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436 Views
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 二 染色体变异 (第一课时). 福建师大附中生物组:林霞. 1 、地位和作用 2 、 教学内容. 1 、知识目标 2 、能力目标 3 、情感目标. 四、分析学生. 五、学生学法. 六、教师教法、教学步骤.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重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 2 、教学难点 染色体组概念 多倍体形成的原因. 问题情景法、引导发现法、讲述法、谈话法、指导读书类比归纳、绘制知识网络图等.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E N D
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二 染色体变异(第一课时) 福建师大附中生物组:林霞
1、地位和作用 2、 教学内容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四、分析学生 五、学生学法 六、教师教法、教学步骤 一、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 2、教学难点 染色体组概念 多倍体形成的原因 问题情景法、引导发现法、讲述法、谈话法、指导读书类比归纳、绘制知识网络图等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与前知有联系: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个体发育、组织培养技术等。 为后知做基础:《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生物的进化》 还与生产、生活和人类的健康等知识有关,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 1. 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 • 2. 教学内容 人工诱导多倍体、单倍体 在育种上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 (2)解释染色体组的概念; (3)说出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及多倍体形成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果蝇染色体组图,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染色体组的概念,训练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染色体会发生结构或数目的改变进而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认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分析学生 1、学生的知识储备: 学生已学过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概念,为新概念的建构奠定基础。 前面学习的有丝、减数分裂,个体发育等基础知识,为创设问题情景,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2、学生的能力基础: 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学生较感兴趣。
学生学法 •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归纳出染色体组的概念 • 2、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区分概念。 (如:多倍体、二倍体、单倍体) • 3、回顾旧知,掌握新知 (如:回顾有丝分裂的知识,掌握多倍体形成的原因 )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投影染色体结构变异图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 影音资料导入新课 回顾旧知,分析多倍体形成原因 介绍二倍体 多倍体概念 理解染色体组概念 应用知识解 答课堂习题 教师总结
教学过程 1、简单复习变异的种类。
教学过程 • 2、以猫叫综合症视频的视频引入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讲解。
教学过程 3、以21三体综合症为例,简单介绍非整倍体变异。
教学过程 • 4、染色体组的概念:以果蝇染色体为例,引出染色体概念,用果蝇的染色体照片和果蝇染色体模式图,讲清染色体组的概念。
试一试 下图所示的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 一个染色体组要怎么表示? 2个染色体组
教学过程 5、介绍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教学过程 • 6、多倍体形成原因:通过复习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分裂后期的特点,自然引出多倍体形成原因,并用图解进一步解释。
教学过程 • 7、设计课堂练习,有利于及时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染色体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