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 likes | 944 Views
大成至圣先师. 敦 伦 守 礼. 主办:福州市教育局 福州市博物馆 承办:福建众人公益志愿者社团 2010 年 5 月 22 日. 主讲:周寒梅老师. 什么是 礼 ? 为什么要 学礼守礼?. 诗礼传家 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礼,无以立。 有 理 走遍天下,无 理 寸步难行。 有 礼 走遍天下,无 礼 寸步难行。. 陈亢问孔鲤. 《 中学生守则 》 第七条: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这就是我们学生应该守的礼。. 谦卑有礼 ——— 人生的助力 傲慢无礼 ——— 人生的阻力 人不学,不知礼;不学礼,无以立 。. 为什么要 学礼守礼.
E N D
敦 伦 守 礼 主办:福州市教育局 福州市博物馆 承办:福建众人公益志愿者社团 2010年5月22日 主讲:周寒梅老师
《中学生守则》第七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这就是我们学生应该守的礼。《中学生守则》第七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这就是我们学生应该守的礼。
谦卑有礼———人生的助力 傲慢无礼———人生的阻力 人不学,不知礼;不学礼,无以立 。 为什么要学礼守礼 我们学礼最低的限度,就是做一个懂规矩的人,让人喜欢不让人讨厌的人,学礼就是学修身。
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习俗和仪式 。 周朝:周公“制礼作乐”,规范礼仪,礼乐治天下。 春秋战国:孔子:“克己复礼为仁”,将“礼”作为道德准则加以提倡。 先秦:管仲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理念,把“礼”放在道德规范之首,升华为治国的四大要素之首。 礼 的 历 史 “礼”是一种道德规范、传统美德。
礼 的 来 源 《礼记·乐记》: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睦共处 宇宙万物
《易经》: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这就是人类相处的秩序,人类的秩序就是伦常关系――五伦关系 礼 的 来 源
人类的秩序就是伦常关系:人—人 →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五伦关系是我们生命中的人际关系。 五伦关系如何相处?→礼(礼是秩序,是规矩)
★父子:父慈子孝作子的晨昏定省、出必告返 必面、冬温夏凊; ★君臣:君仁臣忠做领导的把下属当作儿子关怀,下属忠诚岗位; ★夫妇:夫妻各守本分,夫义妇德,男主外,女主内; ★长幼:兄友弟恭; ★朋友:劝谏 、关怀 、赞叹,不邪谈,不搬弄是非,彼此提醒鼓励。
礼不是古圣先贤根据自己的想像编造出来的,它是察顺天地、合乎人情的,是人类言行的规则,也是我们做人最低的标准。行有行规,家有家规,校有校规,班有班规,交通有交规。弟子规就是我们做人的规则,是我们人生的交通规则。礼不是古圣先贤根据自己的想像编造出来的,它是察顺天地、合乎人情的,是人类言行的规则,也是我们做人最低的标准。行有行规,家有家规,校有校规,班有班规,交通有交规。弟子规就是我们做人的规则,是我们人生的交通规则。 礼不是古圣先贤根据自己的想像编造出
弟子—学生,所有人 规—规范、道理 弟 子 规 《弟子规》总共360句,每一句都是在讲礼、讲敬,教你如何做人做事。
礼的本质 敬 → 《孝经》:“礼者,敬而已矣。” 在貌为恭,在心为敬。失去了敬,就只剩下一个外壳――仪。 《礼记·曲礼》:“毋不敬”, 包含了礼的全部精神,即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无所不敬 , 一切时、一切处无所不敬。
礼的本质 敬 → 有礼救己脱险境:锄麑触槐 无礼的悲剧:十分钟的应聘 《礼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左传》:“孝者,礼之始也。”《孝经》:“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左传》:“孝者,礼之始也。”《孝经》:“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礼敬的下手处在哪——孝!
老 一 體 承 傳 子 报恩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 父母和孩子是一体的。 • 儿女吃的奶是妈妈血液变的; • 儿女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而且代代相续、绵延不断。
你们愛自己的父母吗? 知道父母的生日吗? 知道父母最爱吃的东西吗? 知道父母最不喜欢你做什么事吗? 作业要人催、吃饭要人管、起床要人叫吗? 知道如何爱(孝顺)父母吗? 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
别人对不对,不重要; 自己对不对,才是最重要的。 人善我,我善人;人不善我,我亦善人。 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 孔子:“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礼记·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礼记·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人与动物的区别 《诗经·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 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 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 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 胡不遄死?
有文化不等于有知识、有技能、有学历,真正有文化的人是懂礼、守礼的人。有文化不等于有知识、有技能、有学历,真正有文化的人是懂礼、守礼的人。 礼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 。
礼的运用 《礼记·冠义》: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学礼从使举动端正,使态度端正,使言谈恭顺开始学起。
《弟子规》: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示范:站姿、坐姿、走姿鞠躬礼 礼的运用
站如松 立端正 勿践阈 勿跛倚
坐如钟 勿箕踞 勿摇髀
行如风(轻盈) 步从容
立不中门、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学礼就是学处处替人着想,替人着想是天下头等学问,中国文化的核心仁爱。
请问鞠躬礼节是中国人的礼仪还是日本、韩国的? 鞠躬礼的好处:鞠躬时,降伏傲慢;给对方留下诚恳印象。 注意事项: 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身躯形成一定弯度; 嘴里不说与行礼无关的话; 行礼的场合、分寸(吃饭、上厕所、上下楼梯不必行鞠躬礼)。 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身
穿衣的礼仪 1保暖御寒,2遮羞,3表达内心情感, 4符合身份场合,5恭敬心。 《弟子规》——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偱分 下称家
吃饭的礼仪 吃饭不可低头,左手端起饭碗,这叫龙含珠,右手拿筷子,叫凤点头,这样才是正确的吃法。坐不中席。离门最远的是主位。右尊左次。
对父母的礼仪: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帮助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不任性。行为态度上,对父母的忠告和教诲,能虚心接受,恭敬有礼,尽可能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并在生活上能体贴照顾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不任性,不固执。用心感受父母的需要。
对师长的礼仪: 长者来 必起立 长者先 幼者后 尊长前 声要低 称尊长 勿呼名 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礼, 课上认真听,发言先举手,进教师办公室要先招呼或轻敲门,以允许方可进入。和老师谈话进应注视老师,谈话不应做别的事,不要随便打断老师讲话,也不东张西望。在人多的地方,要让老师先行;与老师交谈,要给老师让座。背地里,不要随便议论老师,更不可对老师直呼其名。下课后要让老师先走出教室。
《弟子规》: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用人物 须明求 借人物 及时还 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与同学朋友相处的礼仪——诚 敬 谦 和
礼的作用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最大的作用,就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孝敬父母 尊敬师长 礼貌待人孝亲尊师——做人的根本 ▲礼的本质—敬—(下手处)→孝 ▲礼的外壳—仪 ▲礼的作用—和
人人学礼守礼,让世界充满愛与和谐 微 笑 学礼不是来约束我们的,是修身,是成就我们的德行和学问的。
敦 伦 守 礼 立志 determined to 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 Be a good child at home 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 Be a good student at school 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 Be a good citizen in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