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9

第十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改革

第十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改革. 学习提示. 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 : 对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改革进行分析。 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能够通过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经济关系来学习他们只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本章的主要内容: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类型和基本特征;战后至 70 年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学习本章需要了解的背景知识: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之后,积极发展民族经济,成为世界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力量。. 学习重点和难点.

hest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改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改革

  2. 学习提示 • 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对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改革进行分析。 • 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能够通过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经济关系来学习他们只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 本章的主要内容: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类型和基本特征;战后至7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学习本章需要了解的背景知识: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之后,积极发展民族经济,成为世界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力量。

  3. 学习重点和难点 •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战后至7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以及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难点:我们国家如何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应用到自身发展中来。

  4. 第十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改革 •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类型和基本特征 • 第二节 战后至7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 • 第三节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5.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之后,积极发展民族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的增长,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也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为人们提供了大量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我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全面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外经济关系,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6.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类型和基本特征 • 一、发展中国家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 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特征 • 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

  7.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类型和基本特征 • 发展中国家数量众多,各国的地理、人口、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差别较大,而且它们的政治和经济又处在急剧的变动之中。因此,有必要首先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含义、类型和主要特征。

  8. 一、发展中国家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把全世界191个国家分为两大类,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的对称,通常是指那些过去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国家殖民统治和剥削,现已获得政治独立,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面临着经济发展问题的国家。这些国家最初曾被称为“欠发达国家”或“不发达国家”。

  9. 战后初期,世界银行曾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多少为标准来划分国家类型,规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0美元以上的国家为“发达”国家,1000美元以下的为“欠发达”国家(Less Development Countries, LDCs)或“不发达”国家。由于“不发达”这个概念,不能确切地反映不断发展变化的亚非拉国家的实际情况。进入60年代,大约在1964年召开的联合国第一届贸发会议前后,国际上已不大使用“不发达”或“欠发达”的概念,而被“发展中国家”这一概念所代替,广大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亚非拉国家由此被统称为发展中国家。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5,土地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的2/3。

  10. 发展中国家作为一类国家群体,由于各自的自然条件、历史传统、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等,情况复杂,其内部各成员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根据各国具体情况的不同,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发展中国家分成不同的类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类国家群体,由于各自的自然条件、历史传统、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等,情况复杂,其内部各成员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根据各国具体情况的不同,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发展中国家分成不同的类型。

  11. (一)按人均国民收入标准来划分 • 按人均国民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标准来划分是目前最普遍的分类方法,据此可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类: 1.低收入国家和地区 2.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 3.高收入但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

  12. 1.低收入国家和地区 • 按世界银行《2005年世界发展指标》的划分,低收入国家和地区是指2003年人均GNI低于765美元的国家和地区,这一类别共有近60个国家,约占发展中国家的1/3,人口占全球人口的36.9%,主要分布在南亚、中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美洲只有海地和尼加拉瓜属于此类。2003年,全世界日均生活费低于1美元的贫困人口约有12亿,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低收入国家。

  13. 2.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 • 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是指2003年人均GNI高于766美元,但低于9385美元的国家及地区。2003年该类国家近100个,人口占全球人口的47.6%。由于它们彼此之间的经济发展仍很悬殊,因此又以人均GNI3035美元为界线,分成“下中等”和“上中等”国家及地区。2003年人均GNI介于766至3035美元之间的为下中等收入国家,介于3036至9385美元之间的为上中等收入国家。

  14. 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2003年中国人均GNI为1100美元,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2003年,共有近60个国家和地区属于下中等收入类别,主要集中于拉丁美洲、东欧和亚太地区;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属于上中等收入类别,大部分是拉丁美洲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2003年中国人均GNI为1100美元,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2003年,共有近60个国家和地区属于下中等收入类别,主要集中于拉丁美洲、东欧和亚太地区;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属于上中等收入类别,大部分是拉丁美洲国家。

  15. 3.高收入但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 • 高收入但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是指2003年人均GNI达到或超过9386美元,虽然与发达国家同列为高收入国家,但仍被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或本国政府定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几个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以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卡塔尔、文莱、新加坡等,总数不超过10个,主要集中于中东和亚太地区。

  16. 虽然这类发展中国家收入较高,但就石油输出国来说,人均收入的提高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石油价格提高和出口收入增加的结果。它们的制造业还处于落后或起步阶段,产业结构单一化和畸形发展的特点十分明显。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上真正接近发达国家的只有新加坡、韩国等极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虽然这类发展中国家收入较高,但就石油输出国来说,人均收入的提高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石油价格提高和出口收入增加的结果。它们的制造业还处于落后或起步阶段,产业结构单一化和畸形发展的特点十分明显。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上真正接近发达国家的只有新加坡、韩国等极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

  17. (二)按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的标准来划分(二)按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的标准来划分 • 按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的标准,可以把发展中国家分为如下五类: • 1.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 • 2.石油输出国 • 3.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 4.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 • 5.最不发达国家

  18. 1.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 • 这一类发展中国家以农业或矿业为主导产业,以生产和出口单一的经济作物或矿产品作为外汇收入来源,换取本国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根据IMF的统计,1998年以农矿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收入来源的国家共有40个。这些国家的出口收入和经济增长受制于国际市场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这类国家大都在非洲。

  19. 石油输出国是指以石油开采业和炼制业为主要生产部门、以石油及其产品出口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的发展中国家。目前,生产和出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有30多个,其中石油出口占本国商品出口总额50%以上的石油输出国约有20多个。石油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是这些国家经济生活的主要内容,其他经济部门的规模和发展水平都十分有限。这类国家多在中东地区。 2.石油输出国

  20. 石油生产国的石油资源长期被西方石油垄断公司所独占。从60年代后期起,石油生产国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支持下,团结合作,同西方石油垄断公司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它们通过增收石油所得税,修改石油标价,加强对外国石油公司的监督,参与股权,对外国石油公司国有化,独立进行石油的出口和销售等手段和途径,收回了石油资源的主权,石油收入大幅度增加。据统计,“石油输出国组织”13个成员国的石油收入1972年仅为144亿美元,1980年增至2700亿美元,增加17.8倍。1972~1981年的10年中,该组织成员国的石油收入总计达12900亿美元。

  21. 石油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为产油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石油是非再生资源,因此,大多数产油国都力图在本国石油资源枯竭之前,一方面对石油资源进行有计划地开采与深度加工,以增加出口石油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利用出口石油获取的巨额收入,对经济文化事业进行大规模投资,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改变畸形的经济结构,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石油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为产油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石油是非再生资源,因此,大多数产油国都力图在本国石油资源枯竭之前,一方面对石油资源进行有计划地开采与深度加工,以增加出口石油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利用出口石油获取的巨额收入,对经济文化事业进行大规模投资,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改变畸形的经济结构,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

  22. 为此,主要石油生产国都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并在1973年石油收入大幅度增加后,重新修订经济计划,大幅度增加投资。据估计,从1975年到1980年,阿拉伯产油国的经济发展总支出达2200亿美元,相当于前5年投资的12倍,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大力发展石油加工业,同时兴建基础设施和发展基础工业。

  23. 由于投资迅速增加,石油生产国的经济增长很快。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统计,石油生产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1955~1970年为6%,1970~1980年为5.7%,超出其他发展中国家。更重要的是,由于石油收入的大幅度增加,许多石油生产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8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23770美元,科威特达19870美元,沙特阿拉伯达16000美元,超过了同期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

  24. 石油生产国在其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 • (1)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严重依附关系。 • (2)一些国家在建设中贪大求洋,脱离本国实际,盲目进口技术设备和商品,出现严重的“消化不良症”,造成资金的巨大浪费;大量引进外国劳工和专家,盲目发展大城市,导致城市住房、交通和食品紧张,加剧了社会矛盾。 • (3)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状况日益突出,加剧了社会矛盾。

  25. 3.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指那些经济增长较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工业化程度上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第一批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亚洲的“四小龙”(近年来IMF甚至将它们列为先进经济体)。80年代之后,亚洲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和拉丁美洲的智利、墨西哥等国也逐渐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26. 它们在发展战略上主要采取鼓励出口或出口替代的方针,制造业出口有较大发展,从而引起国内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迅速缩小。但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过于依赖海外市场和外部资金,容易受到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和金融动荡的冲击。韩国、墨西哥等国就屡次受到债务危机或金融危机的困扰,被迫实行紧缩政策,抑制了经济增长。

  27. “工业化”作为一个以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为根本特征的经济进步过程,是每个现代国家都必经的强国富民的历史过程。但是,直到20世纪中叶,工业化的波及和展开一直局限于少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但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发展中国家中形成了一批工业生产发展较快、制成品出口迅速增加、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上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和地区。它们被称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称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

  28. 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定的标准,这类国家或地区1978年人均收入超过1100美元,制造业净产值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20%以上。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亚太地区的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即所谓的亚洲“四小龙”。它们幅员有限,人口不多,资源不丰,其中香港和新加坡实际上是两个大城市。另一种是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和智利。它们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但这两类国家和地区作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

  29. 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具有共同的特点 • (1)经济都有或曾经有过高速增长 • (2)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 (3)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 (4)人均GDP较高 (2)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30. 4.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 • 我国与巴西、印度、南非等少数发展中大国属于这一类型。这类国家一般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劳动力充裕,并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能够依靠自己的优势,全方位地发展经济。其产业结构与出口结构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也正由于人口多、幅员广、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这类国家的人均收入明显低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31. 5.最不发达国家 • 最不发达国家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中资源贫乏、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经济发展最为落后的一部分国家。大部分最不发达国家是低收入的原料生产国,一般人均收入不足300美元。据IMF统计,1999年,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有49个,主要是地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

  32. 最不发达国家的状况 • 在发展中国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很差,联合国把它们列为最不发达国家。1971年确定的最不发达国家有25个。 • 最不发达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后,社会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经济增长缓慢。1970~1982年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整个发展中国家平均为5%以上,而最不发达国家仅为3%。而且,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经济增长率则更低:1970~1980年整个发展中国家平均为3%,而最不发达国家仅为0.81%。198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不发达国家只有226美元,其他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091美元。

  33. 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 • 一是自然条件不利,大都是内陆国家和岛屿国家。 • 二是国内的封建关系和封建势力严重存在,阻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 • 三是原有的经济基础落后,经济结构畸形,几乎没有现代工业。 • 四是在落后的社会、政治基础上建立的政府,未能获得足够的“强度”与“质量”对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也未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

  34. 最不发达国家的生活状况十分贫困 • 据估计,最不发达国家中营养不良的人占32%,平均1.6万人才有1名医生,2/3的人得不到干净的饮用水,卫生医疗条件极差,使这些国家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45岁。这些国家的教育也十分落后,成年人的识字率仅占27%。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和生活状况的恶化,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不安。

  35. 其他一些对发展中国家分类的方法 • 世界银行2001年的一份报告,根据各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将发展中国家划分为两大组。一组是由中国和墨西哥等24个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组成的,人口达30亿。这些国家实行了使本国人民能够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政策和制度,因而大幅度地提高了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它们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1%提高到了90年代的5%,国民的工资不断上升,人均预期寿命和受教育程度已达到发达国家1960年时的水平,贫困人口不断下降。这些国家正在追赶发达国家;

  36. 另一组由其他发展中国家组成,主要包括撒哈拉以南地区、中东地区和原苏联的许多国家,人口达20亿。贸易在这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仍很低,甚至还下降了。平均而言,这些国家在90年代人均收入下降,而贫困人口上升。这些国家教育水平提高的速度大大低于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另一组由其他发展中国家组成,主要包括撒哈拉以南地区、中东地区和原苏联的许多国家,人口达20亿。贸易在这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仍很低,甚至还下降了。平均而言,这些国家在90年代人均收入下降,而贫困人口上升。这些国家教育水平提高的速度大大低于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

  37. 通过上述分类可以看到,世界上各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富程度上,而且在经济结构和开放程度上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这种差异比之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要明显得多。尽管如此,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是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经济特征。通过上述分类可以看到,世界上各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富程度上,而且在经济结构和开放程度上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这种差异比之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要明显得多。尽管如此,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是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经济特征。

  38. 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特征 (一)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二)经济结构呈现二元化 (三)产业结构相对落后 (四)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39. (一)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 发展中国家虽然拥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但生产效率却普遍低于发达国家,不仅工业生产能力低下,而且农业部门也并不发达。 • 从总产值来看,2003年占世界人口84.5%的中、低收入国家其GDP总额仅为世界GDP总额的19.6%,以此衡量,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24;

  40. 从农业生产来看,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口仅占全部就业人口的6%左右,而发展中国家高达70%左右。发展中国家每个农业劳动力所生产的粮食只相当于发达国家每个农业劳动力所产粮食的9%左右。有许多发展中国家粮食年均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率; • 在工业生产方面,这种落后面貌表现得更为突出,1985年,在世界制成品生产中,发达国家占81.6%,发展中国家仅占18.6%,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要从发达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即使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其制成品也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41. 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落后和劳动者文化素质低是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以农业为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仍以手工劳动为主,耕作技术落后。在机械和化肥施用的效率方面,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科技人员数量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差距也很明显。这种技术和劳动者素质的差距以及由此导致的生产力水平的差距是使发展中国家有别于发达国家的最突出的特点。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落后和劳动者文化素质低是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以农业为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仍以手工劳动为主,耕作技术落后。在机械和化肥施用的效率方面,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科技人员数量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差距也很明显。这种技术和劳动者素质的差距以及由此导致的生产力水平的差距是使发展中国家有别于发达国家的最突出的特点。

  42. (二)经济结构呈现二元化 •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另一个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特征就是经济结构二元化。也就是在一个国家内,落后甚至原始的经济成份与先进的,甚至现代化的经济成份并存。前者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以农业为主,生产规模小,工具简单,产品用于自我消费;后者多分布在城市,以工业为主,生产规模大,工具先进,采用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制度,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都较高,产品主要进入市场销售。这种在同一国家内同时存在两个相互割裂、反差强烈的经济结构的现象,在完全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中是不存在的,它只能出现于正从传统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中。

  43. 经济结构的二元化,不仅体现在不同经济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往往还体现在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战略使现代化经济部门过于集中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更扩大了这种差距。相对于传统农业经济,二元化的经济结构是一种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二元经济必然要向一元化的现代化经济转化,即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不断被工业部门和服务业所吸收,传统农业变成现代化农业。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中,最不发达国家和多数中等收入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而某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正在朝着经济结构一元化的方向转化。

  44. (三)产业结构相对落后 • 与其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相应,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经济中农业和初级产品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而制造业,尤其是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据世界银行统计,到2003年,所有中低收入国家中,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3%。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87%;其中低收入国家,农业增加值占GDP的25%,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5%。而在高收入国家,这两个比值分别为2%和98%。

  45. 在高技术产业方面,差距更为明显,2002年,低收入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仅占其为数不多的制成品出口的4%,而高收入国家则为23%(不过,近年来中等收入国家高技术产品在出口结构中的比重逐渐接近了发达国家,2003年达到18%)。此外,产业结构的落后还表现在就业结构上,发展中国家人口中农业人口的比重一般在50%到70%左右,而发达国家则多低于10%。

  46. (四)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 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的弱点,加上发达国家在当前国际生产、贸易和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脆弱地位和它们对发达国家不同程度的依赖。这种对外依赖性与脆弱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 1.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中的对外依赖 • 2.对外资的依赖 • 3.技术和人才的依赖

  47. 1.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中的对外依赖 • 多数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制造业相对落后,许多工业制成品尤其是资本品和高技术产品依赖进口,同时其出口产品,无论是初级产品还是制成品,都以发达国家为主要销售市场。前一类产品,发展中国家需求弹性较小,发达国家在生产上基本处于垄断地位,而后一类产品的进口需求弹性和替代弹性又比较大。因此造成发展中国家在进口上依赖发达国家,而在出口上又受制于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的现象。

  48. 这种依赖使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乃至于经济发展极易受到发达国家市场波动的冲击。比如战后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和80年代石油价格的下跌,就先后对初级产品出口国和石油输出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而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对电子产品进口需求的下降,则直接导致了东南亚国家贸易逆差的扩大,成为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这种依赖使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乃至于经济发展极易受到发达国家市场波动的冲击。比如战后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和80年代石油价格的下跌,就先后对初级产品出口国和石油输出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而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对电子产品进口需求的下降,则直接导致了东南亚国家贸易逆差的扩大,成为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

  49. 2.对外资的依赖 • 建设资金短缺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为了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加快经济发展进程,发展中国家往往大量引进来自国外主要是发达国家的资金,形成对外资的依赖。外资的进入虽然有效地弥补了发展中国家国内资本形成的不足,推动了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首先是外债负担的加重。到2002年,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已达到2.34万亿美元,是当年发展中国家出口总值的117.6%,有40个国家成为重债穷国。此外,外资的大规模流入与流出也会造成经济上的动荡,甚至引发债务危机或金融危机。

  50. 3.技术和人才的依赖 • 由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低下,迫使它们必须从发达国家引入先进技术与专业人才。这一方面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利用现成的技术与人员,发挥“后发优势”,增强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发展中国家产生过于依赖国外技术与人才、忽视自身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倾向,不利于提高本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潜力。随着世界经济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有可能进一步加深。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