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630 Views
Bolero*. 作者介紹. 偉大的作曲家 拉威爾. 生於法國西南部西班牙國境附近巴斯克( Basque )區地方的 小村莊雪布爾( Ciboure ),父親是鐵路技師,同時是汽車 工業領域裡以發明二行程引擎而知名於世的人物。母親則出 身巴斯克地方上的大家族,繼承濃厚的西班牙血統。這或許
E N D
生於法國西南部西班牙國境附近巴斯克(Basque)區地方的 小村莊雪布爾(Ciboure),父親是鐵路技師,同時是汽車 工業領域裡以發明二行程引擎而知名於世的人物。母親則出 身巴斯克地方上的大家族,繼承濃厚的西班牙血統。這或許 是拉威爾的音樂講求精準度、同時還帶有西班牙風格的緣故。14 歲時進入巴黎國立音樂院就讀。20 歲發表「古代小步舞曲」 與「哈巴奈拉舞曲」,成為他最初的傑作。26 歲時挑戰羅 馬大獎未成功;之後拉威爾四度挑戰皆未能得獎,1905 年拉威 爾再度報名,但因評審委員會認為他已超過最高年齡限制的 30 歲,依規定不准他參加,結果引發藝文界軒然大波,連大文豪 羅曼 . 羅蘭也都撰文向評審團抗議,最後甚至演變成巴黎音樂 院院長與數名教授辭職的風波,當時巴黎新聞界稱此事為「拉 威爾事件」。
拉威爾的作品以音音推敲,沒有半點筆誤、精準拉威爾的作品以音音推敲,沒有半點筆誤、精準 適中而馳名。他的音樂以描述身外之物為主,但 不像標題音樂般刻意描寫事物,而是遠離象徵主 義中深染的主觀元素,以一種遠距離、極度客觀 的立足點來創造音樂的印象。他雖與德布西並稱 為印象樂派的大師,但是拉威爾所追求的效果更 精確犀利,他避開象徵主義中曖昧的光線與陰影 ,以大量的裝飾效果點綴音樂結構。若說德布西的音樂給人 漂浮在空中的感覺,拉威爾的音樂則像精巧的天文計時器, 精確地指示時間。例如:拉威爾在鋼琴音樂史上劃時代的嶄 新傑作作「水之嬉戲」,其中聲部的處理高超精巧,堪稱一 代巨匠的手藝典範,此為德布西所不及。史特拉汶斯基就曾 稱拉威爾為 「 最精確的瑞士鐘錶匠」。
拉威爾一生深愛並尊崇莫札特的音樂。1908 年,當英國作曲家佛漢 . 威廉士 至巴黎向拉威爾請益時,拉威爾提出他的座右銘:「完全崇尚簡單,學習莫札 特的一切」以及「深奧,但不繁複」的準則。這些特點正好完全反映在他量少 而質精的作品中。法國哲學家姜凱雷維契曾分析拉威爾所有作品,從中發現「自然」、「異國風 味」、「模仿」、「舞蹈」四種主要面具。拉威爾特別擅長變做一個他本身以 外的人,利用現實世界以隱藏自己。 他戴上『自然』的面具,讓無人介入的活生生自然事物自行表現。他所描寫的貓、鳥、蟲或 人類、精靈生存的世界,是只有小孩子才能進入的世界。這類的作品有:音樂喜劇「西班牙 時辰」、抒情幻想劇「兒童與魔法」、管弦樂組曲「鵝媽媽」、「鏡」、鋼琴獨奏「水之嬉 戲」、「夜之魔」。 當他戴上『異國風味』的面具時,引領我們由希伯來到馬達加斯加 島,由阿拉伯到西班牙。他是不旅行的旅人,他的音樂中沒有土著性地方色彩,他只是坐在 鋼琴前裝模作樣地烘焙出異國趣味給人看。這類的作品有:慶典序曲「天方夜譚」、小提琴 曲「吉普賽人」、西班牙狂想曲、兩首希伯來歌謠、馬達加斯加島土人之歌、哈巴奈拉形式 的聲樂練習曲等。第三張面具「模仿」,拉威爾有許多模仿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他將客觀的 事實加以變形。這類的作品有:「為一位逝去的公主所寫的孔雀舞曲」、「庫普蘭之墓」、 「古代小步舞曲」 。 「以海頓之名而作的小步舞曲」 、 、「模仿鮑羅定風格」、「模仿 夏布里耶風格」等。最後一張面具「舞蹈」,拉威爾的音樂,其抒情本身便帶有舞蹈的形 式,即使未採用舞蹈節奏,其中也隱藏著可望舞劇化的要素。這類的作品有: 芭蕾舞劇 「達浮尼與克羅伊」、管弦曲「波麗路」、「小丑的晨歌」(選自「鏡」組曲)。 1932 年 57 歲的拉威爾乘計程車發生車禍,胸部受到撞擊淤傷, 頭部可能有腦震盪。幾年後 他的健康逐漸惡化,身心活動受到侵蝕,作曲作不出來,最後甚至連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出來。 1937 年 12 月,拉威爾進行了一項精密的腦部手術,但並未發現預期中的腦瘤,他的病症因此成了一項不解之謎。手術後不久,拉威爾陷入昏迷,於同年 12 月 28 日過世,享年 62 歲。
優秀作品 :芭蕾 - 波麗露 ( Bolero )芭蕾 - 達孚尼與克洛耶 ( Daphnis et Chlo* )鋼琴協奏曲 ( Piano concerto in G )西班牙狂想曲 ( Rapsodie Espagnole ) 1.Prelude a la nuit 2.Malagueña 3.Habanera 4.Feria圓舞曲 ( La valse )死公主的孔雀舞 (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funte )
故事背景 說到『拉威爾』必定想到《波麗露》,這 是他最後一首舞劇音樂(第一軌),與第 二軌的「圓舞曲」相同,都是為了當時著 名的前衛女舞蹈家〝伊達‧魯賓斯坦 (Ida Rubinstein)〞而譜的。1928年,〝伊達〞 因對於西班牙舞曲極富興趣,僅請『拉威爾』將 作曲家『阿爾班尼士』 (Issac Albeniz)的鋼琴曲「伊貝利亞」 (Iberia)改編為管弦樂曲,未料該曲已有『阿波 士』(Fernandez Arbos)的改編版,遂而未獲許 可。『拉威爾』因此埋首於一首同時具「西班牙與阿 拉伯風味」的舞劇,以管弦樂習作的心態完成了此首 芭蕾舞曲~《波麗露》因此誕生。
音樂表現手法 『拉威爾』在《波麗露》上的企圖展現~正奠基於 他透過〝管弦樂法〞,所對西班牙熱帶風情與阿 拉伯異國色彩的純熟掌控。 毫無疑問,《波麗露》旋律所塑造的氣氛是帶著〝神秘東方色 彩〞的,以『長笛』帶點空靈氣息的音色為開頭~先佈下了朦 朧的迷陣,隨而不斷透過『木管樂器』及『薩克斯風』重覆主 題、並燻染對神秘世界的好奇心。 尤其每每在主題與主題之間都夾雜著兩小節沒有任何旋律的節 奏,引誘人腦袋中對「好似有新東西就要出現」的慾望;另一 方面,在每一次的反覆中,樂器的音量在難以察覺中慢慢增 強,從迷霧繚繞一樣的靜默,到陽光出現的撥雲見日,不安的 熱情因子也隨之在不知覺中被撩撥。異國風情、加上慾望的誘 惑、加上情緒的引導,『拉威爾』在不變中玩弄了「變異」的 無限可能~管弦樂法魔術師稱號,當之無愧。
旋律的意義 全曲建立在由兩個16小節樂段構成的主旋律上,《波麗露舞曲》 原屬一種3拍子的西班牙民俗舞曲,全曲14分鐘,但是主旋律只 有一 個。 在『小鼓』無休止的三拍子節奏背景上~由各種樂器演奏的兩個 17小節的旋律不斷反覆 → 通過在不同的樂器中過渡 → 由弱漸強 → 最後音樂突然滑進了E大調(旋律大調)→ 達到高潮。 在《波麗露》中~「頑固而不變」的節奏是其最主要特色!『小 鼓』從頭到尾壓陣,像一台機器打著同樣節拍~於這樣枯燥而可能 令人不耐的風格中,主題與回應的旋律也自始至終沒有發展過,同 樣主題前後反覆了9次之多。然而,兩種固定元素(節奏、旋律)的一再循 環,也正是《波麗露》迷人之處。 這種原創性甚高的點子,成功完成了『拉威爾』當初並非只是關照到管弦 樂圖畫般的色彩,而是要以〝節奏的反覆〞做為樂曲重心的創作企圖~樂 曲造成了和單純的手法全不相稱的獨特效果,讓人毫不感到單調沉悶,反 而有一種樂曲分秒不斷在變化的感覺。
和聲色彩 『小鼓』輕輕敲出《波麗露舞曲》的節奏 →『弦 樂』撥奏輕輕和著 →『長笛』獨自吹出主旋律的前半段 →『單 簧管』緊接著重複這個樂段 → 然後『低音管』吹出主旋律的後 半段(這段旋律懶洋洋的且有點哀傷,但是有一股獨特的〝爵士 樂〞風味)。 『高音單簧管』緊接著重複這個樂段 → 主旋律再度出現時,仍用 類似的手法,不過這次用極少聽到的『柔音雙簧管』主導奏出旋 律 → 隨後多種樂器組合以三種不同的調性奏出,頗像管風琴聲 音的效果 → 愈來愈多樂器加入演奏,音量也愈來愈強 →『長 號』吹出爵士樂裏經常出現的滑舌效果 →『鈸』與『鑼』聲猛然 一響,樂曲的調性突然轉變 → 從C大調轉到E大調,把整首樂曲 推向最高潮之後結束。 洋溢著愈演愈烈的拉丁風情《波麗露舞曲》於1928年首演後,舉 世樂團相繼寵愛,從此成為音樂會中備受歡迎的曲目。
緊接著 由”吉他室內樂團”的版本
再來 是兩百小姐最愛的小提琴 的版本
接下來就是大壓軸囉!!! 是由MVHY Stringfever所演奏的” 也是這四個版本中 , 阿七喜歡的 :D
工作分配 : 19 張容菁 資料查詢 28 黃婉瑜 影音搜尋 29 黃鈺潔 口頭報告 33 劉文馨 資料查詢 34 劉佳怡 資料查詢 + PPT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