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日知錄序〉補充資料

〈日知錄序〉補充資料. 【 題 解 】 1. 「命世」通儒:著名於當世。多用以稱譽有治國之 才者。 2. 學博識精:學問廣博,見識精闢。 3. 理到辭達:析理周密,文辭通達。 4. 非一世之書:不是只流傳一個時代的書,意即此書可 以流傳久遠。 5. 有所得輒記之:一有心得就把它記錄下來。 「按」輒,音ㄓㄜˊ,每每、總是。 〔本義〕車廂圍欄左右板向外伸出車輪上方部分。. 6. 時復改定:時常又加以修改訂正。 「按」( 1 )時:經常、常常。如:「時常」。《論 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 說乎!」 ( 2 )復:再、又。如:「去而復返」、「舊

Download Presentation

〈日知錄序〉補充資料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日知錄序〉補充資料

  2. 【 題 解 】 • 1.「命世」通儒:著名於當世。多用以稱譽有治國之 • 才者。 • 2.學博識精:學問廣博,見識精闢。 • 3.理到辭達:析理周密,文辭通達。 • 4.非一世之書:不是只流傳一個時代的書,意即此書可 • 以流傳久遠。 • 5.有所得輒記之:一有心得就把它記錄下來。 • 「按」輒,音ㄓㄜˊ,每每、總是。 • 〔本義〕車廂圍欄左右板向外伸出車輪上方部分。

  3. 6.時復改定:時常又加以修改訂正。 • 「按」(1)時:經常、常常。如:「時常」。《論 • 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 • 說乎!」 • (2)復:再、又。如:「去而復返」、「舊 • 病復發」、「死灰復燃」。 • 7.則遂削之:就將之刪除。削,音ㄒㄧㄠ, • 讀音ㄒㄩㄝˋ。 • 「按」(1)遂:就、於是。《史記‧卷八‧高 • 祖本紀》:「乃前,拔劍擊斬蛇 • ,蛇遂分為兩。」 • (2)削:刪除。如:「削職」。

  4. 8.乃成一編:才完成一書。 • 「按」(1)乃:才、始。 • (2)編:古代書籍以簡牘編聯而成,所以書一 • 冊稱為「一編」。如:「人手一 • 編」。 • 9.日知其所亡:每天都要知道以前所不會的。 • 亡,音ㄨˊ,無也。 • 「按」(1)《論語‧子張第十九‧五》子夏曰「日 • 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已 • 矣!」 • (2)「日知其所亡」指不斷求取新知;「月 • 無忘其所能」,言既學之後,當經常溫 • 習,使其不忘。 • (3)亡:無也,謂己之所未有。  

  5. 10.不分「門目」:類別名稱,猶門類(分門別類)。10.不分「門目」:類別名稱,猶門類(分門別類)。 • 「按」:(1)門:類別。 • (2)門人:弟子、食客。 • 11.編次先後:編排次序的先後。 • 12.則以類從:就以同類相隨。從,隨從、跟從。 • 13.大抵:大概。 • 14.經術:(1)經書之研究也。 • (2)經世之術也。 • 15.治道:治理的方法。 • 16.博聞:多聞、見聞廣博。 • 「按」博聞強記(識):見聞廣博,記憶力強。

  6. 17.紀昀:(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嘉慶十年二月十17.紀昀:(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嘉慶十年二月十 • 四日,即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 • 日),字曉嵐,又字春帆,晚號石雲,又 • 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間才子,諡號 • 文達。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常被稱 • 為紀曉嵐。清‧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政 • 治人物,直隸獻縣(今中國河北獻縣) • 人。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任 • 《四庫全書》總纂修官。(錄自維基百科)

  7. 18.《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書名。清乾隆時,四庫全書18.《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書名。清乾隆時,四庫全書 • 既成,因撰此書,共二百 • 卷。以經、史、子、集為 • 綱,更析類屬;又分著錄、 • 存目二項,著錄之書,悉為 • 收錄;存目之書,則為四庫 • 所不收。每書均撰提要,敘 • 其書之要點,並加考證品 • 評,條舉得失,甚便於學 • 者。簡稱「四庫提要」。

  8. 19.學有「本原」:根柢(底)、基礎。根原。同「本源」。19.學有「本原」:根柢(底)、基礎。根原。同「本源」。 • 「按」板橋林家花園(今名:林本源園邸)的主人是 • 「林本源」。林本源園邸為台灣板橋林本源家族 • 於板橋興建的房舍,是目前臺灣僅存最完整的園 • 林建築。該居可追朔至1847 年,當時為林本源 • 家族北上屯租的租館,後經林國華、林國芳兩兄 • 弟擴建,成為林本源家族居所。1977年,林本源 • 家族將庭園部分捐給當時的台北縣政府,並於 • 1982年開放參觀。目前林本源園邸由文建會、內 • 政部、觀光局、台灣省政府以及今新北市政府共 • 同負責保護與整修的工作,並為園林類二級古蹟。

  9. 林本源園邸總面積約6054坪,可分成「園」和「邸」兩個部分:園又被稱作「板橋林家花園」,指的是住屋之外的庭園部分,其中包含來青閣、月波水榭、定靜堂等多處房舍與人造山水;邸指的是林本源家族居住處,即庭園西側的三落大厝。目前三落大厝仍屬於林氏祭祀同業公會,需專人帶領才能入內導覽。(錄自維基百科)林本源園邸總面積約6054坪,可分成「園」和「邸」兩個部分:園又被稱作「板橋林家花園」,指的是住屋之外的庭園部分,其中包含來青閣、月波水榭、定靜堂等多處房舍與人造山水;邸指的是林本源家族居住處,即庭園西側的三落大厝。目前三落大厝仍屬於林氏祭祀同業公會,需專人帶領才能入內導覽。(錄自維基百科) • 20.博贍:淵博,豐富。 • 21.每一事必詳其「本末」:事情的原委、經過。 • 22.參以佐證:以證據驗證。 • 「按」(1)參:驗證。《荀子‧解蔽》:「疏觀萬 • 物而知其情,參稽治亂而通其 • 度。」 • (2)佐證:證據。

  10. 23.引據:引用、根據。如:「他引據這些實際的調23.引據:引用、根據。如:「他引據這些實際的調 • 查統計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論點。」 • 24.浩繁:浩大而繁多。 • 25.牴牾:音ㄉㄧˇ ㄨˇ,牴觸,矛盾。 • 「按」(1)牴:牛、羊等有角的獸類用角碰撞。 • 引申為觸犯、衝突。如:「牴 • 觸」、「牴牾」。 • (2)牾:違背、抵觸。如:「牴牾」。 • 26.炎武「歿」後:音ㄇㄛˋ,死。如:「病歿」、 • 「戰歿」。 • 27.有贈「買山」錢者;退隱時購買田產。

  11. 28.舉以刻之:全部用來刻印這本《日知錄》。 • 「按」(1)舉:全部的、整個的。如:「舉國 • 上下」、「舉世公認」、「舉 • 國歡騰」。 • (2)以:用。如:「以禮待之」、「以 • 身作則」。 • (3)之:此、這個。 • 29.刻印此書之「始末」:事情從開始到結束的經過 • 情形。 • 30.表彰:表揚、顯揚。 • 31.振衰起敝(弊):挽救衰頹疲敝,使其振作起 • 來。 • 32.風尚:風氣和習尚。

  12. 33.絕筆:稱人死前所留下的最後字跡。 • 34.禁忌:忌諱。 • 35.隱喻:(1)暗中寓諷喻之意。 • (2)以兩物之相似性來作間接暗示的比 • 喻。 • 36.「撥」亂世:治理。 • 「按」(1)撥亂反正:整治亂世,使復歸正 • 道。 • (2)「撥」雲見日:分開。 • 37.不「盡」於「斯」刻:盡,完備。斯,此。 • 38.全豹:喻事情的全部。 • 39.顧炎武〈初刻日知錄自序〉:「昔日之得,不足以 • 自矜;後日之成不 • 容以自限。」 • 「按」矜:自誇、自負。如:「自矜」。

  13. 【 作 者 】 • 1.潘:(1)姓。如晉朝有「潘岳」,字安仁,西 • 晉中牟(今河南省中牟縣東)人。 • 美姿儀,出洛陽道,婦人嘗縈繞投果。 • 為文詞藻絕麗,尤長於哀誄,有悼亡 • 詩,為世傳誦。後孫秀誣以謀反,族 • 誅。亦稱為「潘河陽」、「潘安」。 • (2)淘米汁,俗稱為「洗米水」。 • (3)水流盤旋、溢洄的地方。 • 2.耒:音ㄌㄟˇ,(1)古代木製耕具上的曲柄。 • 《易經‧繫辭下》:「斲木 • 為耜,楺木為耒。」 • (2)需用手推耕的犁。

  14. 3.「稼」堂:(1)耕作。如:「耕稼」﹑「稼穡」。3.「稼」堂:(1)耕作。如:「耕稼」﹑「稼穡」。 • (2)禾的穗和果實。亦泛指農作物。 • 如:「莊稼」。 • 4.止止:出自《莊子‧人間世》:「瞻彼闋(ㄑㄩㄝˋ) • 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 「按」:(1)瞻:望。音ㄓㄢ。 • (2)闋:空虛。 • (3)虛室:空靈的精神世界。 • (4)白:潔淨,指什麼也不存在的虛無的 • 心理狀態。 • (5)止止:止於凝靜的心境。 • 「譯」:看一看那空曠的寰宇,空明的心境頓時獨存 • 精白,而什麼也都不復存在,一切吉祥之事 • 卻消逝於凝靜的境界。

  15. 5.居士:(1)稱隱居的人。 • (2)佛教稱在家修行的佛教徒。 • 6.聰慧:聰明慧穎。 • 7.「師事」顧炎武:以師禮事之。 • 8.長於聲韻學:(1)長:擅長。 • (2)聲韻學:研究古今字音的結構及 • 變遷的學問。此學始於 • 齊、梁,其後大別為古 • 韻之學、等韻之學、廣 • 韻之學三種。亦稱為 • 「音韻學」。

  16. 9.曆學:研究曆法的學問。 • 「按」曆法:推算日月、星辰的運行,以定歲 • 時、節令的方法。在不同的文化、 • 時代會有差別。以太陽為標準的, • 稱為「陽曆」;以月亮為標準的, • 稱為「陰曆」。我國的農曆則以陽 • 曆為主,陰曆為輔,是陰陽合曆。 • 《新唐書‧卷二十五‧曆志一》: • 「曆法尚矣,自堯命羲、和,曆象 • 日月、星辰,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 其事略見于書。」 • 10.史學:研究歷史本質及其因果關係的學術。

  17. 11.兼工詩文:同時擅長作詩與寫文章。 • 「按」(1)兼:同時、一起。如:「兼顧」、 • 「二者兼備」、「魚與熊掌不可 • 兼得。」 • (2)工:擅長。如:「工於心計」。 • 12.康熙:清聖祖的年號(西元1662~1722)。 • 姓愛新覺羅,名玄燁。父清世祖,名福 • 臨,年號順治。 • 「按」乾隆:清高宗,名弘曆。父清世宗, • 名胤禎,年號雍正。 • 13.以布衣詔試博學鴻儒:以平民的身分被皇帝下令 • 參加「博學鴻儒」類別的 • 考試

  18. 「按」(1)布衣:平民。 • (2)詔試:皇帝下令參加考試。 • 詔:古時皇帝所頒發的命令。諸葛亮 • 〈出師表〉:「陛下亦宜自謀,以 • 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 深追先帝遺詔。」 • (3)博學鴻儒:清‧康熙時為籠絡(ㄌㄨㄥˊ •  ㄌㄨㄛˋ,籠與絡,均為羈絆 • 動物的器具。引申為以權術或 • 手段統御他人)不願做官的讀 • 書人,特設博學鴻詞科加以選 • 拔。經錄取的博學鴻儒計有五 • 十人。

  19. 按:博學鴻儒即博學宏詞,科舉名目的一種。始於唐開 按:博學鴻儒即博學宏詞,科舉名目的一種。始於唐開 • 元中,迄於宋末。清‧康熙、乾隆年間重設,因避 • 乾隆諱而改為博學鴻詞科。或稱良方正,直言極諫。 • 14.翰林院:官署名。唐以為待詔(以待皇帝詔命應對)之 • 所。初,凡有文辭經學之士,皆置於別院,以備 • 宴見。 • 開元初始置翰林院,以張九齡、張說、陸堅等掌 • 四方表疏批答、應和文字,號翰林供奉。開元中 • 改翰林供奉為學士,別置學士院,選文學之士為 • 翰林學士,專掌制誥(ㄍㄠˋ,天子的詔命)。 • 宋設翰林學士院,職掌在內朝起草詔旨;此外在 • 內侍省下設翰林院,總天文、書藝、圖畫、醫官 • 四局。明改學士院為翰林院。掌秘書著作。清沿 • 其制,有掌院學士、侍讀、侍講、修撰、庶吉士 • 等官。

  20. 15.檢討,官名。掌修國史。 • 16.日講:每日講說也。《明史‧禮志》:「日講,嘉 • 靖六年定制,月三八日,經筵日講官二員, • 講大學衍義。」 • 17.起居注:(1)職官名。負責侍從皇帝,記載皇帝的 • 言行。魏晉及南北朝多以著作郎兼修 • 《起居注》,北魏始置「起居令 • 史」,另有「修起居注」,清代以翰 • 林,詹事等日講官兼充,稱「日講起 • 居注」。 • (2)皇帝的言行錄。

  21. 18.「坐」浮躁罷官:以輕浮好動,沒有耐性的罪名18.「坐」浮躁罷官:以輕浮好動,沒有耐性的罪名 • 被免官。 • 「按」(1)坐:定罪。 • (2)浮躁:輕浮好動,沒有耐性。 • (3)罷官:免官。 • (4)坐罪:a.因犯罪而受刑。 • b.判刑。 • (5)連坐:連累入罪;一人有罪,他 • 人牽連受刑。 • 19.召復原官:呼喚他回來恢復原來的官職。 • 「按」(1)召:呼喚,特指上對下的呼喚。 • (2)復:恢復。

  22. 20.力辭不就:極力的推辭而不就任。 • 21.平生「嗜」遊山水:喜好。 • 22.羅浮山:在廣東增城縣東。 • 23.天台山:山名。在浙江省天台縣北,為仙霞嶺 • 的東支。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當 • 斗牛之分,上應台宿而得名,形勢崇 • 偉。多懸崖飛瀑等名勝,為佛教天台 • 宗的發源地。 • 24.雁蕩山:山名。位於浙江省樂清縣東九十里, • 盤曲數百里,風景甚佳,絕頂有湖, • 因雁春歸過宿其中而得名。

  23. 25.武夷山:山名。位於福建省崇安縣南三十里,為仙25.武夷山:山名。位於福建省崇安縣南三十里,為仙 • 霞山脈的起頂,以產武夷茶著名。有四十 • 九峰、桃源洞、臥龍潭等名勝。 • 26.中嶽: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北的嵩山,為秦嶺餘脈。 • 長約六十公里,由太室、少室等山組成。名 • 勝包括中岳廟、觀星臺、嵩陽書院、少林寺 • 等。 • 【 課 文 】 • 1.通儒:博通古今,守經達權的儒者。 • 「按」(1)守經:固守經義或常法。漢‧仲長統 • 《昌言‧雜篇》:「好古守經 • 者,患在不變;勇毅果敢者,患 • 在險害」。

  24. (2)達權:通曉權宜,隨機應付。 • (3)權:a.秤錘 • b.稱量、衡量 • c.變也。 • (4)權宜:暫時變通的處置。 • (5)達變:通曉事務的變化並能變通應之。 • (6)通權達變:謂適應客觀情況的變化,因時制宜 • ,不拘常規。 • 2.俗儒:(1)庸俗淺陋,只知修飾文辭,收集典故 • ,講誦字句的學者。 • (2)安於所學而不敢有他志之儒者。 • (3)只能言而不能行,講誦而已之儒者。

  25. 3.明體適用:明白原理,適於世用。 • 「按」(1)體:原理,指事物所具備之原理。 • (2)用:應用,指理法能見諸行事。 • 4.綜貫百家:綜合貫通諸子百家的學說。 • 「按」(1)綜:音ㄗㄨㄥˋ,總合、聚集。本義 • 為織布機上,使經緯線交織的裝 • 置。 • (2)百家:即諸子百家,泛指春秋戰國時代 • 出現的各家學說。亦作「百家諸 • 子」。《漢書‧藝文志》著錄諸 • 子189家,通稱百家,此為舉整數 • 來說。

  26. 5.詳考其得失之故:詳細地探究歷史上是非成敗的5.詳考其得失之故:詳細地探究歷史上是非成敗的 • 原因。 • 「按」(1)考:探究。 • (2)得失:是非成敗。 • (3)故:原因。 • 6.而「斷」之於心:判定。 • 7.「筆」之於書:寫。 • 8.朝章:朝廷的法令規章。 • 9.國典:國家的典章制度。 • 10.民風:民間的風俗習慣。 • 11.土俗:地方的習俗。土,地也。 • 12.元元本本:事情的詳細始末。亦作「源源本本」。

  27. 14.其術足以匡時:他的學術足以匡正時弊、挽救14.其術足以匡時:他的學術足以匡正時弊、挽救 • 時局。 • 15.其言足以救世:他的言論足以挽救時世。 • 16.雕琢辭章:修飾詩詞文章的文字。 • 「按」(1)雕琢:雕琢辭章 • (2)辭章:詩、詞、曲文章等的總 • 稱。 • 17.綴集故實:連綴收集過去的典故。 • 「按」(1)綴集:連結收集。 • (2)故實:往日的事實。指舊有的典 • 故。

  28. 14.其術足以匡時:他的學術足以匡正時弊、挽救時14.其術足以匡時:他的學術足以匡正時弊、挽救時 • 局。 • 15.其言足以救世:他的言論足以挽救時世。 • 16.雕琢辭章:修飾詩詞文章的文字。 • 「按」(1)雕琢:雕琢辭章 • (2)辭章:詩、詞、曲文章等的總稱。 • 17.綴集故實:連綴收集過去的典故。 • 「按」(1)綴集:連結收集。 • (2)故實:往日的事實。指舊有的典 • 故。

  29. 21.鄭漁仲:鄭樵(西元1104-1162年),字漁仲,宋‧莆田21.鄭漁仲:鄭樵(西元1104-1162年),字漁仲,宋‧莆田 • (今福建省莆田縣)人,宋高宗(趙構)時官至 • 樞密院編修,著有《通志》二百卷。 • 「按」(1)漁:a.捕魚。如:「竭澤而漁」。 • b.與捕魚有關的。如:「漁業」、「漁 • 翁」、「漁船」。 • (2)魚:a.水生脊椎動物的總稱。 • b.形狀像魚的動物。如:「鯨魚」、「鱷 • 魚」。 • (3)樞密院:中央官署名。主管官稱樞密使。主管 • 軍事機密、邊防及宮廷禁衛等事。 • 「注」樞密:國家機密。

  30. 樞:a.門的轉軸或承軸的臼。 • b.中心、樞紐。 • c.指國家政權或天子之位。 (4)三通:《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的合 稱。 • 22.王伯厚:王應麟(西元1223-1296年),字伯厚,宋 • 末慶元(今浙江慶元縣)人。官至禮部尚 • 書,宋亡不仕。其學術淵博詳贍,著有 • 《深寧集》、《玉堂類稿》、《困學記 • 聞》、《玉海》、《小學紺珠》等書。 • 「按」(1)禮部尚書:職官名。禮部的主管官,掌 • 管禮制和教育方面的事。 • (2)詳「贍」:音ㄕㄢˋ,文辭廣博華麗。 • (3)紺:音ㄍㄢˋ,深青帶紅的顏色。

  31. 22.魏鶴山:魏了翁(西元1178-1239),字華父,號鶴22.魏鶴山:魏了翁(西元1178-1239),字華父,號鶴 • 山,宋‧蒲江(今四川蒲江縣)人,慶元進 • 士。官至禮部尚書,資政殿學士。嘗謫靖 • 州,築室白鶴山,因以鶴山為號,著有《鶴 • 山集》、《九經要義》、《古今考》等書。 • 「按」(1)「慶元」進士:宋寧宗(1187-1224) • 年號。姓趙名擴。 • (2)資政殿學士:宋代設置資政殿大學士, • 授予罷政的宰相或大臣簡 • 稱資政。 • (3)嘗「謫」靖州:音ㄓㄜˊ,古代官吏降 • 職調任。如:「貶 • 謫」。

  32. (4)《「九經」要義》:九種儒家經籍。所指不一,(4)《「九經」要義》:九種儒家經籍。所指不一, • 或為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 • 傳、詩經、書經、易經;或指易經、詩經、書 • 經、禮記、春秋、孝經、論語、孟子、周禮。 • 23.馬貴與:馬端臨,字貴與,南宋理宗寶祐二年(西 • 元1254)生,江西樂平人,宋度宗咸淳進 • 士。入元後,隱居不仕,曾任柯山書院山 • 長。著有《文獻通考》、《多講錄》等。 • 其《文獻通考》共348卷,分典章為24 • 門。論述從上古至南宋的典章制度,以賅 • 備稱。

  33. 「按」(1)宋理宗:姓趙,名貴誠,在位41年(1224「按」(1)宋理宗:姓趙,名貴誠,在位41年(1224 • 年8月-1264年10月)。 • (2)宋度宗:姓趙,名孟啟,在位11年(1264 • 年10月-1274年7月)。 • (3)以賅備稱:以完備著稱。 • 「按」(1)賅:音ㄍㄞ,充足﹑完備的。 • 如:「言簡意賅」。 • (2)稱:著名。 • 24.著述具在:撰述的文章或書籍都還存在。 • 「按」(1)著:創作。 • (2)述:闡述他人的學說。《論語‧述 • 而》:「述而不作,信而好 • 古。」 • (3)具:皆、都、全。通「俱」。

  34. 25.博極古今:對古今的學問涉獵廣大而且造詣又很25.博極古今:對古今的學問涉獵廣大而且造詣又很 • 高。 • 「按」(1)博:比喻見識廣大。 • (2)極:窮盡、達到最高點。 • 26.曷嘗有空疏無本之學哉:何曾有空洞、疏漏,而且 • 沒有根據的學問嗎? • 「按」(1)曷:通「何」。 • (2)無「本」:根。 • 27.鼓篋:擊鼓令學生打開書箱。 • 「按」(1)鼓:當動詞,擊鼓。 • (2)篋:音ㄑㄧㄝˋ,書箱。 • 28.規模次第:讀書的範圍與次序。 • 「按」規模:範圍。

  35. 29.雖欲學而無及:雖然想要學習已經來不及。 • 30.間有豪雋之士:偶爾有才能學問出眾的人士。 • 「按」(1)間:音ㄐㄧㄢ,偶爾,有時候。 • (2)豪雋:才智勇力出類拔萃的人物。雋, • 音ㄐㄩㄣˋ,才能過人的人。通 • 「俊」。 • 31.不安於固陋:不習慣於見識淺薄。 • 「按」(1)安:習慣、熟悉。 • (2)固陋:見聞淺陋。 • 32.而思嶄然自見者:而想要自己表現出人頭地的人。 • 「按」(1)思:想。 • (2)嶄然:高峻突出的樣子。

  36. 「注」嶄,音ㄓㄢˇ,(1)突出。 • (2)很、特別,表示程度。如: • 「嶄新」。 • (3)自見:自我表現。見,顯露、 • 顯出。「現」。 • 如:「情見乎辭」。 33.採其華而棄其實:只求外表的華麗,而捨棄內涵的充實。 • 「按」(1)華:「花」之本字。此處指華麗的外表。 • (2)實:植物的種子、果實。如:「開花結 • 實」。 • 「注」(1)結實:音ㄐㄧㄝˊ ㄕˊ,植物結成果實 • 或種子。如:「結實纍纍」。 • (2)結實:音ㄐㄧㄝㄕ˙ ,堅固、紮實。

  37. 34.識其小而遺其大:只瞭解小部分卻漏掉了大的部34.識其小而遺其大:只瞭解小部分卻漏掉了大的部 • 分;只記住小部分卻忘記了大部 • 分。 • 「按」(1)識:音ㄕˋ,知道、了解。如:「有 • 眼不識泰山」。 • (2)識:音ㄓˋ,記憶、記住。通 • 「誌」。《論語‧述而》:「默 • 而識之。」 • (3)遺:脫漏、忘記。 • 35.唐荊川:唐順之(西元1507-1560年),字應德, • 明朝武進(今江蘇武進)人,居近荊溪 • (今江蘇宜興縣南),故稱荊川先生。嘉 • 靖中會試第一,官編修。倭寇內侵,以中 • 郎誓師浙江,因破倭有功,升右僉都御 • 史。講求經世之學,古文頗有造詣,著有 • 《荊川集》。

  38. 「按」(1)嘉靖:明世宗年號,姓朱,名厚熜。在位「按」(1)嘉靖:明世宗年號,姓朱,名厚熜。在位 • 46年(1521年4月-1566年12月) • (2)會試:古代科舉制度,鄉試第二年會集各省 • 舉人於京師應試,稱為「會試」。 • 《明史‧卷七十‧選舉志二》:「三年 • 大比(周代鄉大夫三年考試一次,稱 • 為「大比」。後泛稱三年舉行一次的 • 科舉考試。比,音ㄅㄧˇ),以諸生 • 試之直省,曰鄉試,中式者為舉人。 • 次年,以舉人試之京師,曰會試。」 • (3)編修:職官名。掌修國史、會要、實錄的官 • 吏。宋代設有史館編修,明、清則隸屬 • 翰林院,與修撰、檢討同稱史官。

  39. (4)倭寇:明代初期,日本海盜侵擾中國沿海(4)倭寇:明代初期,日本海盜侵擾中國沿海 • 各省,時人稱之為「倭寇」。倭, • 中國對日本的舊稱。 • (5)中郎:職官名。秦置,漢代沿置,擔任宮 • 中宿衛、侍從。分屬五官、左、右 • 三署,其長官稱為「中郎將」。 • (6)誓師:軍隊出征前,召集將士予以訓示告 • 誡,表示堅決的戰鬥意志。 • (7)「破」倭有功:擊敗、攻下。

  40. (8)右僉都御史:御史,職官名。周時掌贊書、(8)右僉都御史:御史,職官名。周時掌贊書、 • 授法令的事務。戰國時為史 • 官,秦漢並為親近之職,其長 • 官為御史大夫,為漢三公之次 • 為御史中丞,掌祕書,兼司糾 • 察,官署稱為御史府,後漢以 • 降稱為御史臺,以中丞為臺 • 長,始專任彈劾。唐御史臺復 • 置大夫,中丞為副,至明改為 • 都察院,以都御史統轄諸御 • 史,清因之。僉,音ㄑㄧㄢ, • 皆、全部。眾人、大家的代 • 稱。

  41. (9)經世:治理天下。 • (10)造詣:學業或技藝達到的程度。 • 36.楊用修:楊慎(西元1488-1559年),字用修, • 號升菴,明‧新都(今四川省新都縣) • 人。正德年間廷試第一,授修撰,後 • 以事謫戍雲南。其學以博洽聞名,著有 • 《升菴集》等。 • 「按」(1)菴:音ㄢ,a.茅屋。同「庵」。 • b.僧尼供佛的小寺廟。同 • 「庵」。 • (2)正德:明武宗年號。姓朱,名厚照, • 在位17年(1505年5月-1521 • 年3月)。

  42. (3)廷試:科舉時代,會試通過的考 • 生,天子在朝廷親試。 • (4)修撰:職官名。唐代史館有修 • 撰,掌修國史,宋有集英 • 殿、右文殿等修撰,元時 • 翰林院始置修撰,明清因 • 之。 • (5)謫戍:ㄓㄜˊ ㄕㄨˋ,古時官吏 • 因罪降職,流放戍守邊疆。 • 戍:以兵卒防守邊疆。 • (6)博洽:學識通博。洽,音ㄑㄧㄚ • ˋ,廣博、周遍。如: • 「博識洽聞」。。

  43. 37.王弇州:王世貞(西元1526-1590年),字元美,37.王弇州:王世貞(西元1526-1590年),字元美, • 號鳳洲,別號弇州山人,明‧太倉(江蘇 • 省太倉縣)人。嘉靖進士,官至刑部尚書。 • 詩文稱譽當時,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 • 等。 • 「按」(1)弇:音ㄧㄢˇ,a.深。 • b.窄小、狹隘。如:弇 • 口」。 • c.遮蓋、掩蔽。 • d.承襲、依循。 • (2)山人:a.隱居山中的士人。 • b.住在山裡的人。 • c.仙家、道士。 • d.對星相、卜卦、贊禮等術數家的 • 統稱。

  44. (3)進士:科舉時代的科目。隋煬帝選拔人才,設進(3)進士:科舉時代的科目。隋煬帝選拔人才,設進 • 士科,唐宋因之,其時凡舉人試於禮部合 • 格者,稱為「進士」。明、清之制,會試 • 中式,殿試後賜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 • 進士出身,皆通稱為「進士」。 • (4)刑部尚書:職官名。刑部的長官,掌全國律令、 • 刑法、徒隸等政。唐代時稱為「大 • 秋」。周代以司寇為秋官,司刑罰。 • 「秋決」是古代在秋天處決死刑犯。 • (注)徒隸:服勞役的獄囚。 • (5)稱譽:稱揚、讚譽。

  45. 38.鄭端簡:鄭曉(西元1499-1566年),字窒甫,38.鄭端簡:鄭曉(西元1499-1566年),字窒甫, • 明‧海鹽(今浙江省海鹽縣)人。嘉靖進 • 士,官至兵部尚書,忤嚴嵩,罷職歸,卒 • 諡端簡。熟諳典故,通達國體,著有《禹 • 貢圖說》、《吾學編》等書。 • 「按」(1)窒:音ㄓˋ,a.阻塞、充填。如:「窒 • 息」。 • b.抑制、停止。《易經‧損 • 卦‧象》曰:「君子以懲 • 忿窒慾。」 (注)「懲忿窒慾」遏止忿怒,窒塞 情慾。懲,音ㄔㄥˊ。 • (2)兵部尚書:職官名。為兵部首長,掌管天 • 下軍事,相當於周禮六官中的 • 大司馬。

  46. (3)忤:音ㄨˇ,違逆、不順從。 • (4)嚴嵩:人名。(西元1481~1568)字惟中,號 • 介溪,明‧江西分宜人。世宗時為相,攬 • 權貪賄,斥戮異己,後被劾罷官,以子世 • 蕃仍縱恣,籍沒(舊時指登錄財產或家 • 口,以沒收充公),寄食(倚賴他人生 • 活)墓舍而死。嵩善書,工詩文,著有 • 《鈐山堂集》。(注)鈐,ㄑㄧㄢˊ,圖 • 章。如:「鈐記」。 • (5)罷職歸:免除職位回故鄉。 • (6)諡:音ㄕˋ,依死者生前的事跡所給予的稱 • 號。 • (7)諳:音ㄢ,熟悉、知曉。如:「不諳水性」。 • (8)通達:明白事理。

  47. (9)國體:國家的大體。《漢書‧卷四十八‧賈誼(9)國體:國家的大體。《漢書‧卷四十八‧賈誼 • 傳,贊》曰:「賈誼言三代與秦治亂之 • 意,其論甚美,通達國體。」 • (10)「禹貢」圖說:《書經‧夏書》的篇名。載山、 • 川、道、里之遠近及物產之所宜。 • 39.博通:博學通達。 • 40.可屈指數:可以用手指來計算。比喻數量很少。 • 41.然其去古人有間矣:然而他們比古人還差一段。 • 「按」(1)去:距離。如:「去古已遠。」 • (2)間:音ㄐㄧㄢˋ,空隙。如:「間隙」 • 、「間不容髮」。

  48. 42.顧寧人:顧炎武(西元1613-1682年)初名絳,42.顧寧人:顧炎武(西元1613-1682年)初名絳, • 字寧人,自署蔣山傭,居松江亭林鎮,學 • 者稱亭林先生。耿介絕俗,與同里歸莊善, • 有「歸奇顧怪」之稱。入清,改名炎武。 • 曾起兵抗清,事敗後,屢徵不起,遵其嗣 • 母遺命,終身不事異姓。往來河北諸省者 • 十餘年,出必載書自隨。後卜居華陰(陜 • 西省華陰縣),著述以終。著有《日知 • 錄》、《天下郡國利病書》、《歷代帝王 • 宅京記》、《昌平山水記》、《音學五 • 書》、《亭林詩文集》等。 • 「按」(1)絳:音ㄐㄧㄤˋ, a.大紅色。 • b.一種絲織品。 • c.大紅色的。

  49. (2)蔣山傭:鍾山又名蔣山,為明太祖朱元璋之孝陵(2)蔣山傭:鍾山又名蔣山,為明太祖朱元璋之孝陵 • 所在地,顧炎武變姓名為蔣山傭,以明 • 其忠於明王朝之志。 • (3)亭林先生:因其家鄉有亭林湖,為南朝大學者 • 顧野王之舊居,故以其地名以為紀 • 念。 • (4)耿介:有操守、氣節,剛正不阿。 • (5)絕俗:脫俗,超越塵俗。 • (6)炎武:因仰慕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學生王炎 • 午而更名為炎武。(炎午與炎午音同) • (7)屢徵不起:皇帝屢次徵召都不出來做官。 • 「注」a.徵:徵召,徵求召集。 • b.起:出仕、舉用。如:「起用」、 • 「東山再起」。

  50. (8)不事「異姓」:異族。 • (9)河北諸省:黃河以北各省。 • (10)卜居:選擇居住的地方。 • 43.世族:猶言世家,即世代做官的家族。 • 44.少負絕異之資:年少就擁有特異的天資。 • 「按」(1)負:擁有。如:「久負盛名」。 • (2)絕異:獨特。 • 「注」絕:卓越、獨一無二。如:「絕 • 技」、「絕響」、「絕代風 • 華」、「絕世美女」。 • 45.潛心古學:專注於古代的學問。 • 「按」(1)潛心:心靜而專注。 • (2)古學:古代的學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