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842 Views
台灣馬醉木. 英文名稱: Taiwan Pieris 學 名: Pieris taiwanensis Hayata 科 名: 杜鵑花科 (Ericaceae) 別 稱: 台灣浸木、台灣桂木、馬醉木. 原產地:台灣 ‧ 分 布: 中央山脈生於海拔 1,000~3,300 公尺高 ( 低至高海拔 ) 的開闊地或林緣。台灣的分布情形是北部山區低山帶即可發現,例如陽明山區,越往南部,分布的海拔高度越高。 用 途: 1. 觀賞用:庭植為添景樹或作綠籬,亦可盆栽觀賞。 2. 花枝為優良花材。 3. 藥用:莖葉煎汁,可供殺蟲.
E N D
台灣馬醉木 英文名稱:Taiwan Pieris 學 名:Pieris taiwanensis Hayata 科 名:杜鵑花科(Ericaceae) 別 稱:台灣浸木、台灣桂木、馬醉木
原產地:台灣 ‧分 布:中央山脈生於海拔 1,000~3,300 公尺高(低至高海拔)的開闊地或林緣。台灣的分布情形是北部山區低山帶即可發現,例如陽明山區,越往南部,分布的海拔高度越高。 用 途: 1.觀賞用:庭植為添景樹或作綠籬,亦可盆栽觀賞。 2.花枝為優良花材。 3.藥用:莖葉煎汁,可供殺蟲
莖:常綠性灌木,高 1~3 公尺,小枝光滑。 ‧葉:葉叢集枝端,幼嫩時成紫紅色,革質,倒披針至披針狀長橢圓形,長 5~8 公分,先端略漸尖,葉柄長 1~1.5 公分,光滑。 ‧花:春、秋兩季開花,花蕾、花軸長呈紫紅色,花序總狀,簇生於枝梢,花密集開放,懸垂性,花萼革質,花冠壺形,白色。 ‧果實:蒴果球形,徑約 0.7 公分,胞背裂開,種子多數。
十大功勞 英文名稱:japanese Mahonia,China Mahonia‧學 名:Mahonia japonica (Thunb.) DC.Ilex japonica Thunb. ex MurrayMahonia japonica (Thunb. ex Murray) DC‧科 名:小蘗科(Berberidaceae)十大功勞屬(Mahonia)‧ 別 稱:老鼠子刺、榕樣南燭、狗骨南天、山黃柏、刺黃柏、黃心樹、鐵八卦、天鼠刺、黃柏、角刺茶、華南十大功勞、日本十大功勞
原產地:中國大陸及日本、台灣‧分 布:台灣產於北部海拔 500~1000 公尺處。 ‧用途: 1. 盆景觀賞、園藝植栽。 2. 藥用:性味:全株:苦、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根、莖、葉、果實含小蘗鹼,均可入藥,曬乾後備用,外用適量。
莖:常綠小灌木,木材黃色,高約 2~4 公尺。 ‧葉:葉常叢生於枝端,一回奇數羽狀複葉,具小葉 5~7 對;小葉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大小富變化,先端刺狀漸尖,基部心形,葉緣略反捲,針狀、革質、基部偏斜、有鞘,具 3~6 枚齒牙狀鋸齒。 ‧花:早春開黃色花,總狀花序,頂生,萼片九枚、三列,花瓣六枚,基部有腺體兩枚,雌蕊六枚,雄蕊一枚。 ‧果:漿果卵圓形,夏季熟時呈紫黑色。
草海桐 ‧英文名稱:Sea Lettuce ‧學 名:Scaevolasericea Forst. f. ex VahlScaevolasericea VahlLobeliataccada GaertnerScaevolakoenigii VahlScaevolakoenigii Vahl var. glabra Matsum.Scaevolataccada (Gaertner) Roxb.Scaevolasericea Forster f. ‧科 名:草海桐科(Goodeniaceae)草海桐屬(Scaevola) ‧別 名:水草、海草、海桐草、草扉、水草仔、大網梢、細葉水草
‧原產地:日本九州、琉球、太平洋島群、馬達加斯加、澳洲、墨西哥、瓜地馬拉‧原產地:日本九州、琉球、太平洋島群、馬達加斯加、澳洲、墨西哥、瓜地馬拉 ‧分布:台灣各地岩石及珊瑚礁隆起海岸及島嶼均可發現。 ‧用 途: 1. 海邊防風、定砂、綠化、美化樹種。 2. 園藝觀賞用:台灣全島普遍作為花壇、盆栽之觀賞植物。 3.食用:草海桐的嫩葉及多汁而美味的果實可供食用。 4.藥用:葉、樹皮:治腳氣病;全草:搗敷腫毒;葉:治扭傷,風濕關結痛。
‧莖:亞灌木,高可達 1~5 公尺,莖叢生,枝條粗肥,葉腋具毛叢,其它部位光滑無毛。 ‧葉:單葉互生,肉質,叢集於枝條頂端,近無柄或具短柄,長倒卵形至匙形,葉基下延形,葉尖鈍圓,葉緣為全緣或上半部疏鈍齒牙緣,稍反捲。 ‧花:花序為聚繖花序,腋生;苞片狹披針形,對生,基部被毛叢;花萼 5 裂,裂片披針形,花冠白色,基部筒狀,歪筒形,冠筒背側分裂至基部,內側密被長毛,先端 5 裂,裂片倒卵形,被緣毛;花冠左右對稱花,而非輻射對稱花;雄蕊 5 枚,略與冠筒等長;雌蕊花柱彎曲,子房 2 室,下位,倒卵形,花柱粗肥,較雄蕊長,下部被毛,柱頭鈍,具盃形苞膜,膜緣被白毛。 ‧果:果實為核果,,橢圓形,成熟時白色,被增大的宿萼所包裹,多汁而味美,可供食用。
梔子花 中文别名:黄梔子、金梔子、銀梔子、山梔花、林蘭、木丹、越桃、木横枝、玉荷花、 學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英文名:Cape Jasmine 科屬:茜草科
用 途: 1.本種作盆景植物,稱“水橫枝”;花大而美麗、芳香,廣植於庭園供觀賞。 2.乾燥成熟果實是常用中藥,其主要化學成分有去羥梔子甙,能清熱利尿、瀉火除煩、涼血解毒、散瘀。葉、花、根亦可作藥用。
葉形多樣,通常為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頂端漸尖、驟然長漸尖或短尖而鈍,基部楔形或短尖,兩面常無毛,上面亮綠,下面色較暗;側脈8-15對,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托葉膜質。葉形多樣,通常為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頂端漸尖、驟然長漸尖或短尖而鈍,基部楔形或短尖,兩面常無毛,上面亮綠,下面色較暗;側脈8-15對,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托葉膜質。 花芳香,通常單朵生於枝頂,萼管倒圓錐形或卵形,長8-25毫米,有縱棱,萼簷管形,膨大,頂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結果時增長,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黃色,高腳碟狀,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狹圓筒形,頂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廣展,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花絲極短,花藥線形,伸出;花柱粗厚,柱頭紡錘形,伸出,子房黃色,平滑。 果卵形、近球形、橢圓形或長圓形,黃色或橙紅色,有翅狀縱棱5-9條,頂部的宿存萼片長達4厘米,寬達6毫米;種子多數,扁,近圓形而稍有棱角。 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厚葉石斑木 英文名稱:Yedda Hawthorn,Whole-leaf Hawthorn,Indian Hawthorn ‧學名:Rhaphiolepisindica (L.) Lindl. ex Ker var. umbellata (Thunb. ex Murray) OhashiPhaphiolepisintegerrima Hook. & Arn. var. mertensii (Sieb. & Zucc.) Makino ex Koidz.Rhaphiolepisindica (L.) Lindl. var. umbellata (Thunb. ex Murray) OhashiRhaphiolepisintegerrima Hook. & Arn.Rhaphiolepisjaponica Sieb. & Zucc. var. intergerrima Hook. f.Rhaphiolepisumbellata (Thunb. ex Murray) Makino var. integerrima (Hook. & arn.) MasamuneRhaphiolepisumbellata (Thunb.) Makino var. integerrima (Hook et Arn.) MasamureRhaphiolepis umbellata (Thunb.) Makino ‧科名:薔薇科(Rosaceae)石斑木屬(Rhaphiolepis) ‧別名:革葉石斑木、繖花石斑木、石斑木
‧原產地:台灣、日本南部、琉球、小笠原群島、韓國‧分佈:台灣島北部近基隆海濱地區、蘭嶼和綠島。‧原產地:台灣、日本南部、琉球、小笠原群島、韓國‧分佈:台灣島北部近基隆海濱地區、蘭嶼和綠島。 ‧用途: 1. 園藝觀賞植物:因葉形雅緻,質地優美,獲園藝界選定為庭園植物,植栽各地,成為本土行道樹、綠籬、庭園美化、防風樹、地被植物、盆栽等用途。 2. 樹皮可淬取染料:樹皮含鞣質,可取做染料。 3. 花材用:花枝、果枝可供花材、盆栽等用途。 4. 藥用:根:具有袪風,利濕,活血化淤,收斂,止血功效。
‧莖:小枝叢生。枝條端直又瘦長,幼枝灰白、光滑,老枝有裂紋。‧莖:小枝叢生。枝條端直又瘦長,幼枝灰白、光滑,老枝有裂紋。 ‧葉:單葉,互生,革質,葉片厚,叢生在枝梢,葉柄短,橢圓形或倒卵形,葉緣略向葉背反捲,先端圓形,全緣或先端疏鋸齒緣。葉子的基部楔形或順著葉柄延生(下延形)。 幼葉時被白色茸毛或紅褐色絨毛,葉面呈現褐色斑點,葉子的背面脈紋清晰獨特,宛如石斑魚的斑紋。 ‧花:總狀花序作圓錐花序狀排列,花萼筒鐘形,5 裂片,裂片長橢圓形,被毛。花冠白色,5 瓣,花瓣篦狀卵形,花瓣前端不整齊凹裂;雄蕊多數,長短不一,花初開時雄蕊的花絲白色,之後轉為紫紅色,雌蕊與花萼筒合生,雌蕊的柱頭 2~3 叉,子房下位。花期為 3~5 月。‧果實:核果,成熟時紫黑色。
金絲桃 ‧英文名稱:Monostyle St. John'swort ‧學 名:Hypericummonogynum L. ‧科 名:金絲桃科(Guttiferae)金絲桃屬(Hypericum) ‧別 名:金線海棠、土常山、金錢蓮、照月蓮、五心花,金絲桃(三才圖會),狗胡花(安徽霍山),金線蝴蝶(四川南川,浙江樂清),過路癀(四川奉節),金絲海棠(山東嘮山),金絲蓮(陝西石泉)
‧原產地:中國大陸及日本。台灣早期移民時就已引進栽植。‧原產地:中國大陸及日本。台灣早期移民時就已引進栽植。 ‧分布:主要生長於台灣平地及低海拔山地約 600 公尺以下的庭園及花園內,偶而可見。 ‧用 途: 1.美化用:四~五月盛開的金絲桃花朵,極具觀賞的功能。 2.藥用:根:袪風濕,止咳嗽,清熱解毒。治風濕腰痛,肝炎,癤腫,毒蛇咬傷;果實:潤肺止咳。治肺癆,頓咳;全株:清熱解毒,散淤止痛,袪風濕。治肝炎,肝脾腫大,急性喉炎,結膜炎,瘡癤腫毒,蛇及蜂螫傷,跌打損傷。 金絲桃之萃取液或油脂則可利用於美容及美髮上。
莖:高可達 2 公尺,具有多數分枝;枝條多呈擴展狀,圓柱形或近似圓柱形,光滑無毛,常帶紅褐色色澤。 ‧葉:葉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 3~9 公分,寬 1.5~4 公分,先端銳尖至圓,基部漸狹而稍抱莖,紙質,全緣,表面綠色,背面略帶白粉狀;中肋於兩面皆明顯而在背面較明顯,僅有淡色的腺點散生;葉柄無或很短,如有葉柄多在 0.15 公分以下。 ‧花:花單生或數枚,頂生黃色或鮮黃色,較大,開放時徑 5~6.5 公分,呈聚繖花序排列,光滑無毛;萼片 5 枚,橢圓形至披針形,先端銳尖至圓;花柄細長,在果實時則呈直立狀態;花瓣鮮黃色,闊倒卵形,先端鈍或圓;雄蕊 5 束,每束有雄蕊 25~35 枚;花藥黃色,有琥珀色腺體;子房闊卵形或近似球形,5 室;花柱 5 枚,細長,幾合生至頂端。花期在五月上旬至六月下旬。 ‧果:蒴果闊卵形,具狹脊,光滑無毛;種子長橢圓形,紅褐色,有狹的假種皮,有頂生的附屬物。果實於六月至八月下旬成熟。
濱柃木 英文名稱:Shore Eurya ‧學 名:Eurya emarginata (Thunb.) MakinoIlex emarginata Thunb. ‧科 名:山茶(Theaceae )柃木屬(Eurya) ‧別 稱:翠米茶
原產地:中國、韓國、日本及琉球 ‧分布:北部淡水至基隆之海岸邊。本種僅生長在海岸邊。所知本種的標本僅限於淡水,石門,野柳和龜山島。 ‧用 途: 1.綠化美化及防風優良樹種:凹葉柃木耐鹽性佳、抗強風、耐旱性佳、耐寒性佳、耐陰性佳;可栽種於庭園作為綠化造景、或種為綠籬美化庭園用,也可栽種於海岸防風林帶,作為防風林用;可單植、列植、叢植作添景植物用。 2.花材用:葉或果枝可供作插花材料。 3.木材:質硬耐燃,可作薪炭用。
莖:灌木,高多在 2 公尺以下,具有多數分枝,小枝細長,有黃褐色短粗毛。 ‧葉:葉狹倒卵形,先端圓而有時亦有為鈍形,基部楔形或鈍,厚革質,葉緣為波狀鈍鋸尺,光滑無毛,邊緣略反捲,表面呈有光澤的濃綠色,光滑無毛,背面淡綠色,中肋及側脈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葉柄短或近似無柄。 ‧花:花多數 2~3 枚叢生,少數亦有 1 枚單生或 4 枚叢生,生長於葉腋,花朵細小;花柄細長,小苞片扁圓形,甚小;雄花:萼片 5 枚,扁圓形,光滑無毛,邊緣透明膜質;花瓣淡黃綠色,圓形或圓卵形,無毛茸,覆瓦狀排列,雄蕊 20 枚,花藥基生,子房圓球形,光滑無毛。 ‧果:果實為漿果狀,球形果實為漿果狀,徑 0.4~0.5 公分果實為漿果狀,成熟時帶紫黑色果實為漿果狀,光滑無毛。
春不老 英文名稱:Ceylon Ardisia、Seashore Ardisia ‧學名:Ardisia squamulosa Presl.Ardisia elliptica Thunb. ‧科名:紫金牛科(Myrsinaceae)樹杞屬(Ardisia) ‧別名:山豬肉、蘭嶼紫金牛、東方紫金牛、萬兩金
原產地:海南島、中南半島、泰國、緬甸、錫蘭、菲律賓、蘭嶼及綠島。原產地:海南島、中南半島、泰國、緬甸、錫蘭、菲律賓、蘭嶼及綠島。 ‧分布:全台各地被廣泛種為綠籬和園藝作物。 ‧用途: 1.園藝觀賞、綠籬:耐風、耐陰、抗瘠,故可為綠籬、修剪造型、庭園美化、大型盆栽等。被廣種為綠籬和園藝作物。 2.果實是鳥類食物:鳥類喜歡駐足飽食的果實樹。
莖:春不老株高約 2~4 公尺,小型喬木或灌木。 ‧葉:單葉,互生,葉肉質,具葉柄,葉形為倒卵形或倒披針形,葉緣為全緣,收尾圓鈍,葉脈不明顯,光滑,葉柄桃紅色,葉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淺綠色。新芽新葉略帶紅色。 ‧花:繖形花序,近頂生或腋生,花序軸愈著生枝條下部者愈長,花序為下垂狀,花枝基部膨大或具關節,花倒吊似小鈴鐺,花冠桃紅或紫白色,五瓣。花萼圓形,被腺點及緣毛,花冠淡紅色至白色,5 裂,裂片闊卵形,被腺點,雄蕊 5 枚,子房 1 室,花期 3~5 月。 ‧果實:扁球形漿果,成熟時由紅色至紫黑色,平滑,具極小的線點。
白水木 英文名稱:Silvery Messerschmidia ‧學 名:Tournefortia argentea L. f.Messerschmidia argentea (L.) Johnston.銀毛樹(海南植物誌)Argusia argentea (L.f.) H.Hein ‧科 名:紫草科(Boraginaceae)紫丹屬(Tournefortia) ‧別 名:白水草、水草、山埔姜、山草、銀丹、銀毛樹(海南植物誌)
原產地:熱帶亞洲、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熱帶澳洲及太平洋諸島;台灣產於恆春半島、蘭嶼、小琉球及綠島。原產地:熱帶亞洲、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熱帶澳洲及太平洋諸島;台灣產於恆春半島、蘭嶼、小琉球及綠島。 ‧分布:生長在臺灣南北兩端沿海及蘭嶼、綠島的海濱珊瑚礁上、沙灘上。 ‧用 途:1. 海岸防風行、道樹、庭園景觀植物植物。 適應性強,生長力好,為第一線海岸林不可缺的樹種。 2.藥用:根及莖有清熱,利尿,解毒之效。治風濕骨痛。 葉有解毒,消種之效。治解魚類、貝類中毒。
莖:高可達 10 公尺高。樹皮灰褐色,小枝條、葉片、花序,都被有銀白色的絨毛;枝上具有顯著葉痕。 ‧葉:葉呈輪生狀密集排列於枝條頂端,全緣,倒卵形,肉質性,兩面都密佈絨毛,葉柄厚實但是很短。 ‧花:花頂生,白色或是略帶淺粉紅,排成兩列,屬蠍尾狀聚繖花序;花萼、花冠都小徑約 0.5 公分,也都是 5 裂;雄蕊接近無柄,子房 4 室,柱頭兩裂。花期 4~6 月。 ‧果:果實球形核果,初呈橄欖綠,隨著成熟顏色漸漸轉淡,最後終至白色或淺綠色,具軟木質,能藉海水傳播。
燈稱花 英文名稱:Rough-leaved Holly ‧學 名:Ilex asprella (Hook. & Arn.) Champ.Prinosasprellus Hook. & Arn. ‧科 名:冬青科(Aquifoliaceae)冬青屬(Ilex) ‧別 稱:秤星樹(原變種),假青梅(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燈花樹(臺灣植物誌),梅葉冬青,岡梅、苦梅根(廣東大埔)、假秤星(廣東東莞)、秤星木、天星木、汀秤仔(香港)、相星根(廣西梧州),釘秤仔、燈秤仔、山甘草、烏雞骨、萬點金、燈絲仔、檀樓星、岡梅根
原產地:呂宋島,中國大陸南部及東部,台灣。原產地:呂宋島,中國大陸南部及東部,台灣。 ‧分布:台灣分布於低至中海拔 100~1,800 公尺處,常見於次生林緣野徑旁。 ‧用 途:1. 庭園觀賞。2.食用:根可以開脾、利腸。 3.藥用:葉可治療蛇傷、腫毒。性味:根、葉:苦、甘、寒。效用:根: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活血。治感冒,肺癰,乳蛾,咽喉腫痛,淋濁,風火牙痛,瘰癧,癰疽疔癤,過敏性皮膚炎,痔血,蛇咬傷,跌打損傷:葉:發表清熱,消腫解毒。治感冒,疔瘡,跌打。
莖:灌木,高 1~2 公尺(老株可達 3 公尺以上) ,具有多數分枝,枝條細瘦平滑,小枝光滑無毛,佈有白色圓形皮孔。 ‧葉:單葉,互生,有短葉柄,卵形或披針橢圓形,先端漸尖而略呈尾狀,基部銳尖或略呈楔形,葉膜質或紙質,細鋸齒緣,表面葉脈處有粗毛,背面近似光滑;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 5~7 對,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光滑無毛或近似無毛。 ‧花:花單生或 2~3 枚呈腋生的繖形花序,白色,較小,雌雄異株;花梗細長,光滑無毛;苞片基生,小,卵形,先端鈍;花萼裂片 4 或 5 枚,覆瓦狀排列,外面有毛茸或近似有毛茸,邊緣有細毛,橢圓形,先端鈍,光滑,擴展;雄花有雄蕊 4~5 枚,附著於花瓣基部,花絲短,尖錐形;雌花中子房球形或近似球形;無花柱,柱頭與子房先端相融合。花期 3 月。 ‧果:果實為核果,橢圓形,有縱稜,平滑,有毛,花萼殘存,熟黑;分核長 ,粗糙,有硬的內果皮。果期 4~10 月。
狀元紅 別名:小葉台東火刺木、狀元紅。 科名:薔薇科、常綠小喬木。 學名: Litchi chinensis Sonn. var. Chong Un Hung 英名: Chong Un Hung litchi
產地:熱帶亞洲、台灣原生種,台灣東部濱海、花蓮。產地:熱帶亞洲、台灣原生種,台灣東部濱海、花蓮。 花:花期初春3~4月,白色花叢生,每個節點都有可能開花, 每個花點約3~10朵花。 果實:球型果,結果為綠色像珍珠奶茶的(小珍珠)一樣大,果期相當長要到9月才會開始變大,會大到跟珍珠奶茶的(大珍珠)一樣大,果實會慢慢變紅色,變色後還可撐2個月左右。日本品種為黃色果實,也有荒皮品種。
台灣山桂花 英文名稱:Taiwan Maesa ‧學名:Maesa perlaria (Lour.) Merr. var. formosana (Mez) Yuen P. YangMaesa formosana Mez.Maesa tenera Mez ‧科名:紫金牛科(Myrsinaceae)山桂花屬(Maesa) ‧別名:九切茶、山桂花、六角草、烏樹仔、鯽魚膽、Kurisa(排灣)
‧原產地:大陸南方、越南、日本 ‧分佈:宜蘭、桃園、苗栗、台中、南投、嘉義、高雄、屏東、花蓮、蘭嶼、綠島,低至高海拔闊葉樹林內。 ‧用途:1. 綠籬、水土保持或庭植美化用:性強健,粗放,耐旱也耐濕、耐陰、抗瘠,適於綠籬、水土保持或庭植美化。2. 藥用:性味:根:苦、平。效用:根:治赤痢。
莖:常綠灌木,株高可達 3 公尺,全體光滑無毛,樹皮有白斑。 ‧葉:葉互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紙質,先端尖或鈍,波狀粗鋸齒緣,中肋凹下。 ‧花:花為短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腋生,平滑;花密集,甚小,;花冠白色、綠白色或帶紫白,闊鐘形,5 裂,裂片圓形;子房下位。 春季開花。 ‧果實:果實為漿果,球形,具不明顯條紋及宿萼,熟果白色。一顆果實含黑色種子多粒。
野牡丹藤 英文名稱:Formosan Medinilla、Taiwan Medinilla ‧學 名:Medinilla formosana Hayata ‧科 名: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野牡丹藤屬(Medinilla) ‧別 名:蔓野牡丹、藤野牡丹、台灣酸腳杆
原產地:臺灣 ‧分布:產恆春半島、屏東壽卡、南仁山區、台東大武等低海拔森林中。 ‧用 途:1.觀賞用:庭園點綴、盆栽;觀賞期可達四個月之久,為非常好的室內盆栽花卉。觀賞價值高,可觀葉、觀花、也可觀果。2.插花花材用:果枝可做插花用花材。
莖:常綠蔓性灌木,莖基部略直立,甚短,具多數分枝,小枝伸長而蔓長,略呈藤本狀,近似圓柱形,表面散生皮孔,常具有一叢短毛在節處。莖:常綠蔓性灌木,莖基部略直立,甚短,具多數分枝,小枝伸長而蔓長,略呈藤本狀,近似圓柱形,表面散生皮孔,常具有一叢短毛在節處。 ‧葉:葉輪生或對生,葉倒卵狀披針形、長盾圓狀倒卵形,先端銳尖或短尾狀,基部圓或鈍,革質,全緣,表面呈有光澤綠色,背面顏色較淡,主脈多為 3 條,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表面及背面皆光滑無毛茸;葉柄短。 ‧花:花多數,頂生,白色但有時帶粉紅色,多 4~6 枚排列為繖形花序,然後再由多數的繖形花序排列為圓錐花序狀,成串聚集,下垂性,繖形花序,皆光滑無毛;花萼圓柱狀,先端截斷狀;花瓣 4~5 枚(多數 4 枚),卵形或闊卵形,先端鈍,基部漸狹;雄蕊 8 枚,整齊徘列;子房下位,球形,花柱細長。 ‧果:果實為球形,漿果狀,成熟時呈暗紅色到紫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