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80 Views
第六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6—1 概述 §6—2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演化 §6—3 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 §6—4 、 5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6—6 按从动件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K 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6—7 按连杆位置或两连架杆相对位置 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6—8 & §6—9. §6 — 1 概述. 1 .定义: 连杆机构:构件用低副联接而成的机构。 平面连杆机构:组成机构的构件都在相互平行的平面中运动的连杆机构。
E N D
第六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6—1 概述 §6—2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演化 §6—3 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 §6—4、5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6—6 按从动件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6—7 按连杆位置或两连架杆相对位置 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6—8 & §6—9
§6—1 概述 1.定义: 连杆机构:构件用低副联接而成的机构。 平面连杆机构:组成机构的构件都在相互平行的平面中运动的连杆机构。 空间连杆机构:组成机构的构件不在相互平行的平面中运动的连杆机构。 注:本章主要讨论最基本的平面四杆机构。 2.优缺点: 优:1)低副联接,面接触,磨损小,承载能力大。 2)杆状件,园柱形或平面形接触面,易制造,传递运动远。 3)运动多样性(转、摆、移、平面运动等) 4)轨迹多样性。 缺:1)设计较困难。 2)运动副的制造误差会累积,从而降低机构的传动精度。 3)惯性力难平衡,不适用于高速。 应用:很广泛(e.g:自行车,缝纫机,纺机等中都有应用)
§6—2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演化 工程中使用的平面四杆机构形式很多,但最基本的是铰四机构。 机 架:固定不动的构件.4. 连杆架:与机架相连的杆.1.3. 曲 柄:能整周转动的连架杆。 摇 杆:不能整周转动的连架杆。 连 杆:不与机架相连的杆.2. 其它四杆机构均可用以下方法由铰四机构 演化得到
§6—3 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 一.铰链四杆机构: 设铰四机构ABCD中,AB能360°转动而成为曲柄,则AB必能转至与机架AD共线的两个位置A1B1和A2B2,此时有:
1)L1≤L4时(图6-3a) ΔB1C1D L1+ L4≤L2+ L3 L1+ L4≤L2+ L3 L1≤L2 ΔB2C2D L2+(L4-L1)≥L3 L1+ L3≤L2+ L4 L1≤L3 L3+(L4-L1)≥L2 L1+ L2≤L3+ L4 L1≤L4 2) L1>L4时(图6-3b) ΔB1C1D L1+ L4≤L2+ L3 L1+ L4≤L2+ L3 L4≤L1 ΔB2C2D L2≤L3+(L1-L4) L2+ L4≤L1+ L3 L4≤L2 L3≤L2+(L1-L4) L3+ L4≤L1+ L2 L4≤L3 1.有曲柄的条件: 1)连架杆和机架中有一最短杆 2)最短杆和最长杆的长度和不大于其余两杆的长度和。 2.结论(满足有曲柄条件时): 1)最短杆为连架杆,铰四为曲摇。 2)最短杆为机架,铰四为双曲。 3)最短杆为连杆,铰四为双摇
§6—4、5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一.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1.曲柄摇杆机构 1)极限位置: 曲柄AB作用360°转动时,摇杆CD在C1D和C2D间来回摆 动,与C1D、C2D相对应的两个机构位置AB1C1合AB2C2D 叫机构的极限位置。
2)极位夹角θ(书中称为快行程中曲柄转角的补角) 2)极位夹角θ(书中称为快行程中曲柄转角的补角) 曲柄与连杆的两共线位置之间所夹的锐角。 AB位置 AB转角 所化时间 CD位置 C点均速 AB1→AB2 φ1=180°+θ t1=φ1/ω C1D→C2D V1=C1C2/t1工作行程 AB2→AB1 φ2=180°+θ t2=φ2/ω C2D→C1D V2=C1C2/t2空间行程 3)急回特性: (∵φ1>φ2 ∴t1>t2 V2>V1急回) 从动件在往复两行程中,一个行程(通常是空回行程)较快的特性 4)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用来反映急回的程度)
5)曲摇机构的分类: 按A、D与C1C2线的关系或四杆的杆长关系,可分成三类: (1)对心曲摇: A位于C1C2线上。 或 L12+ L42 = L22+ L32+ 无急回特性 (2)Ⅰ型曲摇: A的D位于C1C2线的同侧 或 L12+ L42 < L22+ L32+ 有急回特性。 这类曲摇机构最常用 (3)Ⅱ型曲摇: A的D位于C1C2线的异侧 或 L12+ L42 > L22+ L32+ 有急回特性。
2.偏置曲柄滑块机构(见图6-5): 滑块的移动导路不通过A的曲滑机构 偏距e:移动导路到A点的距离 动程h:滑块移动的距离。 h= C1C2 注:有急回特性。 3.摆动导杆机构(见图6-6): 1)有急回特性,θ=ψ(导杆摆角) 2)动力性能好。 ∵不计摩擦时,滑块2对导杆3的作用力 总垂直作用于导杆3。即 γ≡ 90° 二.压力角、传动角:
1.压力角α: α= ∠(F、Vc) 在不计摩擦力和惯性力等时,连杆BC为二力杆,原动件AB通过BC作用 于从动件CD上的力F(沿BC)与从动件上的受力点C的速度Vc间的夹角 2.传动角γ: 压力角α的余角,即 γ= 90°-α ∵γ↑,有用分力Ft=Fsinγ↑,有害分力fn=Fcosγ↓,运动轻快灵活,效率高 ∴γ(及α)是衡量机构动力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3.许用压力角[α],许用传动角[γ]: 由于γ↓(或α↑),→机构动力性能↓,所以为保证机构有良好性能,通常 规定: γmin≥[γ]=40° αmax≤[α]=50°
4.最大压力角αmax,最小传动角γmin: 机构运动时,γ是不断变化的,其中必有一最小值γmin,可确定如下: 1)铰四机构:γmin出现于曲柄AB与机架AD的共线位置AB3C3D或AB4C4D(图6-7) 若:上述两位置的传动角分别为γ3和γ4 则: γmin=(γ3,γ4)min 2)曲滑机构:γmin出现于AB与滑块导路的垂直位置AB3C3D和AB4C4D(图6-8)。 仿上: γmin=(γ3,γ4)min 3)导杆机构: γ≡ 90°
三.死点 缝纫机的驱动装置是曲摇机构,其中摇杆CD(踏板)主动,曲柄AB从动。踏板常 会顶死,原因是连杆BC与从动件AB共线,BC对AB的力通过AB的转动中心A点, 也即:α= ∠(F、VB)= 90°。如图6-9a 1.死点位置: 连杆与从动件共线的位置。 2.死点特性: 1)F通过从动件转动中心,引起“顶死” 2)从动件运动不确定(如图6-9b) 3.死点克服:(a)装飞轮。如图6-9c (b)多杆组合。如图6-9d
§6—4按从动件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设计平面四杆机构§6—4按从动件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一.曲柄摇杆机构的设计: 1.图解法: 已知: 速度变化系数K,摇杆摆角ψ,摇杆 长度L3。 求: L1, L2, L4 解:1)求θ:θ= 180°×(K-1)/(K+1) 2)取定μL及固定铰链点D,作C1D = C2D = L3/μL,且∠C1DC2=ψ; 3)作C1O、C2O,使∠C2C1O=∠C1C2O = 90°-θ,两线交于O点 4)以O为心,OC1为半径作园δ。 5)在园δ的C1MC2弧上任取一点作 为AB的固定铰链点A。
6)求L1, L2, L4: ∵ AC1 = BC – AB AC2 = BC + AB ∴ AB =1/2(AC2 - AC1) BC =1/2(AC2 + AC1) 于是: L1=μL·AB L2=μL·BC L4=μL·AD 2.解析法: 设: e = LoD , ε=∠NOA 园δ的半径
(1)式即是Ⅰ型曲摇的设计公式。任意给定K、ψ、L1、L2、L3、L4中的三个量,(1)式即是Ⅰ型曲摇的设计公式。任意给定K、ψ、L1、L2、L3、L4中的三个量, 即可由(1)式求得其余三个量
例1. 已知 K = 1.2 ψ = 45° L3 = 300mm 要求L2/L1 = 4 (P.89.) 求: L1. L2. L4 解: θ=180°(K-1)/(K+1)=16.36° ∴
二.曲柄滑块机构: 1.图解法: 已知:动程h,偏距e和K 求:L1. L2. 解: 1)求θ:θ=180°×(K-1)/(K+1) 2)取定μL,作C1C2 = h/μL. 3)作C1O、C2O, 使∠C2C1O =∠C1C2O = 90°-θ 4)以O为心,OC1为半径作园δ。 5)作AA′∥C1C2 .间距为e/μL. 则A(或A′) 即是AB的固定铰链。 6)求L1. L2: AB =1/2(AC2 - AC1) BC =1/2(AC2 + AC1) L1=μL·AB L2=μL·BC
2.解析法: 设: ε=∠NOA 则: R = h/2sinθ (2)式即是偏置曲滑的设计方程,K.h.e.L1.L2中任意给定三个, 即可由(2)式求出其余二个。
§6—7 按连杆位置或两连架杆相对位置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一.按连杆的三个位置设计: 1.已知连杆BC的三个位置B1C1,B2C2,B3C3。 分析:∵连杆的动铰链B必位于以A为园心,LAB为半径的园上,Ci仿此. ∴可图解如下: 解1)取μL,作出连杆的三个位置。 且 B1C1=B2C2=B3C3= LBC/μL 2)作B1B2和B2B3的中垂线b12.b23.交点即是AB的固定铰链A 3)作C1C2和C2C3的中垂线C12.C23. 交点即是连杆架CD 4)LAB =μL AB1 LCD =μL C1D LAD =μL AD
2.已知两连架杆的固定铰链点A和D,以及连杆上一标线BE的三个位置B1E1, B2E2,B3E3 分析: 本题的关键是定出连杆上的另一铰链点C,为此可用运动倒置法。也即假想将BC取成“机架”,而AD取成“连杆”,在保持相对运动不变的情况下反转。(见图6-13)
解: 1)将ΔB2E2D移至B2E2与B1E1重合,此时D点位于D2。 2)将ΔB3E3D移至B3E3与B1E1重合,此时D点位于D3。 3)作DD2.D2D3的中垂线d12.d23,其交点即为C。 4)求LBC,LCD: LBC =μL B1C LCD =μL CD 二.按两连架杆的三组对应位置设计 已知:固定铰链A、D,连架杆AB和CD上的一根标线DE的三组对应位置。即 (AB1、DE1),(AB2、DE2),(AB3、DE3)。(见图6-14) 解:1)取μL,按已知条件作AB、DE的三组对应位置如图 2)将ΔDE2B2,ΔDE3B3转至DE2和DE3与DE1重合,得B2′和B3′ 3)作B1B2′、B2′B3′的中垂线b12,b23. 它们的交点即为C1 4)求杆长: LBC =μL·B1C1 LCD =μL·C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