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20 Views
中期评估检查分享与等级医院的评审准备. 临床 2 组 — 各专业小组. 临床 2 组 — 急诊专科. 急诊组护理工作评估依据. 参照 《 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中期评估 》 标准和考评细则 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三大规范要求 2009 年度急诊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急诊组评估重点内容. 急诊护理人力配备( APN 连续性均衡排班) 急诊各种制度、流程、指引的落实情况 急诊护士培训(分层培训、核心能力培训) 危重病人的管理(危急值的建立) 临床专科护理质量(专科护士使用情况) 急诊病人安全(警示牌与各种标识) 危重症护理文书书写 (实时记录)
E N D
急诊组护理工作评估依据 • 参照《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中期评估》标准和考评细则 • 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三大规范要求 • 2009年度急诊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急诊组评估重点内容 • 急诊护理人力配备(APN连续性均衡排班) • 急诊各种制度、流程、指引的落实情况 • 急诊护士培训(分层培训、核心能力培训) • 危重病人的管理(危急值的建立) • 临床专科护理质量(专科护士使用情况) • 急诊病人安全(警示牌与各种标识) • 危重症护理文书书写 (实时记录) • 2009急诊十大安全目标
急诊组评估方法 • 查看资料:急诊科核心制度、工作指引、护士分层级培训、APN排班 • 交流:与护士长、专科护士及护士进行 • 床边查看病人,评估病人实际护理效果 • 听交接班 • 查看护理文书
护理记录 留观患者无留观病例 有纠纷的记录 120/80到0/0无观察记录
护理记录 • 检查抢救病例,2009年8月15日入院,名字是无名氏,诊断是脑外伤、胸外伤、肺挫伤、头皮裂伤,存在以下问题 • 没有归档,由科室保管,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关于病例的规范要求,是不符合要求的。 • 使用旧式的急救护理单,没有参照省卫生厅的临床护理文书规范要求,无循证依据。 • 建议抢救病例由相关部门保管,进一步完善急救护理单。
护理记录—上级护士查房 • 上级护士查房示 • 让下级护士在过程中得到专业指导,保证病人安全,同时提高专业知识 • 急性左心衰、肺部感染、高血压Ⅲ期,10月14日8AM时护理记录描述病人呕吐350ml,无性质描述,无上级护士查房记录,无专科性指导意见。在用药安全方面,特殊用药如血管扩张剂没有明确的标识牌。
缺乏查对意识 • 管床医生走过来床边 • 口头对管床护士说测血糖 • 护士取来床边测血糖仪器,没有洗手,直接戴上手套,未对病人身份核对开始操作 • 对我们的工作惯性的思考….
十大安全目标 • 三无人员的书写方法 • 手碗带的使用 • 现场检查救护车:物品无定位放置,护士不熟悉车载呼吸机关于呼吸模式等设置要求。
十大安全目标 • 市二院自2007年与急救中心行政管理分离后,原院前急救科归急救中心管理,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科接收到“120”的指令出车后,根据病人的情况及转运原则转运到相应的各个医院,部分也会送到市二院急诊科。2009年H1N1疫情暴发后,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科的业务主要是针对疑似病人的运转,因此来自“120”调度转运到市二院的病人较前更少。以2009年1-9月为例,出车0例,这样的状况不利于急诊科业务的发展,同时由于无本院的院前急救也对危重病人的院外转运带来极大的不便。 • 建议尽快完善院前急救,以便落实十大急诊安全质量目标。
院前急救 • 深圳院前急救模式与广州市有很能大的不同。 • 广州市出车是1个医生、1个护士、2个担架员,根据广东省人大通过的《广州市急救医疗管理条例》,院前出车护士要求具有护士执业证,工作2年以上的护士担任。 • 深圳市出车是1个医生、1个救护员,深圳市“120”对医生的要求是三证齐全,对救护员的资质无明确要求,建议与“120”沟通,完善院前出车救护员的资质要求。
在科室硬件建设方面的建议 • 现场巡视抢救室,抢救室面积约50 M2,设置床位4张,实际收治了8个病人,根据医院管理年对抢救室床位的要求,每张床面积应大于20 M2,建议在明年的科室建设方面完善,同时注意区域划分的合理性。 • 医护人员无专用洗手间。 • 建议加大急诊科的投入,全科只有一台旧式呼吸机
十大安全目标 •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 无相应的流程 • 没有组织相应的培训 • 护士不熟悉十大安全目标 • 现场查看补液室,补液前的双人查对有待更一步加强。 • 临床护士的工作思维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医院评价标准 • 安全 • 质量 • 服务 • 管理 • 绩效
第一部分 医院功能与任务 • 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衍接的工作流程 • 传染病的救治任务 • 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
第二部分 病人安全目标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病人身份 严格执行在科技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流程,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病人、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事件 鼓励病人参与医疗安全 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连贯性 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 病人投诉与纠纷处理 病人及其家属教育与沟通 就诊环境管理
第四部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 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 急诊科布局 • 急诊科分层级培训 • 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