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幾何證明

自我評量. 幾何證明. 輔助線. 在上一冊第 3 章中,我們用過了 SAS 、 AAS 、 SSS 、 ASA 、 RHS 等判別三角形全等的性質,你還記得嗎?讓我們一起來複習吧!. 在下列各組圖形中,都有一些用記號標出的線段或角,如果它們有相同的記號,則表示它們的長度或角度相同。請對照左邊每一組全等的圖形,在右邊找出適合的全等性質,並用線將它們連起來。. .  RHS  SAS  ASA  AAS  SSS. . . . . 在幾何證明的寫作過程中,除了依據題目所給的條件外,常會利用一些已學過的幾何性質、運算規律及等量公理。

ian-you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幾何證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自我評量 幾何證明 輔助線

  2. 在上一冊第 3 章中,我們用過了 SAS、AAS、SSS、ASA、RHS 等判別三角形全等的性質,你還記得嗎?讓我們一起來複習吧! 在下列各組圖形中,都有一些用記號標出的線段或角,如果它們有相同的記號,則表示它們的長度或角度相同。請對照左邊每一組全等的圖形,在右邊找出適合的全等性質,並用線將它們連起來。

  3.  RHS SAS ASA AAS SSS    

  4. 在幾何證明的寫作過程中,除了依據題目所給的條件外,常會利用一些已學過的幾何性質、運算規律及等量公理。在幾何證明的寫作過程中,除了依據題目所給的條件外,常會利用一些已學過的幾何性質、運算規律及等量公理。 在進行幾何推理的寫作時,會將「已知條件」、「要說明的結論」與「推導或說明的過程」寫成 、 、 的形式。書寫的方式將以下面的例子說明: 求證 證明 已知

  5. 如右圖,平行四邊形ABCD中, , 對角線 、 交於O 點, 試說明 , 。(兩對角線互相平分)

  6. 說明 在△AOB 與△COD 中, ∵ , ∴∠1=∠3,(內錯角相等) ∠5=∠6,(內錯角相等) 又 = ,(平行四邊形對邊等長) 所以△AOB △COD,(根據ASA全等性質) 故 , 。(對應邊相等)

  7. 現在將「已知條件」、「要說明的結論」與「推導或要說明的過程」寫成 、 、 的形式如下: 求證 證明 已知 已知 已知 條件 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中, , ,對角線 、 交於O點。

  8. 要說明的結論 求證 , 證明 在△AOB 與△COD 中 ∵ ,(平行四邊形對邊平行) ∴∠1=∠3,∠5=∠6。(內錯角相等) 又 ,(平行四邊形對邊等長) ∴△AOB △COD。(ASA 全等性質) 故 ,。(對應邊相等) 推導或說明的過程

  9. 幾何證明的寫作,要從分析出發,才能確定證明的方向與步驟,以上為例:幾何證明的寫作,要從分析出發,才能確定證明的方向與步驟,以上為例:

  10. (結論) 思 路 分 析 推 理 過 程 △AOB △COD(ASA) 平行線截角性質,平行四邊形性質 (已知) 平行四邊形ABCD中, ,

  11. 思路分析是從「結論」推到「已知條件」,而推理過程則依分析的結果由「已知條件」逐步推理至「結論」。思路分析是從「結論」推到「已知條件」,而推理過程則依分析的結果由「已知條件」逐步推理至「結論」。

  12. 搭配習作 P40 基礎題 1 請將下面的題目改寫成 、 、 的形式。 已知 求證 證明 如右圖,正方形ABCD 中, E、F 分別在 、 上, 且 = 。 請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質 來說明△ABE △ADF。

  13. 說明: △ABE 與△ADF 全等的條件是: = ,(已知) ∠ABE = ______,(ABCD 是正方形) = _______,(ABCD 是正方形) 根據______全等性質,△ABE △ADF。 ∠ADF SAS

  14. 如右圖,正方形ABCD 中,E、F 分別在 、 上,且 = 。 △ABE △ ADF。 在△ABE 與△ADF 中 ∵ = ,(已知) ∠ABE=∠ADF=90°,(ABCD是正方形) = ,(ABCD 是正方形) 所以△ABE △ADF(SAS) 已知 求證 證明

  15. 1等腰三角形兩腰上的高相等 如右圖,△ABC 中, , , 。 已知 求證 思路分析一 要證明,先找到分別以、為一邊的兩個三角形,再證明這兩個三角形全等。

  16. 證明一 在△AEB 與△ADC 中 ∠A=∠A,∠AEB=∠ADC=90°, △AEB △ADC(AAS) (對應邊相等) 與代數的解題一樣,幾何證明的方法會隨著不同的思路分析,產生不同的方法,所以例題1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證明:

  17. 思路分析二 要證明,也可以從面積觀察:在△ABC中,若分別以、為底,則其高相等。 證明二 △ABC的面積=

  18. 如右圖,△ABC 中, , , 。 已知 求證 思路分析 要證明,先找到分別以、為一邊的兩個三角形,再證明這兩個三角形全等

  19. 在△ABE 與△ACD 中 ∵ ∴△ABE △ACD( SAS) 故 (對應邊相等) ∠A=∠A 證明

  20. 幾何證明題的呈現方式,通常有以下幾個習慣的方法:幾何證明題的呈現方式,通常有以下幾個習慣的方法: (1)將 這個詞省略。 (2)把 寫成「試證」。 (3)可將推理的過程分成幾個步驟,並以(1)、 (2)、(3)、……表示。 已知 求證

  21. 2 利用全等證明兩次 如右圖,△ABC與△ABD中, ,,若E為 上任一點,試證

  22. 證明 (1)△ABC 與△ABD 中 ∵,, ∴△ABC △ABD(SSS) 故∠ABC=∠ABD(對應角相等) (2)△EBC 與△EBD 中 ∵,∠ABC=∠ABD, ∴△EBC △EBD(SAS) 故 (對應邊相等)

  23. 如右圖,,, ,與交於 F 點, 試證∠1=∠2。

  24. (1)△ABD與△ACE中 ∵,∠ADB=∠AEC=90°, ∠BAD=∠CAE ∴△ABD △ACE(RHS) 故 (對應邊相等) (2)△AEF 與△ADF中 ∵,∠AEF=∠ADF=90°, ∴△AEF △ADF(RHS) 故∠1=∠2(對應角相等)

  25. 如圖3-1,△ABC為等腰三角形, ,將△ABC對摺,使得B點與C點疊合。 圖3-1

  26. 如圖3-2,把摺好的三角形打開,則 為△ABC的對稱軸 圖3-2

  27. 由此可知: 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就是它的對稱軸,即 (1)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平分底邊,且平 分頂角。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28. 幾何推理進行中,有時僅從「已知條件」的圖形,並不足以直接推導出結論,常常需要在原圖形上添加一些圖形,以便連繫「已知條件」到「要說明的結論」之間的關係,而所添加的圖形稱為輔助線。幾何推理進行中,有時僅從「已知條件」的圖形,並不足以直接推導出結論,常常需要在原圖形上添加一些圖形,以便連繫「已知條件」到「要說明的結論」之間的關係,而所添加的圖形稱為輔助線。 在上面的說明已證實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以下我們再以幾何推論的方法,加以證明。

  29. 3輔助線的應用 如右圖,四邊形ABCD中, , ,試證∠A=∠C。

  30. 思路分析一 要證明∠A=∠C,先找到分別以∠A、∠C 為一內角的兩個三角形,可試著連接,再證明△ABD與△CBD全等

  31. 證明一 (1)如右圖,連接 。 (2)在△ABD 與△CBD 中 , , , ∴ (SSS) ∠A=∠C(對應角相等)

  32. 思路分析二 若連接,可將 ∠A 分成∠1+∠3, ∠C 分成∠2+∠4, 若能證明∠1=∠2,∠3=∠4, 即可推出∠1+∠3=∠2+∠4。

  33. 證明二 (1)如右圖,連接 。 (2)∵ , ∴∠1=∠2。 同理,∠3=∠4。( ) (3)∠A=∠1+∠3=∠2+∠4=∠C 故∠A=∠C。

  34. 思路分析一 如右圖, , 。 試證∠ABD=∠ACD。 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性質:考慮△ABD與△ACD。

  35. (1)連接 。 (2)在△ABD 與△ ACD 中 ∵ , , ∴△ABD ACD(SSS) 故∠ABD=∠ACD(對應角相等) 證明一

  36. 思路分析二 利用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考慮△ABC與△DBC。

  37. (1)連接 。 (2)在△ABC 中, , ∴∠ABD+∠1=∠ACD+∠2。 (3)在△BCD 中, ∴∠1=∠2。 (4)由(2)、(3)得: ∠ABD=∠ACD 證明二

  38. 由例題3及隨堂練習可知: 不同的思路會產生不同的輔助線,可以有不同的證法。

  39. 4 角平分線分割對邊比 如右圖,△ABC中,為∠BAC 的角平分線,交 於 D 點,試 證 =。 (1)過 D 點作 ,。 (2)∵為∠BAC的角平分線, ∴。 證明

  40. 證明 (3)△ABD:△ACD =( ..):( ..) =( ∵ ) 又△ABD:△ACD=, (同高) ∴=。 證明過程的項次符號(1)、(2)、(3)⋯⋯,也可以不必寫出來。

  41. 如右圖,△ABC中, =8,=6,=7, 、、分別為∠BAC、∠ABC、∠ACB的角平分線, 試求: (1) :。 (2) 。 (3) :。

  42. (1) :=: =8:6=4:3 (2)= = × 7=4 (3) :=: =8:4=2:1

  43. 5 內冪性質 如右圖,圓上兩弦 、交 於 P 點,試證 ×=×

  44. 證明 連接 、 △ACP 與△DBP 中 ∠ACP=∠DBP (同 AD 所對圓周角) ∠1=∠2(對頂角) ∴△ACP∼△DBP(AA) :=: 故 ×=× ⁀

  45. 如右圖,圓上兩弦 、 ,其延長線相交於圓 外 P 點,試證 ×= ×。(外冪性質)

  46. 連接 、 在△ADP 與△CBP 中 ∵∠P=∠P ∠A=∠C= BD ∴△ADP∼△CBP(AA) :=: 故 ×=×

  47. 6 切割線性質 如右圖, 割圓於 B 點, 為圓的切線, 試證 ×=2。

  48. 證明 連接 、 △ACP與△CBP中 ∠P=∠P(公共角) ∠1=∠2 (弦切角等於同弦所對圓周角) ∴△ACP∼△CBP(AA) :=: 故 ×=2

  49. ∵×=2 (+4)×4=62 ∴=5 如右圖,割圓於 B 點, 為圓的切線,若 =6,= 4,求 長。

  50. 7 中線不等式 如右圖,△ABC中,M為 中點, 試證 +>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