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图形的操作实践

图形的操作实践. 探究 1 图形的展开与折叠问题 折纸是最富有自然情感而又形象的试验 , 它的实质是对称问题 , 折痕就是对称轴 , 而一个点折叠前后的不同位置就是对称点 ,“ 遇到折叠就用对称”就是运用对称性质 :(1) 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 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中垂线 . 此题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 需要学生有折叠图形之间联系的空间概念 , 考查观察、分析能力与直觉思维能力 , 通过实际演示与操作给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机会 . 学生在解题时也可“就地取材” , 剪下草纸的一角 , 动手操作即可解决.

hesp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图形的操作实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图形的操作实践

  2. 探究1 图形的展开与折叠问题 折纸是最富有自然情感而又形象的试验,它的实质是对称问题,折痕就是对称轴,而一个点折叠前后的不同位置就是对称点,“遇到折叠就用对称”就是运用对称性质:(1)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2)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中垂线. 此题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需要学生有折叠图形之间联系的空间概念,考查观察、分析能力与直觉思维能力,通过实际演示与操作给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机会.学生在解题时也可“就地取材”,剪下草纸的一角,动手操作即可解决.

  3. 【例1】 (2006辽宁十一市中考,8)将一个正方形纸片依次按图(1)、图(2)方式对折,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图(4)的纸再展开铺平,所看到的图案是( ) 图2-8-1

  4. 解析:取一张正方形纸片按题目所给的方法折叠、剪开,然后再铺平,就可以得到答案.解析:取一张正方形纸片按题目所给的方法折叠、剪开,然后再铺平,就可以得到答案. 答案:D

  5. 探究2 图形的剪拼问题 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割与拼”,可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发现过程,从而丰富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欣赏并体验图形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空间观念. 图形的剪拼问题往往不是单靠简单的运算或证明就可以解决的,它的操作带有很大的综合性.一般需要画草图,在图上试一试,让图形运动一下,或实际动手做一下,以寻求蕴含的规律,来顺利解决问题.

  6. 【例2】(2006浙江宁波中考,26)对正方形ABCD分划如图①,其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M、N、G分别是OB、OD、EF的中点,沿分划线可以剪出一副由七块部件组成的“七巧板”.【例2】(2006浙江宁波中考,26)对正方形ABCD分划如图①,其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M、N、G分别是OB、OD、EF的中点,沿分划线可以剪出一副由七块部件组成的“七巧板”. 图2-8-3 (1)如果设正方形OGFN的边长为1,这七块部件的各边长中,从小到大的四个不同值分别为1、x1、x2、x3,那么x1=____________;各内角中最小内角是____________度,最大内角是____________度;用它们拼成的一个五边形如图②,其面积是____________. (2)请用这副七巧板,既不留下一丝空白,又不相互重叠,拼出2种边数不同的凸多边形,画在下面格点图中,并使凸多边形的顶点落在格点图的小黑点上(格点图中,上下、左右相邻两点距离都为1). (3)某合作学习小组在玩七巧板时发现:“七巧板拼成的多边形,其边数不能超过8”.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7. 分析:对图形的剪拼问题动手做一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好办法.分析:对图形的剪拼问题动手做一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答案:(1) (2)(答案不唯一,现画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各一个供参考)

  8. (3)这个发现正确. ∵七巧板7块部件的内角度数只有45°,90°,135°, ∴用它们拼成的最大角是135°. 设七巧板能拼成n边形, 则(n-2)×180°≤n×135°, ∴n≤8. 即用七巧板拼成的多边形其边数不超过8

  9. 探究3 测量与计算型问题 1.测量与计算题,促使同学们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设计观点新颖,突出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查,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中考应用题的发展趋势. 2.测量与计算的题目实质上是考查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当已知条件中有已知角时,一般去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把已知角与三角形的边联系起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10. 【例3】为了测量校园内一棵不可攀的树的高度,学校数学应用实践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索.【例3】为了测量校园内一棵不可攀的树的高度,学校数学应用实践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索. 实践一:根据《自然科学》中光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设计如示意图2-8-5的测量方案: 把镜子放在离树(AB)8.7米的点E处,然后沿着直线BE后退到点D,这时恰好在镜子里看到树梢顶点A,再用皮尺量得DE=2.7米,观察者目高CD=1.6米,请你计算树(AB)的高度(精确到0.1米). 图2-8-5

  11. 实践二:提供选用的测量工具有:①皮尺一根;②教学用三角板一副;③长为2.5米的标杆一根;④高度为1.5米的测角仪(能测量仰角、俯角的仪器)一架.实践二:提供选用的测量工具有:①皮尺一根;②教学用三角板一副;③长为2.5米的标杆一根;④高度为1.5米的测角仪(能测量仰角、俯角的仪器)一架. 请根据你所设计的测量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你设计的方案中,选用的测量工具是(用工具的序号填写)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2-8-6中画出你的测量方案示意图; (3)你需要测得示意图中哪些数据,并分别用a、b、c、α、β等表示测得的数据_______________; (4)写出求树高的算式:AB=______________.

  12. 探究4 格点作图问题 1.格点作图题有时作全等图形、相似图形或位似图形,有时也借助平移、旋转、轴对称设计图案.这就要求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各种几何变换的有关知识,还要求同学们具有把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的能力. 2.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一定注意审题,比如考题4的(3)中,放大前后对应边长的比为1∶2,即△ABC的边长∶△AB3C3的边长为1∶2.

  13. 【例4】(2006四川成都中考,17)如图2-8-10,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例4】(2006四川成都中考,17)如图2-8-10,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我们把以格点间连线为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图中的△ABC是格点三角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B的坐标为(-1,-1). (1)把△ABC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A1B1C1,画出△A1B1C1的图形并写出点B1的坐标; (2)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2B2C,画出△A2B2C的图形并写出点B2的坐标; (3)把△ABC以点A为位似中心放大,使放大前后对应边长的比为1∶2,画出△AB3C3的图形

  14. 解:(1)画出△A1B1C1的图形如图2-8-11所示,点B1的坐标为(-9,-1).解:(1)画出△A1B1C1的图形如图2-8-11所示,点B1的坐标为(-9,-1). (2)画出△A2B2C的图形如图2-8-11所示,点B2的坐标为(5,5). (3)画出△AB3C3的图形如图2-8-11所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