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304 Views
鸟 的 传 说. 曾营小学 六年五班. 胡馨兰. 关于鸟的传说. 长辈总是会告诉自己的后代,自己所听过的传说。 我听过许多传说,都是和百鸟的由来是有关的。刚开始,我半信半疑,可是后来我查找了许多书,证实了长辈所听过的传说。比如:布谷鸟的传说。先从布谷的叫声想起,布谷的叫声总是和自己的名字相似,人们就开始联想,联想到一位老汉是一个很勤快的人,因为怕自己死后没有人接班,就让儿子学习种田。可儿子不争气,在一次旱灾中逃难,老汉身体不好,没有收谷子,别人家已经收了谷子逃难去了。老汉死了,变成一只小鸟,时时提醒人们收稻谷。
E N D
鸟 的 传 说 曾营小学 六年五班 胡馨兰
关于鸟的传说 长辈总是会告诉自己的后代,自己所听过的传说。 我听过许多传说,都是和百鸟的由来是有关的。刚开始,我半信半疑,可是后来我查找了许多书,证实了长辈所听过的传说。比如:布谷鸟的传说。先从布谷的叫声想起,布谷的叫声总是和自己的名字相似,人们就开始联想,联想到一位老汉是一个很勤快的人,因为怕自己死后没有人接班,就让儿子学习种田。可儿子不争气,在一次旱灾中逃难,老汉身体不好,没有收谷子,别人家已经收了谷子逃难去了。老汉死了,变成一只小鸟,时时提醒人们收稻谷。 长辈们听来的故事,一直传给下一代,让我们吸取其中的教训。 胡馨兰 写
八 八哥为啥能说会道, 传说和唐朝诗人李白学艺有关。李白小时候, 读完了他家里的所有的书还感到不足,他听说岷山有个很有学问又有法术的道士,就背着父母 偷的去了。到了岷山,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终于寻找到那位道士,并把自己千里求教之事说给了道士听。道士见他人小志大,也就把他收下了。 这老道还有一个小徒弟,是老道从山沟拣来的,。老道因为白天忙于化斋,只能夜间传艺。每天临出前就叮咛他二人自习、自练武、自做自吃自刷锅。 哥
李白好文,每天专心攻读。他常到寺后的大松树下学文,由于专心读书、吟诗,传说连鸟儿都围着他。有时读得连吃饭都忘了。小徒弟只好每次叫他,“白哥,吃饭。”后来,每到吃饭时,这小鸟就叫起来。久而久之,这鸟就学了很多人的语音。李白好文,每天专心攻读。他常到寺后的大松树下学文,由于专心读书、吟诗,传说连鸟儿都围着他。有时读得连吃饭都忘了。小徒弟只好每次叫他,“白哥,吃饭。”后来,每到吃饭时,这小鸟就叫起来。久而久之,这鸟就学了很多人的语音。 有次,这鸟又叫“白哥,吃饭了!”被一个樵夫听见了,传下山去,又传到一位地方官的耳朵里。于是地方官又叫差人上山捉了几只,献给当朝皇帝。当朝皇帝听鸟儿会说话,便问原由。地方官便说,有个少年名叫李白,在山中攻读诗文,使鸟儿随着学起人语。皇帝听了,令人请李白下山做官,李白觉 得自己学识还浅,怎么说也不去。后来 又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位大诗人。 由于鸟儿常叫“白哥”,人们听成“八哥”,于是就把这鸟儿取名叫“八哥”或“八哥鸟”。
爱惜米谷鸟 在关中,常听一种鸟儿不断地叫着:“爱惜米谷!爱惜米谷!”这是咋回事? 传说从前渭河岸上有个村子,村中有个媳妇,平日做饭,用一升米得撒一半,做上一顿饭,老剩几老碗,今天吃不完,明天发了酸,她不知可惜,就随手倒上粪堆尖。她婆婆看不惯,爱说她的不是。为了这件事,这媳妇老是嘴噘脸吊,哭哭闹闹,有时屁股一扭,包袱一夹,走她娘家去了,一住就是几个月。她的老公是个老好人,明知自己媳妇不对,也不敢得罪。帐不敢常算,年月怕的过半,海水怕的勺舀,大囤怕的斗量。天久日长,这个富裕的家叫这个大手大脚的媳妇给弄败了。
有一年,关中遭了年馑,饿死了不少人。但死的最早的就是这个铺张浪费的媳妇。她快咽气的时候,才回心转意,想到自己平日的错处,便流着可怜的泪水对婆婆和丈夫说“爱惜米谷!”刚说完就死去了。 这个媳妇死后不久,关中就出现了一种鸟,常常东村飞到西村,南村飞到北村,在人们头顶上不断地叫“爱惜米谷!爱惜米谷!”因而人们把这种鸟叫做“爱惜米谷”鸟儿。
大 雁 冬去春来,一队队的大雁从天空飞过,但见它们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人”字形。大雁为什么要排这样的队形呢?讲来可有趣呢。 相传老早大雁飞来飞去也不排队,它们白天寻食,到晚上累了,就飞到沙滩去睡觉。有只老雁知道猎人常来用火枪打它们的家族,因此,就在大伙都入睡时总要派一个守夜的雁。 一天,天黑了,雁群又到河滩里过夜,老雁便派了个守夜的小雁,叮咛它说:“今夜轮你哩,一定要眼放亮,如听见脚步声或发现火光,你就快点拍翅膀报警,好让大伙飞走。”守夜的小雁不耐烦地说:“好爷爷哩,别罗嗦咧,你就放心睡觉吧,这些话我早就知道啦。”这天晚上,
偏偏天黑夜冷,不时地飘着雪花,守夜的小雁看大家睡的又香又甜,自己又累又困,再一想,每天轮这轮那的守夜,可从来没见过猎人的面。今晚天气不好,猎人可能也不来了!它就把头伸向翅膀下,也就呼呼地睡起觉来。偏偏天黑夜冷,不时地飘着雪花,守夜的小雁看大家睡的又香又甜,自己又累又困,再一想,每天轮这轮那的守夜,可从来没见过猎人的面。今晚天气不好,猎人可能也不来了!它就把头伸向翅膀下,也就呼呼地睡起觉来。 因为猎人也摸索出规律,知道大雁天明前就困了,遇上不好的天气,它们定会粗心大意,因此猎人常在此时来打雁。只见他把火枪一架,对准这群大雁一扣扳机,“叭”的一声,烟火冒出枪口,就打死了不少的雁。 老雁刚醒来,准备去查哨,忽见猎人发火了,已来不及向大伙报警了。后来,它把这小雁粗心大意守夜不留心,被人伤害了不少同伙的事告诉了大雁。大雁们知道后就每天夜里轮流派守放哨,它们怕后代忘记这个痛心的事,就想了个永远牢记的法子,每当飞行,就排成“一字”和“人字”形。
太 平 鸟 乌鸦没有五彩斑斓的羽毛,也没有婉转 悦耳的歌喉,一般人都不喜欢它。可是,它 却有一段刚正不阿、直言不讳的历史,因此,获得一个光荣的称号——太平鸟。 这个故事发生在南宋初年。 当时,金兀术发兵大举进攻,宋高宗赵构军臣避金兵南下,一路上敌人马不停蹄,跟踪追赶,形势十分危急。 君臣连日奔波,匆匆来到绍兴。这天,刚刚下马歇鞍,众人山呼万岁,庆幸摆脱敌人,准备就将息人马。突然,一只乌鸦停在赵构对面,朝他“哇哇哇”地叫了三声。赵构见它生得难看,叫得难听,心中十分不快。谁知乌鸦又“哇哇哇” 地叫了三声,一连三遍,总是不肯飞走。
赵构心中发火,一把从卫士手中取过弓箭,去射乌鸦。乌鸦见箭飞来,脖子一伸,啄住了箭杆,朝南而飞,飞出百步之外,停下来对着赵构直瞪眼。这一来,赵构更加生气了,张弓搭箭,上马追去。乌鸦一拍翅膀,在赵构面前不远不近、不高不低地飞了起来。众人见皇帝骑马追赶,也只好骑马跟上去护驾。赵构心中发火,一把从卫士手中取过弓箭,去射乌鸦。乌鸦见箭飞来,脖子一伸,啄住了箭杆,朝南而飞,飞出百步之外,停下来对着赵构直瞪眼。这一来,赵构更加生气了,张弓搭箭,上马追去。乌鸦一拍翅膀,在赵构面前不远不近、不高不低地飞了起来。众人见皇帝骑马追赶,也只好骑马跟上去护驾。 乌鸦一连飞了三 四十里,飞过老岭,进入上旺无名岭。赵构一 时性起,策马扬鞭,一直追上那无名岭。就在 这时候,突然听山下一声炮响,众人回头一望, 只见岭下金兵挥动旗帜慢慢退走。原来金兀术探得赵构行踪,一路日以继夜,紧追不放,直到无名岭下,见群山连绵,山峰重叠,一条山弄忽隐忽现。金兀术疑有埋兵,便放炮传令,收旗回兵。从此这条无名山岭就叫“旗收岭”。 图片来源(http://images.google.com/)
众人脱险以后,都说要不是这只乌鸦引路,大家全当俘虏了。高宗惊愕地叹道:“我平时偏爱喜鹊,厌恶乌鸦,原来喜鹊报喜不报忧,倒是乌鸦在危难之时,及时向人们报警,这真是太平鸟啊!”从此,乌鸦便有了太平鸟的称呼。众人脱险以后,都说要不是这只乌鸦引路,大家全当俘虏了。高宗惊愕地叹道:“我平时偏爱喜鹊,厌恶乌鸦,原来喜鹊报喜不报忧,倒是乌鸦在危难之时,及时向人们报警,这真是太平鸟啊!”从此,乌鸦便有了太平鸟的称呼。 直到今天,人们外出或归来,如果听到乌鸦高叫,便会自觉地引起警惕,处处检点,时时留意,连最粗心的鲁莽的人也不敢疏忽大意了。这真是“鸦声逆耳利于行”啊!
演示结束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