4. :)) 男 女

  5. 起源 籃球運動是由”美國麻賽諸州春田市的YMCA 所屬訓練學校”該校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 著手研究發明。 當初為了使學生不必在冬季裡做呆板乏味的體操, 因而設計具有娛樂和競爭性質的運動來取代體操活動。 比賽最初是使用室內體育館兩端牆上十呎(3.05 公尺)處懸掛兩個桃木籃子,學生分兩隊,使用 足球來投擲桃籃為主要目標,互相競賽,也是這項 球類遊戲定名為「籃球」(Basketball)的由來。

  6. 這種以投籃入球、按投入籃內球數的多寡來 計分的遊戲,是奈史密斯發明的室內活動。 他為了要讓大家打起精神,就想起了一個小時 候常玩的團體遊戲:兩隊共同爭奪一塊石頭,看誰先 把石頭丟進地上的凹洞中就算勝利。 他以這個遊戲為基礎,以足球代替石頭,再將梨桶 釘在運動場二樓兩端懸空且突出的走廊當作凹洞,並 且參考美式、歐式足球和冰上曲棍球的規則,訂立了 十三條遊戲規則。在1891年的聖誕節夕,籃球運動 就這樣產生了。

  7. 歷史上首次舉行籃球比賽是在1892年1月20日 ,奈氏並制訂十三條比賽規則,比賽時間規定為上 、下半場各十五分鐘;對場地大小亦做規定。 1897年每隊比賽上場人數為5人。1893年規則、 場地、器材設備亦有修訂;比賽時間為40分鐘。

  8. 發展 籃球在美國及世界發展,主要是由YMCA策畫 推廣及兩次世界大戰美軍派駐各地的影響,使籃球運 動發展成為廣大群眾最喜好的運動之一。 NBA職籃源自1949年至今已有50年歷史。其採用 獨特籃球規則,不同於國際規則。 我國於一九九四年成立了中華職業籃球聯盟(CBA) ,現有六支球團,「職業籃球」的確為籃球注入一劑 強心針。

  9. 在籃球運動歷史中為求方便呈現,以下採自湯銘新做成表格簡介。在籃球運動歷史中為求方便呈現,以下採自湯銘新做成表格簡介。 • 1891James Naismith在美國麻省春田學院 發明籃球運動 • 1897美國AAU(業餘運動聯盟)、 YMCA(青年會)籃球聯賽開始 • 1898 六個籃球隊組成"早期 NationalLeague “ (全美職業籃球聯盟) • 1904三屆奧運在美國聖路易城舉行, 籃球首次列為示範表演項目

  10. 1910我國南京第一居全國運動會籃球為 正式錦標賽 • 1913 馬尼拉第一屆遠東運動會設有籃球錦標賽 • 1919由美軍發起在巴黎舉行國際賽由美國、法國 、義大利參加 • 1932國際業餘籃球總會在日內瓦成立 • 1935 第一屆歐洲錦標賽在日內瓦舉行 • 1976 第二十一屆蒙特婁奧運會女子籃球列為 正式競賽項目

  11. 規則 • 籃球是兩隊比賽的遊戲,每隊各有球員五人。遊戲的目的 是將球投入對方籃內,並防止對隊獲球或得分。球可向任何方 向傳、投、撥、滾或運球。 • 球隊(每一球隊應包含):在四節十分賽制或球隊須參加三 場以上的比賽時,每隊不得超過十二位合格的球員;一位為隊長 ,應為該球隊合格之球員。每隊派五名球員在場內參加比賽,且 可按規定替補球員。 球員位置: • 小前鋒: 全能是最重要的特色,進攻和防守都要出色.進攻能內線強打也能外線三分,防守能防住對方的除中鋒以外所有人。

  12. 大前鋒: 協助中鋒的職責,在進攻上的要求更高一些。 • 中鋒: 控制禁區內的進攻防守和藍板,也可以拉到外線為後衛 做擋拆掩護。 • 控球後衛: 球場上拿球機會最多的人。他要把球從後場安全地帶到前場 ,再把球傳給其他隊友,這才有讓其他人得分的機會。 • 得分後衛: 僅次於小前鋒的第二得分手,但是他不需要練就像小前鋒一般的單打身手,因為他經常是由隊友幫他找出空檔後投籃的,不過也就因為如此,他的外線準頭與穩定性要非常好。 • 比賽時間 比賽時間應包括四節:每節十分鐘。在第一節與第二節及第三節與第四節,中間休息時間為二分鐘。第二節賽完後第三節開始前,中間休息十分鐘。

  13. 每節或比賽的開始與結束 1. 比賽應從裁判員在對手中間拋球,以中圈跳球開始; 在每一節及每一延時賽開始時,也應執行同樣跳球程序。 2. 比賽開始時,一隊出場球員不足五人時,球賽不得開始。 在比賽時間十五分鐘後,該隊仍不足五人時,則應判令 該隊棄權,由對隊獲勝。 3. 所有比賽的下半時,兩隊應互換球籃。 • 球的狀態: 遇下列情形,即成死球,當 (1)投球合法中籃後(2)活球或繼續比賽時,一位職員鳴笛。 (3)罰球時,球已確定不能中籃,而: A.罰球後又另有罰球。 B.罰球之後附帶其他罰球。 C.活球時,二十四秒信號響起。 D.每一節時間終了。

  14. 其計分法: 1、「中籃」係指攻進對方的籃,依下列情況判定得分: (1)罰球「中籃」算一分(2)投球「中籃」算兩分 (3)在三分線外投球「中籃」算三分 (4)投中某隊所攻擊的敵籃,即為該隊得兩分。 • 比賽的勝負、得分相等與延時賽 (1)比賽結果,以在比賽時間內全場中得分較多的一隊獲勝 (2)下半時終了時,如兩隊得分相等,應即繼續比賽,並得 舉行一次或多次的五分鐘的延時賽,以決勝負 • 球員替補: 1.在下列情況,球員替補時機開始: (1)球成死球且停錶時,裁判向紀錄台工作人員聯繫完畢之後。 (2)第四節或延長賽最後2分鐘,球中籃得分,非得分隊請求 球員替補。

  15. 2.主罰球時僅該罰球員可被替補,但必須符合下列規定:2.主罰球時僅該罰球員可被替補,但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1)第一次罰球或僅有一次的罰球的繼續比賽之前所請求者。 (2)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罰中,球成為死球時。 3.下列情況主罰球員應被替補下場:該球員受傷;該球員已5次犯規;該球員已被取消資格。 • 常見規則: • 球員五次犯規: 在比賽中,球員犯滿五次犯規,包括侵人與技術犯規的總次數時,應自動退出比賽。 • 三秒鐘規則: 1、當一隊控球時,其本隊球員不能在對隊之禁區域內,超過連續三秒鐘以上的停留。 2、三秒鐘的限制,在發界外球時仍無效,當發球員在界外開始控制球的一舜間起計算。 3、三秒規則不適用於:(A)投籃時球在空中(B)雙方爭奪籃板球時(C)球成死球時。

  16. 五秒鐘規則: 當一隊員被對隊球員緊迫防守持球達五秒鐘而不傳、投 、拍、滾或運球時,則宣佈違例。 • 二十四秒鐘規則: 四節制-球在空中二十四秒同時響起時投籃、中籃,球 進算;球不進換對隊在邊線發球。 1、二十四秒計時器的信號,表示該球隊未能在二十四秒 內投籃。 (1)若比賽因控球隊的對隊,因某些事項而停止,則 控球隊應獲得另一個新的二十四秒。 (2)若球僅對手觸及,而原控球隊仍持有控球權時, 不得重新計算二十四秒。 2、二十四秒計時器必須停止,但不得重新設定,當: (1)球出界,由原控球隊的球員發界外球。 (2)職員中止比賽以保護控球隊受傷的球員。

  17. 比賽種類 • 男籃 亞洲男籃錦標賽 世界男籃錦標賽 東亞運 明星賽 奧運資格賽 SBL NBA • 女籃 亞洲女籃錦標賽 世界女籃錦標賽 奧運資格賽 東亞運 • NBA

  18. 亞錦賽: 亞洲籃球錦標賽(前亞洲籃球聯盟錦標賽),簡稱 亞錦賽,是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亞洲地區最高水平的籃球比 賽,也是世錦賽亞洲球隊席位的爭奪戰。現任的衛冕冠軍是 中國男籃。中國男籃是該錦標賽冠軍的主要獲得者,1975年 參賽以來在參加的19屆錦標賽中15次獲得冠軍。現任的衛冕 冠軍是中國男籃。 冠軍獲得奧運參賽資格。冠軍,亞軍及第3名獲世界男籃 錦賽參賽資格。

  19. 世錦賽: 世界盃籃球賽(簡稱男籃世錦賽)是國際籃球總 會主辦的一項國際性男子籃球賽事,自1950年起每四年 舉辦一次。冠軍將獲得奧運男籃參賽資格。 *歷史: 1948年,國際籃球總會在倫敦舉行國際籃球總代表大會 ,決定於1950年創辦男子籃球世界錦標賽,布宜諾斯艾利斯幸運成為首屆比賽舉辦地。 1954年,第二屆世錦賽來到了里約熱內盧。 1986年,世錦賽擴軍,共有24支球隊參加,比賽組織 開始走向正軌。 2010年,美國隊奪冠。

  20. 東亞運: 東亞運是四年舉行一次。 為了增進東亞地區各國奧委會在體育上和文化上的 交流,地區代表於1991年9 月15日舉行之東亞各國奧委會 第一屆理事會上首次提出舉辦東亞運動會的建議。而同年 11月於第二次東亞各國奧委會協調會議中正式通過東亞運 動會為四年一度的體育活動,並同意首屆運動會於1993年 在中國舉行。

  21. 明星賽: 全明星賽或明星賽是一場體育比賽集合一些最活躍的 運動員,明星賽出場球員大多是根據球迷的投票或由球圈 人士決定,對賽球隊多由兩個分區的聯盟球員對決或根據 球員國籍分隊。NBA全明星賽東區對西區。SBL全明星賽 例行賽成績分組。

  22. 奧運資格賽: 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奧運會或奧運)是國際奧林 匹克委員會主辦的國際性綜合運動會,每四年舉行一次。 奧林匹克運動會最早起源於古希臘,因舉辦地在奧林 匹亞而得名。1924年開始設立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因此 奧林匹克運動會習慣上又稱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已經成為了和平與友誼的象徵。

  23. SBL: 超級籃球聯賽(簡稱SBL)是台灣一個半職業的男子 籃球聯盟,由裕隆納智捷、台灣啤酒、達欣工程、台灣大 、金門酒廠、臺灣銀行、璞園建築等七支球隊組成,為現今 台灣男子籃球最高層次的聯賽。 每年約從12月下旬開打,並於約5月下旬結束例行賽。除 第一季各隊例行賽應賽24場外,第二季起各隊應賽30場,然後 由例行賽前四名進入季後賽。例行賽皆在週末比賽。例行賽第 一季採四次循環,合84場;而第二季後皆採五次循環,也就是 每隊彼此之間一共要交手五次,合105場。第8季例行賽維持五 循環模式各隊出賽30場,賽程將增加週三場次。前六個球季 均於春節期間舉行全明星賽,第七季起取消。第9季恢復。

  24. NBA: 國家籃球協會,簡稱NBA,為美國的一個男子職業籃球 組織,也是北美最頂尖的職業籃球組織,共擁有30支球隊, 分屬兩個聯盟(Conference):東區和西區。 NBA正式賽季於每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的星期二開始,分 為例行賽和季後賽兩部分。例行賽為循環賽制,每支球隊都 要完成82場比賽;例行賽到次年的4月結束,每個區的前八名 ,包括各個分組的冠軍將有資格進入接下來進行的季後賽。 季後賽採用七戰四勝賽制,共分四輪;季後賽的最 後一輪也稱為總決賽,由兩個聯盟的冠軍爭奪NBA 的最高榮譽—總冠軍。

  25. 代表性人物及其故事 • 美國 代表性人物-科比-布萊恩特 • 台灣代表性人物-林志傑 • 中國代表性人物-姚明

  26. 代表性人物(美國) 科比-布萊恩特(生於1978年8月23日) 他是美國職業籃球球員,扮演全國 籃球協會(NBA)洛杉磯湖人隊的得分 後衛。 科比喜歡勞爾梅里恩高中,在那裡 他是頂級的高中籃球選手在該國的 認可。他決定宣布為NBA選秀的 資格,畢業後,在第13順位選擇了 1996年NBA選秀然後交易到洛 杉磯湖人隊,夏洛特黃蜂隊。

  27. 作為一名新秀,科比贏得了自己的聲譽作為一個作為一名新秀,科比贏得了自己的聲譽作為一個 高傳單和球迷喜愛,贏得了 1997年的扣籃大賽。 科比和奧尼爾率領湖人連續三次NBA總冠軍,從2000 年到2002年。激烈的仇隙之間兩人在2004年NBA總決賽 的損失是由奧尼爾從湖人隊的後貿易2003-04賽季。之後他 離開科比成為洛杉磯湖人隊的專營權的基石。 在2006年,科比拿下職業生涯最高的81分對多倫多猛龍 隊,第二個最高分拿下單場比賽,在NBA歷史上僅次於張伯 倫的100分的比賽,在1962年。他被授予了常規賽的最有價值 球員獎(MVP)的2008年。失去後,在2008年NBA總決賽, 科比率領湖人在2009年和2010年兩連冠,兩次都贏得了NBA 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獎。

  28. 代表性人物(台灣) 林志傑(1982年6月11日) 他是台灣籃球運動員,目前效力 於中國CBA浙江廣廈隊,位置是 小前鋒、得分後衛,外號「野獸 」。林志傑是現今台灣男子籃壇 得分能力最強的選手之一,尤以 遠距離三分球投射及單打突破能 力著稱,是SBL第一屆(2003- 2004)及第二屆(2004-2005) 的「得分王」,也是中華台北男子籃球代表隊的重要選手。

  29. 2009年轉戰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聯賽,效力2009年轉戰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聯賽,效力 浙江廣廈猛獅隊,成為首位效力CBA的SBL球星,另一支 勁旅上海東方大鯊魚隊雖也有意爭取,但被謝絕婉拒掉了。 2010年獲香港南華籃球隊力邀助拳,出戰籃球超聯賽事,可 惜球隊最終四戰全敗,敬陪末席。 林志傑的彈跳能力較多數SBL選手為優,個人單打動作較 多變化,因此在賽場上常展現出較其他選手更富視覺張力的攻 防演出,加上他常於完成較多難度的進球後興奮地握拳吼叫, 被負責電視轉播的評論員形容為如同「野獸」一般;此一說 法被廣泛沿用後,逐漸成為林志傑專屬的外號。

  30. 代表性人物(中國) 姚明(1980年9月12日) 他是中國籃球運動員,生於中國 上海,祖籍為江蘇吳江,是原中國 國家籃球隊隊員,曾效力於上海大 鯊魚籃球俱樂部、美國國家籃球協 會(NBA)休士頓火箭。2009年, 當時,姚明為了入隊,每天訓練10 小時。在少年隊打了4年球後,姚明 在17歲時進入了大鯊魚隊,並在新 秀賽季中平均每場得到10分和8個 籃板球。而接下來的一個賽季中 他因為職業生涯的“第二次腳傷“ 不得不告別下面的比賽。

  31. 姚明在1997-98賽季平均每場獲10分和9個籃板球,但是姚明在1997-98賽季平均每場獲10分和9個籃板球,但是 由於傷病錯過了下個賽季的大部分比賽。在1999-2000賽 季中,康復歸隊的他每場得分21分,搶14個籃板球(聯盟 最好成績)及5次封蓋。2000-01賽季是他CBA生涯最輝煌的 時期,20歲的姚明憑藉每場得分27分和19個籃板被評為聯盟 最有價值球員(MVP)。 在經歷過許多國際賽事之後,姚明的經驗技術漸漸成熟起來。 在2000年的雪梨夏季奧運會上,姚明與隊友王治郅和巴特爾 一起被譽為「移動長城」。在獲得MVP之後,NBA開始注意 他。他在隨後的2001-02賽季中表現更佳,平均每場得32分 和19個籃板球,投籃命中率高達72%。他的每場得分數和 籃板球數在全聯盟中排名第一,並獲得「運 動家精神獎」。

  32. 分配工作: 起源資料 + PPT :王昱婷 499B0101 發展資料 + 統整:許宜儒499B0065 規則資料:朱以棻 49955906 比賽種類資料:吳于涵 499B0047 代表性人物及其故事資料:王思捷 499B0005

  33. 資料來源: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5%AE%B6%E7%B1%83%E7%90%83%E5%8D%94%E6%9C%83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A%9A%E6%B4%B2%E7%AF%AE%E7%90%83%E9%94%A6%E6%A0%87%E8%B5%9B • http://pub.mlc.edu.tw/viewitem.jsp?itemid=000000000075094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D%B1%E4%BA%9E%E9%81%8B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6%85%E7%B4%9A%E7%B1%83%E7%90%83%E8 • %81%AF%E8%B3%BD • http://peo.dsa.fju.edu.tw/%20file/teachers/teachers-3/andy/basketball_rule.html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7%9A%E6%98%8E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7%91%E6%AF%94%C2%B7%E5%B8%83%E8%8E%B1%E6%81%A9%E7%89%B9 •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6%9E%97%E5%BF%97%E5%82%91 • http://www.hnjh.tyc.edu.tw/~hnadm21/~sport/link/25-102.htm • http://www.hnjh.tyc.edu.tw/~hnadm21/~sport/link/25-102.htm • www.hnjh.tyc.edu.tw

  34.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