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54 Views
訊息處理學習論. 訊息處理學習論的興起:. 訊息處理 (information-processing) : 解釋人類在環境中,如何經由感官覺察、注意、辨識、轉換、記憶等內在 心理活動,以吸收並運用心理知識的 歷程。. Miller 認為促使訊息處理論興起者,有以下三原因:. 1. 實際應用需求的影響 : WWⅡ 後,美國心理學家參與軍中及戰後工業技術人員的遴選與訓練時,發現既有的心理學知識與研究方法,不足以解決技能訓練時的問題,因此開始嘗試新的研究取向。將人類的心理活動,比擬為複雜的 訊息轉換系統 。. 2. 通訊研究的影響 :
E N D
訊息處理學習論的興起: • 訊息處理(information-processing): 解釋人類在環境中,如何經由感官覺察、注意、辨識、轉換、記憶等內在 心理活動,以吸收並運用心理知識的 歷程。
Miller認為促使訊息處理論興起者,有以下三原因: 1.實際應用需求的影響: WWⅡ後,美國心理學家參與軍中及戰後工業技術人員的遴選與訓練時,發現既有的心理學知識與研究方法,不足以解決技能訓練時的問題,因此開始嘗試新的研究取向。將人類的心理活動,比擬為複雜的訊息轉換系統。
2.通訊研究的影響: WWⅡ前後,通訊技術與設備已相當發達,心理學家為求改進通訊效果,開始研究人類在接受訊息時所產生的一些問題。e.g.一般人在極短時間內可以處理多少訊息? 3.電腦科學發展的影響: 電腦資訊處理模式,提供了訊息處理論用以研 究人腦的主要工具之一。 訊息處理論糾正了多年來行為主義心理學所忽 視了的心理學主題—人性,即學習者本身的特 性,人不再被視為被動的有機體,人與環境交 互作用,主動選擇甚至操縱環境,從而獲得知 識。
訊息處理模式 外在刺激 長期記憶 (LTM) 短期記憶 (STM) 感官收錄 (SR) 輸入 複習 注意 情節記憶 語意記憶 程序性記憶 工作記憶 (WM) 遺 忘 遺 忘 反應 (輸出) 反應 (輸出)
訊息處理的三個心理特徵 • 訊息處理是階段性的 • 各階段的功能不一,居於前者屬暫時性,居於後者屬永久性 • 訊息處理不是單向直進式,而是前後交互作用的
訊息處理的主要心理歷程 1.感官收錄(sensory register): • 個體憑視、聽、嗅、味等感覺器官感應到外界刺激時所引起的短暫(3sec以下)記憶,在此階段記憶仍然保持著刺激本身原來的形式。 • 作用:供個體抉擇是否將進一步以之作為重要的訊息來處理。 • 感官收錄是選擇性的,個體在選擇時所根據的標準,可能與其動機、需求以及經驗等因素有關。 • 感官收錄是訊息處理的第一站,若不立即進一步處理,記憶就會消失。
2.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 or STM) • 感官收錄後再經注意而在時間上延續到20 sec以內的記憶,短期記憶對個體行為具兩種重要作用: (1)對刺激表現出適當反應,如談話或閱讀。 (2)對重要訊息採複習(rehearsal)的方 式,使之保持長久,並進而輸入長期記 憶。— 運作記憶( working memory) 之功能。
(3)長期記憶 (long-term memory or LTM) • 保持訊息長期不忘的永久記憶,長期記憶的容量是無限的,貯存在長期記憶中的訊息,大致分為: • a.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有 關生活情節的實況記憶。 • b.語意記憶(semantic memory):有 關語文所表達之意義的記憶(即個人學 得的知識)。
訊息處理歷程 • 個體與環境刺激間之交互作用: 物理刺激 感官 生理事件(神經傳導) 輸入 心理事件(具體的物體形象轉換為保留原形的心像) • 個體之所以能收錄該刺激,乃是該刺激的特徵與其長期記憶中的既有訊息有連帶關係。
訊息處理的不同方式 • 1.由下而上處理(bottom-up processing): e.g.學習單字時從筆劃的特徵去認單字,或 由各個單字的特徵去了解句子的意義。 • 2.由上而下處理(top-down processing): 從整個字形或整句結構去了解意義或文 義。
何謂〝編碼〞?編碼的過程? • 編碼(coding)指將外在具體的物理事件轉換為抽象的心理事件,以便只憑記憶即可處理的歷程 (即心理表徵)。
編碼包括: 1.輸入編碼(encoding): 訊息輸入時,由物理事件轉換為心理事件。 2.解碼(decoding): 訊息輸出時,由心理事件轉換為行為事件 (反應),從記憶中解碼回應的過程稱檢索 (retrieval),檢索之後用行為反應表現出 來,稱為輸出(output)。 • 一般人處理語文訊息時,在STM階段以聲碼為主,而在LTM階段,以意碼較為重要。
◎STM的容量: 神秘的7±2--記憶廣度或認知廣度。 ◎何謂〝意元集組〞(chunking)? STM容量雖有限制,但因其另具working memory的功能,所以也有可能突破容量的限制。
所謂〝意元集組〞(chunking): 即是將訊息中多個不同小意元(chunk)集合而組成一個大意元,然後再以大意元為單位去記憶。 ex.Library:7個字母,每個字母1個意元 7個意元。 • There are many books in the library. 7個單字(29個字母),每個單字1個意元 7個意元。
一、陳述性知識的學習 • 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 有關事實性或資料性的知識。 (e.g.人、事、時、地、物的知識)。
(一)用機械學習加強短期記憶的策略 1.先從注意開始: 專注於需要記憶的資訊。 2.多碼並用 3.意元集組 4.運作記憶原則: 在STM階段處理訊息時,對訊息的特 徵予以留意,加深對該訊息的印象。 5.多次複習
(二)用機械記憶加強長期記憶的策略 1.有計畫的練習: 分散練習優於集中練習。 2.軌跡法: 利用記憶中留有的空間性心像,回想 記憶中事物的位置。 3. 字鉤法 3.關鍵字法: 適用於學習外語單字。
(三)用意義學習法學習陳述性知識 主張學習的材料能配合學生既有 認知結構時,學習才會有意義。 1.圈點畫線: a.標出閱讀內容的中心思想 b.將來再讀時查閱方便 2.筆記摘要: a.只摘要點,不抄全文 b.只寫概念,不抄原句 刻意將新學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用自己 能處理的文字記下,以後才會保持不忘。
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 • Flavell:個人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和結果的知識及個人對認知的監控、調整和指揮。 • 認知策略:從事認知工作所必須的策略 • 後設認知策略:對認知活動的監控和指導
後設認知知識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後設認知 後設認知經驗 (Metacognitive experience)
1.後設認知知識 (1)人的變項 a.個體內變項:個體對自己能力長短處的認知 和信念(e.g.自知自己長於語文而拙於自然 科學) b.個體間變項:指人與人間的比較 c.一般變項:指有關人類認知或心理的一般知 識(e.g.隨著年齡的成長,直覺到短期記憶 的有限性)
(2)工作變項:個人學到所面對的工作性質會影響或限制個人將如何去處理它--對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處理要求(e.g.回憶一篇故事的要旨比逐字(2)工作變項:個人學到所面對的工作性質會影響或限制個人將如何去處理它--對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處理要求(e.g.回憶一篇故事的要旨比逐字 背誦來得容易) (3)策略變項:個人為了達成學習的目 標,而學到認知策略或過程
2.後設認知經驗 • 對認知和情意的意識經驗 a.負向後設認知經驗:如對某事感到難以知覺、記憶或解釋時 b.正向後設認知經驗:如感到學習的材料較前一刻容易時
後設認知技能訓練:幫助學生成為獨立而主動的學習者,讓他們學會〝如何學〞及〝為什麼學〞。 • 訓練的內容常包括: (1)認明問題的困難所在 (2)使用正確的策略執行認知行動 (3)預測策略使用的結果 (4)應用推論檢核訊息的正確性 (5)監控策略執行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