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858 Views
第三章 供需彈性及其應用 作者:顏榮祥 (南台科技大學管理與資訊系) 中 華 民 國 97 年 9 月. 課程大綱 壹、需求彈性的種類 貳、供給彈性 參、預期彈性 肆、供需彈性之應用. 壹、需求彈性的種類 一、需求的價格彈性 (簡稱需求彈性或價格彈性) 二、需求的交叉彈性 (簡稱交叉彈性) 三、需求的所得彈性 (簡稱所得彈性). 一、需求彈性 1 、弧彈性 (1) 原始公式
E N D
第三章 供需彈性及其應用 作者:顏榮祥 (南台科技大學管理與資訊系) 中 華 民 國 97 年 9 月
課程大綱 壹、需求彈性的種類 貳、供給彈性 參、預期彈性 肆、供需彈性之應用
壹、需求彈性的種類 一、需求的價格彈性 (簡稱需求彈性或價格彈性) 二、需求的交叉彈性 (簡稱交叉彈性) 三、需求的所得彈性 (簡稱所得彈性)
一、需求彈性 1、弧彈性 (1) 原始公式 ED = (△QX/QX) / (△PX / PX) = (△QX/△PX) × (PX/QX) (2) 修正公式 ED= (△QX/△PX) × (PX1+PX2 )/(QX1+QX2) PX A PX1 B PX2 QX O QX1 QX2
2、點彈性 ED = (dQX/dPX) × (PX/QX) = 1/(dPX/dQX) × (PX/QX) = 需求曲線斜率的倒數 × 點的位置 PX D A D QX O 3、需求彈性一定為負(因需求法則之故)
4、需求彈性之分類(以絕對值來看) (1)彈性大:∣ ED ∣> 1 (2)彈性小:∣ ED ∣< 1 (3)彈性等於一: ∣ ED ∣= 1 (4)完全沒有彈性: ∣ ED ∣= 0 (5)有完全彈性: ∣ ED ∣= ∞
彈性大 彈性小 彈性等於1 ED= (20/-1) × (2+1 ) /(10+30) =-1.5 ED= (5/-1) × (2+1 ) /(10+15) =-0.6 ED= (10/-1) × (2+1 ) /(10+20) =-1.0 P P P 2 2 2 1 1 1 Q Q Q 10 15 10 20 O 10 30 O O
完全沒有彈性 有完全彈性 P D P D O Q Q O
5、一條需求曲線上不同位置的彈性 (1)直線型 EDA = AC/AB = CD/OD = OE/EB P B A E Q O D C
P ∣ED ∣= ∞ ∣ED ∣> 1 50 A B 40 ∣ED ∣= 1 C 30 25 M ∣ED ∣< 1 D 20 E ∣ED ∣= 0 10 F 0 Q 50 10 20 25 30 40
(2)非直線型 先作通過A點之切線,然後依據直線型的公式來判斷。 P D A D Q O
6、點彈性之簡易公式 ∣ED ∣= P / (PMAX – P) P PMAX 50 B ∣EDB ∣= 40 /( 50– 40) =4 ∣EDC ∣= 30 /( 50– 30) =1.5 40 C 30 20 10 Q 0 20 40 60 80 100
P PMAX 50 B ∣EDC ∣= 30 /( 50– 30) =1.5 40 C 30 20 10 Q 0 20 40 60 80 100
7、固定彈性 (1)意義 需求曲線上任何一點的彈性均相同。 (2)固定彈性等於一的需求曲線 P D 4 a 2 b 1 D O Q 80 20 40
8、需求曲線的斜率與彈性 需求曲線之形狀較陡峭,需求彈性較小;反之,需求曲線之形狀較平緩,需求彈性較大。 P ∣ED ∣< 1 ∣ED ∣> 1 Q O
9、影響需求彈性的因素 需求彈性較大需求彈性較小 奢侈品 民生必需品 替代品多且替代性強 替代品少且替代性弱 支出佔所得百分比大 支出佔所得百分比小 觀察期間長 觀察期間短
10、需求彈性與總收益(或總支出)之關係 (1)∣ED ∣> 1 P ↓ → TR ↑ (薄利多銷) P ↑ → TR ↓ (2)∣ED ∣< 1 P ↑ → TR ↑ (台鐵) P ↓ → TR ↓ (3)∣ED ∣= 1 P ↑或↓ → TR 不變
TR TR =P × q,其中P=f(q) O q AR MR ∣Ed∣=∞ ∣Ed∣>1 ∣Ed∣=1 ∣Ed∣<1 ∣Ed∣=0 q O MR P=AR=d
二 、 交叉彈性 1、弧彈性 (1) 原始公式 EC = (△QX/QX) / (△PY / PY) = (△QX/△PY) × (PY/QX) (2) 修正公式 EC = (△QX/△PY) × (PY1+PY2 )/(QX1+QX2)
2、點彈性 EC = (dQX/dPY) × (PY/QX) 3、根據EC可判斷X與Y之關係 (1) EC > 0 X與Y為替代品(同替) (2)EC <0 X與Y為互補品(反補) (3)EC ﹦0 X與Y為獨立品
EC = 0 PY EC > 0 EC < 0 QX O
三 、 所得彈性 1、弧彈性 (1) 原始公式 EI = (△QX/QX) / (△I /I) = (△QX/△I) × (I/QX) (2) 修正公式 EI = (△QX/△I) × (I1+I2 )/(QX1+QX2)
2、點彈性 EI= (dQX/dI) × (I/QX) 3、根據EI可判斷X何種財貨 (1) EI<0 X為劣等品 (2)EI>0 X為正常品 0 <EI<1:X為民生必需品 EI>1:X為奢侈品
貳 、供給彈性 一、弧彈性 1、原始公式 ES = (△QX/QX) / (△PX / PX) = (△QX/△PX) × (PX/QX) 2、 修正公式 ES= (△QX/△PX) × (PX1+PX2 )/(QX1+QX2) S P A P1 B P2 S Q O Q2 Q1
二 、點彈性 ES = (dQX/dPX) × (PX/QX) = 1/(dPX/dQX) × (PX/QX) = 供給曲線斜率的倒數 × 點的位置 P S A Q S O 三、供給彈性一定為正(因供給法則之故)
三、供給彈性之分類 (1)彈性大: ES> 1 (2)彈性小: ES< 1 (3)彈性等於一: ES= 1 (4)完全沒有彈性: ES= 0 (5)有完全彈性: ES= ∞
四、供給彈性大小的判斷 B (ES<1) P A (ES=1) K D (ES>1) J H E Q O C
五 、影響供給彈性的因素 供給彈性較大供給彈性較小 生產要素容易改變生產用途 生產要素不易改變生產用途 生產成本不會隨產量遽增 生產成本會隨產量遽增 生產時間短 生產時間長 觀察期間長 觀察期間短 SS P D1 D0 SL Q QS QL
<註> 生產期間之劃分 (1)已上市期間(ES=0) 供給曲線為一垂直線 (2)短期(ES< 1) 固定資本來不及調整 (3)長期 時間夠長,可調整全部 的固定資本。 SM P Q O SS P Q O P SL O Q
參、預期彈性 EE = (△Pf /Pf) / (△P / P) = (△ Pf /△P) × (P/ Pf )
肆 、供需彈性之應用 一、穀賤傷農 1、供給增加幅度 > 需求增加幅度 → P ↓ 2、∣ ED ∣< 1 ,P ↓ →TR ↓ D’ S P D S’ E P0 E’ P’ Q O Q0 Q’
二、產量限制 1、限制產量 → P ↑ 2、∣ ED ∣< 1 ,P ↑ → TR ↑ P D S’ S E’ P’ E P0 Q O Q’ Q0
三、最低工資的規定 1、規定最低工資→ W ↑,失業 2、供需彈性小(供需曲線較陡峭),失業較少; 供需彈性大(供需曲線較平緩),失業較多 W DL SL W 失業 失業 DL SL A B A’ B’ W2 W2 E E W1 W1 L O L O
四、最高價格的限制 規定最高價格 →供不應求 P P D S D S P0 P0 E E P’ P’ 供不應求 供不應求 O O Q Q
五、賦稅的轉嫁 1、直接稅與間接稅 2、從價稅與從量稅 3、政府課徵從量稅或從價稅 比較供需彈性(以絕對值來看),彈性大者,負擔 的稅較少;反之,彈性小者,負擔的稅較多。 4、政府從量補貼或從價補貼 比較供需彈性(以絕對值來看),彈性大者,補貼 利益較少;反之,彈性小者,補貼利益較多。
一、政府課徵從量稅 (1) ∣ED ∣> ES S2 P S1 D 消費者 E2 P2 E1 P1 P2’ 生產者 O Q2 Q1
(2) ∣ED ∣< ES D P S2 消費者 S1 E2 P2 P1 E1 P2’ 生產者 O Q Q2 Q1
(3) ∣ED ∣= ES S2 P D S1 消費者 E2 P2 P1 E1 P2’ 生產者 O Q Q2 Q1
(4) ∣ED ∣= 0 S2 P D S1 消費者 E2 P2 E1 P1=P2’ O Q Q1 =Q2
(5) ∣ED ∣= ∞ S2 P S1 E2 E1 P1=P2 D P2’ 生產者 Q O Q2 Q1
二、政府課徵從價稅 (1) ∣ED ∣> ES S2 P S1 D 消費者 E2 P2 E1 P1 P2’ 生產者 O Q2 Q1
(2) ∣ED ∣< ES D P S2 S1 消費者 E2 P2 P1 E1 P2’ 生產者 O Q Q2 Q1
(3) ∣ED ∣= ES S2 P D S1 消費者 E2 P2 P1 E1 P2’ 生產者 O Q Q2 Q1
(4) ∣ED ∣= 0 S2 P D S1 消費者 E2 P2 E1 P1=P2’ O Q Q1 =Q2
(5) ∣ED ∣= ∞ S2 P S1 E2 E1 P1=P2 D P2’ 生產者 Q O Q2 Q1
三、政府從量補貼 (1) ∣ED ∣> ES S1 P S2 D 生產者 P2’ E1 P1 E2 P2 消費者 O Q1 Q2
(2) ∣ED ∣< ES D P S1 生產者 P2’ S2 P1 E1 P2 E2 消費者 O Q Q1 Q2
(3) ∣ED ∣= ES S1 P D S2 生產者 P2’ P1 E1 P2 E2 消費者 O Q Q1 Q2
(4) ∣ED ∣= 0 S1 P D S2 消費者 E1 P1 =P2’ P2 E2 O Q Q1 =Q2
(5) ∣ED ∣= ∞ S1 P S2 P2’ 生產者 E1 E2 D P1=P2 Q O Q1 Q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