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

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 最早的配合物是偶然、孤立地发现的。 它可以追溯到: 1693 年发现的铜氨配合物; 1704 年 德国人迪士巴赫( Diesbach )为研制颜料而得普鲁士蓝; KFe[Fe(CN) 6 ] 3 ; 1760 年发现的氯铂酸钾;. [Cu(NH) 4 ]SO 4. [Pt(NH 3 ) 2 (Cl) 2 ]. 配位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从 1798 年法国化学家 塔萨尔特 (Tassaert B M) 无意中发现 橙黄盐 [ Co(NH 3 ) 6 ]Cl 3 开始的。

hol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 最早的配合物是偶然、孤立地发现的。 它可以追溯到: 1693年发现的铜氨配合物; 1704年德国人迪士巴赫(Diesbach)为研制颜料而得普鲁士蓝; KFe[Fe(CN)6]3; 1760年发现的氯铂酸钾; [Cu(NH)4]SO4 [Pt(NH3)2(Cl)2] 配位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从1798年法国化学家塔萨尔特(Tassaert B M) 无意中发现橙黄盐[Co(NH3)6]Cl3开始的。 以上化合物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旧称络合物

  2. Cl NH3 H3N NH3 Co Cl NH3 H3N NH3 Cl 1893年供职于苏黎世大学的Werner A 提出 了天才的见解,被后人称之为维尔纳学说. ● 大多数化学元素表现出两种类型的化合 价,即主价和副价 ● 元素形成配合物时倾向于主价和副价都 能得到满足 ● 元素的副价指向空间确定的方向 维尔纳(Werner, A, 1866—1919) 瑞士无机化学家,配位化学的奠基人. 因创立配位化学而获得1913年诺贝尔化学奖

  3. 配合物的组成 Co3+与NH3以配位共价键牢固地结合着,是配合物的主要特征,用[ ]标示,称为配合物的内界(称:配离子)。 内界部分与三个Cl-离子以离子键结合,Cl-称为配合物的外界。 因此,配位物是复杂化合物。 配合物: 内 界 外 界 [Co (NH3) 6] Cl3 配(位)离子: [Co(NH3)6]3+

  4. 叶绿素分子的骨架

  5. 血红素B

  6. §10.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组成 一、定义:配合物是由一定数目的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离子或分子为配体,具有接受电子对的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为中心,两者按照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以配位个体(内界)为特征的化合物,叫配合物。 内界(配离子) 外界离子 配位体数目 中心离子 (Cu2+) 配位体(NH3) 配位原子(N)

  7. 1. 中心原子(或中心离子) 具有接受配体孤电子对的空轨道的离子或原子称为中心离子 一般是过渡金属离子、原子以及B,Si.P等非金属离子 0 0 [Ni(CO)4] [Fe(CO)5] +3 +2 [Co(NH3)6]3+ [Fe(CN)6]4- +3 +4 [BF4]- [SiF6]2-

  8. 2. 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与中心离子结合的提供孤对电子的分子或阴离子叫配(位)体。 配体中与中心离子直接配位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 [SiF6]2-中配体是 F-,配位原子也是F- [Co(NH3)6]3+中配体是 NH3,配位原子是N [Pt(NH3)2Cl]中配体是 NH3、Cl-, 配位原子是N、Cl- 常见的配位原子:F、Cl、Br、I、C、N、P、O、S

  9. 常见单齿配体 主要内容 • 镧系、锕系元素通性 • 2. 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 • 3. 核反应类型

  10. 常见多齿配体 主要内容   • 镧系、锕系元素通性 • 2. 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 • 3. 核反应类型    

  11. 3. 配位数 一个中心原子所结合的配位原子的总数称为该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配位数=配位体数×齿数 如:[Cu(NH3)4]2+ Cu2+的配位数=4 ×1=4 [Cu(en)2]2+ Cu2+的配位数=2 ×2=4 [CoF6]3- Co3-的配位数=6×1=6 当中心离子电荷 +1 +2 +3 +4 常见配位数分别为: 2 4(或6) 6(或4) 6(或8) 中心原子的半径越大、电荷越高、则配位数越大; 配体的半径越大,配位数越小: 如: AlF63-, BF4-, SiF62-, AlCl4-, [CoF6]3- [Cu(NH3)4]2+ ,[Ag(NH3)2]+

  12. 4.配离子的电荷 配离子的电荷 = 中心离子电荷 + 配位体总电荷 如: [PtCl4]2- [Ni(CN)4]2- [Ni(CO)4] [Cu(NH3)4]2+其中:Pt (+2) Ni(+2) Ni(0) Cu(+2) 电中性的配位内界本身就是配合物,如: [Ni(CO)4] 带电荷的配位内界称为配离子: 其中: 带负电荷的配离子称为配阴离子 带正电荷的配离子称为配阳离子. 注:配合物均为电中性分子

  13. §10.2 配位化合物的类型和命名 10.2.1 配合物的类型 1.简单配合物: 由单齿配体与中心原子形成的配合物 2.螯合物: 由多齿配体与同一中心原子配位而形成一种环状结构的配合物。又称:内络盐 二乙二胺合铜(Ⅱ)[Cu(en)2]2+ 结构

  14. [Ca(EDTA)]2-结构式:

  15. 10.2.2 配合物的命名 1.外界: (1)配(位)阳离子: [Co(NH3)6]Cl3氯化六氨合钻(Ⅲ) [Co(NH3)2(en)2](NO3)3硝酸二氨二(乙二胺)合钴(Ⅲ) (2) 配(位)阴离子: K2[SiF6] 六氟合硅(Ⅳ)酸钾 2.内界: 配体数—配体名称—“合”—中心离子氧化数 (用汉字表示) (用罗马数字) 注: 不同配位名称之间用圆点“·”分开。 配体次序:离子—分子;无机物—有机物 阴离子次序为:简单离子—复杂离子—有机酸根离子。

  16. (1) 含配(位)阴离子的配合物 K2[HgI4]四碘合汞(Ⅱ)酸钾 Na[Co(CO)4]四羰基合钴(-I)酸钠 K2[Co(SCN)4] 四硫氰酸根合钴(Ⅱ)酸钾 (2)含配(位)阳离子配合物 [Co(NH3)5H2O]Br3溴化五氨一水合钴(Ⅲ) [Cu(NH3)4]SO4 硫酸四氨合铜(Ⅱ) [Co(NH3)2(en)2](NO3)3硝酸二氨二(乙二胺)合钴(Ⅲ) [Co(ONO)(NH3)5]SO4 硫酸亚硝酸根五氨合钴(Ⅲ) (3)中性配合物 [PtCl2(NH3)2]二氯二氨合铂(Ⅱ) [Ni(CO)4]四羰基合镍(0) [Co(NO2)3(NH3)3] 三硝基三氨合钴(Ⅲ)

  17. §10.3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本性 10.3.1 价键理论 • σ配键:形成σ键的一对电子由配体单方面提 • 供的配位键。 • 要点:(1)中心离子(M)有空轨道;配位体(L)有孤 • 对电子;二者形成配位键ML,即: • 极性共价键。 • (2)中心离子采用杂化轨道成键 • (3) 杂化方式与空间构型有关

  18. 4d 5s 5p Ag+外围电子层结构为 4d sp 2NH3 2 . 内轨型配合物和外轨型配合物(1)配位数为 2 的配合物 [Ag(NH3)2]+ 外轨型配合物 [Ag(NH3)2]+——直线形

  19. (2)配位数为 4 的配合物 [Zn(NH3)4]2+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 4p 4s Zn2+ 4p 4s [Zn(NH3)4]2+ 外轨型配合物 NH3 NH3 NH3 NH3 sp3杂化

  20.  =√n(n+2) Cl- Cl- Cl- Cl- [NiCl4]2-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磁矩μ=2.83(μB) 4s 4p 3d [NiCl4]2- sp3杂化 实验方法判断: 外轨型配合物 —磁矩,单位为波尔磁子,符号 μB n—未成对电子数

  21. 3d 4s 4p Ni2+ [Ni(CN)4]2- CN- CN- CN- CN- [Ni(CN)4]2-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方形,μ=0 dsp2杂化 内轨型配合物

  22. (3)配位数为 6 的配合物 CN- CN- CN- CN- CN- CN- 这类配合物绝大多数是八面体构型,形成体可能采取d2sp3或sp3d2杂化轨道成键。[Fe(CN)6]3- , 3d 4s 4p Fe3+ [Fe(CN)6]3- d2sp3杂化 内轨型配合物,磁矩μ=1.73

  23. 4d··· 3d 4s 4p F- F- F- F- F- F- [FeF6]3- ,μ=5.90 Fe3+ [FeF6]3- sp3d2杂化 外轨型配合物 同一中心离子的内轨形配合物比外轨形配合物稳定。 ∴稳定性:[Fe(CN)6]3- > [FeF6]3-

  24. 配合物的杂化轨道和空间构型 配位数 杂化轨道类型 空间构形 配离子类型 实 例 2 sp 直线型 外轨型 [Ag(CN)2]- 3 sp2平面三角型 外轨型 [HgI3]-, 4 sp3正四面体型 外轨型 [Zn(NH3)4]2+ 4 dsp2平面正方型 内轨型 [Ni(CN)4]2- 6 sp3d2正八面体 外轨型 [FeF6]3- 6 d2sp3正八面体 内轨型 [Fe(CN)6]3-

  25. 配合物的外界和内界完全解离 配离子(内界)部分解离 [Cu(NH3)4]2+ Cu2+ + 4NH3 §10.4 配位解离平衡 10.4.1配位解离平衡和平衡常数 [Cu(NH3)4]SO4在水溶液中: [Cu(NH3)4]SO4 → [Cu(NH3)4]2+ + SO42-

  26. § 10.4 配位解离平衡 10.4 .1 配位解离平衡和平衡常数 Cu2++ 4NH3 [Cu(NH3)4]2+ 1. 稳定常数β β值越大,配离子越稳定 2. 不稳定常数β’ β’值越大表示配离子越容易解离,即越不稳定

  27. 3. 逐级稳定常数K稳 Cu2++NH3 [Cu(NH3)]2+ 第一级稳定常数 [Cu(NH3)]2+ +NH3 [Cu(NH3)2]2+ 第二级稳定常数 [Cu(NH3)2]2+ +NH3 [Cu(NH3)3]2+ 第三级稳定常数 [Cu(NH3)3]2++NH3 [Cu(NH3)4]2+ 第四级稳定常数

  28. 4.(累积)稳定常数(β) β1 =K1 β2 =K1K2 βn =K1 K2Kn 相同类型的配合物,可从β大小比较稳定性: 如: 稳定性 [Zn(NH3)4]2+ > [Cd(NH3)4]2+ < [Cu(NH3)4]2+ β5×108 3.6×106 2.0×1013 不同类型的配合物,不能用β大小比较稳定性 配合物的稳定性指:配合物的发生解离的难易程度。

  29. 解: Cu2+ + 4NH3 [Cu(NH3)4]2+ c([Cu(NH3)4]2+)/c β = =2.0×1013 {c(Cu2+)/c }{c(NH3)/c }4 1.0×10–3 =2.0×1013 x(1.0)4 计算配合物溶液中有关的离子浓度 例1. c([Cu(NH3)4]2+)=1.0×10–3mol·L-1 c(NH3)=1.0mol·L-1, 计算溶液中c(Cu2+)。 平衡浓度/mol·L-1x 1.0 1.0×10–3 c(Cu2+)=4.8×10-17mol·L-1

  30. 例2:① 0.2mol·L-1AgNO3溶液10.00mL与0.4mol·L-1NH3·H2O 10.00mL混合,计算混合液中Ag+的浓度。 解:反应前: 将生成0.1mol·L-1的[Ag(NH3)2]+,∴体系中没有过量的Ag+和NH3。 设:混合液中Ag+的浓度为x: Ag+ + 2NH3 [Ag(NH3)2]+ 起始浓度/mol·L-1 0 0 0.1 平衡浓度/mol·L-1 x 2x 0.1-x 由于β很大,x很小,所以0.1-x≈0.1,代入β中得:

  31. ②若与1.0mol·L-1NH3·H2O 10.00mL混合,则混合液中Ag+的浓度又为多少? 解:反应前 设:Ag+的浓度为x Ag+ + 2NH3 [Ag(NH3)2]+ 起始浓度/mol·L-1 0 0.5-2×0.1=0.3 0.1 平衡浓度/mol·L-1 x 0.3+2x ≈0.3 0.1-x ≈ 0.1

  32. ③: 若在体系①中加入KCl 1.0×10-3mol,有无AgCl沉淀析出? 解:

  33. 10.4.2 配位解离平衡的移动 1.配位解离平衡和酸碱平衡 配体若是弱酸或弱碱,则加入酸或碱将会破坏配位平衡,使之发生解离 如:[Fe(C2O4)3]3- Fe3++3C2O42- K1=1/β 6H+ + 3C2O42- 3H2C2O4 K2=1/(Ka1.Ka2)3 总反应: [Fe(C2O4)3]3-+6H+ Fe3++3H2C2O4 K3

  34. 2.配位解离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 例1:计算[Zn(CN)4]2-+2e Zn+4CN-的φ (已知:φ(Zn2+/Zn)=-0.763V, β[Zn(CN)4]2-=5.8×1016) 分析:所求φ指的是:c([Zn(CN)4]2-)=1.0mol·L-1, c(CN-) =1.0mol·L-1 时的情况。∵溶液中只存在Zn2+/Zn电对,∴本质上是求Zn2++2e Zn 电极的φ。 又∵此时达到配位平衡的溶液中c(Zn2+)≠ 1.0mol·L-1∴关键是求出c(Zn2+) 解:

  35. 3.配位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对Ag+:沉淀剂的沉淀能力:S2->I- > Br- > Cl- 配位剂的配位能力:CN- > S2O32- > NH3

  36. 例:在1L NH3H2O中溶解0.1mol的AgCl,问氨水的最低浓度应为 多少?此时c(Ag+)为多少? 分析:氨水最低浓度指:恰好溶解0.1molAgCl所需的氨水浓度。此时一定生成了0.1mol [Ag(NH3)2]+,同时产生了0.1mol 的Cl-,且Qi=Ksp. 解:方法一:设平衡时氨水的浓度为x AgCl+2NH3 [Ag(NH3)2]+ + Cl- 起始浓度/mol.L-1 00.1 0.1 平衡浓度/molL-1 x 0.1 0.1

  37. 方法二: • AgCl Ag+ + Cl- • 起始浓度/mol.L-1 0 0.1 • 平衡浓度/mol.L-1 x 0.1+x≈0.1 c(Ag+)=Ksp/c(Cl-)=1.6×10-10/0.1=1.6×10 -9(mol.L-) • Ag+ + 2NH3 [Ag(NH3)2]+ 平衡浓度/molL-1 1.6×10-9 y 0.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