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likes | 225 Views
发生在幼儿肛周尿道口的带状疱疹. 作者介绍 胡文英,女,硕士在读 E-mail: huwenying31@163.com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邮编 610041 *通讯作者:冉玉平,博导 E-mail: ranyuping@vip.sina.com. 胡文英 1 冉玉平 1 * 康道现 1 雷 松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1. 皮肤性病科; 2. 病理科.
E N D
发生在幼儿肛周尿道口的带状疱疹 作者介绍 胡文英,女,硕士在读 E-mail: huwenying31@163.com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邮编 610041 *通讯作者:冉玉平,博导 E-mail: ranyuping@vip.sina.com 胡文英1冉玉平1*康道现1雷 松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1.皮肤性病科;2.病理科 摘要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明显的神经痛。报道1例幼儿带状疱疹。患儿男,2岁8个月,因肛周、尿道口红斑、水疱伴疼痛4天就诊,钳取疱壁于透射电镜下查见细胞核内大量圆形至椭圆形病毒颗粒。依据临床表现及电镜检查诊断为带状疱疹,予以伐昔洛韦(维德思)抗病毒治疗,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易贝)促进表皮细胞生长。治疗2天后皮损消退,疼痛减轻,14天后痊愈停药。无不良反应,随访1月未复发。通过本病例,我们以解剖学为依据解释肛周尿道口带状疱疹临床特点,并展示透射电镜在特殊带状疱疹诊断中的应用。 前 言 b b 带状疱疹好发于春秋季,成人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趋势。以成簇水疱,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单侧性及有明显的神经痛为特点。发生于幼儿及会阴部的病例少见,而在肛周、尿道口的带状疱疹更是罕见,现报告一例。 a a 临床资料 图1. 治疗前 图2.伐昔洛韦250mg bid,2天后 患儿男,2岁8个月,因会阴红斑、水疱伴疼痛4天前来就诊。4天前患儿家属发现其肛周出现一黄豆大小丘疹,触痛明显,烦躁不适。2天前肛周出现红斑及糜烂,院外诊断皮肤溃疡并予以中药坐浴,未见好转,1天前红斑基础上出现5个米粒至绿豆大水疱尿道口上亦出现类似红斑水疱,夜间疼痛不能入睡,院外诊断肛周炎治疗(具体不详)无效。查体肛周见约2×3cm水肿性淡红斑,红斑基础上分布簇集性绿豆大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浑浊,部分水疱融合、破裂形成糜烂面(图1a)尿道口亦查见红斑和水疱(图1b)。患儿奶奶有带状疱疹的病史。 D p 诊断与治疗 c 依据临床特点拟诊为带状疱疹,完善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无异常,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钳取疱壁经戊二醛固定、酒精脱水、真空干燥后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细胞核内查见大量圆形至椭圆形的病毒颗粒(图3)。病毒颗粒以核衣壳的形式存在,在细胞核内可见有电子致密核心的D型核衣壳,有颗粒状核心的P型核衣壳以及具有电子透明核心的C型核衣壳1(图4)。依据临床表现以及电镜检查确诊为肛周尿道口带状疱疹。给予口服伐昔洛韦(维德思,GSK)250mg每天2次,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易贝)每天1次。治疗2天后水疱消退、疼痛感明显减轻,病情控制(图2)。治疗14天后皮损及自觉症状消失痊愈停药,未见不良反应。 图3. 透射电镜 50000倍 图4. 透射电镜80000倍 图2 讨 论 带状疱疹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的DNA病毒,常侵犯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等。侵犯阴部神经导致肛周尿道口带状疱疹少见。阴部神经向内行分为肛神经、会阴神经和阴茎背神经。分布至会阴部和外生殖器皮肤和肌肉2(图5)。当病毒侵犯阴部神经后会沿着三条分支形成肛周、生殖器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会阴神经有少许分支支配对侧区域2,故皮损分布于肛门两侧而不是普通带状疱疹单侧分布的特点,容易误诊,漏诊。 一项近百万病例的研究发现约三分之二带状疱疹发生在60岁以上,幼儿带状疱疹少见,有带状疱疹家族史者带状疱疹发生率(39%)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1%),(p < 0.001)3。 本患儿有患病家族史,拟诊为带状疱疹后给予伐昔洛韦抗病毒治疗能很快控制症状未见副作用,提示该药对幼儿带状疱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治疗前钳取疱壁行透射电镜查找病原体为确诊和抗病毒治疗提供根据。男性会阴和肛周的神经解剖学特点决定了此患儿发生在肛周、尿道口带状疱疹皮损分布特点。抗病毒治疗与透射电镜确认病原体,使患儿得到及时、准确诊治。 图5. 男性会阴神经解剖图4 图6.男性盆腔神经解剖图4 参考文献 1.宋艳艳,王志玉,王桂亭.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地方分离株在兔脑神经细胞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特征.中国病毒学,2001;16(2):135-139 2. 周长满.,王雪岷,谢中光.闭空神经与阴部神经缝接治疗截瘫后的大小便失禁. 临床解剖学杂志,1986;4(4):204 3. Hicks LD, Cook-Norris RH, MendozaN, et al.Family history as a risk factor for herpes zoster: a case-control study. Arch Dermatol. 2008;144:603-8. 4.王怀经.奈特人体解剖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89-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