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9

长春一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阶段总结

长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项督导检查汇报材料. 长春一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阶段总结. 长春市第一中学 白智才 2008 年 4 月 16 日. 课改背景. 长春一中的新课改工作,与我省的其他兄弟学校相比,是有很大差别的。 长春一中借助我个人的资源优势,将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新课改的成功经验和操作层面上的具体做法进行行为跟进和专题研究,结合我主持的全国中心城市课改协作体 《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推进策略研究 》 科研课题成果,对我校的高一新课改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高端介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汇报提纲. 一、 经验与成绩 二、 问题与困惑 三、 建议与措施

hope-kle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长春一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阶段总结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长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项督导检查汇报材料长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项督导检查汇报材料 长春一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阶段总结 长春市第一中学 白智才 2008年4月16日

  2. 课改背景 长春一中的新课改工作,与我省的其他兄弟学校相比,是有很大差别的。 长春一中借助我个人的资源优势,将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新课改的成功经验和操作层面上的具体做法进行行为跟进和专题研究,结合我主持的全国中心城市课改协作体《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推进策略研究》科研课题成果,对我校的高一新课改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高端介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3. 汇报提纲 一、经验与成绩 二、问题与困惑 三、建议与措施 四、下阶段的工作思路和重点

  4. 一、经验与成绩 (一)课程管理 (二)课堂教学 (三)校本教研

  5. (一)课程管理 1.加强对课改实验工作的领导和统一管理,切实做好课程设置这一基础和关键工作,确保课改实验的健康发展。 (1)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长春市第一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学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各项工作。 (2)研究制定了有关“课程管理”的各种指导性文件,对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进行科学引领和规范管理。这些文件对指导我校和广大教师开展新课程实验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为新课程实验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行动指南。 (3)采用“半模块教学”,对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提出了开设意见,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这种灵活的安排,保留了新课程“领域——科目——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又兼顾了目前的办学条件,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这一研究成果,广州、南京等城市也在使用。

  6. 2.关注难点,深化亮点,把“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出特色,实现高中新课改的全程发展。2.关注难点,深化亮点,把“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出特色,实现高中新课改的全程发展。 (1)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 校本课程是新课改的一个难点(特别是选修II——任意性选修),同时又是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展现教师专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校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下面是部分成果展示: 2004年5月,从长春一中“全面发展,人文见长”教育哲学出发,我校确定了构建以人文方向课程为主流选题、兼有其它方向课程选题的比较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使课程特色化和使特色课程化)。 四年来,我校立足学生需求,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有效规范开发程序,已基本形成修身拓展类、学科特长类、兴趣社团类的校本课程结构。

  7. 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调研 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与基础,是校本课程的生命力所在。 为满足和培养学生兴趣,2004—2007年期间,我们坚持每年都对学校学生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需求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在学校拟开设的七大门类课程(主体性品质修养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类、西方文明与国际理解类、人类与环境类、科学发展与科学精神类、生活技能与健身、艺术类和学科特长类)中,学生的需求有相当的一致性,学生最喜欢或最需要帮助的是生活技能与健身、艺术类,占到40%左右;其次是自身修养类,占15%左右。调查表明:学生对贴近生活、了解世界、关注自我、艺术熏陶等方面的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渴望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养。

  8. 问卷调查结果: 第一选择 1.生活技能与健身、艺术类:43.2% 2.主体性品质与修养类:16.8% 3.西方文明与国际理解类:11.7% 4.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类:9.6% 5.科学发展与科学精神类:8.7% 6.学科特长类:6.5% 7.人类与环境类:3.1%

  9. 长春市第一中学校本课程一览表

  10. 2007-2008学年长春市第一中学校本选修课程开设计划2007-2008学年长春市第一中学校本选修课程开设计划 高一年上学期供选课程 任课教师 教师代码 任课学科 拟开设课程 课程代码 李阳 200601 数学 高一数学竞赛选讲 101 王作纯 200602 物理 高中物理思维与方法训练 102 杨向荣 200603 化学 生活与化学 103 任远 200604 英语 英语歌曲与歌词的赏析 104 张丽 200605 语文 中学生学习策略 105 任彤威 200606 历史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106 肖瑛 200607 地理 旅游地理 107 姜红 200608 语文 旁观张爱玲 108

  11. 高二年上学期供选课程 任课教师 教师代码 任课学科 拟开设课程 课程代码 刘磊 200609 数学 数学方法选讲 201 李晓峰 200610 数学 数学高效学习法 202 冯艳茹 200611 数学 数学发展史选讲(1-2) 203 王英芝 200612 英语 中外文化差异 204 张丽 200613 语文 走进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世界 205 任彤威 200614 历史 孙子兵法与市场营销 206 张皓月 200615 政治 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207 杨向荣 200616 化学 生活与化学 208 隋红嫱 200617 语文 古代文化常识浅讲 209 孙玉良 200618 英语 日语初步 210

  12. 高一年下学期供选课程 任课教师 教师代码 任课学科 拟开设课程 课程代码 郜杰 200619 政治 科学思维常识 109 王洪艳 200620 化学 生活与化学 110 王兆霞 200621 地理 人类发展与生存环境 111 李晓峰 200622 数学 三十六计 112 卫平 200623 政治 心理人生 113 陈家松 200624 物理 物理解题思路与技巧 114 姜红 200625 语文 中国现代散文史 115 张丽 200626 语文 现代汉语知识初探 116

  13. 高二年下学期供选课程 任课教师 教师代码 任课学科 拟开设课程 课程代码 张皓月 200627 政治 劳动法学 211 冯燕茹 200628 数学 数学建模 212 杨帆 200629 语文 中国实用文体写作常识 213 贺兵 200630 语文 常见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2) 214 王露 200631 生物 分子与细胞 215 王磊 200632 地理 旅游地理 216 任彤威 200633 历史 中东史概论 217 赵景春 200634 数学 数学故事 218 王英芝 200635 英语 英语国家概况 219

  14.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的研究性学习主要从三方面开展: 一是走向社会,跨学科开设; 二是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科内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开设; 三是使用各种资料包,用自学、查阅资料以及讨论等方式,结合选修课开设。 针对新课程实验带来课时严重不足的矛盾,我们把原来固定的每周3课时,调整为每周不固定安排课时,除开题和结题集中时间,研究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把原来的每学期至少完成1个课题,三年至少完成5个课题的规定调整为保证学生在一个学年内完成1~2个研究专题。这一研究成果也被广州、南京等城市教研室采用。

  15. (3)建立发展性、表现性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难点。几年的评价改革实验,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7年,我们通过项目研究攻关,在高中学分认定与管理、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加强对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指导和诚信度督查,积极探索高中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的运用。开展高中生综合素质网络建构式评价方式探索和实践,我一些班级进行这方面的先行探索,待取得经验后再大面积推广。

  16. 此外,我校还重点加强了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管理和指导。通用技术课程是本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课程设置改革的一个亮点。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困难,一是缺乏专业师资,二是认识不足(不是高考科目),当然还有缺乏专业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等困难。在课程开设上,我校的推进策略是分步走:第一步,保证开设必修模块;第二步,保证必修块质量;第三步,选修模块的开设质量逐步提高。为了保证通用技术课程开齐开好,我校从几个方面作了努力,如组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大专项经费的投入;纳入课程督导评估;定期安排学生学业抽测等。此外,我校还重点加强了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管理和指导。通用技术课程是本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课程设置改革的一个亮点。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困难,一是缺乏专业师资,二是认识不足(不是高考科目),当然还有缺乏专业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等困难。在课程开设上,我校的推进策略是分步走:第一步,保证开设必修模块;第二步,保证必修块质量;第三步,选修模块的开设质量逐步提高。为了保证通用技术课程开齐开好,我校从几个方面作了努力,如组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大专项经费的投入;纳入课程督导评估;定期安排学生学业抽测等。

  17. (二)课堂教学 1.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研究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难点在教学管理,重点在课堂教学。所以,我校自始至终都把“加强课堂教学”作为新课程实验的核心环节来抓。 新课程刚开始实验,教学上的问题和困难很多,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教师们普遍反映课时紧张。这一方面是由于新课程的内容和要求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包括选取的知识内容改变了,内容的编排体系逻辑结构改变了,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改变了;重视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运用。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普遍不适应。

  18. (二)课堂教学 面对困惑和困难,我们提出了缓解矛盾的三个指导性措施: (1)从把握教学内容人手,加强对必修教材的深度研究; (2)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改善课堂教学状态,充分利用我校“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所形成的系列成果,改进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从教学内部舒缓课时紧张的矛盾; (3)依据新课标的弹性,坚持在教学上要分层要求和分步到位。

  19. (1)从把握教学内容入手,加强对必修教材的深度研究(1)从把握教学内容入手,加强对必修教材的深度研究 我校对新课程内容的研究是分两步走的。 第一步:重点从目标把握、内容选取、知识间逻辑结构、教学呈现方式四个方面对新课标新教材的体系开展研究,主要研究解决每个模块分别选取了哪些内容,以什么方式呈现;各模块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的逻辑结构,每个知识点在不同的模块中分别应该把握到什么要求;新课程中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哪些知识载体以什么方式呈现的。 第二步:我们引领广大教师,在课标的框架下,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既忠实于课标又不迷信教材,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用教材教”的精神,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合、换、改、调,大胆删去非课标内容;增补、替换、更新有利学习的缺漏知识;改进知识呈现方式、调整呈现内容顺序。同时要求各备课组从知识结构体系、难度要求把握、呈现顺序方式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教材重组意见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指导意见,实现真正意义上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20. (2)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改善课堂教学状态,充分利用我校“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所形成的系列成果,改进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从教学内部舒缓课时紧张的矛盾。(2)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改善课堂教学状态,充分利用我校“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所形成的系列成果,改进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从教学内部舒缓课时紧张的矛盾。 为了舒缓课时紧张这个比较尖锐的矛盾,我们主要的解决办法就是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改善课堂教学状态。一方面,开展“学案教学” 教学策略的深度研究;另一方面开展“探究教学”教学策略的深度研究。在具体操作策略上,我们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组织了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通过观课调研,运用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原理和评价技术,与广大教师面对面地系统研讨,催生一批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同时解决了课时紧张的矛盾。 与教学策略研究同步,还开展了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我们认识到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兼容性的“丰富”而不是替代性的“转变”,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有辩证的态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一定要大力倡导,同时也一定要讲实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与我市最近十年来课堂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教学方式变革不能简单化地“先破后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不能强调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就把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启发式教学、独立思考视为“陈旧”而取消。

  21. (2)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改善课堂教学状态,充分利用我校“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所形成的成果,改进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从教学内部舒缓课时紧张矛盾。(2)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改善课堂教学状态,充分利用我校“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所形成的成果,改进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从教学内部舒缓课时紧张矛盾。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重点研究了课堂教学中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生自主活动,总结了三条经验。首先,探究要选择在教学重点内容上展开,对非主干非核心的内容采取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方式,以有利于腾出更多课堂时间,在重点问题上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实验和探究;其次,课堂上的学生活动应当关注全体学生。课堂活动不能成为少数学生的表演。这一方面靠教师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手段设计出恰当的问题,组织起能引发共鸣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也要靠教师用各种课堂技巧,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再次,学生的探究学习应当有结果。探究、讨论最终都要在“双基”上得到体现和落实。若只有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并没有掌握到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课,不能成为好的课。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逐步深化,各种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尖锐的是教学时间紧张,学校很无奈地被迫选择了周末补课,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加重。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一个凸显的问题。此时适逢我国正在酝酿启动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把新课程的“有效教学”作为课程实验进入攻坚阶段研究的主题,作为破解目前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困局的利刃,作为普通高中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我们提出的新课程的有效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两个含义。这个课题受到学校和各学科积极的响应,围绕诸如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否都要在每堂课体现,新课程教材是否淡化学科知识结构,新教材能重新处理吗,新课程还需要接受式学习吗,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吗,自主学习=课堂自学吗,探究教学=师生讨论吗,气氛活跃=学生活动吗,有限的教学时间怎样组织探究式教学等实际问题开展各个层面的研讨。目前这项活动还在深入研究之中……

  22. (3)依据新课标的弹性,坚持在教学上分层要求和分步到位(3)依据新课标的弹性,坚持在教学上分层要求和分步到位 我们采用了以下两种措施,控制教学要求: 由于新课标的弹性,在必修教学和选修教学上要控制好教学标高,必修课教学不要一步到位,要分阶段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 在采用“差异教学”、“学案教学”和“271课堂教学法则”等教学理论指导新课程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水平基础上都能获得最优发展。

  23. 2.加强对课堂教学环节的深度研究 (1)教师的提问 • 提问的类型 • 提问的数量 • 提问的认知层次 • 提问的方式 • 问题的指向 • 学生回答的方式 • 教师理答的方式 ………………

  24. 教师提问的类型 • 科学式提问。其基本样式有三种,即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 • 价值性提问。其基本样式是应该怎么样、应该是什么,应该为什么。 • 发散性提问。其基本样式:还会怎么样,还会是什么,还会为什么。 • 质疑式提问。一般有两种样式,即而对已有的命题和见解从两个方面打上问号:“仅仅如此吗?”“确实如此吗?”。前一种是深化性质疑式提问思路,后一种是否定性质疑式提问思路。

  25. 教学阶段 听听读读 引情入境 整体感知 语言实践 精读感悟 激发情感 创设情境 表达情感 扩展阅读 深化情感 合计 问题数 预设 2 1 4 2 0 9 生成 10 9 31 6 1 57 案例: 各教学阶段问题数的预设与生成

  26. 一级编码 二级编码 总数 占提问总次数()% 指向问题内部 获得问题结论 16 28.1% 引发学生思考 29 50.9% 合计 45 78.9% 指向问题外部 (课堂管理) 提醒 0 0 激励 12 21.1% 惩罚 0 0 合计 12 21.1% 问题的目的指向

  27. 学生回答方式 频次 百分率 集体齐答 9 10.6% 讨论后汇报 2 2.4% 个别回答 69 81.1% 自由答 5 5.9% 学生应答方式

  28. 学生回答类型 频次 百分比 无回答 2 2.4% 机械判断是否 5 5.9% 认知记忆性回答 13 15.3% 推理性回答 31 36.5% 创造评价性回答 34 40.0% 学生回答的类型

  29. 教师理答方式 频次 百分比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4 6.3%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0 0 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 9 14.3% 追问 8 12.7%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0 63.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 3.17% 教师理答的方式

  30. 关注知识传授 高认知水平 关注学生发展 高参与度 提高教学质量 (2)课堂观察

  31. 课堂教学观察表 八个视角:①内容设计 ② 教学表述 ③进度安排 ④资源利用 ⑤ 激发动机 ⑥师生互动 ⑦自主学习 ⑧鼓励创新

  32. 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认知贡献 较有效 较有效 少有效 少有效 最有效 最有效 最有效 较有效 较有效 较有效 较有效 少有效 少有效 少有效 最有效 最有效 较有效 最有效

  33. 例:某节课堂里的语言流动记录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讲桌

  34. 讲桌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 + + 男 男 女 女 - ? ? + ? + ? 女 + ? 男 ? 女 男 男 女 男 女 ? ? ? 男 男 女 女 女 女 ? ? + 男 男 女 女 男 女 + ? 男 女 男 ? 说明:用箭头表示语言互动的流向,箭头的起始点代表发问者;箭头的方向表示回答这一问题者。在图中向上箭头表示学生提出问题,向下表示来自教师的问题或反馈;其中问号表示教师提出问题、加号表示教师正面反馈、负号表示教师负面反馈。 例:课堂里的语言流动记录2

  35. 男29 男9 男3 女7 男1 男23 女11 男5 女17 男19 男21 女27 女25 男15 女13 女24 男14 男18 男8 男12 女26 男16 男28 男10 女20 女4 女22 女2 女6 例:课堂里的移动方式 学生的移动位置

  36. 17 3 5 8 16 1 23 43 29 41 36 24 35 7 30 40 18 14 11 26 13 4 19 15 27 42 28 10 33 20 39 32 21 25 34 2 31 22 38 6 12 9 37 说明:该图是2007年某班学生学习讨论关系图。全班43名学生中有4名没有加入到集体讨论,班内有5个讨论中心,其中29名学生可以全部连通。图中椭圆表示女生、矩形表示男生,数字是学号;箭头的方向表明该学生愿意主动和另一学生讨论。

  37. 例:教师的移动位置记录

  38. 例:课堂上语言互动分析 时间线标记

  39. (三)校本教研 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缩小新课程从文本课程到实施课程的落差,是我校推进新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策略,而加强校本培训、建设一支适应新课程的师资队伍是主要措施。我校针对新旧教研组的教研进行了深度调研,得出如下初步结论(见下表)

  40. 以往的教研组教研 现行的教研组教研 课程背景 一纲一本,预设本位 一纲多本,生成本位 上级管理 统得过多,以管理为主 权利下放,加强服务功能 相关部门 条块分割 整合协作 支持机构 封闭单一 开放多元 教研文化 指令驱动,对上级负责 自主研究,促自我发展 教研取向 教学操作的熟练化 研究状态的常态化 教研倾向 形式化,表面化 有效性,生成性 教研职责 教研组长负全责 教研人人有责 主题来源 自上而下 上下结合 内容侧重 教学进度,重难点和方法的统一确定 教育教学过程中真实问题的智慧解决 教研评价 教研活动的形式和频次 教研的内容和过程体验 教师角色 配角、教书匠 主体、研究者 教师状态 在被动的状态下应付 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 学校风貌 千校一面 校本特色

  41. (三)校本教研 长春一中的校本培训是将教师集体备课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开展的,制定了高中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和长春一中备课组建设方案、对话式培训实施方案。对校本培训进行了深入研究,把培训类型分为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习型教研等三种类型,培训基本方式分为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案例研究等四种基本教研方式。其中,有两项研究成果值得推介: 1.案例研究(又称“行动教育”); 2.对话式培训(又称“九个一”工程)

  42. 1.案例研究(又称“行动教育”) (1)行动教育的原理性分析 一个课例——两次反思——三个阶段 一个课例为载体:理念学习、情境设计、行为反省 原行为阶段 新行为阶段 新设计阶段 反思二 反思一 改善行为 ——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 更新理念 ——已有行为与新理念的差距 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 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 新理念下对课例的新设计

  43. (2) “行动教育”的具体操作模式 循环Ⅱ 循环Ⅲ 否 课堂观察 便是新课程教学行为 课堂观察 便是新课程教学行为 理论学习 建立新的行为标准 确 定 研 究 专 题 确 定 研 究 专 题 拟定(修改)教学行为方案 互动反思 提高认识 选择研究课题 尝试、观察新的行为 否 结束专题 开始 是 结束 课题 是 循环Ⅰ

  44. 教学设计 反馈会议 课堂观察 在实践中的推广与运用(同课再构) (1)一个教师小组,邀请一、二位外来研究者,坐在一起学习有关文献、文件,交流分享各自体验,首先形成理念高地,然后切入一个课例,寻找差距,设计如何改进以往做法的上课计划。 (2)按改进的计划上课,同事、研究者看课,课后再坐在一起反省与实际效果的差距,修改上课计划。 (3)按修改后的计划再上,再一次看课,接着再讨论,把整个过程写成报告,如此一学期几次,逐步建立“行动教育”的知识库。

  45. 2.对话式培训(又称“九个一”工程) 我校的这项研究成果已被长春市教育局认定为2008年长春市中小学继续教育的重点培训项目。 (1)对话式培训的主要内容:

  46. 指定各备课组培训对象安排表 提前一周通知有关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并作指导 说课及教学实施过程观察 课堂教学实录反思与评价 对话式培训材料存档(由备课组收集并将档案目录报教务处) 对话式培训案例研究(各教研组) (2)对话式培训的操作流程

  47. 长春一中高中新课程培训内容一览表(2007~2008学年度)长春一中高中新课程培训内容一览表(2007~2008学年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