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634 Views
第六章. 學習原理. — 觀念說明 —. 學習 是藉由 經驗 或 練習 ,使 行為 或 知識 產生 持久改變的歷程 。 經驗 練習 行為 較為持久的改變. 第一節 古典制約學習. 一、巴夫洛夫的實驗發現. 巴夫洛夫( I. Pavlov ). 古典制約學習的實驗情境. 二、古典制約學習的歷程. 古典制約學習的歷程. 古典制約學習 為 俄人巴夫洛夫 首創。他由狗的實驗發現,原來對狗不會引起反應的 中性刺激 ,與本來對狗會引起反應的 非制約刺激 多次 配對 出現之後,該 中性刺激 也可以使狗 產生行為反應 ,稱為古典制約學習。 制約刺激 為 中性刺激
E N D
第六章 學習原理
— 觀念說明 — 學習是藉由經驗或練習,使行為或知識產生持久改變的歷程。 • 經驗 • 練習 • 行為 • 較為持久的改變
第一節 古典制約學習 • 一、巴夫洛夫的實驗發現 巴夫洛夫(I. Pavlov) 古典制約學習的實驗情境
二、古典制約學習的歷程 古典制約學習的歷程
古典制約學習為俄人巴夫洛夫首創。他由狗的實驗發現,原來對狗不會引起反應的中性刺激,與本來對狗會引起反應的非制約刺激多次配對出現之後,該中性刺激也可以使狗產生行為反應,稱為古典制約學習。古典制約學習為俄人巴夫洛夫首創。他由狗的實驗發現,原來對狗不會引起反應的中性刺激,與本來對狗會引起反應的非制約刺激多次配對出現之後,該中性刺激也可以使狗產生行為反應,稱為古典制約學習。 制約刺激為中性刺激 非制約刺激 原來對狗就可以產生行為反應的刺激 制約反應 由制約刺激所產生的行為反應 非制約反應 由非制約刺激所產生的行為反應 古典制約學習歷程中,制約刺激出現之後,間隔短暫時間再出現非制約刺激,所產生的制約反應效果最好。
制約學習有古典制約學習與操作制約學習 操作制約學習,由美國人史金納首創。 古典制約與操作制約均有消弱、類化、辨別等現象。 美國學者桑代克最早從事操作制約學習研究,他由貓操作迷籠機關的實驗,提出的學習理論要義有:(1)嘗試與錯誤學習;(2)效果律;(3)練習律;(5)準備律。
(一)制約的獲得 同時、延宕、遺跡、逆向、 時間制約,延宕效果最大 • (二)消弱 • (三)自發恢復 • (四)刺激類化 • (五)刺激辨別 • (六)高層制約
四、古典制約學習的應用 • (一)恐懼或焦慮的學習 • (二)愉快情緒的學習 • (三)偏差行為的學習 • (四)廣告行銷 • (五)生理的反應 • (六)治療不適應行為
第二節 操作制約學習 • 一、桑代克的迷籠實驗 • 餓貓學會採踏板(拉繩)打開籠門取食物 • (一)嘗試與錯誤學習 • (二)效果律 • (三)練習律 • (四)準備律 迷籠實驗
二、史金納的操作制約學習實驗 • (一)實驗設備與實驗過程 • (二)史金納的操作制約學習理論 • 1.正增強作用 • 2.負增強作用 • 3.處罰 史金納箱
史金納以白老鼠從事操作制約學習實驗,發現強化作用是產生學習的主因。史金納以白老鼠從事操作制約學習實驗,發現強化作用是產生學習的主因。 強化分為正增強與負增強。 正增強是個體表現正確行為後,給予正增強物,因而對該反應產生強化作用; 負增強是指個體表現適當行為之後,終止或取消其所厭惡的刺激,因而對該反應產生強化作用。
三、操作制約的學習現象與原理 • (一)增強物出現的時間 • 當個體表現正確或適當行為時,立即給予增強物,則學習表現該行為的機率增加。 • (二)行為塑造 • 行為塑造是依據操作制約的學習原理,將現有行為與達成目標行為之間分解成幾個步驟,個體學會了一個步驟,再學習第二個步驟,最後終於能夠表現目標行為,惟每一步驟的學習均需給予正增強。
三、操作制約的學習現象與原理 • (三)原始強化作用與次級強化作用 • 直接滿足個體需求的刺激物,稱為原始強化物;藉原始強化物來強化個體的行為反應,稱為原始強化作用。 • 間接使個體滿足的刺激物,稱為次級強化物;由次級強化物來強化個體的行為反應,稱為次級強化作用。
三、操作制約的學習現象與原理 • (四)強化作用的安排方式 • 增強之實施方式可分為連續增強與部分增強。前者在所有正確反應之後施予增強物,後者只有在部分正確反應之後提供。在培養個體新的行為之前,宜實施連續增強,個體的行為達到穩定程度後,宜實施部分增強。 • 部分增強有四種方式:(1)固定比率;(2)不固定比率;(3)固定時距;(4)不固定時距。這四種增強方式所產生的效果以不固定比率最佳。
三、操作制約的學習現象與原理 • (五)消弱作用 • (六)類化作用 • (七)辨別作用 • (八)迷信行為
四、操作制約學習的應用 • (一)飽足原理 • (二)消弱原理 • (三)相互抵制原理 • (四)處罰原理
第三節 觀察學習 • 一、觀察學習的涵義 觀察學習又稱為替代學習。觀察學習是在社會情境中,經由觀察或模仿楷模者行為而學到的。 許多社會心理學者認為,個人由大眾傳播媒體容易學習到攻擊與暴力行為。 • 二、觀察學習的實驗
第三節 觀察學習 • 三、影響觀察學習的因素 • (一)動機 • (二)注意 • (三)記憶力 • (四)動作能力
第四節 認知學習 • 認知學習特別強調個體在學習歷程中,學習到「知」的方法是經由認知,而非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 • 一、領悟學習實驗 • 領悟學習強調個體學習過程,不必經由練習或觀察,只經由領悟情境中各個刺激之間的關係,就可以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 二、方位學習實驗
本章摘要一 01.學習是藉由經驗或練習,使行為或知識產生持久改變的歷程。 02.古典制約學習為俄人巴夫洛夫首創。他由狗的實驗發現,原來對狗不會引起反應的中性刺激,與本來對狗會引起反應的非制約刺激多次配對出現之後,該中性刺激也可以使狗產生行為反應,稱為古典制約學習。
本章摘要二 03.在古典制約學習歷程中,中性刺激稱為制約刺激;原來對狗就可以產生行為反應的刺激稱為非制約刺激,由制約刺激所產生的行為反應稱為制約反應;由非制約刺激所產生的行為反應稱為非制約反應。 04在古典制約學習歷程中,制約刺激出現之後,間隔短暫時間再出現非制約刺激,所產生的制約反應效果最好。
本章摘要三 05.制約學習除了古典制約學習之外,尚有操作制約學習,由美國人史金納首創。古典制約與操作制約均有消弱、類化、辨別等現象。 06.美國學者桑代克最早從事操作制約學習研究,他由貓操作迷籠機關的實驗,提出的學習理論要義有:(1)嘗試與錯誤學習;(2)效果律;(3)練習律;(5)準備律。
本章摘要四 07.史金納以白老鼠從事操作制約學習實驗,發現強化作用是產生學習的主因。強化分為正增強與負增強。前者是個體表現正確行為後,給予正增強物,因而對該反應產生強化作用;後者是指個體表現適當行為之後,終止或取消其所厭惡的刺激,因而對該反應產生強化作用。 08.當個體表現正確或適當行為時,立即給予增強物,則學習表現該行為的機率增加。
本章摘要五 09.行為塑造是依據操作制約的學習原理,將現有行為與達成目標行為之間分解成幾個步驟,個體學會了一個步驟,再學習第二個步驟,最後終於能夠表現目標行為,惟每一步驟的學習均需給予正增強。 10.凡能直接滿足個體需求的刺激物,稱為原始強化物;藉原始強化物來強化個體的行為反應,稱為原始強化作用。間接使個體滿足的刺激物,稱為次級強化物;由次級強化物來強化個體的行為反應,稱為次級強化作用。
本章摘要六 11.增強之實施方式可分為連續增強與部分增強。前者在所有正確反應之後施予增強物,後者只有在部分正確反應之後提供。在培養個體新的行為之前,宜實施連續增強,個體的行為達到穩定程度後,宜實施部分增強。 12.部分增強有四種方式:(1)固定比率;(2)不固定比率;(3)固定時距;(4)不固定時距。這四種增強方式所產生的效果以不固定比率最佳。
本章摘要七 13.操作制約學習應用在行為治療上有四種原理:(1)飽足原理;(2) 消弱原理;(3)相互抵制原理;(4)處罰原理。 14.觀察學習又稱為替代學習。觀察學習是在社會情境中,經由觀察或模仿楷模者行為而學到的。 15.影響觀察學習的主要因素有:(1)動機;(2)注意;(3)記憶力;(4)動作能力。
本章摘要八 • 16.許多社會心理學者認為,個人由大眾傳播媒體容易學習到攻擊與暴力行為。 • 17.認知學習特別強調個體在學習歷程中,學習到「知」的方法是經由認知,而非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 • 18.領悟學習強調個體學習過程,不必經由練習或觀察,只經由領悟情境中各個刺激之間的關係,就可以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