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曲阜中医药学校公开课 《 药理学 》

曲阜中医药学校公开课 《 药理学 》. 第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中药专业部 张习中. 复习旧课:. 1 、镇痛药的镇痛机制. 2 、吗啡最大的不良反应. 3 、吗啡急性中毒的表现.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基本作用.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素不同,故称为 NSAIDS。. (一 ) 解热作用. [发热] 当外热原(微生物、内毒素等)进入机体后 → 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热原(白介素1) → 作用于下丘脑前部 → PG 合成与释放 ↑ → 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体温↑。.

Download Presentation

曲阜中医药学校公开课 《 药理学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曲阜中医药学校公开课 《药理学》 第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中药专业部 张习中

  2. 复习旧课: 1、镇痛药的镇痛机制 2、吗啡最大的不良反应 3、吗啡急性中毒的表现

  3.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基本作用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素不同,故称为NSAIDS。

  4. (一)解热作用

  5. [发热]当外热原(微生物、内毒素等)进入机体后→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热原(白介素1)→作用于下丘脑前部→PG合成与释放↑→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体温↑。[发热]当外热原(微生物、内毒素等)进入机体后→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热原(白介素1)→作用于下丘脑前部→PG合成与释放↑→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体温↑。

  6. 机制:抑制中枢环加氧酶(COX),使PG合成减少从而发挥解热作用。是否见热必解?机制:抑制中枢环加氧酶(COX),使PG合成减少从而发挥解热作用。是否见热必解?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因此,不宜见热就解。由于T过高能消耗体力,并引起头痛、失眠、惊厥等,解热对症疗法很有必要。对小儿、年老体弱慎防虚脱。

  7. 与氯丙嗪不同,氯丙嗪直接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功能,在物理降温配合下,可降低高热和正常体温。 可以洗热水澡吗? 可以冬泳吗?

  8. 痛的产生: 提高痛觉对致炎致痛物质的敏感性 组织损伤炎症刺激 致炎致痛物质释放增多 刺激感觉神经末梢 (二)镇痛作用 作用机制:抑制炎症部位PG合成,作用部位在外周。 PG本身为致炎物质 疼痛 PG在此起到痛觉增敏的作用

  9. 【特点】 1.对轻、中度疼痛,慢性钝痛效果显著,但对内脏平滑肌绞痛、剧痛无效。 2.镇痛的同时不产生欣快感,无耐受性和成瘾性。

  10. (三)抗炎、抗风湿作用 炎症的表现: 红肿热痛 [机理]抑制PG合成与释放,产生抗炎、抗风湿作用(解热与镇痛)。 PG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体内活性物质,对致炎致痛物质有增敏作用。

  11. 一、水杨酸类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Aspirin) 阿司匹林已使用百年之久,是解热镇痛药中应用最早和最广泛的药物,也是历史上最成功的药物之一,号称药物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

  12. 【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 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常与其他解热药配成复方(APC),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N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一次0.3—0.6g,一日三次,必要时每4小时一次) “感冒发烧,阿司匹林一包”

  13. 2.抗炎抗风湿 抗炎、抗风湿作用显著,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使急性风湿病人24~48小时内退热,关节红肿及剧痛缓解。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以迅速镇痛,消退关节炎症,减轻关节损伤目前仍是首选药。

  14. 3.抗血栓形成(小剂量) 约翰·万恩 [机理] 抑制环加氧酶,使血栓素A2(TXA2)形成减少,从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主要用于防止冠脉血栓和脑血栓的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等。

  15. 阿斯匹林高浓度时能抑制血管壁中PG合成酶,使PGI2合成减少,促进血栓形成。这是因为PGI2是TXA2的对抗剂,它的合成减少可促进血栓形成。阿斯匹林高浓度时能抑制血管壁中PG合成酶,使PGI2合成减少,促进血栓形成。这是因为PGI2是TXA2的对抗剂,它的合成减少可促进血栓形成。 故防止血栓形成宜采用小剂量(50-100mg/日。

  16. 4.其他作用 (1)阿司匹林可以用于治疗胆道蛔虫。 (一次1g,每日2—3次,连用2—3天,阵发性绞痛停止24小时后进行驱虫治疗。)

  17. 4.其他作用 (2)阿司匹林可以用于治疗痛风。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 是一种因嘌呤代谢障碍,使尿酸累积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

  18. 阿司匹林的用量

  19.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上腹不适、胃出血及加重胃溃疡。胃溃疡患者禁用。 原因: ①口服可直接刺激胃粘膜; ②血浓度高则兴奋 催吐化学感受区; ③抑制胃粘膜PG 合成,增加胃酸分 泌,削弱了屏障作用。

  20. 阿司匹林是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其主要副作用之一就是胃黏膜损伤。   如果服用阿司匹林后饮酒,这种副作用常常会被“放大”。这是因为:一方面,饮酒本身可以引起胃黏膜损伤,另方面,饮酒能使胃酸分泌增加,加重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害,轻者可以引起胃毛细血管出血、大便潜血阳性,严重者可引起胃大出血。因此,有胃溃疡、胃出血病史的患者更应格外注意。

  21. 案例 某男,56岁,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脑中风,可是他胃肠不好,每次吃饭都胃部不适,有段时间甚至拒服阿司匹林,请问如何才能减少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 饭后服药, 同服抗酸药, 服用肠溶片可减轻。

  22. 【不良反应】 2. 凝血障碍: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还可以导致出血,用VitK防治。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制凝血酶原形成有关。任何手术前一周都不能 使用阿司匹林。

  23. 【不良反应】 3.过敏反应:偶见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某些哮喘病人可诱发哮喘--阿斯匹林哮喘。 该哮喘不是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过敏反应,而是与抑制PG合成有关,导致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故AD治疗无效。

  24. 【不良反应】 4.瑞夷综合征:

  25. 【不良反应】 5.水杨酸反应(》5g/d):表现有头痛、头晕、耳鸣、听力减退,甚至精神失常, 停药,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加速水杨酸排泄。

  26. 作业一: 1、阿司匹林与氯丙嗪降温机制有何不同? 2、阿司匹林与镇痛药镇痛机制有何不同? 3、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有哪些?

  27. 作业二: 调查: 你的周围有多少人使用过阿司匹林(或者含有阿司匹林),为什么使用,效果如何,是否出现过不良反应?

  28. 谢谢听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