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221 Views
瓷磚研磨污泥顆粒分離技術之開發與研究. 張坤森,國立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副教授 許偉哲,國立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研究生 蕭辰翰,國立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學生 曾昭珽,國立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學生. 出處: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 2007 研討會. 學生:劉嘉宇 老師:呂明和. 前言. 瓷磚製程中,高壓成型機製成磚坏,再經 1,200 °C 燒成窯燒成半產品,因半產品未完全平整,故需經研磨片之研磨,研磨過程磚坏粉屑及研磨片掉落顆粒(如金鋼砂、菱苦土等),均匯流至污水處理廠,再經混凝、沉澱、脫水,所產生之污泥即瓷磚研磨污泥。
E N D
瓷磚研磨污泥顆粒分離技術之開發與研究 張坤森,國立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副教授 許偉哲,國立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研究生 蕭辰翰,國立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學生 曾昭珽,國立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學生 出處: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2007 研討會 學生:劉嘉宇 老師:呂明和
前言 • 瓷磚製程中,高壓成型機製成磚坏,再經1,200 °C燒成窯燒成半產品,因半產品未完全平整,故需經研磨片之研磨,研磨過程磚坏粉屑及研磨片掉落顆粒(如金鋼砂、菱苦土等),均匯流至污水處理廠,再經混凝、沉澱、脫水,所產生之污泥即瓷磚研磨污泥。 • 本研究先針對磚坏粉屑與研磨掉落顆粒之物化特性,進行差異分析比較,初步擬定數種分離方法,如:水力沉降、比重分離、篩選分離等。本文即是利用顆粒粒徑及比重差異之特性,進行直筒沉降分離之研究。
研究材料及方法 • 瓷磚研磨污泥之採樣與基本物化性質分析 研磨污泥之基本物化性質分析主要依據環保署標準檢測方法 包括:比導電度、pH值(NIEA R208.03C)、水分(NIEA R203.01T)、灰分(NIEA R205.01C)等。 • 研磨污泥粒徑分析: 加入適量之蒸餾水,並以ASTM#170篩網過篩,排除粒徑>88 μm之顆粒後,利用雷射粒子計數器(HIAC Model 8000A)分析粒徑範圍介於2–80 μm之顆粒數。
直筒沉降分離設備: 此設備具有數個可控制之截留板,可依規劃之單顆粒沉降長度與沉降時間操作控制點之截留板,以截留粒徑小於預定尺度之顆粒。
操作流程:利用比重及粒徑差異,將已知乾重之研磨污泥加水充分攪拌後,由直筒上方置入,在預定截留之時間轉動控制點之截留板,阻斷粒徑小於預定尺度之顆粒;最後抽取截留板上之溶液及污泥,經由固液分離、烘乾、秤重等,即可得知截留板上顆粒質量佔全部研磨污泥質量之比例。操作流程:利用比重及粒徑差異,將已知乾重之研磨污泥加水充分攪拌後,由直筒上方置入,在預定截留之時間轉動控制點之截留板,阻斷粒徑小於預定尺度之顆粒;最後抽取截留板上之溶液及污泥,經由固液分離、烘乾、秤重等,即可得知截留板上顆粒質量佔全部研磨污泥質量之比例。
結果與討論 • 研磨污泥之物化性質分析結果。由表可知,研磨污泥母樣之pH值為7.4 ± 0.5,屬於中性物質。比導電度為5.0 ± 0.1 ms/cm,顯示污泥略具有電解質。三成分分析結果水分為30.5 ± 1.4%、灰分為63.4 ± 1.1%、可燃分為6.1 ± 2.5%。
研磨污泥粒徑分析:由粒徑分佈圖可知,研磨污泥粒徑變化最大之範圍為20–50 μm;粒徑<75 μm顆粒之重量約佔研磨污泥樣品總重量95%,粒徑<50 μm顆粒約佔85%,粒徑<20 μm約佔11%,至於粒徑>88 μm約佔5%。
結論與建議 • 瓷磚廠研磨污泥之基本物化性質分析結果,pH值為7.4、比導電度為5.0ms/cm,水分、灰分、可燃分分別為30.5%、63.4%、6.1%。 • 由研磨污泥粒徑分析可知,此相較實驗-III粒徑<75 μm污泥回收率86.3%,約有9%之差距,亦證實粒徑<75 μm污泥能回用於製程,則至少可以回用86%之研磨污泥。 • 未來本研究將針對顆粒分離實驗所截留之污泥,進行組成及比例分析,並探討截留污泥是否可回用於製程。此外,將以目前實驗結果為基礎,進一步改良沉降法及探討其他分離方法,以開發較佳之研磨污泥分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