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 likes | 988 Views
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 云南省肿瘤医院干疗科:王羽丰. 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情况. 男性: 130.3/10 万人~ 3054/10 万人、女性: 39.5/10 万人~ 248.7/10 万 男性发病前十位肿瘤(占 86 %): 肺癌 > 胃癌 > 肝癌 > 大肠癌 > 食道癌 > 膀胱癌 > 胰腺癌 > 白血病 > 淋巴瘤 > 脑肿瘤 女性发病前十位肿瘤(占 82 %): 乳腺癌 > 肺癌 > 大肠癌 > 胃癌 > 肝癌 > 卵巢癌 > 胰腺癌 > 食道癌 > 子宫癌 > 脑肿瘤 男女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的均为肺癌。. 据 2006 年卫生部肿瘤防治办公室.
E N D
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 云南省肿瘤医院干疗科:王羽丰
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情况 • 男性:130.3/10万人~3054/10万人、女性:39.5/10万人~248.7/10万 • 男性发病前十位肿瘤(占86%): 肺癌>胃癌>肝癌>大肠癌>食道癌>膀胱癌>胰腺癌>白血病>淋巴瘤>脑肿瘤 • 女性发病前十位肿瘤(占82%): 乳腺癌>肺癌>大肠癌>胃癌>肝癌>卵巢癌>胰腺癌>食道癌>子宫癌>脑肿瘤 • 男女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的均为肺癌。 据2006年卫生部肿瘤防治办公室
我国2000年 • 城市中癌症死亡居首位,农村居第二位。 • 年死亡人数>140万。
肿瘤预防与控制的生物学基础 • 多中心癌发生:同一器官多部位发生 • 多步骤癌发生: 始发=>促进=>演化
始发 => 促进 => 演化
在林县,与美国NCI合作,应用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通过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29500例癌前病变的患者5年的观察: • 总死亡率下降9%,胃癌死亡率下降21%,食道癌死亡率下降13%。
预防是抗击肿瘤最有效的武器 • 1/3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 1/3的肿瘤能达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治愈。 • 1/3的肿瘤通过合理而有效的姑息治疗可使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得到改善。
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 病因预防。 目标:防止癌症的发生。 任务:研究癌症病因和危险因素,针对化学、物理、生物等具体致癌、促癌因素和体内外致病条件,采取预防措施。
吸烟 • 我国是世界上香烟销售量最大的国家,吸烟率以每年2%的比率上升, 呈低龄化和女性化趋势。 • 我国有3亿多的烟民。 • 昆明市近一半的男人在吸烟,一半的男医生也在吸烟。 • 令人担忧的是:城市中学生中吸烟的比例达30%~40%。
病例对照研究 • 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 以病例组和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过去对可疑病因暴露的与否和(或)暴露程度,推断研究因子作为病因的可能性: 如果病例组有暴露史者的比例在统计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则可认为这种暴露与患病可能是因果联系。
队列研究 •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从“因”到“果”研究病因的方法。 • 研究对象:加入研究时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一群人,根据是否暴露于所研究的病因(或保护因子)或暴露程度而划分为不同组别,然后在一定期间内随访观察不同组别的该病(或多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如果暴露组的率显著高于未暴露组的率,则认为暴露与疾病存在联系,并在符合一些条件时有可能是因果联系。
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 主角:Doll与Hill • 时间:1948~1952年 • 病例组:伦敦20所医院选取确诊的肺癌1465例。 • 对照组:按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社会阶层等条件1 ﹕1匹配(胃癌、肠癌及其他非癌症住院病人)1465例。 • 方法:调查员根据调查表询问调查。
结果 ①肺癌病人中不吸烟者的比例远小于对照组:男性: 0.3%,女性:31.7%;对照组中男性不吸烟者:4.2%,女性:53.3%,差别显著; ②肺癌病人在病前10年内大量吸烟者(≥25支/日)显著多于对照组; ③随着每日吸烟量的增加,肺癌的预期死亡率也升高:男性45岁~64岁组日吸烟25~49支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前者为后者的21倍; ④与对照组比较,开始吸烟的年龄较早,持续的年数较多,而病例中已戒烟者的停吸年数也少于对照组中已戒烟者。 结论:吸烟可能是肺癌的病因。
吸烟与肺癌的队列研究 • Hill,Doll,Peto等又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深入研究,经长达20年(女性经32年)的观察,更加令人信服地提示出吸烟为肺癌的主要病因以及吸烟对健康的其他多种危害。 • 成为许多国家提倡不吸烟、限制吸烟及限制卷烟销售政策的科学基础。
男医生按死因、吸烟类别和每日吸卷烟支数分组的年(标化)死亡率(1/10万)(随访20年)男医生按死因、吸烟类别和每日吸卷烟支数分组的年(标化)死亡率(1/10万)(随访20年)
吸烟引起的其它癌症 • 除肺癌外,还可引起的癌症有: 口腔癌、舌癌、唇癌、鼻咽癌、喉癌、食道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肾癌、子宫颈癌等。
吸烟致癌的主要原因 • 放射性损伤 烟草中有一种叫做钋的放射性物质,在吸烟时挥发,随烟雾流入人体在体内积累,不断地放出α射线,损伤机体组织细胞。 • 免疫功能损伤 NK细胞活性降低,每年累计吸烟150包以上者,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 • 破坏基因 烟焦油中含有镁、铅、铋的放射性同位素及环氧化物、酚、苯、芘等,会破坏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
我国二手烟暴露情况 • 被动吸烟率为52.5%,女性:57%,20~49岁年龄组的职业女性中高达70%。 • 受被动吸烟危害的约6亿人。 • 家庭:71%、公共场所:32.5%工作场所:25%,成为被动吸烟场所。
可悲的预测 • 英国著名肿瘤学家R. Pito预测: 如果我国吸烟和空气污染不控制,2025年我国肺癌每年将超过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感染 • 感染性疾病与某些癌症有密切的联系 。 • 如: 乙肝病毒与肝癌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 血吸虫与膀胱癌、大肠癌 HIV感染与淋巴瘤、卡波西肉瘤等。
HPV(人乳头状病毒) HPV的终身累积感染率会到70%,但多数人并没有发生肿瘤,因为这种感染可能是一过性的,如果把它消除掉就不会得宫颈癌。 如果感染时间超过一年就是持续性感染,有可能发展成宫颈癌。1800年,发现修女不会得宫颈癌,认为是和职业有关,后来发现与性有关。
EB病毒 • EB病毒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病毒,与某些B细胞肿瘤有密切关系(如Burkitt淋巴瘤和上皮细胞癌和鼻咽癌)。
HP感染(胃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瘤) • 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增多 HP感染引起胃酸分泌减少、胃内PH值增高,利于细菌生长,可致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形成亚硝酸胺。 • 自由基 HP感染时,胃液中铜锌过氧化物歧化酶显著降低,引起细胞过氧化损伤而诱发癌变。
胃肠道的“荣耀”——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幽门螺杆菌发现者胃肠道的“荣耀”——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幽门螺杆菌发现者 • 1983年澳大利亚人Warren和Marshall首先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的标本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ulori,HP) 。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10月3日宣布,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两名澳大利亚科学家,54岁的Barry J. Marshall与68岁的J. Robin Warren,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及阐明了Hp在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中的作用。 Barry J. Marshall J. Robin Warren 医学界对该理论的反应与对Warren初次发现的反应毫无二致,而且这种不屑一顾的态度一直持续了很多年。实际上我国消化届前辈郑芝田教授发现口服抗生素可治疗消化性溃疡,且率先在Lancet发病病例报告,但未对机制进行研究,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HBV (乙肝病毒) • HBV感染是肝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肝癌患者感染率高达90%, 感染者发生肝癌的概率提高数十倍,HBV感染与肝癌高发区域在全球的分布上基本一致。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措施之一!
HIV • 在HIV感染者中Kaposi肉瘤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发病危险要大大高于一般人群。
饮食 • 在预防癌症中,最简单有效和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饮食防癌。 • 据美国饮食、营养及癌委员会(DNC)的调查:结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及肺癌是最有可能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而加以预防的。 • 合理的膳食可能对大部分癌都有预防作用,植物类型的食品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防癌成分。
熟食 • 熟食使人体防卫系统的白细胞很快增加,导致免疫系统损害,丧失免疫监视作用,肿瘤容易发生。 • 加热处理会破坏食物中所含的各种防癌、抗癌物质。
东西方膳食构成的差异 • 西方膳食: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为其特点,结肠癌、乳腺癌的发病率较高。 • 东方膳食:以谷物为主食,蔬菜为副食,有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素的特点,结肠癌、乳腺癌的发病率较低,胃癌、食道癌的发病较高。
其它 • 一些特殊的饮食习惯从防癌的角度来看是极不合理的。如:我国北方胃癌高发区的人喜食咸肉、熏肉。 • 长期大量饮酒,增加口腔癌、喉癌、食道癌的危险的危险,特别是口腔癌和喉癌。 • 烧烤也增加胃癌、大肠癌的危险。
避免摄入食品中的致癌成分 • 我们的食品是成百上千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有可能食入致癌物质。
食品添加剂 • 添加剂的安全性值得怀疑 。 • 有些在人体内有累积效应并长期作用于人体。 • 许多既无营养而人体又不需要的化学物质因商业利益加入到我们的食品中。 • 如:面包中就含有发泡剂、防腐剂、人工香料等近20种对人体的健康无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