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likes | 1.1k Views
中日及中美關係. 學習重點. 中日關係 認識中日關係衝擊根源 分析中國對日本的外交政策與局限 中美關係 分析中美關係 : 是敵 ? 認識中美外交討論熱點 是友 ? 認識中美外交 共同合作議題 亦敵亦友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開始之前,我們先聽聽名人名言. 英國首相邱吉爾名言: 「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 中日關係. 1. 認識中日關係衝擊根源. 認識中日關係衝擊根源. 歷史因素 領導行為 領土爭議 地區霸主. 歷史因素 ︰ 侵華歷史. 兩國就如何對待日本軍國主義的歷史存有一定的分歧。
E N D
學習重點 • 中日關係 • 認識中日關係衝擊根源 • 分析中國對日本的外交政策與局限 • 中美關係 • 分析中美關係: • 是敵?認識中美外交討論熱點 • 是友? 認識中美外交共同合作議題 • 亦敵亦友?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開始之前,我們先聽聽名人名言 英國首相邱吉爾名言: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中日關係 1. 認識中日關係衝擊根源
認識中日關係衝擊根源 • 歷史因素 • 領導行為 • 領土爭議 • 地區霸主
歷史因素︰侵華歷史 • 兩國就如何對待日本軍國主義的歷史存有一定的分歧。 • 中國主張「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 日本極少數右翼勢力則力圖否定、美化侵略歷史。 • 例如:日本前文部科學大臣中山成彬曾說,一九三七年日軍攻佔南京時,約有二萬人被殺,又指控中國政府蓄意誇大死亡人數,以達到宣傳目的。其他問題還包括「慰安婦」、「強制勞工」、「日本教科書」等。
領導行為︰參拜靖國神社 • 靖國神社位於東京,供奉自日本明治維新以來戰死的軍人,其中不少為中日戰爭中陣亡的日軍,當中包括14名甲級戰犯。 • 亞洲多國視神社為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但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多次參拜靖國神社,使中日兩國關係陷入低潮。
領土爭議︰東海 • 中日東海爭議: • 日本認為中日的專屬經濟區應按中日海岸中間線進行劃分,但中國則認為應按照大陸架自然延伸原則,中琉界溝才是中日專屬經濟區的分界線,因此出現專屬經濟區爭議。
領土爭議︰釣魚台 • 同時兩國就釣魚台(日稱尖閣諸島)的主權出現極大爭議。 • 中國在甲午戰爭敗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全島及其所有附屬各島」。 • 至戰後,按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日本國業已放棄對台灣及澎湖列島以及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之一切權利名義與要求」,理應歸還釣魚台列嶼,但和約沒明確寫上釣魚台列嶼或尖閣列島等字眼,形成漏洞,故日本極力否認釣魚台列嶼是台灣附屬島,非中國領土。
地區霸主︰中 vs 日 • 中國鄰近日本,因此雙方都擔心對方強大會威脅己方安全及削弱國家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 • 為防軍國主義再起,日本憲法規定日方不能擁有軍隊,只能專設自衛隊。近年,日本國內興起「普通國家論」,不少人主張修改憲法,並爭取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成為正常國家,全面參與國際事務,有關議題遭到中國民眾的強烈反對。 被外界認為與航空母艦無異的日本最新直升機驅逐艦︰「出云號」
但中日關係經常時好時壞,最近…… • 上堂提到︰ • 《人民日報》在5月8日發表學者文章,當中談及《馬關條約》和釣魚島問題︰ • 重申「釣魚島是台灣附屬領島嶼」 2. 歷史上懸而未決的琉球問題也「到了可再議的時候」,質疑日本對琉球的主權合法性 • 日本主要報紙《讀賣新聞 》在5月10日發表社論︰「 中國的擴長主義到了如此地步,令人極為驚訝。《人民日報》的文章表示沖繩縣的領土主權歸屬『未決』,領土權在中國。這種狂妄自大的論調發表在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上,其意圖令人懷疑。」
雖然衝突不斷,但中國都沒有實際行動 • 中國政府在外交聲明上經常表現出一副寸步不讓的樣子,但實際上中國政府在鄰近地區島嶼主權爭議上相當被動。 • 中國政府不單在官方立場上沒有大動作,過去十多年政府更壓制民間的保釣運動,不希望在外交上與日本關係惡化。 • 原因為何?
中國政府被動原因 • 中國一向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有眾多日資在中國設廠(包括佳能、松下、三菱電機等大廠),任何對外嚴重衝突對中國沒有好處。 • 在美國介入下,中國威脅論在亞太地區再次炒熱,中國大動作只會加強美國、日本、澳洲及印度圍堵中國的理據。 • 即使從軍事角度考慮,中國武裝力量可應付大規模戰爭,但對手是日本,一旦開戰,美國很有可能介入,因此未能保證勝算,儘管中國勝出也很可能是慘勝。
民間對中日關係的看法 • 中日兩家媒體聯合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兩國均有八成以上民眾認為目前中日關係惡劣。 • 這項由日本銷量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昨天發表與中國官方新華社發行《瞭望東方周刊》聯合進行的調查還發現,兩國彼此認為對方國家不可信賴的被訪者也在八成左右。 • 調查還包括尖閣諸島(中國叫釣魚島)主權糾紛對今後中日關係的影響和中國增強的經濟、軍事力量對外交產生的影響等。 • 結果認為,主權糾紛會成為今後中日關係重大障礙的被訪者超過八成,回答中國增強的經濟、軍事力量也會加強的外交壓力令人不安的被訪者有89%。
既然中國政府沒有行動,民間就進行一些反日行動……既然中國政府沒有行動,民間就進行一些反日行動……
小結︰有紛爭,也有依賴 • 雖然兩國在不同層面有不同紛爭,但其實雙方都是互相依賴的。 • 其一,中日經濟利益上的互惠。2006年中日貿易總額再創佳績,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兩國是相互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崛起與發展需要日本,日本經濟振興也離不開中國中國,互有需求、相互依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其二,中日在東北亞安全的利益上的共識。在朝鮮核武試驗問題下,東北亞將可能出現核軍備競賽的局面。相反,如果中日兩國實行戰略合作,則意味著中日兩國可能在核擴散領域,乃至更廣泛的安全領域合作。中日兩國關係是決定東北亞穩定與安全的重要因素。 • 其三, 中國的崛起與日本成為“正常國家”需要相互理解。中國的和平崛起需要日本的支援而非重重防範;日本要擺脫歷史陰影成為正常國家乃至成為安理會常理國,需要中國的支持。
試辨識漫畫的觀點. 時至今日,中美之間是敵還是友?
背景︰美國視中國為最大的威脅 • 冷戰結束前,美國為對付主要敵人蘇聯,要聯合中國,兩國關係因而密不可分。 • 冷戰結束後,美國主要敵人蘇聯威脅消失,而中國正逐漸強大,升格成為主要「潛在對手」。 • 近年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昇,中國國際地位大為提高,中國威脅美國地位的說法炒熱
中美之間是敵! • 中美之間是友! • 中美之間是敵還是友?
中美關係 認識中美外交討論熱點
近年,中美外交經常討論,但永遠沒有共識話題近年,中美外交經常討論,但永遠沒有共識話題 • 中國人權狀況 • 台灣問題 • 人民幣匯率
中國人權狀況 • 2013年8月 • 美國國務院官員說,中國人權狀況持續惡化,而近日的中美人權對話未能達到預期目標。 • 中國方面尚未就這次對話做出正式評價,但《人民日報》的評論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人權狀況是完美的。促進和保護人權的努力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台灣問題 • 美國態度(2013年9月6日) • 美國國會最新發表的一分報告指出,美國關於台灣的「一個中國」政策仍保有一點模糊空間,華府、台北和北京對其內涵也有不同解釋 • 但美國不承認中國大陸對台灣的主張,也不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政策上認為台灣地位仍未定
台灣問題 • 中國態度︰ • 對於美國國會報告,中國大陸外交部下午舉行例行記者會,外交部發言人洪磊︰ • 「在台灣問題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 • 「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美國政府多次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人民幣匯率 • 美國商務部的統計顯示,中美兩國在2009年的貿易差額為2,270億美元,今年1~6月的貿易差額為1,190億美元,美國失業率也高達9.6%,而人民幣匯率在美國國內則普遍被視為是造成中美貿易赤字的原因。 • 美眾議院院長裴洛西表示,國會必須通過立法來對抗被低估的人民幣,以保障美國企業與勞工。美國國會決定採用立法形式來對中國產品課徵懲罰性關稅。 • 溫家寶表示:如果依照美國政府的要求升值20%~40%,將會導致中國企業破產、勞工失業,整個社會將會出現劇烈動盪。他強調,匯率是經濟問題,不應該被政治化,也無法解決中美貿易問題。
中美之間是敵! • 中美之間是友! • 中美之間是敵還是友?
認識中美外交共同合作議題 • 經濟上的互利互惠 • 防核擴散 • 反恐
中美兩國經濟互補 • 中美兩國在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方面具有明顯的互補性,雙方的經貿合作潛力巨大。在過去的5年當中,中美貿易額年均增長9%。 • 中國的世界工廠為美國人提供大量廉價的貨品,改善美國消費者的生活質素
中美兩國皆從貿易中獲利且美方利益不少 • 在一些人看來,中美貿易不平衡是“美國吃了虧,中國占了便宜”,甚至還有人認為中國低估人民幣以獲取競爭優勢,攫取貿易順差。 • 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順差在中國,利益在美國”。他援引英國《經濟學家》雜誌的一個例子:標有“中國製造”的ipod播放機市場零售價為299美元,其中中國組裝出口只賺取4美元的加工費,而160美元被美國設計、運銷和零售企業獲得。 • 如果客觀地加以分析就會發現,以貨物貿易中的順差來判斷中美經貿關係利益嚴重失衡的論斷並不符合邏輯。
中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 到2010年,中國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外匯儲備,第三季度末的數字是總值二萬六千億美元,其中65%是美元。 截至8月末,中國所持的美國國債已達到8684億美元,占中國外匯儲備的1/3。 中國是美國政府公債最大債權國。 註:美國政府債務在2008年10月已超過十萬億美元 持有美國債量名列第二的是日本 8366億美元 第三為英國,4484億美元
中美互為重要的經貿夥伴,兩國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日趨緊密。中美互為重要的經貿夥伴,兩國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日趨緊密。 • 中美建交的一九七九年,兩國貿易額只有二十五億美元。現在中美貿易額超過三千五百億美元。 • 通過與美國進行經濟交往,中國引入了先進的機制,促進了中國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豐富了中國的國內市場,給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美國的廣闊市場還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在參與中發展壯大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中美共同利益防核擴散 • 聯合國安理會針對北韓兩次核子試爆,於二○○六年及二○○九年通過制裁,禁止出售北韓武器或任何可用於核子或其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技術,並要求執行旅遊禁令、資產凍結並禁止北韓進口奢侈品。 • 美國國會報告指出,中國是聯合國執行對北韓制裁關鍵,並主張中國可以投入更多資源偵察並阻止北韓違反核不擴散規定。
中美共同利益反恐 • 從戰略上看,「911」之後,美國已發生重大戰略轉移,即不再將推翻共產主義當成首要任務, • 美國911的時候,當時中國政府在俄羅斯與布殊結成統一反恐陣線之後,及時在反恐問題上也站在美國一邊。 • 這種陣線是一種策略,既協助美國對付回教極端主義分子,也有助中國內部對付新疆的極端回教組織東突(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 • 中國和美國同是回教恐怖襲擊的受害者,在反恐問題與美國合作。
兩個例子 • 東突頭目阿卜杜勒·哈克被美軍炸死(03/03/2010) 東突頭目2月中旬在巴基斯坦北瓦濟里斯坦部落地區被炸死。此舉可能是中國、美國和巴基斯坦合作反恐的結果。 哈克曾指派受訓恐怖分子秘密潛入中國新疆等地 ,還曾計劃對中國城市進行襲擊,特別是針對承辦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比賽項目的城市。 • 中美舉行第七次反恐磋商2009年9月14日至15日,中美第七次反恐磋商在華盛頓舉行,兩國有關部門官員參加。雙方介紹了各自面臨的反恐形勢,就國際和地區反恐形勢交換了看法,並就進一步開展反恐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進行了探討。中方強調,中美反恐合作應遵循“平等合作、雙向互利”的原則,維護兩國共同安全利益
中美之間是敵! • 中美之間是友! • 中美之間是敵還是友?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美關係 • 1 恐怖平衡 == 保證互相毀滅 • 2 利益共同體 == 確保相互依存 中美兩國具有廣泛的共同戰略利益。 兩國既應該是利益相關者,建設性的合作者。
中美關係 好也好不到那裡去, 壞也壞不到那裡去 有重大分歧 互相競爭 有利益關係 互相合作 互相依存 鄧小平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