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795 Views
鐵道之觀光發展. 998B0014 曾家偉 998B0026 林政偉 998B0045 汪宸澤 997B0906 汪藝橙 996B0053 楊琬菱 指導老師 : 施鴻瑜. 內容. 壹、緒論 ( 一 ) 研究背景 ( 二 ) 動機 ( 三 ) 研究目的 貳、文獻資料回顧 ( 一 ) 觀光行銷之定義 1. 行銷: 2. 觀光行銷: ( 二 ) 鐵道旅遊介紹 1. 遊客以火車為觀光旅遊之主要交通工具: 2. 以鐵道主體為附加價值的體驗旅遊: ( 三 ) 吸引力與動機相關文獻 1. 吸引力 2.. 遊憩動機 ( 四 ) 小結.
E N D
鐵道之觀光發展 998B0014曾家偉 998B0026林政偉 998B0045汪宸澤 997B0906汪藝橙 996B0053楊琬菱 指導老師:施鴻瑜
內容 • 壹、緒論 (一) 研究背景 (二) 動機 (三) 研究目的 • 貳、文獻資料回顧 (一) 觀光行銷之定義 1. 行銷: 2. 觀光行銷: (二) 鐵道旅遊介紹 1. 遊客以火車為觀光旅遊之主要交通工具: 2. 以鐵道主體為附加價值的體驗旅遊: (三) 吸引力與動機相關文獻 1.吸引力 2.. 遊憩動機 (四) 小結
內容(二) (四) 小結 參、研究方法 (一) 問卷的結構 1. 是否有做過PRETEST (二) 問卷調查 (三) 問卷結果 肆、問卷探討分析 伍、結論 (一) 心得: (二) 未來建議 1. 當地社區發展協會每年應定期舉辨相關節慶活動 2. 增加對鄰近景點的交通工具 3. 規劃完整的指引動線 4. 結合附近鄉鎮景點,增加遊客停留時間 5. 維持鄉鎮現狀,勿輕易拆建 陸、文獻參考
研究背景(一) 車輛在軌道上行走自羅馬時代即開始出現,當時用馬匹來拉動。由中古六世紀時起,歐洲礦場就用平行的木頭軌道來拖運礦物,速度快也省力,不過當時的「鐵路」上,馬是最風光與重要的動力來源。直到十八世紀中期,蒸汽機的改良成功與運用的創新,才使得今日的「火車」出現。英國的理查特里維西克是第一個將蒸汽動力車輛放置在軌道上行駛的工程師。1825年斯蒂芬森在英格蘭斯托克頓和達靈頓之間設計了世界第一條啟用蒸汽機車的公用運貨鐵路,9月27日他製造的「移動號」火車載運了450個客人,以時速24公里速度行駛,鐵路運輸事業正式誕生,為決定究竟該用馬或蒸汽機車作為動力,在利物浦附近的雨丘,舉辦了蒸汽機車的有獎比賽,此次比賽證明蒸汽火車比馬拉車優越,因此喬治斯蒂芬森被譽為「火車」的發明人。1891年劉銘傳利用吳淞鐵路一部分材料在台北大稻埕與基隆間完成台灣第一條鐵路,1893年再修築到新竹
研究背景(二) 目前世界最長的一條鐵路是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由歐洲波羅的海的聖彼得堡通到太平洋的海參威,總共長9334公里,走一趟要8天時間。火車不僅是傳播工業文明最有利的工具,也是當時新帝國主義列強競相修築以擴充勢力的另一種利器。鐵路興建原本是為了短程貨物運輸,但是各鐵路公司不久後就發現用鐵路運輸旅客,旣便宜又舒服,可從中大賺其錢。1863年世界第一輛臥舖車廂「先鋒號」問世,頗受歡迎,接著他在1868年還建造了餐車。另外,比利時人喬治內格爾馬克斯受到美國的影響,使臥舖車廂在歐洲也出現了。
動機 隨著時代的變化,觀光產業是目前世界各國頗為重視的無煙囪產業,與科技產業並列為是21世紀的明星產業,兩者皆在創造就業機會及賺取外匯的功能上具有不錯的效益(王逸峰2006)。觀光發展(Tourism Development)的內涵必須考慮到觀光供給面與觀光需求面,不論是地方整體或任何景點的觀光發展,都必須瞭解觀光是由這兩個部分所構成,觀光需求面指的是有興趣且有能力參與觀光的潛在觀光客;觀光供給面則指所有提供服務與產品的軟硬體設施(陳麗紅2001)。而地方產業具有當然的特殊性,將之融入觀光,配合轉型發展,必定能產生附加價值,招徠觀光人潮,其最大的功能就是經濟效益,不僅可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亦促進當地基礎的改善,且對傳統產業具有引介及宣傳的效用(丁姝嫣2001)。唐學斌(1984)則認為加強具地方特色的觀光發展,除必須依靠宣傳工具的包裝外,地方居民的參與推廣,亦是得以誘導地方觀光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研究目的 • 火車對於觀光所帶來的影響。 • 火車對於觀光所形成的趨勢。 • 火車的種類與功用。 • 台灣火車的歷史。 • 台灣火車鐵道幹線。 • 依鐵道作為旅遊的主題。
觀光行銷之定義 • 行銷:行銷(marketing)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一種價值(value)交換程序。經由交換過程以滿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種社會活動,在行銷領域中,除了實體產品外,一項服務、一種活動、一位人物、團體組織、甚至一種思想,都可以被認定為能夠滿足人類需求與欲望的產品加以行銷。 • 觀光行銷:而觀光行銷的範疇則泛指觀光相關事業所提供產品與服務之行銷,其觀念再引導一個觀光產業組織確定目標市場的需求和欲望,並提供業者一種比競爭對手更具效率的行銷管理方式,以及提升產業效能的經營法則,進而提昇觀光產品與服務品質,以取得潛在觀光市場商機。觀光行銷定義是統合觀光接受國或地區有關觀光資源,滿足觀光對象市場最大需求,創造出最大的利潤,並兼顧當地社會及民眾福祉。
鐵道旅遊介紹 鐵道旅遊「Railway Travel」其解釋為「搭乘火車旅遊」為旅遊的一種方式。近年因為週休二日的推廣使鐵道旅遊有所發展,依其類型分為一般鐵道(交通運輸)與觀光鐵道;在遊客使用行為上大致分為兩種類型: 1.遊客以火車為觀光旅遊之主要交通工具: 其考量為旅客的個人因素,包含交通工具之可及性、經濟、便利、無自有交通工具…等,以至選擇火車作為旅遊點的移動工具。
鐵道旅遊介紹(二) 2.以鐵道主體為附加價值的體驗旅遊: 遊客不單只是以旅遊目的地或是遊憩區為體驗對象,對於搭乘火車的旅遊過程、鐵路發展所呈現的歷史特色與設施相關文物、景觀視野的轉換…等皆有興趣,體驗其中的懷舊感受、體驗感受和不同的需求感受。
吸引力 測量一個吸引物的相關強度可以得到吸引力(Getz1991),一種內在吸引的力量,會影響到遊客的行為(Leiper1990)。遊客在選擇一個旅遊目的地的最初動機,有一部份是來自旅遊目的地內具有的吸引力之事物。如果沒有吸引人前往的特色,就不會有令人愉悅的旅程。能夠吸引遊客前往及參與旅遊活動的任何事物,表示具有吸引力(Victor1989)。吸引力形成的概念來自於旅遊者對於旅遊地區的選擇模式、旅遊者想從旅遊地區得到的特別獲益,還有旅遊目的地對遊客所能提供的獲益。若目的地滿足遊客的遊憩需求能力愈高,而且旅遊目的所注重的內容魚遊客所重視的內容愈相關,則吸引力也會愈強(何妍璘2000)。
吸引力(二) 凡是能夠吸引觀光客的資源,無論是有形或無形,實體的或是潛在的,都是觀光資源。可以說凡是對於能夠吸引外地遊客前來旅遊的一切自然、人文景觀或是勞務商品,都可以稱為觀光資源。 其構成要件包括: (1 )對觀光客構成吸引力。 ( 2 )增加旅客消費的意願。 ( 3 )滿足旅客心理和生理的需求(楊明賢1999) 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反應了個人對目的地的感受、想法和意見就是個人需求與在目的地感受到的滿意度兩者間的關係(H u &R i t c h i n e1993)。 不同的旅客特性對各項吸引力的看法呈現顯著差異,例如首次參加、同行成員、現居住地… 等。首次參加者對於活動的新奇性構面會較重於重遊者,而在活動刺激性構面則呈現相反( S c o t t1996)。同行者為情侶時,在活動刺激性的構面上,明顯較其他同行成員強烈。不同的遊客社經背景與旅客特性,對不同拉力因素的看法具有顯著差異,各自在不同構面因素展現其差異(王舜皇2002)
遊憩動機 Maslow(1970)提出的需求階層理論,認為人類有五種層次的需求,分別是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社會上的需求、自尊的需求、及自我實現的需求等。人對這些需求有先後順序,當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再獲得滿足後,則再更高一層的需求會再出現,所以Maslow(1970)指出人類最高層次的需求是一種自我實現。 王偉哲(1997)認為遊憩動機是因為個人的需求引發動機的產生,動機反應了遊客本身對活動需求的直接表現。 Manning(1985)認為若能對不同的動機遊客進行分項分類,作為旅遊地區的規劃與經營管理的依據,這可以直接滿足各種不同體驗的需要。 Kotler(2000)指出影響遊憩需求的有人口、地理、人格、遊憩行為等四項變數。陳昭明(1981)研究森林遊樂時認為,影響遊憩動機之因素分為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積極方面包括觀賞自然景緻、運動、學習與發展顯示技能,消極方面在於社交上滿足或追求安靜、休養等。 胡淑雲(1988)在市民利用公園的動機包括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動機。生理上的動機包括追求健康減肥、呼吸新鮮空氣、增加體能等,心理層面上的動機包括自我滿足、安全、教育的、社會的動機等。 李鈱輝(1995)指出影響個體遊憩需求的因素指標有遊憩據點相對吸引力或個人外在及內在的相關因素等。
遊憩動機(二) 重遊意願相關研究遊意願的係指遊客再度遊玩的意願,亦即忠誠度的再購意願。Gronholdt,Martensen,與Kristensen,( 2000)認為構成顧客忠誠度的構面有下列4項: 1 .顧客再購意願。 2 .向他人推薦的意願。 3.價格容忍度。 4.顧客交叉購買的意願 (購買同一公司其他產品)。 Parasuraman,Zeithmal,與Berry (1985)亦認為忠誠度(Loyalty)是指除了本身的再購意願外,而且還願意推薦給他人並給予正面評價的行為,其中包括: 1.會向他人稱讚此公司。 2.向詢問的人推薦此公司。 3.鼓勵親友到此家公司消費。 4.消費時會優先選擇此公司。 5 .常去此家公司消費。
遊憩動機(三) PrusandBrandt(1995)認為顧客滿意度會影響顧客的忠誠度,而且顧客忠誠心理包括顧客對某品牌或公司的長久關係維持的承諾,而顧客的忠誠心理是由態度及行為的組合表現出來。態度包括再次購買或購買該公司其他產品的意願、向他人推薦的意願及面對其他競爭者不感興趣,行為則包括重複購買、購買該公司其他產品及向人推薦行為。 廖明豊(2003)則認為忠誠度包含以下四點: 1.重遊意願。 2.推薦意願。 3.合作的態度。 4.主動參與的行為,作為忠誠度的衡量構面。
第四章問卷結果分析 • 此問卷設計主要為研究一般火車站之觀光旅客進行鐵道旅遊的動機,以及吸引力。還有體驗過後的旅客滿意度。 • 本問卷調查,發出100份、實際發放100份、收回100 份。 • 研究對象不拘,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為100份
結論:填寫問卷的年齡層,25歲以下佔38%,26-35歲佔26%,36-45歲佔17%,45-65歲以上佔19%,其中以25歲以下填寫完問者居多。結論:填寫問卷的年齡層,25歲以下佔38%,26-35歲佔26%,36-45歲佔17%,45-65歲以上佔19%,其中以25歲以下填寫完問者居多。 結論:為何選擇火車當作交通工具,方便佔34%,便宜佔34%, 舒適佔15%,快速佔17%,其中以便宜為選擇居多。
結論:搭乘火車的目的,上班佔18%,上課佔38%,長程旅遊佔32%,短程旅遊佔12%,其中以上課為選擇居多。 結論:較常搭乘何種車種,自強號佔42%,莒光號佔16%, 電聯車佔32%,觀光列車佔10%,其中以自強號為選擇居多。
結論:覺得台鐵的員工服務品質如何,非常滿意佔10%,滿意佔53%,結論:覺得台鐵的員工服務品質如何,非常滿意佔10%,滿意佔53%, 不太滿意佔34%,非常不滿意3%,其中以滿意為選擇居多。 結論:對台鐵火車的建議,整潔問題佔16%,座位舒適度佔43%, 票價佔27%,服務品質佔14%,其中以座位舒適度為選擇居多。
結論:經常使用火車來進行觀光嗎,每月一次佔23%,每季一次佔22%,每半年一次佔36%,每一年一次佔19%,其中以每半年一次為選擇居多。結論:經常使用火車來進行觀光嗎,每月一次佔23%,每季一次佔22%,每半年一次佔36%,每一年一次佔19%,其中以每半年一次為選擇居多。 結論:為何使用火車來進行觀光,不用找車位佔23%,經濟實惠佔38%, 可沿途欣賞風景佔28%,熱愛鐵道旅遊佔11%,其中以經濟實惠為選擇居多。
結論:搭乘火車進行觀光時的同伴性質,家人佔20%,結論:搭乘火車進行觀光時的同伴性質,家人佔20%, 朋友佔34%,同學佔25%,自己佔22%,其中以朋友為選擇居多。 結論:進行鐵道觀光的原因,參加節慶活動佔13%,欣賞風景佔45%, 享用當地美食佔35%,健行佔8%,其中以欣賞風景為選擇居多。
結論:進行鐵道觀光後,對您有任何正面的影響嗎,有充實許多佔20%,有些好的影響佔32%,沒感覺佔44%,負面影響較多佔4%,結論:進行鐵道觀光後,對您有任何正面的影響嗎,有充實許多佔20%,有些好的影響佔32%,沒感覺佔44%,負面影響較多佔4%, 其中以沒感覺為選擇多。
第五章(一)為何要做這題目 現因交通及觀光產業日漸發達,各國也正推從觀光遊憩,不但促進經濟且可以增廣見聞,看看許多新的風景及嘗試新的事物,以及提倡國人適當的休閒。這個題目主要因為組員對火車演變及歷史還有火車來做觀光的最大值感到興趣。一方面自行可以吸收些知識,另外也能讓同學及老師了解,其實坐火車觀光何樂而不為呢?
為何要做這題目(二) 輕鬆且方便,有冷氣吹,有位置坐,還能沿途欣賞美景,最重要的是能讓其他人了解到其實火車,也是觀光最不能少的一項交通工具,且火車用途廣泛,如洽公、當日來回較遠程之地點、休閒遊憩等,也提供了最安全及最舒適的環境。
為何要做這題目(三) 現在因為個家庭幾乎都有台轎車,摩托車等交通工具,讓火車日漸被人們所忽略,剩下會搭火車的也真的只剩洽公及來往較遠程之地點或上課者居多,極少數人會使用火車來做觀光了,連政府也不積極推從,又甚至說廣告打的不切實際,或不夠具有吸引力。
小結(一) 由上所述,重遊意願與忠誠度的概念很相近,係忠誠度的態度意圖中的再購買意願。但是在許多的研究驗證後,重遊意願除了內心想再購的意願外,還包括了行為面的重複購買、購買該公司其他產品及向他人推薦等行為。例如:吳忠宏等(2004)調查玉山國家公園遊客的重遊意願,係台鐵舊山線復駛之旅客搭乘動機與期望之研究。逢甲大學 e-Thesys (96學年度)包括下次再度光臨玉國家公園的意願、建議親友到玉山國家公園旅遊、玊山國家公園是未來旅遊最優先考量景點。林政萩(2003 )調查內灣鐵道遊客的重遊意願,係包括下次遊玩的意願、推薦親友的意願。陳冠宏(2004)調查龍門露營區遊客的重遊意願,包括下次遊玩的意願、推薦親友的意願。
小結(二) 因此本研究重遊意願的意含,包括態度面的再度遊玩的意願與行為面的向他人推薦、旅遊時會優先選擇此景點。由上所述,本研究將重遊意願的構面設定為: 1.遊客下次再光臨舊山線地區的意願。 2.建議遊客或親友進行鐵道旅遊的選擇進行探討及分析。 3.如何使鐵道旅遊成為具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
研究方法 本研究資料的來源主要可分兩大類,包括二手資料與相關統計、文獻史料、網路資料的搜集,利用所收集的文獻資料和我們所欲研究之動機目的相結合,並採用文獻資料整合、問卷調查法、及資料分析方法來做分析。針對以往資料內容詳細分析後彙整整理,組員在各自設計問卷題目,經過交叉比對後,在從新編排填卷內容與填寫順序因而所產生問卷調查所有題目。
問卷結構 • 問卷結構為結構性問卷(封閉式)提供已設定好的答案作為回答,讓問卷統計可以達到研究之大範圍,問題中主要為包含有關6W: 何故(Why)、何事(What)、何人(Who)、何時(When)、何地(Where)、如何(How)。 (1)平均作答時間有多少 : 5 分鐘。 (2)預計要發放幾份問卷讓受訪者填寫:100份。 (3)我們的問卷調查11題,每題四個選項。
是否有做過PRETEST 有,填寫問卷,原本目標設為學生族群,但是學生對於這方面不怎麼熱絡,所以問卷則先給社會人士填寫,社會人休閒時間多且思考層次較高,有助於本次研究的相關資料。 名單如下: 吳X庭 林X和 傅X娟 陳X賢 陳X政 曾X顯 施X如 吳X華
問卷調查 此問卷設計主要為研究一般火車站之觀光旅客進行鐵道旅遊的動機,以及吸引力,還有體驗過後的旅客滿意度。
問卷結果 此問卷設計主要為研究一般火車站之觀光旅客進行鐵道旅遊的動機,以及吸引力,還有體驗過後的旅客滿意度。 (1)本問卷調查,發出100份、實際發放100份、收回100 份。 (2)研究對象不拘,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為100份。
結論:填寫問卷的年齡層,25歲以下佔38%,26-35歲佔26%,36-45歲佔17%,45-65歲以上佔19%,其中以25歲以下填寫完問者居多。就已回答命題來說,26至65之間已經有經濟基礎的人已有轎車或使用其他交通工具來達成自己想要去的地點或者觀光,若能加強台鐵之形象廣告及行銷策略,勢必能讓台鐵造成一股觀光潮流。結論:填寫問卷的年齡層,25歲以下佔38%,26-35歲佔26%,36-45歲佔17%,45-65歲以上佔19%,其中以25歲以下填寫完問者居多。就已回答命題來說,26至65之間已經有經濟基礎的人已有轎車或使用其他交通工具來達成自己想要去的地點或者觀光,若能加強台鐵之形象廣告及行銷策略,勢必能讓台鐵造成一股觀光潮流。
結論:為何選擇火車當作交通工具,方便佔34%,便宜佔34%,舒適佔15%,快速佔17%,其中以便宜為選擇居多。以火車來說便宜也是優點之一,若能加強甚或者提供一個公式出來說服大眾,即可造成省錢之道,其中舒適度及快速兩類別,若再加強,即可成為大家使用火車觀光的一個重點。結論:為何選擇火車當作交通工具,方便佔34%,便宜佔34%,舒適佔15%,快速佔17%,其中以便宜為選擇居多。以火車來說便宜也是優點之一,若能加強甚或者提供一個公式出來說服大眾,即可造成省錢之道,其中舒適度及快速兩類別,若再加強,即可成為大家使用火車觀光的一個重點。
結論:搭乘火車的目的,上班佔18%,上課佔38%,長程旅遊佔32%,短程旅遊佔12%,其中以上課為選擇居多。以回答命題來說,使用火車上課的人較為居多,若短程旅遊提供再多一點的舒適度及增加地點較為吸引。結論:搭乘火車的目的,上班佔18%,上課佔38%,長程旅遊佔32%,短程旅遊佔12%,其中以上課為選擇居多。以回答命題來說,使用火車上課的人較為居多,若短程旅遊提供再多一點的舒適度及增加地點較為吸引。 結論:較常搭乘何種車種,自強號佔42%,莒光號佔16%,電聯車佔32%,觀光列車佔10%,其中以自強號為選擇居多。其中觀光列車為10%,說明國人使用火車遊憩觀光的人數不多,若加開班次,壓低票價,與學校合作及宣導,甚或是戶外教學,畢業旅行時使用觀光列車,必能增加舒適度及安全性
結論:覺得台鐵的員工服務品質如何,非常滿意佔10%,滿意佔53%,不太滿意佔34%,非常不滿意3%,其中以滿意為選擇居多。台鐵服務一像讓人滿意,親切的車長或者月台長,都會清楚的幫乘客解說如何搭車,或者服務行動不便的人。不太滿意占34%其中可能是購票速度慢。結論:覺得台鐵的員工服務品質如何,非常滿意佔10%,滿意佔53%,不太滿意佔34%,非常不滿意3%,其中以滿意為選擇居多。台鐵服務一像讓人滿意,親切的車長或者月台長,都會清楚的幫乘客解說如何搭車,或者服務行動不便的人。不太滿意占34%其中可能是購票速度慢。 結論:對台鐵火車的建議,整潔問題佔16%,座位舒適度佔43%,票價佔27%,服務品質佔14%,其中以座位舒適度為選擇居多。上列問題內提倡到座位的舒適度,其實舒適度真的會影響到人們使用火車的一項重大的原因,因為搭乘火車所需的時間也許並不短,長坐下來並不舒服。
結論:約半年一次,每月一次佔23%,每季一次佔22%,每半年一次佔36%,每一年一次佔19%,其中以每半年一次為選擇居多。因此可發現實際使用火車進行觀光的比例並不高,原因可能有車站離景點太遠,必須再轉搭其他交通工具,造成不便以致使用率降低。結論:約半年一次,每月一次佔23%,每季一次佔22%,每半年一次佔36%,每一年一次佔19%,其中以每半年一次為選擇居多。因此可發現實際使用火車進行觀光的比例並不高,原因可能有車站離景點太遠,必須再轉搭其他交通工具,造成不便以致使用率降低。 結論:為何使用火車來進行觀光,不用找車位佔23%,經濟實惠佔38%,可沿途欣賞風景佔28%,熱愛鐵道旅遊佔11%,其中以經濟實惠為選擇居多。可發現國人認為火車票價並不高,原因有可能是因為現在石油價格高開車所需的花費也提高再加上其他的通行費用加下來搭乘火車相對經濟又實惠,想沿途慢慢欣賞風景的乘客也居多,這類乘客較屬於真正熱愛鐵道旅遊。
結論:搭乘火車進行觀光時的同伴性質,家人佔20%,朋友佔34%,同學佔25%,自己佔22%,其中以朋友為選擇居多。訪問的對象大多為25以下到25-35的年輕人居多,這年齡層與朋友以及同學出遊的機率較高,也有部分是喜歡自行鐵道旅遊,相對和家人出遊比例為最低,原因可能是與家人同行較多使用自行開車的方式出遊。結論:搭乘火車進行觀光時的同伴性質,家人佔20%,朋友佔34%,同學佔25%,自己佔22%,其中以朋友為選擇居多。訪問的對象大多為25以下到25-35的年輕人居多,這年齡層與朋友以及同學出遊的機率較高,也有部分是喜歡自行鐵道旅遊,相對和家人出遊比例為最低,原因可能是與家人同行較多使用自行開車的方式出遊。
結論:進行鐵道觀光後,對您有任何正面的影響嗎,有充實許多佔20%,有些好的影響佔32%,沒感覺佔44%,負面影響較多佔4%,其中以沒感覺為選擇居多。結論:進行鐵道觀光後,對您有任何正面的影響嗎,有充實許多佔20%,有些好的影響佔32%,沒感覺佔44%,負面影響較多佔4%,其中以沒感覺為選擇居多。 鐵道觀光較屬於慢遊、欣賞的一類,也許因為較少視覺及感官的衝擊。導致印象無法深刻,留下的影響較少。
問卷探討分析 綜合問卷調查分析發現及得知,現因交通及觀光產業日漸發達,各國也正推崇遊憩,不但促進經濟且可以增廣見聞,看看許多新的風景及嘗試新的事物,以及提倡國人適當的休閒。這個題目主要因為組員對火車演變及歷史還有火車來做觀光的最大值感到興趣。一方面自行可以吸收些知識,另外也能讓同學及老師了解,其實坐火車觀光何樂而不為呢?輕鬆且方便,有冷氣吹,有位置坐,還能沿途欣賞美景,最重要的是能讓其他人了解到其實火車,也是觀光最不能少的一項交通工具,且火車用途廣泛,如洽公、當日來回較遠程之地點、休閒遊憩等,也提供了最安全及最舒適的環境。
問卷探討分析(二) 現在因為各個幾乎都有台轎車,摩托車等交通工具,讓火車日漸被人們所忽略,剩下會搭火車的也真的只剩洽公及來往較遠程之地點或上課者居多,極少數人會使用火車來做觀光了,連政府也不積極推廣告打不切實際,或不夠具有吸引力。做這份報告想先從自己,及家人還有同學之間,先從火車的由來、歷史演變、蒸氣火車,一直到現在的電車,先勾起人們的興趣再以適當的活動或者廣告加以提倡火車可以用來觀光一事。
三.結論 鐵路對於台灣歷史是相當重要的一塊, 台灣鐵路興築於清朝光緒年間,由台灣巡撫劉銘傳籌建,為當時中國第一條以載客為目的的鐵路。光緒13年劉銘傳奏請興建台灣鐵路,清廷准許自籌工款後即前往南洋招商,同年於台北大稻埕開工,臺北車站亦座落於大稻埕。台灣進入日治時期後,由於路線標準極不理想,數座大橋又屢修屢壞,日本當局即著手一連串改線工程,日後各市鎮之發展衰微也與鐵路密切相關。
結論(二) 現今交通發達,許多不同的交通工具,有不一樣的選擇,所以火車不再是像以前一樣,是第一選擇,現在的工商業社會,許多事情都講求效率速度,然而航空,高鐵取代之,不過,在忙碌的生活,人們還是需要愜意的休息時間,火車也變成最佳休閒旅遊的選擇,輕鬆方便,沿途還有美麗的景觀可以欣賞
結論(三) 雖然家家戶戶都備有機車與摩托車,但還是比不上坐火車沿路觀光環島的自在,以及舒適感,近年一直在提倡綠色地球,無碳地球,少部分民眾也會自備自行車一起搭乘火車旅遊,這是值得推廣的活動,對於無碳地球是有加分的。
心得 本次專題選擇火車作為題目,我們觀察到政府好像對於提倡火車旅遊的這一塊,好像沒有那麼的多,我們認為既然鐵道對於台灣是很重要的一段歷史,所以應該要好好的利用規劃,像是瑞士的鐵道旅遊,他們有研發出不同類型的火車,延伸不同的景觀旅遊,瑞士分成冰河列車,伯連那列車….等,所以如果有更好的方案,可以帶來不同的觀光價值,有著歷史的鐵道加上台灣這塊美麗的寶島,可以醞釀出不一樣的氛圍,讓鐵道旅遊有更不一樣的感覺,也迎合現在的綠色觀光。
四.未來建議 1.當地社區發展協會每年應定期舉辨相關節慶活動 每年應定期舉辦節慶活動,關於各地特殊鐵道文化節慶活動,在每年的固定時段,延長節慶時間,以一連串的活動來吸引長期及較遠程的觀光客,並促使成為當地的代表性活動,使得車埕在國內產生知名度,並加以廣告行銷來使鐵道旅遊達到更有吸引力的境界。 2.增加對鄰近景點的交通工具 大多車站至其他鄰近景點的交通非常不便,如用行走的方式,需要很久的時間才能到達,並且到達目的地遊客需花費相當的體力和時間,使遊客沒有餘力到景點好好觀賞,以至遊客不太願意前往其他景點觀看,所以,應當增加交通工具,像接駁車、腳踏車…等,來縮短至鄰近景點的時間,讓遊客更有時間來欣賞其他的景點,以達到旅遊目的。目前已有幾個城鎮的車站有設有免費觀光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