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800 Views
作文教学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 工作单位:兰考县孟寨乡中心学校 作者姓名: 周动林 联系电话: 13592113628 电子邮箱: ZDL4826@126.com. 作文教学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 —— 初中作文全程指导的研究与实践. 作文教学的三大问题. 缺乏必须的教学序列。作文应该教什么?哪些写作知识应该教?作文缺乏科学的序列,没有较周密的计划,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哪些写作能力,没有通盘考虑,前后作文训练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E N D
作文教学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 工作单位:兰考县孟寨乡中心学校 作者姓名: 周动林 联系电话: 13592113628 电子邮箱:ZDL4826@126.com
作文教学的三大问题 • 缺乏必须的教学序列。作文应该教什么?哪些写作知识应该教?作文缺乏科学的序列,没有较周密的计划,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哪些写作能力,没有通盘考虑,前后作文训练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 缺乏必备的教学内容。作文用什么来教?长期来,作文教学教师没有教材,学生没有学本。负责任的教师自己寻找范文作资料,学生就到处找作文选来参考。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则苦于无米下锅,忙于临时抱佛脚,苦了教师,也苦了学生。 • 缺乏必要的教学过程。作文应该怎样教?许多作文指导课实际上没有指导的过程。不少老师仅布置题目和提出要求而已,仿佛作文课就是出题目让学生写,而如何完成这一要求几乎没有指导。
一、探索训练序列,实现作文指导有序化 • 现在大家都说学生的语文程度不高,推究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语文教学没有形成一个周密的体系,恐怕是多种原因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特别需要调查研究的是语文训练的项目和步骤,为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听说读写能力,究竟应当训练哪些项目,这些项目应该怎样安排组织,才合乎循序渐进的道路,可以收到最好的效果。对于这个问题,咱们至今还是心里没数……这种情况需要改变。 • ——叶圣陶 • 作文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写作教学尽管定“序”难觅,但无“序”必乱,基本的规律和序列还是可以找寻的。
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以“模仿”为主的作文教学流派。 • 这一作文教学流派以“文体中心”为理论依据。其基本程序是“模仿→改写→仿作→-评析”这样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系列。 • 重视“思维”,强调“训练”的流派。 • 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刘朏朏和首都师大教授高原提出的“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三级训练体系的总体结构是:观察是基础,分析是核心,表达是结果。初中一年级着重进行观察训练,初中二年级进行分析训练,初中三年级进行表达训练。
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流派 • 1)中央教科所实验教材《作文》提出的“文体、过程平行双轨”训练模式:按作文过程——审题、构思、列提纲、写初稿、修改、打开思路、收集积累作文材料、语言和文风等的训练项目来组成初中作文的训练线索。 • 2)扬州师范学院编写的《中学作文教学设计》 “三线并行”训练模式: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写作过程。它为新课程改革提出重视过程开了先声。 • 3)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作文训练模式: • 其核心思想是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操作过程大致分为四步:创设情境,观察情境,审美体验,开拓思路。
美国流行的写作教学模式。 • 作品范例——作文示范——写作知识——预备活动——正式作文”教学模式 。这种写作教学模式除了在写作要求上有着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序列以外,写作技巧的知识、修辞与逻辑的知识都有适当的分工,编排在不同的章节内。 • 日本流行的教学模式。 • “启发性导言——范文分析——写法指导”教学模式。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日本重视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 第一,要有写作的动机,想写; • 第二,要有写作的生活素材,有东西可写; • 第三,有表达能力,能够写出来。
我们在确定训练序列时,努力汲取上述流派的编排经验和合理成分,也认真分析了他们的不足。既有继承,也有发展。训练序列汲取了钱梦龙老师的注重模仿的文体训练方法,同时增加了注重学生感悟世界认识世界的整体素养提高的指导;融入高原刘朏朏的从观察到分析认识的思维发展的有序安排,但避免了机械分割的弊端;体现了从审题、立意、选材到谋篇布局、表达的作文过程,同时注重了人的认识发展的养成,安排了重要的训练目标。我们在确定训练序列时,努力汲取上述流派的编排经验和合理成分,也认真分析了他们的不足。既有继承,也有发展。训练序列汲取了钱梦龙老师的注重模仿的文体训练方法,同时增加了注重学生感悟世界认识世界的整体素养提高的指导;融入高原刘朏朏的从观察到分析认识的思维发展的有序安排,但避免了机械分割的弊端;体现了从审题、立意、选材到谋篇布局、表达的作文过程,同时注重了人的认识发展的养成,安排了重要的训练目标。
2、读写结合和若即若离的关系 •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我们依据现行教材主题组元的特点,参照教材中重点提及的写作知识,挖掘文本中在立意、选材、表现方法等某个方面突出的特点,确定训练的重点。如,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话题是“动物世界”,我们确定了“抓住特征观察小动物,清晰准确、形象生动地描写小动物;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其中《风筝》《故乡》《社戏》《孔乙己》《有的人》等文章都运用了对比方法,我们就把这单元的作文训练点确定为“运用对比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 同时我们决不拘泥于教材,与课文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3、系统训练和突出重点的关系 • 作文能力训练的能力点应该尽可能是全面的,但又要突出重点。以前由于没有计划,常常造成有些能力点耗未触及。我们依据教材的不同文体,确定了多种文体的训练,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一应俱全;扩写、续写、缩写、改写、仿写,感受,鉴赏,评论,无一遗漏;我们还安排了写寓言、编故事、创作诗歌的训练计划。如:读“小故事,大智慧”单元,就安排了创作寓言故事;读“少年诗情”“心灵诗语”,就尝试写诗;读“两代人的心灵沟通”,就安排给父母写信的应用文写作训练;读“议论纵横”“为学有道”“深思明辨”等单元,我们安排了多次的议论文写作。当然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重点安排了记人、写事的记叙文训练。
4、努力落实初中作文教学要求 • 新课程标准列出了初中作文的12种作文基本能力: • 1)审题能力——能读懂作文题目和有关情景或材料; • 2)立意能力——能确定写作要点和中心; • 3)观察能力——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 4)体验感受能力——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 5)思维能力——养成思考生活想象的习惯,能对阅读内容进行独立思考,能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发表议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6)选材能力——能调动已有的生活、知识积累,选取符合题意的材料;能依据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选择生活材料,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6)选材能力——能调动已有的生活、知识积累,选取符合题意的材料;能依据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选择生活材料,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 7)文体写作能力: • 记叙文——能记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 说明文——能清楚地说明自己熟悉的事物或事理,表现其特点; • 议论文——能对阅读材料和提供的情景,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对阅读内容作评价。、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发表议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 应用文——会写书信、总结、倡议书、访谈纪要、调查报告等常见应用文。
8)联想想象能力——能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展开想象和联想,表达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在阅读中能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仿写、扩写、续写、改写。8)联想想象能力——能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展开想象和联想,表达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在阅读中能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仿写、扩写、续写、改写。 • 9)语言表达能力——语句通顺、连贯、得体,标点符号使用正确,避免写错别字;力求语言有一定的表现力; • 10)篇章结构能力——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 11)修改能力——能体会写作的得失经验,发现自己的进步;有修改作文的习惯; • 12)写作速度——每课时能写出500字左右的文章。
六年级作文教学全程指导要点 • 预初以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为重点。在这一学年强调写生活随笔、编拟作文提纲、注重观察方法和思路结构为重点的训练; • 1、会写生活随笔,能及时地把生活中所见、所感、所思记下来; • 2、把握题目含义和要求,培养先列提纲后作文的习惯; • 3、有层次地观察景物,多角度描绘景物,观察中有自己的体验; • 4、抓住特征观察小动物,形象生动地描写小动物;
5、观察人物能抓住特征,能对人物作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5、观察人物能抓住特征,能对人物作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 • 6、能在观察中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丰富写作内容; • 7、围绕中心选材,叙事中有自己的感受; • 8、完整地记叙事情,把事情写生动、写具体; • 9、文章有中心句,写人、叙事能揭示文章中心; • 10、展开想象,编写写寓言小故事; • 11、会扩写、改写、缩写、续写和仿写。
七年级训练序列安排 • 七年级写作以“言之有情”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的能力,学会用心去感受,学会在叙事中渗入喜怒哀乐的主观情感,学会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 • 1、选取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使人物丰满、传神、更富立体感; • 2、描述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动作要有思想内涵; • 3、学会从社会中选取写作素材;能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发现并善于表现身边的美; • 4、注重体验感悟,在写景叙事中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叙事写人要有真情实感;
5、能围绕中心写两件事,能用两件事写一个人;5、能围绕中心写两件事,能用两件事写一个人; • 6、能运用顺序、插叙、倒叙等记叙顺序; • 7、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事物特征,能清楚地说明自己熟悉的事物或事理,表现其特点; • 8、尝试写诗,注意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写出独特的感受; • 9、学习写诗词赏析,掌握赏析的基本思路; • 10、学写简单的议论文,围绕论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 11、学习批改和评价作文,把握作文评改的要点。
八年级作文教学全程指导要点 • 八年级以言之有理为重点,注重事理的揭示和领悟。这一学年,侧重于生活感悟、主题揭示、强化中心以及以小见大的方法的运用。 • 1、围绕中心,具体叙述完整的故事; • 2、增强人生感悟,对人生、对生活有较深刻的认识;3、学会在具体环境中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 • 4、学习以小见大的方法,透过表象分析实质,通过某些现象揭示一个道理。 • 5、继续学写诗歌。 • 6、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发表议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7、文章思路较顺畅,结构有特色;推敲开头,巧设结尾,过渡和照应自然。7、文章思路较顺畅,结构有特色;推敲开头,巧设结尾,过渡和照应自然。 • 8、能对阅读材料和提供的情景,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对阅读内容和表现形式作评价。 • 9、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准确描写事物;学会借景抒情的手法; • 10、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家大事,反映时代社会的风貌; • 11、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 12、围绕论点,运用例证法等论证方法论证论点,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 13、运用对比、衬托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 14、写阅读随笔,能对阅读的内容生发自己的见解,并把感受随时写下来。
九年级作文教学全程指导要点 • 九年级以言之有味、言之有法和复习巩固为重点,注重语言的锤炼和表现手法的运用。这一学年,注重重要的写作方法的训练以及初中作文能力的综合训练。 • 1、学习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从中心和内容、语言、思路和结构等方面评改作文; • 2、增强审题能力,学会多角度审题、构思的方法,力求整体构思巧妙; • 3、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方法刻画人物; • 4、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叙事写人; • 5、中心突出,立意力求深刻,有新意,对读者有启迪;
6、学习运用场面描写衬托人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的方法。6、学习运用场面描写衬托人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的方法。 • 7、学习从历史传记、文学作品、新闻媒体等更广阔的范围选取写作素材; • 8、推敲用词、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增添文采,增强语言表现力; • 9、综合运用描写、说明、议论等方法; • 10、运用并列式、递进式、小标题等结构形式; • 11、思路清晰,前后照应,结构严谨有特色。
我们希图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训练计划。这是为完成写作能力目标而设置的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经纬交织、兼顾整体、突出重点的安排。我们力求每次训练有明确的目标,一个学期的训练连成一条较为突出的训练重点,从而提升写作能力。我们希图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训练计划。这是为完成写作能力目标而设置的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经纬交织、兼顾整体、突出重点的安排。我们力求每次训练有明确的目标,一个学期的训练连成一条较为突出的训练重点,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 这种安排只能做到“大体则有,定体则无”。
二、编写作文学本,实现作文教学课程化 • 如何将教材中出现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内容,这是教学层面亟待解决的难题。教师和学生希望有一套内容充实、过程科学的操作性较强的学本。有识之士指出:写作教材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写作知识的教学化。 • “写作教材努力的方向应该是教材知识的教学化,以追求知识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相结合为目的。”“要实现写作教材的教学化,关键在写作练习的设计。”(叶黎明:《论写作知识呈现方式的变革》)
作文指导学本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基点,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五个内容: • ⑴实例导入:以具体的正反两方面的学生作文实例导入,重在针对性和启发性,以激发学习的兴趣,明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 ⑵方法例谈:这一部分引用名家名篇以及优秀作品,启发学生领悟方法。通过名作赏析,让学生进一步领悟相关写作知识,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
⑶片段演练:从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片段训练十分重要。在片段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写作方法作归纳,实现的理性认识的提升。⑶片段演练:从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片段训练十分重要。在片段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写作方法作归纳,实现的理性认识的提升。 • ⑷范文引路:提供同龄人的相同要求甚至相同题目的范文,给学生作示范与参考,降低训练的难度,帮助学生调动已有的阅读与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建构写作知识。 • ⑸篇章训练:依据“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的理念,让学生在交流构思的基础上独立完篇,把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
第三课 开拓视野,关注社会 • 【学习目标】 • 1、善于关注社会中平凡的人和事; • 2、善于体验人物心情,语言倾注感情。
1、实例导入 • 比较下面两个片段,哪个更好?说说理由。 • 第一篇:那一幕我难以忘怀(片段) • 第二篇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片段) • 【要点品悟】 • 第二篇比第一篇好。1、紧扣时代脉搏,紧紧抓住眼前、身边在世博活动中发生的新人新事;2、语言富有情感,揭示出赵大爷充满青春气息、心态积极的特点,表现出对那群老年人敬佩赞扬的真挚情感。而第一篇的素材过于老套,视野比较狭窄。
2、方法例谈 • (1)名作赏析 • 生命常常如此之美(乔叶) • 那位妇人的笑容,如深秋的土地,自然而醇厚。 • 我看见雨珠落在他的头发上,如凝结成团的点点月光。 • 他年轻的声音,如同铜钟与翠竹合鸣的回响。 • 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人,都能给我以这种难忘的感受。满面尘灰的清洁工,打着扇子赶蚊蝇的水果小贩,双手油腻腻的修自行车师傅……只要看到他们,一种无原由的亲切感就会漾遍全身。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和来历,但我真的不觉得他们与我毫不相干。他们的笑容让我愉快,他们的忧愁让我挂怀,他们的宁静让我沉默,他们的匆忙让我不安。
【赏析】 • 作者乔叶曾在《天使路过》自序中写到“生活给了我缤纷的衣料,文字给了我绵绵的长线,我是一个拿针的人”。在这篇散文中,她就是从生活中拾起了彩色的布匹,又用很生活化的笔调给读者描述了三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劳动者形象,淡淡叙述了他们的美以及他们生活的美:卖菜妇人的热情善良,车夫的乐于助人,邮递员的工作勤谨以及“我”的感恩之心。在作者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笔下人物深切的情感。
[方法指导] • 关注社会,关注社会中平凡的人和事, 主要有以下要点: • 1)关注人的宽容、理解;2)关注人的相互帮助;3)关注人的激励,引导;4)关注人的诚实、守信;5)关注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 关注社会,发现社会中平凡的人和事,关键是: • 1)要扩大视野,把视线投向社会,投向家庭、学校以外的社会中的人与事; • 2)要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人与人的宽容理解、团结帮助、激励引导、诚实守信等和谐景象; • 3)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睁大眼睛去发现周围美好的人与事,并及时记下来; • 4)要善于体验和思考,设身处地地感受普通人的处境和情怀。
4、范文引路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 那是一群推车人——靠帮忙把沉重的三轮车推上桥面以获得微薄报酬的人。我每天骑车上学路过武宁路桥时都会看见他们,他们灰头土脸,饱经风霜,身上的衣服也和路面一样,被尘土染成了灰色,甚至头发里也夹杂着灰色,不知是一道道风干了的灰浆,还是一缕缕无奈的花发。 • 我听到桥上正在休息的他的老乡说道:“歇会儿吧,别伤着身子!”“不啦,儿子今年要考大学了,费钱呢……” • 我松开刹车,让自行车飞快地滑下桥,我心中充满感动。他们真的是这个社会的最底层,平凡如同脚下灰色的大地。可是,他们是那样坚韧、那样乐观,他们似乎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命运的不公,他们的梦想可能只是吃饱穿暖,只是孩子能读书,他们踏踏实实地赚取每一块钱,因辛苦付出而有所收获,才会使他们常常露出满足的笑吧!这种笑容是那样美丽。
【赏析】 • 这是一篇关注社会底层、反映农民工艰辛生活和和谐精神世界的优秀佳作。最值得称道的是小作者对社会底层百姓的关注的一颗善良仁慈的心。作文水平的高低首先决定于作者对生活认识水平的高低。本文的作者把视线聚焦于一群靠帮忙把沉重的三轮车推上桥面以获得微薄报酬的农民工的生活,对他们寄予深深的关切和同情,对他们作了细致的观察,并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实属不易,反映出小作者不一般的认识力。 • 5、篇章训练 • 参考题:《__________,我难以忘怀》(可填写“那眼神”、“他的身影”、“那一幕”等等)
学本的编写中渗透的意图 • 1、各环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 每次作文训练,一般以1—2个目标为多。目标不求多,但求目标的实现。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无论是选文后的评点还是方法的指导,无论是片段训练还是篇章训练,都从这一目标出发。 • 2、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 • 结构主义观点认为,新的认识只有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才有意义。我们通过要点品悟让学生自己从各例文中归纳出方法要点,和通过片段训练,提炼出作文知识要点,从而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3、注重范文的选择和运用 • 学本中较多地引用示范性的文章,这是基于我们对作文训练的一个认识,即写作训练阶段是处于模仿、学习、积累的阶段,中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模仿—积累—创新”,没有一定的模仿作基础,创新只是空中楼阁而已。因此,每次写作训练,都为学生提供范文。 • 4、重视片段训练 • 从知识到能力,必须经过训练,才能被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个训练的媒介,便是“片段”。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片段仿写在学习领会掌握某项写作能力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构建课堂结构,实现作文指导过程化 • 作文常规指导方法一般必须有五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五个环节为: • 明确目标,激发情趣→名作引导,点拨章法 • →片段训练,强化要点→交流构思,当堂写作→多元批改,重视讲评→自我修改,总结提高 • 一个完整的、认真的、科学严谨的课堂作文教学过程应该有这五个环节。
作文指导是一个很复杂的教学过程,应该从写作过程学、写作心理学等方面构建。作文指导是一个很复杂的教学过程,应该从写作过程学、写作心理学等方面构建。 • 作文教学的关键是实施教学指导的过程化。“过程教学法”的首创者、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华莱士·道格拉斯指出:“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课教授的应该是构成写作过程的一步步的操作方法”。他强调,通过真正的写作过程自然会学会写作。
(一)明确目标,激发兴趣 • 作文指导必须课课有目标。 • 这一环节教学时间不长,仅几分钟而已,但关系重大。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非从此处下手不可,此环节要突出一个“明”字,即目标明确、讲解明白、学生明了。
(二)名作引导,点拨章法 • 1.“例文”要精心选择典型的例文。 • 2.“导学”要高质量。导学要突出重点、教师要精导,学生要精学。导学法应多样化,可以采用“自学法”、讨论法”、“讲解法”、“评析法”等,以多种导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找规律,运用规律去学习,真正领会作文章法。
3、片断仿写,强化要点 • 片段比较简短,可以集中精力掌握要点,同时可以马上反馈,具有很好的时效性。这样在课堂上突破一点,使训练充分、有效。设计这一环节,意在通过片段训练,强化能力点。
(四)交流构思,当堂训练 • 出示作文后题,给学生就作文的材料、构思、章法发表看法,互相启发,互相学习,活跃思维,开拓视野。这种交流是否面广、是否充分、是否达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直接影响到这次作文的效益。 • 交流之后,当让学生当堂动笔,进行习作训练。
5、多元批改,重点讲评 • 第一,作文批改主要让学生自主互批。 • 第二,批改要及时。 • 第三,批改要有重点,不求面面俱到。 • 第四,批改的作用关键在“改”。
上述“五环节”作文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以明确目标、激发兴趣为起点,以范文引导、点拨章法为基础,以交流构思、当堂训练为重点,以多元批改,重点讲评作保障,以自我修改,总结提高为助力,切实、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上述“五环节”作文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以明确目标、激发兴趣为起点,以范文引导、点拨章法为基础,以交流构思、当堂训练为重点,以多元批改,重点讲评作保障,以自我修改,总结提高为助力,切实、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作前指导的要旨 • 第一,认真写好作文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需要达到的要求。 教学过程:设计各个教学环节 • 第二,引导学生把握写作方法 作文的指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情况,充分运用教学智慧,既要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榜样作用,同时不要忘记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别帮助和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作后讲评的要旨 • 第一、多用激励式评语 • 第二,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作文讲评。 • 要教给学生作文讲评的方法,既找优点,也找不足。对于成功者,要让他们谈写作的体会,找更上一层楼的方向;对暂时不成功的学生,也要肯定他们的努力。作文讲评不只是指出,不只是纠正,更是一种欣赏,一种激励。 • 第三,要运用多种讲评方式 • 1、对比性讲评。2、欣赏性讲评。3、挖掘性讲评。4、挑剔性讲评。5、小老师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