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96 Views
半總統制 的探討 ( 下 ). 半總統制之優缺點. 半總統制之優缺點. 議會制與總統制 的差異. 議會制與總統制 的差異. 內閣制、總統制、半總統制之差異. 總結. 為何台灣 不適合實行內閣制 ?. 議會內閣制必須設置虛位元首,台灣若實施內閣制,又選舉產生一位總統, 除非廢除全民選總統,否則實難以形成「虛位」 ,排除任何總統介入政治運作的可能性。即便以非直選方式,設置一位總統,對其職權也必須 以憲法嚴格限制 ,以防止其介入實際政治的權力運作。
E N D
為何台灣不適合實行內閣制? • 議會內閣制必須設置虛位元首,台灣若實施內閣制,又選舉產生一位總統,除非廢除全民選總統,否則實難以形成「虛位」,排除任何總統介入政治運作的可能性。即便以非直選方式,設置一位總統,對其職權也必須以憲法嚴格限制,以防止其介入實際政治的權力運作。 • 國會議員是否在當選之後,依循:(1)國家利益,(2)制衡內閣,(3)黨派利益,的絕對優先順序,行使國會議員職權,制衡佔國會多數的同黨執政內閣,也是內閣制成敗的重要因素。 • 議會內閣制是建立在國民、國會、內閣的金字塔型民主體制上,國會的多數黨即可組成內閣掌握行政權。因此,多數黨內部若有政爭或派系對抗,即可能撤換首相重組內閣,此時民意及國民主權將被排除在外。
台灣為何應採總統制? • 台灣已實施多次總統選舉,民眾也習慣選舉總統決定政權歸屬,因此實行總統制才能符合權力分立原理。 • 各黨派仍有極大差異,有必要經由總統選舉過程,經由全面性的論議逐漸形成共識。 • 總統制的行政權在強大民意支持下,任期固定、政權穩固,可以形成全面革新的主導力量,達成民主改革的目標。 • 台灣面臨中國威脅,總統制才能集中力量化解危機。面對孤立的國際環境,才能有效的反應台灣人民團結的意志。
2004/06/13 聯合晚報 記者黃福其/台北報導 • 親民黨推改良式內閣,主張國體須維持不變,但政體仍朝金字塔型的三權分立方向。 • 頂端「中華民國」的國號、國體維持不變,且是最高原則。在國體不變之下,政體可以調整,將五權改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監察、考試兩權則分別併入三權。 • 親民黨主張改良式內閣制,總統對外代表國家,但行政權在內閣,內閣由國會多數或聯合政府產生,如此一來,在內閣必然獲國會過半席次下,政務執行也可相當穩定。
93/07/19中時晚報 薛孟杰、郭瓊俐/台北報導 • 一直主張內閣制的施明德指出,反觀台灣總統,考試院、監院、司院的提名權都操控在總統手中,行政院院長、三軍總司令,立院無權過問甚至連參與聽證都不行,從公營事業董事長到華視總經理更是都由總統任命,國會根本不能介入,造成國會只是橡皮圖章,只能罵人;台灣特有的罵人政治,都是制度造成。 • 不要再像以往修憲都是總統主導、由上而下,政府介入越多、人民參與越少。他並且表示,台灣推動總統制,從1999年大選選到今天,根本還沒有結束
結論 • 我們應該要有的觀念是:這個世界,絕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制度。但是,我們可以找出一個長治久安,將國家負面影響降至最低的制度。畢竟,制度是人想的,而人想出的制度也是要管理人的。 • 對於未來制度的走向,全體國民都應該要有主動的關心,特別是部分師長,還存有「學生不要理政治」的迂腐觀念,折煞了「關心是最基本的政治參與」的本質。尤其以未來體制、軍購的問題,其長遠影響都是直接地加諸在年輕一輩之上,學生更應該正視。 • 台灣當前政治環境,理性的討論少之又少,美國、大陸奇特的外在因素,台灣是否能在這次修憲議題發酵的關鍵,真正去花心力找出一個好的體制,社會抱持悲觀的看法。
結論 • 中華民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政體,半世紀以來逐漸在台灣發光,相較一黨專政的大陸及民主派、保皇派爭鋒的香港,仍為華人社會驕傲的楷模。 • 台灣走上民主化,嚴格說來不過十年,缺少經驗的情形下,面對特殊的國際環境,尋找適合的體制,確有其困難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