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627 Views
創 意 人 生. 姚 振 黎 minn@ncu.edu.tw 南亞技術學院 創意教學中心 年 12 月 12 日 (星期二、 15 : 10 - 17 : 00 ). 目前是否遇到了難題、煩心事? 較大的/較小的?別人的/自己的? 遇有困苦愁煩時的因應之道?.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顧憲成( 1550 - 1612 ,明嘉靖 29 年-萬曆 40 年). 南宋愛國詩人 陸 游 ( 1025-1210 ). 〈 示兒 〉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E N D
創 意 人 生 姚 振 黎 minn@ncu.edu.tw 南亞技術學院 創意教學中心 年 12 月 12 日 (星期二、15:10-17:00)
目前是否遇到了難題、煩心事?較大的/較小的?別人的/自己的?遇有困苦愁煩時的因應之道?目前是否遇到了難題、煩心事?較大的/較小的?別人的/自己的?遇有困苦愁煩時的因應之道?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顧憲成(1550-1612,明嘉靖29年-萬曆40年)
〈示兒〉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南宋)文天祥(1236-1282) • 〈過零丁洋〉 •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 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創作背景] • 此詩為文天祥《指南錄》中的一篇,是其代表作之一。約作於祥興二年(1279)─被元軍俘獲的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之時。元軍元帥張弘範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堅持抵抗的張世傑時,文天祥出示了此詩以明志節。
(南宋)文天祥(1236-1282)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 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內容評析] •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臨生死關頭,回憶一生,感慨萬千。他抓住了兩件大事;一是以明經入仕,二是「勤王」。以此兩端起筆,深刻寫出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個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國家整個局勢而言。據《宋史》記載,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樣高舉義旗為國捐軀者寥寥無幾。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著對苟且偷生者的憤激、對投降派的譴責﹗ 如果說首聯是從縱的方面追述,那麼,頜聯則是從橫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悽涼的自然景象喻國事的衰微,深切地表現了他的哀慟。亡國孤臣有如無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無所依附,這際遇本來就夠慘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顯淒苦。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艱苦卓絕的奮鬥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聯對仗工整,比喻貼切,形象鮮明,感情摯烈,讀之使人愴然﹗ 五六句緊承前意,進一步渲染生發。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軍隊被元兵打敗後,曾從皇恐灘一帶撤退到福建。當時前臨大海,後有追兵,如何闖過那九死一生的險境,轉敗為勝是他最憂慮、最惶悚不安的事情。而今軍隊潰敗,身為俘虜,被押送過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這一聯特別富有情味,「皇恐灘」與「零丁洋」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對,而又被作者運用來表現他昨日的「惶恐」與眼前的「零丁」,真可謂詩史上的絕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至,哀怨之情彙聚為高潮,而尾聯卻一筆宕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礡的氣勢、高亢的情調收束全篇,表現出他的民族氣節和捨身取義的生死觀。結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壯,由鬱而揚,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壯歌。
[註釋] • 零丁洋:在廣東省珠江口。文天祥被俘後曾經此處。 • 經:儒家的經典著述。漢代開始以明經取士。 • 四周星:四年的意思。從德硝元年(1275)正月、文天祥以全部家產充當軍費,響應朝廷號召「勤王」,至祥興元年十二月在五坡嶺戰敗被俘,正是四年時間。 • 皇恐灘:亦作惶恐灘,本名黃公灘,後以音近訛傳。灘在江西萬安縣境、贛江中。 • 汗青:史冊。古代記事以竹簡代紙。製簡時須用火烤去竹汗(水份),稱汗青。
壹、這就是人生?古今中外的例子 • 貳、從庖丁解牛、到韜光養晦 • 參、面對苦難的方式: • 肆、問題與討論
壹、這就是人生?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 「委吏」(管理倉廩) • 「乘田」(管放牧牛羊) • 15歲即「志於學」 • 「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 「博學」
曠世才女 華文世界最傳奇的作家 感動中國的作家 1920. 9.30.-1995. 9. 8.
1920. 9.30.出生於上海麥根路(今太興路),其父張廷重、清末重臣李鴻章外孫。
愛玲語錄 • 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 ─ ─ 小苦雖然經驗到一些,和人家真吃過苦的比起來實在不算什麼 ─ ─ 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 • 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 • 1995. 9. 8. 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74歲。同年9月30日,她的骨灰被撒於太平洋上。
紀念托爾斯泰所發行的郵票 托爾斯泰(Leo Tolstoy, 1828-1910)
人生三境界 •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晏殊的詞)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決心王國維借指對理想的嚮往之情,以及對理想的奮鬥追求。西風凋樹的險惡環境下,能獨上高樓而望遠,不為外在的情境所迷惑,具有高瞻遠矚,能有遠見觀察到主要的發展情勢。 • 第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 (柳永的詞)這一境界是奮鬥、等待與追求王國維借指人生追求理想的艱苦歷程 ,但是理想卻是無悔的追求。 人生沒有平坦的大道,只能執著的追求、耐心的等待、忘我的奮鬥。 • 第三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的詞)此句的境界與前二句不同王國維借指經過之前的一再尋覓追求, 到了第三境卻是“了悟”之感,人說讀書就要讀通, 對於不了解的事物,能夠豁然貫通, 此境得到了圓融通達的喜悅。
未濟 中國第一本人生哲理書
2005 年 8 月 10-12 日 甘肅天水仙人崖
項羽烏江自刎 • 項羽、劉邦 楚漢相爭[前206年-前202年]
參、面對苦難的方式題烏江亭 唐、杜牧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 勝敗乃兵家常事,即使最擅長用兵的人也無法預料。能夠忍受恥辱、完成重任,才是男子漢應有的作為。何況江東人才輩出,個個才能卓越,只要力圖振作,怎知不能東山再起,捲土重來?
一、消極者:遇事拖延、唬弄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 「天塌下來,還有長人撐著。」 • 「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 • 「山不轉,路轉」…… • 悲觀者:鬱卒、懷憂喪志
「凡事順其自然」 • 「一動不如一靜」 • 「凡事有結,亦必有解。」 •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地球上沒有人作不出來的事。」 •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 游
〈遊山西村〉 宋 陸游 •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1025-1210)的七言律詩
這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1025-1210)的七言律詩〈遊山西村〉。這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1025-1210)的七言律詩〈遊山西村〉。 • 山西村不在山西,而是浙江紹興的一個小山村。 • 陸游在中國詩人中以長壽多產馳名,此詩境地之幽、風俗之美,再加上妙語雙關,允稱陸游萬首詩中第一名作。
〈遊山西村〉作於孝宗乾道三年(1167), 陸游時年 43 歲,當時因為力主北伐,被朝廷議和投降派排斥,罷官歸故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似乎更暗含了對國家前途發展的期盼。
次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敘述山間水畔的景致:次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敘述山間水畔的景致: • 重疊的山巒夾著迴環的溪流,似覺前路已到盡頭。沒想到峰迴路轉,在綠柳紅花的掩映下, 又出現了一座幽靜的小山村。此二句用「當句對」,「山重」對「水複」,「柳暗」對「花明」;柳色濃密深綠是為「暗」,花光鮮紅艷麗是為「明」。不但描繪了江南水鄉的特有美景,更以迷惘之中,頓覺豁然開朗的實景,雙關人生事理的轉機,含蘊無窮。
二、積極者: • 盡其在我;知其不可而為之。 • 化悲憤為力量,
司馬遷〈報任安書〉: •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卓異、特別)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阨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
關於《浮士德》 • 歌德筆下的浮士德,是個深居學術象牙塔中,終至垂垂老矣的人物。面對即將朽壞的身軀,浮士德有非常多的懊惱,他覺得他的人生彷彿還沒有開始就要結束了,他花了一生的時間研究學問,卻對人生體驗、品嚐太淺,卻對知識有說不出的厭倦。煩惱之餘,魔鬼適時出現,引逗他出賣靈魂,交換條件就是讓他的人生重新開始,給他機會去品嚐所有過去為了知性而放棄的體驗。 • 浮士德在那時,其實是胸懷大志的,他說:「我要投入時間的急流裡,我要投入事件的進展中....快樂對我而言並不重要,因此我若在某瞬間說:『我滿足了,請時間停下!』我就輸了。....我要用我的精神抓住最高和最深的東西,我要遍嘗全人類的悲哀與幸福。」 • 就這樣,浮士德被魔鬼變換了身軀,人生重新來過一般,變得年輕有勁。他開展他生命的體驗之旅。魔鬼一直想讓浮士德心中出現享樂主義、投機主義或讓他變得庸俗不堪,但浮士德卻不是這樣的人,對他而言,體驗,是一輩子追求知識後,對生命重新燃起的理想與熱情,在他內心深處,絕不是為體驗而體驗、也不可能步向享樂主義。 • 就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歌德像托爾斯泰一樣,對知識大腦袋很不以為然。歌德透過浮士德說:「知識追求到後來,竟然只剩下零碎。」 • 浮士德的生命體驗,歷經追求愛情、追求美,最後走向社會實踐的道路。每一種嘗試,都是生命貨真價實的、充滿熱情體驗,但在浮士德這個理想主義者的心中,的確發現沒有什麼過程是讓他滿意到覺得生命完滿不再有欠缺的。 • 《浮士德》述說著赤裸裸的人性,探討著生命、道德、愛情的價值。一位遲暮的哲學家,回首過往歲月,竟然找不到何可以留戀的片段。就在他準備自我了結時,卻抗拒不了魔鬼的誘惑──還有什麼會比青春、愛情更具吸引力呢?即使要以靈魂為代價,浮士德仍然與魔鬼達成契約。當然,瑪格麗特是無辜的犧特品,她為浮士德付出了愛情;既付出了愛情,也付出了生命。雖然是這麼簡單的情節,但卻發人深省──當你我面對著生命的盡頭,能否抗拒魔鬼的誘惑,安然接受死亡?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就以這樣的題材,寫下了不朽的詩篇《浮士德》。 事實上,浮士德確有其人。此人為16世紀時旅行於德國各地的魔術師。歌德取其名,於1770年開始創作這部詩劇,最後在1832年才完成,前後耗費了62年的時間。當歌德完成《浮士德》後不久便去世了,所以這一部作品可視為歌德的最後鉅作,事實上也是歌德最著名、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歌劇原著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有一段序言,為魔鬼梅菲斯特與上帝打賭,浮士德一定會被誘惑。第一部分的重點就在於恢復青春的浮士德誘騙瑪格麗特的愛情。第二部分也有兩個段落,第一段落浮士德在梅菲斯特的安排下,又與歷史上著名的美女海倫戀愛並生下一子。第二段落是全劇的重心所在,浮士德在醒悟後,抗拒梅菲斯特的誘惑後死去。梅菲斯特雖然企圖攫取浮士德的靈魂,但是浮士德仍然獲得了天使的引領 。
人生,必須選擇面對苦難和經營苦難。 • 如果不願意承認、並且勇敢面對苦難,最後不是變得憤世嫉俗,就是可能成為憂鬱症患者,或步上……之途。 • 一個人最悲慘的境遇,莫過於沒有 神可以呼求。《史記.屈賈列傳》
針對坊間最暢銷的兩類出版物: • 無論是先知、還是祭司、還是詩人,沒有一人會提供苦難的速成療法。 • 苦難赤裸裸地被呈現和宣告──然後就是__。 • 能使局面改觀。
當我們的生命面臨崩潰的「深淵」,這深淵是有一個底的:而 神的高度卻是無限。 • 明乎此,我們就有力量繼續往前,並且學習等候和守望的功課──也就是盼望!──只要我們肯將眼目定睛在祂恩典與復活的作為上!我們就讓信心成長。
有無撇步? • 應當過聖潔的生活︰ • 從「約束自己」、到「追求聖潔」。
「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
過得勝的生活 • 「君王不能因兵多得勝,勇士不能因力大得救。」詩篇三十三16 • 「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能勝。」傳道書九11
四十自述 胡 適 • 偶見幾莖白髮, • 心情唯近中年; • 做了過河卒子, • 只有拚命向前。 (1891~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