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66 Views
实验七. 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三). 1 、观察双糖含铁培养基、靛基质试验结果 2 、血清学鉴定:玻片法 3 、尿素酶试验 4 、肥达氏反应试验. 双糖含铁培养基、靛基质试验结果. 材料: 指示剂: 柯氏 (kovac) 试剂 ( 靛基质试剂). 乳糖 葡萄糖 动力 硫化氢 尿素酶 大肠杆菌 ⊕ ⊕ + - -
E N D
实验七 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三) 1、观察双糖含铁培养基、靛基质试验结果 2、血清学鉴定:玻片法 3、尿素酶试验 4、肥达氏反应试验
双糖含铁培养基、靛基质试验结果 • 材料: • 指示剂: 柯氏(kovac)试剂(靛基质试剂)
乳糖 葡萄糖 动力 硫化氢 尿素酶 大肠杆菌 ⊕⊕+ - - 痢疾杆菌 - + - - - 伤寒杆菌 - + + +/- - 副伤寒杆菌 - ⊕ + + - 变形杆菌 - ⊕ + + +
血清学鉴定:玻片法 • 实验材料 (1)待检菌的培养物。 (2)沙门氏菌属A—E群多价O血清。 (3)志贺氏菌属多价血清。 (4)玻片、接种环、酒精灯、火柴、记号笔等。 • 实验方法 取可疑病原菌菌落的一部分与沙门氏菌属A-E群多价 O血清和志贺氏菌属多价血清分别进行玻片凝集反应, 观察是否凝集。
具体方法如下: (1)取清洁玻片一张,用蜡笔划为三格,并注明号码。按无菌操作方法用接种环于第一格内加沙门氏菌属A-E群多价O血清l~2滴,第二格内加志贺氏菌属多价血清1-2滴,第三格内加盐水1—2滴。 (2)无菌操作下用接种环分别取少许可疑病原菌菌落与血清或盐水混合成均匀乳状(注意:取菌量不宜过多,使悬液呈轻度乳浊即可)。 (3)轻轻摇动玻片,经1-2min后观察结果。如待检菌与沙门氏菌属A-E群多价O血清发生凝集,则该菌为沙门氏菌属;如待检菌与志贺氏菌属多价血清发生凝集,则该菌为志贺氏菌属。
尿素酶试验 • 方法: 将可疑细菌接种于尿素培养基中,37℃培 养18~24h。
肥达氏反应 • 原理: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抗原,以及引起 副伤寒的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与受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作为临床上诊断伤寒和副伤寒的参考。
实验材料 (1)待测血清(1:10),伤寒杆菌O、H菌液,甲型副伤寒杆菌(PA)和乙型副伤寒杆菌(PB) H菌液,生理盐水。 (2)小试管,吸管,试管架,吸耳球(或橡皮乳头),水浴箱,记号笔等。
方法: • ①在试管架上放4排试管,每排10支,做好标记。 • ②每排每支试管各加入0.5ml生理盐水。 • ③每排第1管中分别加入待测血清0.5ml。混匀后用吸管吸取0.5ml混合液加到第2管内。混匀后再从中吸取0.5ml液体到第3管中,如此重复直至第9管。第9管稀释完后吸取0.5ml混合液弃去。第10管不加待测血清作阴性对照。每一排试管均重复上述步骤。
④在第1排每个试管中加入伤寒杆菌“O”抗原0.5ml,第2排,第3排和第4排则每管分别加入0.5ml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④在第1排每个试管中加入伤寒杆菌“O”抗原0.5ml,第2排,第3排和第4排则每管分别加入0.5ml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 • ⑤将所有的试管充分振荡,使其混匀,置37℃水浴24小时,取出观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