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

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 梅永红 2010 年 9 月 28 日. 一 . 从大型飞机研制说起.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 高梁 ) 运十 :1970 年启动的 708 工程 转轨 :1985 年的 “ 三步走 ” 战略 从头再来: 2004 年王大珩先生的建议信 战略意义:中国腾飞之翼. 运十首飞, 1980 年 9 月 26 日!. 运十首飞北京, 1981 年 12 月 8 日. Y-10 飞机总设计师马凤山. 运十副总设计师程不时. 二、关于调查研究. 1 、持续的积累 不要让自己的每一天成为简单的程序

Download Presentation

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 梅永红 2010年9月28日

  2. 一. 从大型飞机研制说起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高梁) • 运十:1970年启动的708工程 • 转轨:1985年的“三步走”战略 • 从头再来:2004年王大珩先生的建议信 • 战略意义:中国腾飞之翼

  3. 运十首飞,1980年9月26日!

  4. 运十首飞北京,1981年12月8日

  5. Y-10飞机总设计师马凤山

  6. 运十副总设计师程不时

  7. 二、关于调查研究 1、持续的积累 • 不要让自己的每一天成为简单的程序 • 不要让任何有用的知识和信息悄悄地流走 • 我们的人生将因为知识而丰富多彩 • 我对自主创新和企业主体问题的认识

  8. 二、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 中国的国际科技合作: • 截止2009年底,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并与其中97个国家签订了104年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 主导的国际科学计划包括:“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国际空间天气子午圈计划、国际西北太平洋环流与气候实验实施计划、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等 • 参与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包括: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三十米光学—红外望远镜项目(TMT)、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等 • 人才引进与合作:千人计划等 • 对外科技援助与合作

  9. 中国市场的对外开放度: • 截止2009年底,外商投资总额已达1万亿美元,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达到68万家,世界500强中的西方跨国公司都已进入中国。外国企业产值已占我国工业产值的30%以上,纳税占20%以上,出口占56%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到近90%),直接吸纳就业近5000万人。

  10. 自主创新的意义: • 我们买不起 • 我们买不到 • 我们不能永远买下去

  11. A、技术引进的有限性 我们为什么要自主创新? • 我们买不起 • 我们买不到 • 我们不能永远买下去

  12. 中日技术引进效果的比较: • 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进欧美技术,但重点放在自主创新上,实现引进一代、提高一代、创新一代,到1976年技术装备已有50—60%达国际先进水平,10-20%居世界领先。到80年代初,在43种工业产品的183项主要技术指标中,超过美国的占29%,赶上的占32%,不及的占39%。 • 中国:2003年发布的《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报告披露,在218个技术项目中,只有1项居领先地位,有27项与领先国家处于同等水平

  13. 韩国的启示: • 1963年经济启步,人均GDP只有63美元 • 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投入比为1:8 • 每届政府重点发展一项战略产业 • 外部保护与内部竞争 • 科技竞争力位列全球第七,人均GDP已超过2万美元,在造船、电子、通信、高铁和核电等领域的技术能力远远超过中国 • 重要启示:技术不等于技术能力,技术能力必须是组织内生的,必须来自于有组织的学习和消化吸收。

  14. 技术引进不能代替自主创新: • 自主创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掌握核心技术,形成知识资产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 技术引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国产化,体现在产品上的物化技术,同开发设计产品的技术能力(Know How)完全不同。 • 陈清泰:从录像机到VCD、DVD,从显像管到平板显示器,从彩色胶卷到数码相机等,我们亲身经历和目睹了一幕幕产业惨剧。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像我们这样,消耗如此之多的资金如此之多的技术,而主要技术仍受制于人。(6、17《科技日报》)

  15. 关键是学习能力: 以汽车产业为例(截止到2010年8月10日): 汽车公司 拥有发明专利数 奇瑞 158项 东风 67项 上汽 37项 一汽 30项 北汽 3项 广汽 1项

  16. CKD的背后(第一财经日报9、27): • 企业时间 利润 中国地区利润 大众汽车 2010年一季度7.03亿欧元2.86亿欧元 丰田汽车 2008财年 亏损44亿美元 盈利10亿美元左右 本田汽车 2009财年 净利润31.8亿美元28.6亿美元 通用汽车 2009年四季度 国际部税前利润7.38亿美元 超过3.6亿美元 福特汽车 2009年全年27亿美元21亿元人民币 现代汽车 2009年全年25.7亿美元 超过40亿元人民币

  17. B、 “以市场换技术”的悖论 • 市场是什么?市场是宝贵的战略性资源; • 我们换回了什么?以彩电产业为例,换回了GDP,而不是支撑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 • 我们失去了什么?是溢出效应还是挤出效应?

  18. 史蒂芬·罗奇(摩根总经理): 过去10年,中国全球出口总额超过60%的增长是由外国投资企业(主要是在中国的子公司)创造的,中国的出口商到底是谁?似乎不像是中国本土公司,而更像是西方公司。那么关键问题是:究竟谁可以代表正在崛起的中国——这值得讨论。(2007《危险的滑坡》)

  19. 《FDI与内生技术能力培育》(王春法等) • 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一国内生技术能力的贡献非常复杂。如果从机制角度来研究,则大多数研究结论是否定的。 • 跨国公司位于东道国的子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跨国公司子公司提高企业本地采购率和销售率、在本地的研究开发活动以及人员流动等而实现的。如何促进确立技术联系以及确立什么样的技术联系,这是利用外资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 至少就现阶段而言,外资企业对中国内生技术能力培育的贡献相对来说是比较弱小的。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具有强烈的技术外向性特征,与跨国公司母公司保持着强烈的技术联系,本身的技术活动相对较弱,而与本地的技术扩散更弱,而这种根植性恰恰是外来技术知识转化为内生技术能力的关键所在。 • 外国直接投资对一国(地区)内生技术能力培育的促进作用主要取决于东道国企业的学习能力。

  20. 一个典型案例:三峡工程 • 指定以东电、哈电为核心,负责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 要求外国企业必须转让核心技术 • 部分零部件必须由具备条件和能力的中国企业生产 • 最后几套装备在中国企业实现总成 • 将用户与制造商“捆绑”起来 • 市场的高度垄断性

  21. 关于GDP: 英国著名经济史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 • 1820年,中国GDP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例为32.9%,约为英国的7倍,却在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被英国击败。 • 中国GDP被美国超过的确切时间,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1895年。 • 1913年,遭受了八国联军侵华、庚子赔款和日俄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战争破坏之后,中国GDP仍居世界第二位。 • 抗日战争前的1936年,中国GDP约为日本的1.9—2.8倍 • 1950年,在经历了多年战乱的破坏之后,中国的GDP仍然仅次于美国、苏联、英国、德国,居世界第五位。 • 重要启示:无论是GDP总量,还是GDP在世界上的排名与份额,都不一定能反映经济发展水平,更难反映中国国际地位。是否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具有现代化的经济结构,往往比GDP更加重要。

  22. 关于日本: • 科技:科技竞争力仍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科技研究开发投入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位;1990年以来,日本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居世界第一;研究人员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日本每万人劳动人口的研究人员数为全球之最。 • 教育:初等教育入学率为100%,中等教育入学率为99.5%,居世界第一。世界大学排名位居亚洲第一的是日本东京大学,全球排名为第17位。 • 财富:人均GDP为4.1万美元,位居世界前列,是中国的10倍多;2005年日本持有的净海外资产总额为180.70万亿日元,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 。 • 环境: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4%,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 • 社会:2004年3月“透明国际”发布《2004年全球反腐败年度报告》,日本处于最清廉的前30个国家之列。日本是全世界收入分配最公平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为0.285。

  23. C、比较优势的局限性 • 同时满足16个前提条件,核心是完全竞争的市场,而且价格是唯一的竞争形式 • 全球化条件下要素属性的变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并不为中国企业所独享 • 价格背后的政府之手:农产品、纺织品贸易争端,欧盟的“动物福利政策” • 缺乏比较优势的日本、韩国与拥有比较优势的拉美、东南亚之比较 • 无法积累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国家不可能富强起来

  24. 低端锁定的结局:品牌外国化 •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名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比例不到3%,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40%,销售额超过50%,个别行业(如计算机软件)超过90%。国际市场已全面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 中国代工:耐克服装由中国企业代工,国外厂商1美元的利润中国只能分到4美分;苹果iPhone大部分在中国组装,高端产品售价750美元,中国企业只能赚25美元;苏州生产的美国罗技鼠标,每只销价约41美元,中国企业只分得3美元。 • 《华盛顿邮报》(5月25日):日本有索尼,墨西哥有科罗娜啤酒,德国有宝马,韩国有三星,中国有……什么呢?……就在中国的国际域名影响日益提高之际,全球品牌的匮乏却在威胁着中国的超级大国之梦。

  25. 低端锁定的结局:收益外部化 • 目前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美国的2.9%、日本和加拿大的3.1%、法国的2.8%、德国的2.1%、韩国的5.8%、台湾的11.2%、香港的12.2%、巴西的22%、墨西哥的26.8%。 • 从1990年到2007年,劳动收入在我国国民经济分配中的比重持续下降,1990年为19.6%,2007年不到11%。

  26. 经典理论: • 熊彼特:在资本主义现实中,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竞争(即价格竞争)起作用,起作用的是来自新商品、新技术、新供应来源、新型组织的竞争(即创新竞争)——它主宰着成本或质量的决定性优势,它所冲击的不是现存企业的边际利润和产量,而是它们的基础和生命。这种竞争比起另一种竞争之有更有效力,就像大炮狂轰与徒手推门之间相比…… • 波特尔:那些最重要的要素是创造得来的,而不是自然天成的。不利的生产要素,即劣势,往往可以刺激某些产业或企业通过持续地创新来得以解决,进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

  27. D、研发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跨国公司研发向中国的转移: • 据商务部统计,截止2009年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各类研发中心超过1200家 • 据联合国贸发组织调查,62%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的首选地 • 基本状况:研发机构和研发投资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研发主要是技术应用型的,着眼于抢占市场;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软件、通讯、生物、医药和化工等行业,技术不易外溢;通过设立非独立法人型研发机构,实现技术控制和垄断;采取合资形式,取消中方原有的研发机构,封堵在华技术扩散渠道。

  28. 《研发真的会全球化吗》(赵志耘) • 一国的产业竞争优势不再体现在某个特定产业或某个特定产品上,而是体现在产业链条中所占据的环节或工序上。发达国家逐渐着力于研发和品牌营销,控制核心技术和经营技巧,而把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出去,生产结构呈现出典型的“哑铃”型。 • 研发全球化并不是所有研发活动都全球化,而是低端的、非核心的研发活动全球化;高端的、核心的研发活动还是集中在国内。 • 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以独资为主,如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朗迅贝尔实验室、三星通讯技术研究所、联合利华上海研究中心、微软中国研究院和IBM中国研究中心等,防止技术溢出是其重点考虑因素。 • 象“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一样,新兴国家引进研发投资也换不来“核心技术研发本地化”,这是由市场竞争的本质所决定的。

  29. 是技术溢出还是挤出? 联合国贸发组织《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的影响问题专家会议的报告》(2005): • 技术溢出:在科学家和工程师里培养商业文化、将研发和创新文化移入当地公司、使研发成果就地商业化、给研发公司雇员带来的附带利益等,但溢出效应不是自动就能产生的。 • 技术挤出:一是外国直接投资可能吸引最有能力的研发人员,稀缺的公共科技资源移向外国子公司。二是外国子公司与当地公司和机构的联系有限,不仅不能产生溢出效应,甚至有可能将当地研究单位排挤出去。三是由于外国公司的进入,尤其是因为收购可能造成本国研发活动的停止。

  30. 醒世名言: • 兰德公司(1970年):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才有政治独立。 • 卡拉姆:科学没有国界,但技术永远是国家的财富。 • 希拉克:(在伽利略计划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如果我们不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那么我们就只能成为美国的附庸,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欧洲。

  31. 三、关于“十二五”规划 中国科技成就: • 科技资源增长:2009年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51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R&D人员230万人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5433亿元,位居世界第四位,占GDP的1.62%。 • 科技成果产出:2009年SCI收录我国科技论文突破10万篇,居世界第三位;居民发明专利申请量达22万件,居世界第三位;PCT专利申请量达8000件,居世界第五位。 • 企业技术创新:200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3.3%来自企业,企业研发人员占73.2%。来自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占到国内职务申请的68.1%。

  32. 第一,体制问题 • 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问题,核心是体制。 • 经济体制:要素市场扭曲,市场竞争不充分,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金融体制僵化等。 • 科技体制:科技统筹协调制度缺失,科技评价制度不完善,学术行政化现象严重等。 • 邓小平: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33. 北京生命科学所的启示 • 施一公等的评价 • 王晓东的感召力 • 体制改革:全球招聘院所长和核心研究人员;对重点研究方向实行PI制;稳定的经费投入;独特的学术评价;不参与职称、奖励等评定。

  34. 第二,政策问题 • 企业R&D投入的税收抵扣政策 • 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政策 • 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政策 •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 • 鼓励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政策

  35. 美国对中国的打压: • 强化技术出口的政府管制 • 向自主创新政策集中发难 • 对相关国家对华技术贸易施压 • 核心是要维持乃至强化目前的国际分工格局:萨缪尔森设想,倘若中国真的在飞机制造方面提高了生产率,那就可能“永久地损害了美国利益”。

  36. 有关国家的政府采购: • 美国:1933年《购买美国产品法》规定,联邦政府采购要购买本国产品,即在美国生产的、增值达到50%以上的产品。2009年实施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明确提出,必须使用“国产”的钢铁和其它制成品。 • 德国:采购金额达到500万欧元以上的工程,20万欧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在欧盟范围内采购。 • 日本: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在招投标的程序上必须注重投标者在日本的业绩。 • 法国:法律规定,航空、铁路、电信等要害部门应优先购买本国产品

  37. 有关国家的国际并购规制: • 美国:《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是对此前《埃克森—弗罗里奥修正案》的再修订,旨在进一步强化美国政府对跨国并购的审查与限制。规定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负责对外资审查和监管,并且组成由12个内阁部长组成的审查小组,采取“一票否决”制。 • 德国:《公司法》规定,外国企业收购德国公司25%股份或50%以上表决权时,必须报告联邦卡特尔局;当收购产生或加强市场控制地位时,这种收购将被禁止。默克尔总理表示,德国将把如何监控海外投资收购德国资产列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38. 第三,企业问题 • 创新首先应当是一个经济的概念,是企业家的行为 • 通用、微软和英特尔之于美国,丰田、三井和本田之于日本,大众、阿尔卡特和西门子之于德国,现代、三星和LG之于韩国…… • 华为公司:2008年《专利合作条约》申请数达到1737件,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际专利申请公司。连续6年夺得中国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第一,连续3年占据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第一。截至2008年12月底,华为公司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35773件。 • 善待自己的企业和企业家,在全球化中造就出属于中国的世界级企业和名星企业家

  39. 第四,人才问题 • 创新的核心是人:中国创新能力的薄弱,主要原因不是缺资金,缺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而是缺人才。 • 我国人才流失现状:截止200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162万,回归49万;自1985年以来,清华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大为76%——“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科学》;2002年在美获得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到2009年仍滞留美国的外国留学生比例,中国92%,印度81%,台湾地区43%,韩国41%,日本33%,巴西31%,泰国7%。 • 筑巢引凤:构建有利于人才集聚的环境

  40. 美国的核心竞争力: • 人力资本:全世界科技移民总人数的40%到了美国,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美科技人员总数的20%左右,全世界62%的“明星科学家”居住在美国。从1900年到2009年,美国有274位科学家获诺奖,占到70%以上。在集中了美国90%半导体产业的硅谷,绝大部分技术人员来自印度和中国,硅谷的20万工程技术人员中有6万名中国人。 • 美国学者包立德:“基地”组织袭击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他们认为是攻击了美国核心力量的象征,但以哈佛和斯坦福大学等为代表的学术研究机构,作为创造性教育和研究体系的象征,才是美国繁荣的真正推动力。

  41. 第五,创新文化问题 学术界的社会责任 • 科学发展的轨迹:自主化→社会化→国家化 •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 • 关注社会需求 • 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

  42. 学术界的诚信追求 • 学术浮燥与学术腐败 • 美国学者的诘问:中国还有学术吗? • 谁打破了学术界与经济界的基本契约关系? • 老人与小孩的足球寓言

  43. 科学工作者的祖国 • 以色列人千年兴衰的启示 • 李文和:在被囚禁的无比孤寂的日子里,我经常想,我也许犯下了人生中最大的错误,不该在1964年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使自己沦落到了今天的局面。 • 梁济:1918年(民国七年),在其60岁生日时跳北京静业湖自尽身亡,留下遗书云:“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

  44.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