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663 Views
第九章 投資規劃. 第一節 資產配置原則 第二節 分散風險的資產配置 第三節 整合理財目標與分散風險的 投資規劃 第四節 投資組合策略 第五節 單筆投資操作策略 第六節 定期定額的投資規劃. 第一節 資產配置原則. 原則 1. 距現在愈近的理財目標,安全性資產的比重應愈高;距現在愈遠的理財目標,可適度提高風險性資產的比重。 2. 年限愈短,複利的效果愈小,安全性資產與風險性資產累積的財富差異有限,不易彌補風險性資產的不確定風險。
E N D
第九章 投資規劃 • 第一節 資產配置原則 • 第二節 分散風險的資產配置 • 第三節 整合理財目標與分散風險的 投資規劃 • 第四節 投資組合策略 • 第五節 單筆投資操作策略 • 第六節 定期定額的投資規劃
第一節 資產配置原則 • 原則 1.距現在愈近的理財目標,安全性資產的比重應愈高;距現在愈遠的理財目標,可適度提高風險性資產的比重。 2.年限愈短,複利的效果愈小,安全性資產與風險性資產累積的財富差異有限,不易彌補風險性資產的不確定風險。 3.年限愈短,風險性資產處於短期景氣循環與市場波動中,不確定性愈大;年限愈長,跨過景氣循環的作用,風險性資產的報酬率波動區間愈小。
市場型態的判斷 1.市場型態可分向上、向下與盤整三種。 2.判斷市場將走多頭,適合採取的是往上移動式停損策略,除非股價由波段高點往下跌到預設的停損比率,否則在漲勢時應買進後長抱不放。 3.判斷股市步入空頭時,若非放空高手,並降低持股或完全撤出市場才是持盈保泰之道。 4.判斷股市多空勢力均衡,若股市成箱型盤整時,來回操作的策略就會發揮最大功效。
以理財目標進行資產配置 →將目前淨值及未來儲蓄做資產配置 →若短、中、長期目標分配資源比為10%:30%:60%,可投資股票比分別為20%:40%:60% →則最後可得出兼顧各項理財目標特性的股票比率=10%×20%+30×40%+60%×60%=50%,其他50%為存款比率。
第二節 分散風險的資產配置 • 風險規避者與無異曲線 (一)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假設投資人為風險規避者, 具有以下兩種特性: →在同樣的預期風險中,偏好較高報酬率的組合。 →在同樣的預期報酬率下,偏好較低風險的組合。 (二)風險與報酬率的無異曲線,在曲線上的任何一 點效用相同,有下列特性: →風險與報酬率呈現正向關聯,高報酬伴隨高風險 →風險與報酬率呈現向右凸性,要風險規避者承擔更高的風險,需要有更高的報酬率。 →愈往左上方的無異曲線,效用水準愈高
效率前緣 (一)又稱效率集合,指在既定的總風險下可提供最高預期 報酬率的投資組合所構成的機會集合。 (二)位在效率前緣上的每個投資組合同時具有下列特性: 1. 在預期報酬率固定下,能使投資組合總風險降至最低。 2. 在投資組合總風險固定下,能使預期報酬率達到最高。 3. 具備以上兩點特性的投資組合,稱為最適投資組合,或是效率投資組合。 4. 效率前緣其線型隨著構成投資組合的不同證券或工具的相關係數而改變,兩證券間的關聯性愈低或呈現一消一長時,效率前緣的向左凸性愈明顯。 5. 效率前緣代表不同的風險偏好者,可配置適合其效用函數的風險報酬組合。
投資組合風險指標-期望報酬率、變異數與共變數投資組合風險指標-期望報酬率、變異數與共變數 (一) 貝他係數的分析方法 →貝它係數是以統計的迴歸分析來觀察股票價格的波動情形,其分析來自於夏普單一指數模式。 →貝他係數可用於衡量某證券報酬率與市場報酬率(市場指數)變動的敏感度。 →貝他值越大的證券,其報酬率對市場指數報酬率變動的敏感度也愈大。
(二)β值的區分 • β>1 表示證券i的報酬率變動幅度比市場指數報酬率變動的幅度大。通常稱β>1的證券為積極性的證券。 • β=1 表示證券i的報酬率變動幅度與市場指數報酬率變動的幅度相等。β=1 表示該證券的風險等於市場上所有證券之平均風險。 • β<1 表示證券i的報酬率變動幅度比市場指數報酬率變動的幅度小。通常稱0<β<1的證券為穩健性的證券。 • β=0 表示證券i的報酬率變動幅度與市場指數報酬率變動的幅度無關。這些資產的報酬率幾乎與股市無關。 • β<0 表示證券i的報酬率變動幅度與市場指數報酬率變動的幅度呈反方向變動。這些資產的報酬率幾乎與股票市場指數變動方向相反。
(三) β值的投資運用 • 當預期股市將會上漲時 投資人應購買(或持有)β大於1的股票。 • 當預期股市將會下跌時 投資人應購買(或持有)β小於1的股票,或出清持股。 • β值愈大,波動愈大,表示風險愈大
(四) 投資組合的報酬衡量方法 • 公式: 預期報酬率=E(Rp)=ΣWi E(Ri) →E(Rp):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率 →Wi:第i種證券的價值占投資組合的比例,ΣWi=1 →E(Ri):第i種證券的預期報酬率 • 結論: 由上式得知,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率為個別證券預期報酬率的加權平均數。 • 例題: 假設A、B、C 三股票之報酬率為20%、15%及5%,某甲在A、B、C 三股票上各投資50%、30%及20%的資金,求所得報酬率。 <解答> 報酬率=20%×50%+15%×30%+5%×20% =10%+4.5%+1%=15.5%
(五) 投資組合的風險衡量方法 計算投資組合的變異數及標準差時,涉及「相關係數」及「共變異數」: • 相關係數 (1)相關係數=1相關,風險無法經由多元 化而降低。 (2)相關係數=-1負相關,風險無法經由 多元化可完全消除。 (3)相關係數=0無相關,投資組合風險可 以部份有效消除。 • 共變異數: (1)共變異數=兩種證券相關係數兩種證 券之標準差相乘積。 (2)投資組合的風險:如下頁圖示
投資組合的風險: • σP2= wa2×σa2+ wb2×σb2+ 2×wa×wb×σab • = wa2×σa2+ wb2×σb2+ 2×wa×wb×rab×σa×σ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σP2:投資組合的變異數 • σa2:第a種證券的變異數 • σb2:第b種證券的變異數 • σab:第a種證券與第b種證券的共變數 • rij:第a種證券與第b種證券的相關係數
風險貼水資本市場定價模式(CPAM) 相對於定存,股票具有的高報酬率高風險的特性,可以由資本市場定價模式來解釋。 (一)SML證券市場線(Security Market Line;簡稱SML) →E(Ri)=Rf+βi〔Rm-Rf〕 →Ri:第i種證券之必要報酬率;Rf:無風險利率 →βi:第i種證券之β值;Rm:市場組合預期報酬率 →(Rm-Rf):市場風險貼水;βi(Rm-Rf):i證券之風 險貼水 • 證券市場線(SML)的斜率為市場風險溢酬。當投資人的風險規避程度愈高,證券市場線斜率愈陡,風險溢酬就愈大,必要報酬率也愈高。
例題:臺灣的銀行定存所獲得的3%利率視為無風險利率,假設一指指數型的基金,其平均報酬率為10%,標準差為20%,在一個有效率的市場,當市場達到均衡時,系統性風險的投資組合或個別證券,應得到同樣的期望報酬率。證券市場可以下式表示:例題:臺灣的銀行定存所獲得的3%利率視為無風險利率,假設一指指數型的基金,其平均報酬率為10%,標準差為20%,在一個有效率的市場,當市場達到均衡時,系統性風險的投資組合或個別證券,應得到同樣的期望報酬率。證券市場可以下式表示: →E(Ri)=Rf+[E(Rm)–Rf]βi →E(Ri)=i證券的期望報酬率 →E(Rm)=整體股市的期望報酬率 →Rf=無風險利率 →βi=該證券相對於整體股市的系統風險係數 →假使一支特定個股系統風險較整體股市為高,因此也相對應的有較高的風險貼水,若βi=1.5,E(Ri)=Rf+[E(Rm)–Rf]βi=3%+(10%–3%)1.5=3%+10.5%=13.5%
預期報酬率之計算 →Ri=Rf+βi(Rm-Rf) →Ri:i證券之預期報酬率 →Rf:無風險利率 →βi:i證券之β值 →Rm:市場組合預期報酬率 →(Rm-Rf):市場風險貼水 →βi(Rm-Rf):i證券之風險貼水 • 例題: 假設無風險利率為6%,市場組合的報酬率為12%,第i種股票的β值等於1.5,求i種股票之預期報酬率為多少? <解答> →Ri=Rf+βi(Rm-Rf)=6%+1.5(12%-6%)=6%+6%
證券市場線(SML)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一)證券市場線(Security Market Line;簡稱SML) 1.定義 →資本資產定價模式(CAPM)是描述個別證券或投資組合的必要報酬率與系統風險的關係。 →系統風險愈高,個別證券或投資組合所要求的報酬率也愈大。 →資本資產定價模式說明只有系統風險才有風險溢酬,非系統風險可以分散,故無法獲得風險溢酬。將資本資產定價模式的方程式如下所示:
2.方程式 E(Ri)=Rf+[E(Rm)-Rf].βi • 符號說明: →E(Ri):第i種證券之必要報酬率 →E(Rm):市場投資組合報酬率 →βi:第i種證券的貝它係數 →Rf:無風險利率 3.說明: →在方程式中,[E(Rm)-Rf]稱為市場風險溢酬,為投資人承擔市場風險所要求的補償。 →市場風險溢酬乘以個別證券或投資組合之β值,則為該個別證券或投資組合之風險溢酬。 →將風險分離,以代表系統風險,用來取代表示總風險的標準差,可以得出證券市場線。 →證券市場線公式:E(Ri)+Rf+B(Rm-Rf)。
4.結論: →證券市場線常被運用在決定個別證券應有的投資報酬率上,又稱為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在一個有效率的投資組合中,所有的個別證券其預期報酬率均由系統風險來決定。 → ,常以股價指數來表示。在證券市場線右上為積極型證券, ,其波動性大於股價指數;在證券市場線左下為防衛性證券, ,其波動性小於股價指數。 5.利用證券市場線(SML)選擇投資工具。 →需要報酬率=無風險利率+ ×(市場報酬率-無風險利率) 。 →期望報酬率=(預期價格+預期配息-目前價格)÷目前價格。
資本資產評價模式 →是由夏普(Sharpe)基於馬克維茲的理論所導出為單一指標模式描述期望報酬率與總風險而變動的理論。 →假設: 1.投資者對各種投資所帶來的期望報酬率及風險具有相同的預期。 2.資本市場沒有摩擦性成本,即無交易成本及個人所得稅等。 3.投資者投資的期間是一致的,亦即他們在同一時間作投資決策,他們的持有時間也相同。 4.資產報酬率的分配必須為常態分配。 5.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投資人皆為市場價格的接受者 6.存在一個無風險利率,投資者可在無風險的利率下進行借貸。 7.資產數額是固定的,所有的資產都是可變現的。
資本市場線理論(CML) 1.當市場存在著無風險資產,且借貸利率相等,並得無限制借款,此時之效率前緣即是資本市場訂價模型(CAPM)中之資本市場線(CML),其表示效率投資組合之風險與報酬間的關係。 2.資本市場線係指;由無風險資產與效率前緣上之切點所組成的一條線。在線上每一點都為效率的投資組合,而隨投資者願意承擔風險有差異,其所獲得之報酬率亦不同。 3.資本市場線表示市場在均衡時,效率投資組合之預期報酬等於無風險資產加上市場對於風險的補償
證券市場線理論(SML) 1.Ri=Rr+βr(Rm-Rf)+ə →若α>0,則股票i股價低估,證券預期報酬率高估 →若α<0,則股票i股價高估,證券預期報酬率低估 →若α=0,代表該種股票之股價已為股市合理評價 2. 分析 →當一投資組合為最適(optimal)時,具有相同β的二個證券,其預期報酬應相同。 →當一投資組合為最適時,組合內的各個證券都必須落在SML上。 →若有通貨膨帳時,Rf會上升,SML會平行上移。 →若投資人的風險厭惡程度上升,SML的斜率會變大
CML與SML之比較: 1.CML 和 SML 之關係:資本市場線用以表示效率投資組合之期望報酬率與其風險間之關係。而證券市場線則用以表示個別證券或投資組合)之期望報酬與其風險之關係。 2.CML 和 SML 主要區別:資本市場線與證券市場線雖均用以表現證券或證券組合之預期報酬率與風險衡量值之直接關係。 3.SML 適用於個別證券、效率投資組合乃至於無效率投資組合,而 CML 僅適用於效率投資組合,故本質上,CML 乃 SML 之特例。
第三節 整合理財目標與分散風 險的投資規劃 • 資產配置三部曲 分別對應安全性、流動性與獲利性的投資三大考量。 (一)首部曲:風險承受度-安全性考量 (二)二部曲:理財目標期限-流動性考量 (三)三部曲:市場景氣的判斷-獲利性考量
(一)首部曲:風險承受度-安全性考量 • 高報酬一定會伴隨著高風險。 • 虧損大於風險承受度的機率=10%時,可以「平均報酬率-1.28個標準差」設定為虧損風險上限。 (二)二部曲:理財目標期限-流動性考量 • 年齡是一個簡單的指標,可以100-年齡 100%來估算可持有股票的比重。 (三)三部曲:市場景氣的判斷-獲利性考量 • 景氣復甦期領先景氣的股票表現最佳。 • 景氣高峰期則以與景氣同步的房地產氣勢最旺。 • 景氣衰退期,政府為刺激景氣會調降利率,此時為債券的黃金時代。 • 到了景氣蕭條期,任何投資工具都很難獲利,此時現金為王。
風險值(VAR) (一)風險值是運用統計學的技術,衡量在特定的信賴水準下,某一特定期間內的最大可能損失。 (二)當樣本數夠多(大於30)時,可以用常態分配下的Z值來估算VAR。投資組合的風險值。 (三)當Z=1.28時,表示預期報酬率小於平均值減1.28個標準差的機率為10%;當Z=1.65時,表示預期報酬率小於平均值減1.65個標準差的機率為5%。 (四)當投資人界定可接受的最大損失,可以Z=1.65,以投資績效表現低於可接受最大損失的機率,只有5%來作為檢定的基準,若其定義較鬆散時,可以Z=1.28,投資績效表現低於可接受最大損失的機率,只有10%來作為檢定的基準。 (五)一個投資組合的平均報酬率為10%,標準差為25%時,採較嚴格的定義,10%-(1.6525%)=-31.25%。若投資人的最大損失容忍度只有兩成時,可接受投資組合的標準差=(平均報酬率+最大忍受損失)
第四節 投資組合策略 • 投資組合型態 (一) 儲蓄組合 (二) 投資組合 (三) 投機組合
(一) 儲蓄組合 • 意義 以確定的本金投入,在一定期間內換取確定的本利回收,滿足未來基本需求的現金流量。 • 目的 在於滿足短期目標或長期目標中的基本需求部位 • 缺點 →不敢冒險的最大風險,因此放棄了累積高額財富的可能機會。有錢人很少僅以存款累積財富。 →確定給付的保險滿期金重點是在支應屆時基本需求,並非累積財富。 • 儲蓄組合的搭配 →緊急預備金:六個月的生活費已有餘。 →試算未來一年已確定要開銷的非經常性支出。 →凱因斯所說的投機性貨幣需求,在大環境不佳時先退出投資或投機組合,保有現金來等待往下承接的機會。
(二) 投資組合 • 投資意義 在一段較長期間內報酬率雖非固定,但會在相對固定的範圍內波動,以確定的投入換取在長期間確定範圍內的回收,這就是投資。 • 投資的目的 是在可接受的財富累積上下限內,因應中長期理財目標的需要。 • 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核心 →以退休準備金為主核心:適合以長期投資的方式投資在價值型股票或風險分散的股票型共同基金上。 →以子女教育準備金為次核心:可以殖利率較高的中長期債券搭配成長型股票。 →其他較短期理財目標規劃:此部分要以原訂的期望報酬率為操控目標,每季可評估一次,可以機動轉換投資標的
(三)投機組合 • 意義 在短期間內可能獲利數倍,也可能血本無歸,以確定的投入換取在短期內無確定範圍的回收,這就是投機。 • 目的 短期內快速致富 • 心態 成功時可滿足額外的慾望,失敗時部分虧光也不影響基本生活需求。 • 步驟 →針對目前的財務狀況及未來的理財目標 →在各組合中選擇相關性不高的個股或基金來分散該組合的風險。 →最後在進場操作時,以分批進出來分散投資時機風險。
第五節 單筆投資操作策略 • 長期投資短期避險的操作策略 1.以靜態的投資組合面對動態的市場波動現實 2.以長期投資為出發點,但配合短期避險的停損策略 3.長期投資的依據: →彌補投資損失的策略。 →假設投資的時間太短,則要彌補初期損失所需增加的本金投入額,一般人的儲蓄能力可能無法負擔。此時只能以調降理財目標額或延長目標達成年限來因應投資失利的結果。 4.堅持留在市場才不會錯失大漲的時日。
長期投資短期險的操作方式: (一)不設定獲利點,著眼長期投資。 (二)設定一個移動式的停損點。 (三)賣出後可轉為現金或債券基金觀望,待 打底完成後再重新佈局買入。 (四)長期投資短期避險的好處,在多頭市場 跟著賺,在空頭市場少虧,而提高整 個 投資期間的獲利率。
固定投資策略 (一)策略投資 →如股票佔總資產的比例固定在40%,當股票價值上升,其他資產價格不變,則股票市值所佔比率會提高,此時應賣出部分股票,使股票市值回降至40% →反之,當股票下跌使市值不到40%時,應再買入股票,使市值比例回到40%。 →如下表:
股價跌8萬元後之調整: →整筆資產市值=股票32萬元+現金60萬元=92萬元 →此時股票所占的比例=32萬元÷92萬元=35% →維持股票40%的比例,應該持有92萬元×40%=36.8萬元。 →應有股票市值36.8萬元-現有股票市值32萬元=4.8萬元,應以現金4.8萬元多買入股票。 • 股價漲10萬元後之調整: →整體資產市值=股票50萬元+現金60萬元=110萬元 →此時股票所佔的比例=50萬元÷110萬元=45.5% →維持股票40%的比例,應該持有110萬元×40%=44萬元。 →現有股票市值50 萬元-應有股票市值44萬元=6萬元,應賣出6萬元股票轉成現金
(二)調整標準 • 固定金額調整。 • 固定比率調整。 • 固定期間調整。 (三)優點 • 設定的固定比率是依主客觀標準所決定的策略性組合。 • 在盤整型市場,此種調整方式符合高賣低買的原則,可來回獲利。 • 維持固定的投資比例,不以滿手股票或滿手現金來預測最佳市場買賣點大進大出,同時減少大進大出的交易成本。 (四)缺點 • 沒有一套固定的比例程式控管,當投資組合種類多時,計算與調整動作會十分複雜。 • 調整標準不容易,若漲幅或跌幅太大或時間拖太長才調整,此策略的效果會打折扣。 • 受主觀因素或群眾心理的影響,該調整時未調整,不易落實執行。
保險策略 預先設定一個可忍受最大損失或總資產市值的可接受下限。 (一)優點 →風險已事先設定,會自動執行停損設定,可保有相當於可接受下限的總資產市值。 →在股票多空市場趨勢明顯時,漲時追價,跌時停損,買漲殺跌反而可以創造出較高利潤。 (二)缺點 →在盤整市場時,採取此策略買高賣低,會兩面損失。 →對於何時獲利了結,並無指標參考。 →屬於順勢操作法,不會因賣得太早錯失行情,但很可能沉溺於獲利幻覺,無法在高檔時及時獲利了結。
下跌時加買攤平策略的運用原則 →攤平的好處是可以降低平均持股成本,當股價回升時不要等到回至原成本價即可解套。 →但選擇攤平策略仍要注意以下運用原則: 1.攤平的運用只限於分批買入的情況。 2.不要把原來分配在其他投資工具的資金挪用或借貸來攤平。 3.不要用原股票質借出來的錢來攤平。 4.即使仍有多餘資金可向下攤平,可以換股買進未來回升潛力較大的個股。 5.基本面明顯轉差或技術面呈空頭排列的個股或基金,不是向下攤平。 6.當基金淨值下跌時,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也算是一種攤平策略。
利率變動時適時轉換投資工具 1.一般而言觀察景氣循環最重要的指標是利率,因為利率的調整是央行導引景氣循環變化趨勢的指標。 2.利率開始往上調整時 →表示央行擔心景氣過熱可能引發通貨膨脹。 →表示此時景氣循環已經接峰頂階段。 →此時應是把股票基金分批轉入貨幣基金的時候。 3.利率開始往下調整時 →表示央行擔心景氣走下坡,想藉調低利率刺激經濟。 →表示此時景氣循環已經接近低谷階段。 →此時應把貨幣基金轉入債券基金。 4.操作原則 各個區域市場的景氣循氣並非同步,就利率政策而言 →先以區域配置投資組合來分散風險。 →在個別區域市場,再以其利率變動指標來選擇基金類型 →當利率變動時,在區域內調整基金類型。
技術面指標做參考依據 利用證券成交價與成交值之過去資料,來判斷股價未來的走勢,這種方法謂之技術分析 1.技術分析是利用各種技術指標作為投資策略的考量,再從這些線型和目前價格與成交量變動狀況,分析產生買或賣的結論或預測主要趨勢,是投資任何金融商品必備的工具。 2.技術分析中最常用的是移動平均線。 →當移動平均線止跌回升時出現買進訊號,當移動平均線由點回跌時出現賣出訊號。 →72日移動平均線或稱季線是最常被用到的指標 →此種策略不會買到最低點,也不會賣到高點,但是可賺到季線往上走的獲利時段,而避開季線往下走的虧損時段。
第六節 定期定額的投資規劃 • 定期定額投資的配合條件 每個月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必需要有心理面規劃的必要: 1.必須要禁得起基金淨值的起起落落 →風險與報酬成正比,只有把投資期間拉長,經過幾個景氣循環,才能提高投資報酬率。 →儲蓄險是保證給付,低報酬率但是幾乎沒有風險。 2.維持基金月扣款能力 持續不斷是定期定額投資發揮效力的必要條件。 3.必須要選對基金 →選擇基金時應避開規模太小或波動過大的單一國家基金。 →具規模與信譽的基金公司發行的基金為較適合定期定額投資。
注意事項 1.多頭市場整筆投資,空頭市場定期定額。 2.定期定額一定不會賠錢。 定期定額不會賠錢的條件: →定期定額的利潤=(贖回價格-平均成本)×累積股數,平均價格一定高於平均成本,當贖回價格高於平均價格時,定期定額一定賺錢,但當贖回價格低於平均價格時,定期定額還是會賠錢的。 →波動的幅度越大或投資的時間越長時,低價多買高價少買的作用越大。 3.定期定額是懶人投資法。
適合定期定額投資的基金類型 1.震盪走堅的基金,最適合當作定期定額的投資標的。 2.一個基金的價格呈現箱型區間整理,不容易獲利 3.趨勢向上的基金,震盪幅度較大者,其報酬率亦會較高。 4.近期幾年內漲幅已超過50%,超漲的部分將會拉回,對已做定期定額兩、三年者應已到收割的時刻,而新投入者要考慮此時扣款的成本偏高,會使未來獲利的潛力降低。 5.趨勢向下的基金雖要避免,如果已跌掉50%,因定期定額投資的時間長,扣款的成本低,可累積較多股數。
忍受虧損的痛苦期間 1.持續虧損的時間視為「痛苦期間」的話,一般人可忍受的痛苦期間只有一年。 2.定期定額最好選擇一年內就有轉機的基金。 3.考慮投資人心理層面,震盪走堅的成熟股市基金最適合作定期定額的投資標的。
規避投資風險的基金轉換策略 (一)轉換時機: →每隔一段時間當累積股數達到轉換標準時,就考慮轉到展望較好的基金。 →投資基金的選擇需要配合對市場的多空走勢判斷 (二)基金報酬率計算: →定期定額帳面報酬率而言,可以拆成兩個部分考慮: →定期定額帳面報酬率= -1 1.期末價格=擬贖回或轉換時的基金淨資產價格 2.扣款成本=每次扣款投資金額×扣款總次數
操作策略 (一)趨勢倍數 以最近價格除以最近的過去六個月的平均價格,得出一個倍數,稱之趨勢倍數。 1.趨勢倍數>1時,表示股價的趨勢往上。 2.趨勢倍數<1時,表示股價的趨勢往下。 3.趨勢倍數接近於1時,表示股價近期的走勢處於盤整狀態。 4.決定投資的第一個步驟是要選擇趨勢向上,即趨勢倍數>1的基金。
(二)振幅倍數 以平均價格除以平均成本,可以得出一個倍數,稱之振幅倍數。 1.定期定額的平均每股成本皆低於定期定額股數計算的平均價格。 2.波動的幅度越大時,低價多買高價少買的作用越大,振幅倍數越大。 (三)增值倍數 1.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增值倍數=趨勢倍數×振幅倍數 2.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帳面報酬率=(增值倍數-1)×100% (四)運用 1.地心引力操作:以逢低買進,逢高出脫的反市場心理來操作獲利。 2.慣性定律操作:以趨勢倍數做轉換指標是以慣性定律在未來一段期間仍會發揮作用來假設,把趨勢可能繼續下跌的基金轉換至可能繼續上漲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