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普宁三中 地理组 2005.10. 学习思路 :. 发展条件. 发展特点. 存在问题. 今后发展方向 ( 或对策 ).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自然条件. 区位条件. 1. 区域发展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需求. 2. 发展目标:.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一 . 地理条件. 我国纬度最高 , 经度最东 ( 东经 135 度 ). 经纬度位置. 1. 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 , 向海洋突出 , 南临渤海 , 黄海 ; 东临日本海. 海陆位置. 政治位置. 东面 : 朝鲜 北面 : 俄罗斯

Download Presentation

区域经济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区域经济发展 普宁三中 地理组 2005.10

  2. 学习思路: 发展条件 发展特点 存在问题 今后发展方向(或对策)

  3.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自然条件 区位条件 1.区域发展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需求 2.发展目标: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4. 一.地理条件 我国纬度最高,经度最东(东经135度) 经纬度位置 1.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向海洋突出,南临渤海,黄海;东临日本海. 海陆位置 政治位置 东面:朝鲜 北面:俄罗斯 西面:蒙古

  5. 2.气候条件 (1)气候类型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6. (2)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7.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农事活动可分为农忙和农闲两大季节.在漫长的冬季(农闲季节)农村劳动力可从事农村副业或其他服务业活动,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活跃农村市场,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8. 东北大米质量最优,是由于其生长期较长,而且因为具有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日温差大等特点,有利于谈水化物的合成,有机质含量丰富.同时由于冬季气温低,不利于作物害虫越冬,因此水稻病虫害少,品质优良.东北大米质量最优,是由于其生长期较长,而且因为具有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日温差大等特点,有利于谈水化物的合成,有机质含量丰富.同时由于冬季气温低,不利于作物害虫越冬,因此水稻病虫害少,品质优良.

  9. 2.地形、土壤条件 山地 平原 为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1)地形 高原

  10. (2)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11. 3.社会经济条件 (1)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重化工基地 机械设备、化肥 农产品 农业 牧业

  12.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借助技术优势发展外向型农业

  13. (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低 经营规模大,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14. 二.农业布局特点 A.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B.年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15.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热量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热量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水分

  16. 1.耕作农业区 松嫩平原 主要分布区 三江平原 辽河平原 玉米 主要作物 大豆 小麦 水稻

  17. 2.林业和特产区 大、小兴安岭 分布区 长白山 产品: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人参,鹿茸,柞蚕,苹果

  18. 3.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 主要分布区 松嫩平原西部 部分林区、草地 舍饲养畜业 产品:马,牛,羊.呼伦贝尔的三河马,三河牛

  19.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20. 2.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21. 3.地区专业化生产 A.水稻多种植在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B.小麦主要分布在生长季节较短的北部地区,其中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 C.玉米分布以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成为我国的“玉米带”.

  22. 东北商品粮基地特点及成因: 人口稀少 商品率高 土地肥沃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商品粮基地 地形平坦 集中连片 耕地面积广 突出特点 地区专业化生产 地理条件内部分异

  23. 根据下表,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24.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又那些因素造成的?(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又那些因素造成的?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2.东北地区中部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阅读下表,比较中国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差异.

  25. (1)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而且土壤肥沃.(1)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而且土壤肥沃. (2)有道理.与我国其他商品粮食基地相比,东北粮食生产基地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起了很大作用. (3)首先,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一年只能满足一熟作物生长.其次黑土被开垦后,由于施肥较少,耕作管理不当和土壤侵蚀等,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4)A.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继续发展种植业.B.树立大农业观念,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C.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生产链,促使农产品增产增值,向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

  26.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的问题——生态环境退化 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渍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27. 2.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目标: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28. 3.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舍饲畜牧业,草业经济和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29. 4.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目标: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30. 梯田: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台阶式田地。砂田:在旱地表面人为地铺上一层厚7—10厘米梯田: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台阶式田地。砂田:在旱地表面人为地铺上一层厚7—10厘米 • 的大小不同的石砾而形成的一种耕作地。台田:在低洼渍涝或碱化地区,从四周挖土垫高 • 地面,四周形成排水沟渠的条带状农田。条田:平原地区由各级灌排渠道和道路合理布局 • 形成便于机械化作业和灌溉、排水的条状 • 农田。

  31. 鱼塘—台田系统是水陆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进行规划、实施和建设的。鱼塘—台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生产方式,实现了微观上的专业化和宏观上的综合化的高度结合,可以保持生产中获得最佳的经济产出,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鱼塘—台田系统是水陆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进行规划、实施和建设的。鱼塘—台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生产方式,实现了微观上的专业化和宏观上的综合化的高度结合,可以保持生产中获得最佳的经济产出,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