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成長 、 挑戰與超越 ~ 人生與工作體驗 ~

成長 、 挑戰與超越 ~ 人生與工作體驗 ~. 陳 樹 102.01.04. 大 綱. 前 言 一、「 變 」 是世間不變軌則 二、面對挑戰可以妥善調適 三、悲智雙運是成功超越關鍵 四、個人成長體驗相互切磋 五 、台灣企業超越突破舉例 六、 未來挑戰與超越之道 七、結語與問題研討. 前 言. 人生與企業成長的歷程都有高低起伏,每個階段環環相扣,也是長期成長、挑戰與超越的過程。 從成長、挑戰與失敗中學習 ,避免 墮落與失去信心, 不斷充實 , 展現更大 格局 、尋求 突破。只要善運心智,即可轉命定 。

Download Presentation

成長 、 挑戰與超越 ~ 人生與工作體驗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成長、挑戰與超越~人生與工作體驗~ 陳 樹 102.01.04

  2. 大 綱 前 言 一、「變」是世間不變軌則 二、面對挑戰可以妥善調適 三、悲智雙運是成功超越關鍵 四、個人成長體驗相互切磋 五、台灣企業超越突破舉例 六、未來挑戰與超越之道 七、結語與問題研討

  3. 前 言 • 人生與企業成長的歷程都有高低起伏,每個階段環環相扣,也是長期成長、挑戰與超越的過程。 • 從成長、挑戰與失敗中學習,避免墮落與失去信心,不斷充實,展現更大格局、尋求突破。只要善運心智,即可轉命定。 • 世間無常、「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未來」,暫時不能突破,仍要深具信心與耐心,掌握當下,不斷淬鍊悲智如何圓融雙運,以及如何找出超越突破及創造卓越之道。

  4. 一、「變」是世間不變軌則 •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生命週期: • 有誕生、成長、旺盛、衰退、死亡期。 • 每一個企業、組織也都有一個生命週期: • 有草創、成長、旺盛、衰退、結束期。 • 生命的週期與長短,個人與企業都須經歷,但命運有所不同。找對正確觀念與方法,個人與企業可以延長旺盛期的成就,也可以實現偉大的夢想。 • 企業可以透過自我覺醒,不斷力求變革、突破,不斷轉化組織能量,更可實現可持續或永續發展。

  5. 但是… 如何蓄積及延長旺盛期,或在其他週期如何突破挑戰及創造卓越,無疑是每個不想接受命運而願不斷創造價值的個體都關心的問題 ! • 目前我們正處在紛亂及巨變的時代。 • 彼得杜拉克:「世間無一現象不變,唯一不變仍是變」。 • 經云:「世間無常」。世間一切現象無法脫離成長與轉變。 如何以變應變,以不變應萬變,又能究竟圓滿?值得共同關注與探討。

  6. 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成長中越辛苦,遭遇越大挑戰,如果觀念與方法越正確,其成果將更為卓越。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成長中越辛苦,遭遇越大挑戰,如果觀念與方法越正確,其成果將更為卓越。 • 什麼是正確的觀念與方法?這才是重要課題。 • 台灣鴻海集團郭台銘總裁說: 「台灣中小企業能成長,一定要先有個符合磨練中小企業的環境:第一、政府效能一定要很差,沒有輔導,只有找麻煩。第二、沒有金融資源,只有退票坐牢。第三、政府把所有資源去照顧大企業、國營企業。第四、護照在海外也都沒有用。我講這些都是實在的話。」 您認為實在嗎? • 時勢造英雄或英雄造時勢? • 領導或人才是後天可以培養的嗎?

  7. 企業生命週期如何轉型? • 管理大師伊查克.愛迪思博士說:「一個管理有效的組織常吃4種維他命--維他命P、A、E和I。」 展現企業能量使命必達 實現企業目標 (perform the purpose of the organization) 系統化、策略化、規劃好各項活動,展現高效率 良善管理 (administer) 創造力和風險承當是兩個不可缺少的要素 積極創新 (entreprenearing) 形成內外相互依賴而親密的企業文化 密切整合 (integrating)

  8. 命運能否因作為而有所轉變,其他尚有很多不同的學理、圖形與公式。命運能否因作為而有所轉變,其他尚有很多不同的學理、圖形與公式。 • 也有從重整倫理道德或善用宗教的觀念下手。 • 也有從靈異或算命者的解盤與改運方式著力。 • 總而言之,改變個人或企業命運之道,實務界、學術界〈科學與哲學〉、宗教界等都有各自的主張,也都各有其道理。 • 但什麼道理比較正確?比較實用及經得起時空考驗?

  9. 二、面對挑戰可以妥善調適 • 挑戰有來自內部,有來自外部,往往內部遠重於外部, 真正的問題常常是「自己」。 古德云:「擒山中之賊易,擒心中之賊難」。 • 企業或個人身處變化分岐及驚濤駭浪的環境之中,如何實現理想與願望?順應外界期待或變化?在變與不變的調適中,仍能不斷創造卓越,並維持平衡、和諧與圓滿?這都屬於妥善調適之課題。

  10. 個人成長過程及取捨為奠定一生成敗的關鍵 • 沒有橫逆與挑戰,很難淬鍊堅定的意志與智慧。 • 價值觀與理念為克服挑戰及超越突破之主要憑藉,態度、行為與成就就因而決定,所謂「頭過身就過」。 • 面對挑戰先要保持冷靜與鎮定,了解整個實況及通盤考量,作完善規劃、從心出發,落實執行;再配合環境變化,堅持應有的方向與步調,並適時檢討反省,做最適之調整,方可締造卓越之成就。 • 以自己在求學及工作時期之奮鬥歷程為例: • 高中以前 • 大學時代 • 後大學時代 • 過程辛苦、成果充實。鄉下人曾創造兩個榜 首、四個高考、兩個普考、一個甲考,取得 博碩士學位;最年輕之證管會主任委員、金 管會主委、證交所與櫃買董事長。但仍有許多須檢討與反省。

  11.  企業成長與挑戰  • 企業經營者在不同成長階段面對挑戰,如何突破與超越: • 善用智慧、宏觀前瞻構思願景、價值、理念與策略 • 集思廣益、全盤完善規劃主要計畫與行動方案 • 同心協力、落實執行及明確獎懲與回饋 • 能圓融運用,仍屬有效面對挑戰與超越突破之不二法門。 • 學理上,觀念正確、考慮周詳、知人善任、適才適所、善用助緣、精準運用、展現決心、鼓舞激勵、適度關懷等也常是經營者面對挑戰,有效展現領導力及促成團隊合作,也常是成敗之主要關鍵。 • 一切變化均有因緣,掌握因緣、創造因緣、隨順因緣,一切成就,來自本身的用心與努力。一切唯自心之圓融運用,您同意嗎? • 目前金融環境嚴峻,市場低迷,宜如何突破困境,並開創卓越之未來。

  12. 三、悲智雙運與成功超越關鍵 • 面對成長與挑戰,如何有效調適與超越突破,亦存乎一心,尤其是悲智圓融運用之清淨心。 • 善用「圓融悲智」有利於互利共贏,為有效因應挑戰與超越突破之最佳途徑。 為圓滿利他及貫徹企業社會責任之具體展現。 能突破現狀及因應挑戰、超越突破之最佳選擇。 • 成功不二門、一切唯心造 • 並請深入體會三心兩意之道理。

  13. 四、個人成長體驗相互切磋 • 個人以為,成長與學習歷程可奠定一生挑戰與超越之基礎;以自身求學與工作生涯舉例。 • 面對挑戰與困境,以下幾句常成為最大的慰藉: •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然後動心忍性。 • 「未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忙得很歡喜,累得很快樂」 • 面對挑戰是個助力,更能淬鍊毅力與智慧。 • 吃苦如同吃補,看您用什麼心來吃?已擁有 所有權,如何善用選擇權?

  14. 常被被詢問的問題: 您的大半生獻身金融業,您在哪些方面有較大的成就感?有哪些較感遺憾的事? • 較有成就感的事:任公職得為國家構思金融改革大計。 • 建立台灣整體證券發行市場完善之公開發行與資訊公開制度。 • 規劃及推動台灣企業到海外發行存託憑證及海外公司債。 • 建立整體與國際接軌的有價證券承銷制度。 • 完善整體有價證券上市及上櫃制度。 • 台灣面臨文攻武嚇有效穩定股市及大幅開放外資。

  15. 全面落實台灣資本市場紀律化、效率化、自由化、國際化。全面落實台灣資本市場紀律化、效率化、自由化、國際化。 • 全盤建構最具服務、效率、創新的資本市場人才、資訊與研發中心。 • 推動台灣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大幅度自由化與國際化。 • 整合整體政府部門公文電子化系統。 • 建構行政立法問政及質詢完善電子化與公文處理系統。 • 大幅調整海關出入境及進出口效率化法制系統。 • 規劃及建立完整有效的證券投資人與期貨交易人保護機制。 • 規劃及執行第一次台灣資本市場四化與法制化大幅改革

  16. 推動建立台灣期貨與選擇權市場。 • 全盤規劃台灣成為具亞太競爭力及吸引力金融中心。 • 大幅開放海外企業到台灣資本市場籌資。 • 大幅提高台灣企業到大陸投資限額。 • 協調大幅降低遺產稅與贈與稅讓台灣資金回流。 • 金融大海嘯期間採取全方位措施有效穩住金融市場。 • 全盤規劃及推動建立櫃買中心成為亞太最具特色之金融交易服務中心。 • 較遺憾的事:未能全部或大部完成所你之全方位改革計畫,或未能圓滿克服困難而無法全盤實現。

  17. 五、企業超越突破之實例探討 • 企業之成長與學習歷程,誠信道德可建立堅固基礎,主客觀條件及領導力決定成敗及超越突破關鍵,倫理道德則為長治久安之主要屏障。均屬悲智雙運之具體展現。 • 台灣上市櫃公司如台塑、統一、台泥、台積電、宏碁、鴻海、中美晶、普萊德;國際企業如微軟、谷歌、星巴克等不論大小,堅持悲智雙運皆能克服困難、長長壯大及超越突破。但一切都無常,無常中有真常;悲智運用之圓融程度,也決定迄今之成就及未來之命運。 • 面對劇變與挑戰,企業更應堅持型塑明確而動人願景,建立正確理念、落實執行力、有為有守,展現冷靜智慧與慈悲共利,俾期互利共贏,存其久且可成其大。 • 悲智雙運、誠信經營與企業社會責任,仍屬成長壯大、超越突破與長治久安之康莊大道。 • 福邦證券之成長、挑戰與超越突破 關鍵何在?不要或要三心兩意? 這是選擇權還是認股權?

  18. 六、未來挑戰與超越之道 • 資訊化、自由化與國際化之衝擊,「連結台灣、布局兩岸、馳騬亞太、擴展全球」仍為台灣經濟發展與企業成長壯大、超越突破之較佳策略選項。 • 求人不如求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沒有最好,才會更好。在任何情境不要忘了圓融善用悲智,描繪好願景,構思好策略,建立好價值、理念與機制,進步再進步、檢討再檢討。善用三心兩意,任何成長中的挑戰,終究能克服與超越。 • 有因有原事易成,有因無緣果不生。經濟要壯大,不能缺金融;資本市場仍是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要繼續壯大之極其重要且不可或缺平台。 • 亞太新興市場崛起,如能善用台海兩岸平台,將給企業繼續成長重要選項。企業家須更胸懷大志,且須做更宏觀與前瞻布局。 • 產業間之攜手與產業價值鏈之連結與整合,展現更大悲智雙運,應是確保成長壯大之另一重要關鍵。

  19. 七、結語與問題研討 • 面對挑戰,善用悲智雙運及三心兩意,有助激勵成長及超越突破。 • 格物、致知乃至治國、平天下精微開展大道理,不論個人與企業,均可時時體會;誠信經營與企業社會責任則是具體展現。 • 學習與工作應是歡喜自在、創造價值之最佳平台。遇順境歡喜,遇逆境感恩。落難定可翻身,進步沒有止境。 • 善用悲智雙運,不斷反省檢討,策略性、系統性思考最佳解決之道,並力行實踐,是個人及企業面對挑戰與超越突破之正道。 • 領導力與團隊合作、企業文化常是企業成長過程中面臨挑戰,能否超越與突破關鍵,個別企業、群體產業與整個市場之共同最大利益何在? • 無住生心,生心無住。共勉之!

  20. 感 恩 聆 聽 敬 請 指 教 身 心 自 在 鴻 圖 大 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