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870 Views
后“茶馆式”教学. —— 一项学校有效教研的实践.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张人利. 这里阐述的是一项学校开展有效教研的实践。. 一、学校 学生 学业背景. 1 、荣誉称号与敏感 “ 指标 ”.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上海市文明单位 上海市普教系统德育先进集体 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 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 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 一、学校 学生 学业背景. 1 、荣誉称号与敏感 “ 指标 ”. —— 学校没有早自习、晚自修 —— 全校开设校本课程近 100 门 —— 全校不订教辅材料
E N D
后“茶馆式”教学 ——一项学校有效教研的实践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张人利
一、学校学生学业背景 1、荣誉称号与敏感“指标”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上海市文明单位 上海市普教系统德育先进集体 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 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 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
一、学校学生学业背景 1、荣誉称号与敏感“指标” ——学校没有早自习、晚自修 ——全校开设校本课程近100门 ——全校不订教辅材料 ——保证每人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 ——每周一次全校性的文艺表演 ——每学年一次的“学生生活质量调查”
一、学校学生学业背景 2、 “两多,两少,一改善” 2008年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对上海6个区的三年级、八年级学生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我区学生总体学业成绩好,负担较轻,我校取得了更为优秀的成果。以八年级为例,列出部分项目,把学校与区进行比较。
一、学校学生学业背景 2、 “两多,两少,一改善” (1)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学科各水平上的人数比例
一、学校学生学业背景 2、 “两多,两少,一改善” (2)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
(3)学生的学习压力(作业量)的情况 (4)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 (5)学生参加补课的情况 (6)学生的体育课开设情况 一、学校学生学业背景 2、 “两多,两少,一改善”
一、学校学生学业背景 2、 “两多,两少,一改善” 以上分析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出:学校通过课程与 教学改革,学生学业成绩优秀,而且凸现了“两多、两少、一改善”的态势,即学生睡眠、体育活动增多,学生补课、作业量减少,师生关系改善。 《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全国主流媒体,多次进行报道。刘云山、陈至立两位中央领导对我校课改均有过批示,中央教科所专家曾专程到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评价很高。
一、学校学生学业背景 3、 学生学业成绩 2009年静安区、附校“中考”成绩统计
一、学校学生学业背景 3、 学生学业成绩 附校2009年初中毕业生的各类学校达线率
一、学校学生学业背景 4、 提高学生学业效能的空间 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它需要社会、家庭、 学校的共同努力。但是,作为学校,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力图通过提高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来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减轻负担。并且把这项研究首先直落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 常态情况下,教师究竟怎样教?学生究竟在怎么学?在“大样本”的观课之后,归纳出四个突出问题:
一、学校学生学业背景 4、 提高学生学业效能的空间 • 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 • 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即使有学生自己学习,但是学习方式单一,教师常把自己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 • b)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许多教师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没有关注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是怎么想的。
一、学校学生学业背景 4、 提高学生学业效能的空间 • 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 • 向究竟何在,为什么提问?为什么让学生小组讨论?……许多教师常常带有盲目性,表现茫然。 • d)教师对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的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似乎除了布置大量练习和补课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一、源于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 。 怎么针对学校的教学问题,提出方法,转变教师每天的教学行为,是有效校本教研面临的最基本的课题 。
二、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 面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我们从 三个“维度”来寻找研究的方向:其一,空间维度。 全国、上海市、静安区已产生的优秀教学方法和存在于本校教师中好的教学方法;其二,时间维度。回溯过去,审视今天;其三,目标维度。新课程推进对课堂教学的发展要求。当我们作以上三个“维度”上的分析、归纳后,惊奇地发现上世纪80年代教育家段力佩校长提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不但在当时为教育部肯定,为各师范大学教育学者赞同,在全国中小学中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当今许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学方法也能找到与“茶馆式”教学有许多共同点。
二、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 为什么茶馆式教学会有这么大影响?为什么 近30年来我国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或多或少,或 有意识,或无意识受到“茶馆式”教学方法的影响呢?因为,虽然这一方法简练成八个字,而且又把这八个字提练为“茶馆式”教学,说明“议”是这一教学方法的核心,“议“是对话的重要方式。“茶馆式”教学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教育走向对话,教育走向合作,教育走向学习共同体。“茶馆式”教学的精髓值得传承。
二、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 只有继承才能更快地发展,只有发展 才能使优秀的教学方法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特别在新课程推进到今天,中、小学教师都有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诉求。我们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以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为基础,探索这一教学方法的发展,并且把这种发展后的“茶馆式”教学称为后“茶馆式”教学。
二、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 后在何处?要回答的就是发展在哪里。发展主要 为以下三个方面: • 教学方式更加完善(主要发展)。80年代“茶馆式”教学仅为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书中学”。新课程推进之后,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书中学”,学生获得的是间接知识;另一种是“做中学”,学生获得的是直接知识。其中“做中学”包括研究性、实践性学习等。可以说,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二、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 后在何处?要回答的就是发展在哪里。发展主要 为以下三个方面: 不但在校本课程中产生了研究型课程,而且在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也应该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实践证明:有的概念、有的内容、有的方法,如果没有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学生是很难掌握的。
二、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 后在何处?要回答的就是发展在哪里。发展主要 为以下三个方面: 例如:在初一数学、科学课中的三个专题:“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军舰为什么能浮在海上”,“人呼出的气体中有氧气吗”,学生自己“做数学”,用归纳的方法真正感悟了“无限”和“不循环”的概念。“为什么能浮起”,一个班中的学生竟会产生十多个“相异构想”,学生通过自己做实践,建构起了正确的知识。怎么检测氧气存在,关键是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也是学生自己做实验,逐步形成“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思路。
二、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 后在何处?要回答的就是发展在哪里。发展主要 为以下三个方面: 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研究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知识,是一种默会知识,它支撑着创新能力的提升。后“茶馆式”教学就是变从“书中学”的一种学习方式为“书中学”与“做中学”两种学习方式。
二、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 后在何处?要回答的就是发展在哪里。发展主要 为以下三个方面: 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主题确定一般有三点依据:1)学科中核心知识;2)学生要掌握这一知识缺乏经历,或者有部分经历而得出了错误的,或不全面的结论;3)主题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二、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 • 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据说杜朗口中学在教 • 师“讲”的用时上有过规定,每堂课不能超过 • 15分钟、10分钟。80年代育才中学也曾有过讲解的用时规定。我们认为:在针对学校教师讲得太多,讲得太滥,制定校规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持久了恐怕不行。因为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科中的内容不同,划一的用时规定就会出现问题。另外,先“读”后“讲”,对吗?也不一定。一堂课,完全可能是先“练”后“讲”。也可能是不“读”、不“练”、不“议”、不“讲”,而是先“做”。因此,后“茶馆式”教学发展成三个“不”:
二、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 (1)不确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用时。 (2)不拘泥“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应用完整。 (3)不规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顺序。
二、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 • 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以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为导向来确定“读”、“练”、“议”、“讲”、“做”的合理的选择。 (1)效能是效率、效益、效果的综合。效率,对时间的变量。效益,对于时间之外对于其他投入的变量。效果,确定一定价值取向之后的达成程度。
效率 效能 效果 效益 二、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 (2)效果价值取向主要两个方面:其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二,不但关注学生“现在”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
议 异想 共识 讲 练 读 做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结构与特征 后“茶馆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那么,这五个教与学的方法内在关系究竟是什么?可以用以下一个图给予凸现: 后“茶馆式”教学结构图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结构与特征 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后“茶馆式” 教学继承了“茶馆式”教学的核心——“议”。 “议”的本质是经验与文本的对话。把“读”、“讲”、“练”、“做”作为“议”的支撑。因为,没有“读”、“讲”、“练”、“做”就没有“议”。“读”是学生读文本。可以带着问题读文本,也可以学生读文本之后提出问题。其实在学生读文本的同时已经开始了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结构与特征 “做”是增加学生的经验。这种学生的学 习经历不仅增加了学生自身的默会知识,而且可以进一步产生经验与文本的对话。“讲”,是教师讲学生自己学不懂的,目的还在于引起学生的经验与文本的对话。“练”是学生在文本与经验对话之后的应用,然后,会产生新的异想,从而进一步对话,继续“议”。从以上对后“茶馆式”教学的内在结构解读,可以看出这一种教学的本质是在帮助学生自己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结构与特征 决定教学效能提高的要素有很多,即使在其他要素不变的前提下,改变了其某一、二个要素也会带来效能的提高。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结构与特征 课堂教学有待改进的问题很多,什么都要改,又是不现实的。因此,完全有必要确定跨学科、跨学段的有普遍意义的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结构与特征 后“茶馆式”教学在“茶馆式”教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确定了两个课堂教学的关键干预因素,且以这两个关键干预因素来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四个弊端。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结构与特征 (1)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或者部分学生自己 学得会的,教师不讲。 过去,也曾强调教师“精”讲,问题是究竟“精”讲什么。一般都认为讲“重点”、“难点”,后“茶馆式”教学强调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不管通过“书中学”搞懂,还是通过“做中学”搞懂,教师都不应该讲。其实,前后两者强调的侧重点是有区别的:前者,偏重的是学科本位;后者,偏重的是学生本位。因为,重点不一定是学生自己学不会的;教师认为的难点也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认为不是难点的,有可能是学生的难点。而且,这一关键干预因素体现了“先学后教”、 “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克服了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弊端:教师总体讲得太多;教师教学行为的价值判断模糊。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结构与特征 (1)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 “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我校有一位比较优秀的中学数学教师李×,曾获全国教学大奖赛“一等奖”。有人听了她的课后提了一个问题:“这堂课上你问了十几个问题,为什么不让没有举手的同学也发发言呢?”问题十分深刻,它不仅涉及了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而且,揭示了教学的本质:是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是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还是要暴露问题、解决问题?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结构与特征 其实,学生在学习某一项知识之前,头脑里 并非一片空白,他们通过学习、生活的各种经历, 形成了对事物形形色色的看法,形成了一套他们独有的思维方式。有的学生能掌握这项知识,甚至会出现“闪光点”,也有的会产生“相异构想”。如果不管学生在想什么,只管教师讲的是正确的,这样的教学就是灌输。关注学生的潜意识,尤其是关注“相异构想”的暴露与解决,这样的教学才是启发。为什么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其目的之一,还是为了通过增加学生的经历,来暴露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解决“相异构想”的教学资源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这样做,就已经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了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结构与特征 课堂的关键干预因素的逐步成效,就使这两个课堂教学的关键干预因素变成了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基本特征。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结构与特征 后“茶馆式”教学可归纳为: 一个核心,“议”为核心。 两个特征,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或部分学生学得懂的内容教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三个发展,教学方式更加完善(从“书中学”一种学习方式发展为“书中学”、“做中学”两种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
四、“循环实证”带来教师的文化认同 那么,为了推进后“茶馆式”教学, 可选用的教育科研的方法是什么?可以阐释的,也可以实证的。我们期望把它们结合起来,其中实证的往往可以给教师更大的文化认同。
四、“循环实证”带来教师的文化认同 然而,目前实证的教育科研方法在中、小学 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是所谓的“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方法。这种实证方法的弊端在于:1.“对照班”、“实验班”是同一个教师教学,还是不同教师教学?如果同一教师教学,在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实在太高,几乎很难做到;如果不同教师教学,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往往安排优秀教师上“实验班”,一般教师上“对照班”。变量不能控制,结论也不能信服。
四、“循环实证”带来教师的文化认同 2.是否能对“小白鼠”的实验方法用在学生 身上?是否还有教育伦理学上的问题?3.这种 研究方法的价值取向往往是单一的,仅仅证明了什么是对的,有效的。4.课堂教学的改进是否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大的、关键的改进,教师的掌握也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昨天”不会,今天就会了。鉴于以上思考,我们力图改变过去的教育科研方法,推出了所谓“循环实证”的科研方法。
各班前检测 1班后检测 2班后检测 3班后检测 1班 教学 2班 教学 3班 教学 第一次校本研修 授课者与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用后“茶馆式”教学基本要求分析1班教学现状,指导2班教学设计改进。 第二次校本研修 授课者与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用后“茶馆式”教学基本要求分析2班教学现状,指导3班教学设计改进。 第三次校本研修 授课者与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用后“茶馆式”教学基本要求分析3班教学现状,指导…… 四、“循环实证”带来教师的文化认同 1、“循环实证”的操作流程:
四、“循环实证”带来教师的文化认同 操作流程说明: • 以上流程图,说明的仅是一次操作的流程。 在这一次的全程操作中,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不变,授课教师不变(原来的授课教师,可能是同一位教师,也可能是两位、三位、甚至更多位教师),教学内容不变。(这类实验一定是在同一学校、同一学科、同一年级,不同班级进行)。
四、“循环实证”带来教师的文化认同 操作流程说明: • 教师在此项实验之前都各自作好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师不但统一内容,而且还统一教学目标的侧重面,但不一定统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 一次“实证循环”的实证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所以教学设计的改进可以是比较全面的,也可以是部分的。相对应,后检测可以是以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为对象,也可以以某一点为实证对象。
四、“循环实证”带来教师的文化认同 操作流程说明: • 1班、2班、3班…………课堂教学时,所有研究人员(包括授课教师)全部观课。在每次校本研修时,所有研究人员与授课教师一同参加教学设计的改进。授课与校本研修过程全程录像、录音。因为此项研究不仅是学生学业成绩变化的研究,另外还有校本研修的研究、教学设计改进的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与学生学业成绩有关的其它方面的研究。
四、“循环实证”带来教师的文化认同 操作流程说明: • 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中,这样流程可以进行多次。这样,就形成了循环。但是,如果第一次循环从1班开始,然后2班、3班。以后的循环一般可变换班级次序,如从3班开始,然后2班、1班。
四、“循环实证”带来教师的文化认同 • “前检测”是一项基础性的综合检测。主要是两个方面: 1.以一次比较综合学业测试(如期末考试)作为学业成 绩基础,且变换成标准分;2.用问卷、访谈等形式积累与取得学业成绩有关的其他方面的情况,如对这门学科学习是否“感兴趣”?课外作业的完成一般需要多少时间?上课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机会多吗?学习好这门学科是否有信心?……等等。一次“实证循环”的后检测,内容是单一的,仅为这堂的授课内容,而且就是这一内容,还强调“侧重面”,便于考量。用试卷测试,分数也变换成标准分。一学期,或一学年通过了若干次的“循环实证”之后,再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的后检测,这次后检测类同于前检测,也分两个方面,有可能的话,不但与自身进行比较,还可以放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加以横向比较。
一个有意义问题产生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 是提高学生学业效能的研究,且把此研究首先定格在研究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在界定学业效能的基础上,审视目前课堂教学的突出弊端。为了解决这些突出弊端,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优秀教学方法。时间维度:过去、现在;空间维度:本校、外校、外区、外地;目标维度: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且把提炼出的教学方法称之谓后“茶馆式”教学。这种后“茶馆式”教学的研究是教师、学生和其他研究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 四、“循环实证”带来教师的文化认同 2、“循环实证”的内涵分析。
四、“循环实证”带来教师的文化认同 2、“循环实证”的内涵分析。 • “迭代循环”体现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特征的理解。“循环实证”指的是我们整个教育科研方法。“迭代循环”指的是一个个教学设计的迭代。教育的历史上曾有多位著名教育家对课堂教学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过研究,皮亚杰的“临床访谈法”,维果茨基的“因果发生分析法和单元分析法”,杜威的“实用主义方法”等。这些方法都支持“课堂教学是不确定的、复杂的和有条件”的观点。后“茶馆式”教学也体现了对课堂教学的这种理解。教育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教师对后“茶馆式”教学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对后“茶馆式”教学的适应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后“茶馆式”教学的掌握一定是教师、学生逐步呈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