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420 Views
RLC 电路的稳态特性. 3. 3. 3. 3. 3. 3. RLC 电路的稳态特性. 实验背景. 1. 实验演示. 实验目的. 3. 2. 实验原理与方法. 4. 实验内容. 5. 思考题. 6. 实验背景. RLC 电路由电阻( R )、电感( L )、电容( C )等组成,一般分为串联型和并联型。 RLC 电路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工程和电子测量技术中,例如收音机就是采用 RLC 谐振电路来进行选台。. 实验目的. 研究交流信号在 RLC 串联电路中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 巩固交流电路中矢量图解法和复数表示法。.
E N D
3 3 3 3 3 3 RLC电路的稳态特性 实验背景 1 实验演示 实验目的 3 2 实验原理与方法 4 实验内容 5 思考题 6
实验背景 RLC电路由电阻(R)、电感(L)、电容(C)等组成,一般分为串联型和并联型。 RLC电路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工程和电子测量技术中,例如收音机就是采用RLC谐振电路来进行选台。
实验目的 • 研究交流信号在RLC串联电路中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 巩固交流电路中矢量图解法和复数表示法。 实验演示(引出问题,BPL教学)
实验原理 RLC串联幅频曲线 电容具有“通高频、阻低频”的特性。 电感具有“通低频,阻高频”的特性。 RLC电路:有选频和滤波作用 。 1.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 RLC回路电流I与信号源频率f的关系为: 谐振频率f0为: 当f=f0时,I变为最大值: I-f的关系曲线称为幅频曲线。 品质因数Q : R越大,Q越小,幅频曲线越宽,峰值I0越小。
实验内容 双通道示波器 R1 W a 黑夹 L 正弦信号US输出端 红夹 C 黑夹 红夹 测UR1 b 红夹 测US CH2通道 1.幅频特性测量 函数发生器输出信号峰值电压USP=1V(示波器测),调节函数发生器的频率,f=10KHz至20KHz变化,测10个点。 用示波器测量电阻的峰值电压URP。 注意:在谐振频率f0附近,每侧至少要测5个点,便于作图。
幅频特性测量 RLC串联幅频曲线 (3)数据记录 (A) R1=10,W= 10 USP=1V,R1= 10Ω,W=10Ω,L=10mH,C=0.1μF (B)R1=10,W= 40,数据表自拟。 (4)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R1+W= 20和50时 的I—f曲线,进行比较。 注意:① 测量必须监测USP保持不变;②必须测出UR最大值时对应的谐振频率f0。
相频特性测量 总电压 与电流 之间的相位: -f的关系曲线称为相频特性曲线 (1)当f = f0 时,= 0,电路阻性; (2)当f f0 时,> 0 ,电路呈电感性; (3)当f f0 时,< 0,电路呈电容性。
相频曲线测量 T Δt 测- f曲线: 是 US与I相位,由于UR=IR,与I相位相同,因而只要测量US与UR之间的相位即可。 USP=1V,R=R1+W=50Ω,L=10mH,C=0.1μF 实验方法 UR与示波器的CH1相连,US与示波器的CH2相连。 位置,调节“触发电平(TRIG EVEL)”,使波形稳定。(1)T、Δt用示波器的电光标测量;(2)注意φ的正、负记录;(3)两波形的正负波形对称轴(x轴)要重合。
注意事项 U U UR US US UR O O t t Δt Δt Δx Δx T T X X US波形在UR波形左边,则US超前于UR,j 取正值。 波形在US波形左边,则US落后于UR,j 取负值。 (1)US超前UR,取“+”,相反则取“-”; (2)在谐振频率f0附近要多测几个实验点,每侧至少要测5个点,得值尽量达到-500~+500,便于作图; (3)示波器与信号发生器信号地接RLC实验版的a点。
品质因数测量 谐振时,电容电压为电源电压的Q倍,因此 (A)R1=10,W = 10。 在谐振频率f0附近附近,调节信号的f,使电容电压为最大, 用示波器测出UCP和USP,则Q= UCP/USP。 (B)R1=10,W= 40。方法同上。 R1=10Ω,L=10mH,C=0.1μF 注意:示波器与信号发生器的信号地线要接RLC实验版的b点。
思考题 教材1、2题 教材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