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29 Views
华北地区雷雨季 节 气象预报与航班保障服务工作. 民航华北空管局气象中心 陈克军. 华北雷雨季 航班 气象 保障 运行机制. 1. 首都机场 7 月 28 日雷雨保障经验. 2. 3. 差距与问题. 建议与设想. 4. 内容提要. 一、华北地区雷雨季节气象服务. 华北地区航班保障特点:雷雨季节时间长;航班量增加快;首都机场航班保障比重大。. 1 、 雷雨季节时间长 每年的 6-8 月为华北地区雷雨多发季节。 近 20 年,首都机场最早雷雨记录为 4 月 1 日( 2008) ,最晚为 11 月 9 日( 2009 ),每年受雷雨影响可达 7 个月。.
E N D
华北地区雷雨季节气象预报与航班保障服务工作华北地区雷雨季节气象预报与航班保障服务工作 民航华北空管局气象中心 陈克军
华北雷雨季航班气象保障运行机制 1 首都机场7月28日雷雨保障经验 2 3 差距与问题 建议与设想 4 内容提要
一、华北地区雷雨季节气象服务 华北地区航班保障特点:雷雨季节时间长;航班量增加快;首都机场航班保障比重大。 1、雷雨季节时间长 每年的6-8月为华北地区雷雨多发季节。 近20年,首都机场最早雷雨记录为4月1日(2008),最晚为11月9日(2009),每年受雷雨影响可达7个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12年首都机场逐月雷雨日、阵雨日统计 每年的6-8月也是首都机场雷雨多发季节,其中6、7月基本每两天就有一次对流性天气过程。
一、华北地区雷雨季节气象服务 华北地区航班保障特点:雷雨季节时间长;航班量增加快;首都机场航班保障比重大。 2、航班量增加快。 近几年,首都机场航班量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
一、华北地区雷雨季节气象服务 华北地区航班保障特点:雷雨季节时间长;航班量增加快;首都机场航班保障比重大。 3、首都机场航班保障比重大
3、首都机场航班保障比重大 7月华北地区各机场塔台、进近、区域保障架次百分比 在华北地区,首都机场航班保障的压力非常大。
雷雨季节华北地区空管保障工作 《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机制》 《华北空管局航班备降保障方案》 1、联动机制,流程规范 在华北空管局的统一指挥下,加强空管、信息、通讯、气象和各备降机场联动 当首都机场因天气原因或特殊事件已造成或将造成首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时,首都机场将启动《航班延误处置机制》,并根据实时运行情况,按照黄色、橙色、红色方案组织保障工作。当首都机场启动《大面积航班延误》或华北区域主要机场因特殊天气、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机场接收能力大幅下降时,需要组织协调华北区域各机场展开《航班备降保障方案》。 程序启动后,运管中心联系山西、河北、内蒙、天津分局,了解各机场备降保障能力,同时气象中心了解区域内主要机场及主要备降机场天气并定时向运管中心汇报,由运管中心汇总信息后及时向区管中心和终端中心通报,最后形成有效的流控方案。
华北空管局航班备降保障工作流程图(一) 正常工作 是否启动 是 否
气象中心每30分钟向运管通报一次天气实况 华北空管局航班备降保障工作流程图(二) 优先保障紧急情况、重要飞行 终止航班备降保障工作程序时,由运管中心通知各管制单位及津、并、石、呼报告室航班备降保障结束 根据情况协调或报告华北管理局值班领导或总局运控中心 各备降机场填写《备降场备降能力表》并上报并、呼、石、津报告室 并、呼、石、津报告室收集备降能力信息 航空公司签派、运控部门及时确定航班备降场的选择情况
气象中心预报室航班备降保障工作程序 预报领班通知各岗位程序终止 正常工作 运管中心通知终止程序 否 是
机场警报 B 华北地区航空重要天气快报 日常天气结论单 A C 电话、警报窗口、手机短信平台、数据库等 京沪航路预报 区域预警 D E 2、预警方式多样 目前华北空管局气象中心发布预警的方式可以说多种多样。 除TAF预报、趋势型着陆预报、重要天气预告图等方式外
1 2 3 当120公里范围内出现雷雨回波,各岗位天气会商,对外发布结论信息,如启动航班备降保障工作,每15分钟至1小时发布一次预警信息,每30分钟填写《首都机场及其主要备降场天气情况报告表》,直至航班备降保障工作程序终止。 雷暴影响本场120公里外时,及时对雷暴情况分析及判断,对外发布结论。当雷暴即将影响或已经影响本场100公里、50公里及20公里时,还将继续跟进分析及发布预警信息。 提前3小时预警本场雷雨。 今年雷雨季节民航华北空管局对气象中心提出的新要求。 优点:给管制部门确定流控方案充足的准备时间;有效控制2小时以内进港航班地面等候,2小时以上进港航班,提前返航和备降。 缺点:预报准确度下降。 3、及时提供服务 雷雨季节的气象服务,及时性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民航华北气象中心预报服务通过运行手册和相关规定有详细的指导。
二、首都机场7月28日雷雨保障分析 首都机场2012年7月几次典型雷雨过程流控情况 当前,航班量剧增,在出现雷雨的情况下,或多或少都将造成进出港航班的延误,但是其程度和雷雨本身的强度、持续时间以及出现的时段都有很大关系。如果能够做到提前预警,对航班延误造成的影响可以降到很低。
7月11日与28日雷雨过程对比 1、雷雨回波分布范围和区域相似,7月28日雷雨回波甚至更强。 2、雷雨持续时间相似。11日36分钟,28日37分钟。
亮点 不足 7月28日雷雨天气气象服务详情 1、提前3小时发布雷雨预警; 2、在发布预警后监视跟踪其发展情况,在雷雨预计发生前1小时及半小时不断发布预警短信,预计时间与雷雨发生时间仅有13分钟的误差; 3、在关注雷雨对本场的影响时,还对雷雨回波对进近区域的影响加以关注和预报。 对雷雨的持续时间预报失误较大,预报持续2小时,但由于雷暴单体的快速减弱和跳跃式传播,本场雷雨实际仅维持37分钟,在观测到雷雨的明显减弱趋势后,预报员及时发布了雷雨将于16UTC结束的修订预报。
首先,应尽可能准确预报雷雨的开始时间,时间上也尽可能提前,给管制部门一定的时间提前量以实施流控方案。当天从预报将有雷雨到管制部门实施流控有2小时,管制部门有充分时间完成准备工作并提前对外公布流控方案。Text首先,应尽可能准确预报雷雨的开始时间,时间上也尽可能提前,给管制部门一定的时间提前量以实施流控方案。当天从预报将有雷雨到管制部门实施流控有2小时,管制部门有充分时间完成准备工作并提前对外公布流控方案。Text 其次,进近区域内天气有变化时应及时发布警报,尤其对于重要航路、走廊及关键点要重视,提高进近区域天气的精准预报和预警。 A B 最后,及时修订预报结论和预警信息,及时发布取消预警,将预警信息通知到管制部门和相关用户,以便于更改流控方案。 C 7月28日的预报及服务经验 7月28日雷雨在雷雨强度、雷雨范围上并不很突出,但预报服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总结7月28日的预报及服务,有以下几点经验:
TAF预报 三、差距—— 与用户需求间的差距 尽管华北气象中心在规范流程、及时服务、差异化、精细化服务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差距首先体现在和用户需求之间的差距。 趋势着陆报 提供给 航空公司的 预报产品 SIGMET报 WA报 航空公司用户 预警窗口信息 和短信等 WC报 有的更新频率不足, 有的发布条件与放行条件不一致
三、差距—— 与用户需求间的差距 有的无法与管制信息有效融合 有的图形化产品只在固定时间制作,不能及时更新 雷达 卫星 提供给 管制用户的 预报产品 每日三次 图形化 预报产品 高空风温 预告图 航路积冰、 颠簸、 风温剖面 预告图 重要天气 预告图 管制用户
三、差距—— 各类气象预报产品之间的差异 各类气象预报产品很丰富,形式也很多样,但内容有重叠,由于侧重点不同,表达的具体内容就有不同。容易造成预报结论理解混乱、不一致现象的发生。 为相关协议用户提供的约定方式的预报服务产品 警报窗口 网络终端 短信 为管制员提供的特定预报产品 区域预警 机场警报 电话 周末及一周天气预报 传真 为机组、航空公司提供的报文及图形预告产品
1 探测手段 的不足 三、差距——原因探讨 各地区雷达型号、新旧程度不一,很多雷达还肩负为管制提供参考和临近预报的多重任务,设置不一。 另外,风廓线仪、微波辐射计、闪电定位仪等探测设备未能得到广泛的配备和使用。 设备的缺失,会导致探测和预警功能的部分缺失,也就制约了预报准确率的提高。
2 资料共享 融合的不足 三、差距——原因探讨 资料共享的不足分为三个方面: 一、区域各机场间资料共享的不足; 二、与国家气象局及其它专业气象部门资料共享的不足; 三、与航空公司、管制部门资料共享的不足。 这三方面的不足都制约了预报和服务向精细化、专业化、定制化的发展。
3 预报业务平台及飞行管制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不足 三、差距——原因探讨 一、各地区预报业务系统建设和发展参差不齐,而且经常是独立开发,在系统共享、业务平台共享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二、气象预报、飞行签派和管制员有各自的预报、放行和指挥平台,无法在各自的平台实时叠加其它部门的资料和产品。各类动态气象信息与飞行信息、管制信息的融合共享基本是个空白。 而飞行、管制和气象信息和预报产品的融合共享平台实现是统一放行、协调决策的重要基础。
进一步推动 预报业务平台 和信息资料 共享平台的建设 加强基础探测 设备的建设 加强资料共享 融合的实现 配备完整的基础探测设备和对重要天气有良好探测、追踪、预警的特殊探测设备,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实现全国探测设备的整体布网。 实现飞行、气象、管制等多方资料的共享和融合,实现与其它气象机构资料的共享和融合,将各类信息切实融合入预报与服务,实现资料的最大可利用化。 推动预报业务平台的建立,实现产品的客观定量化,减少航站和地区间的差异,减少主观化带来的预报和服务的不一致。 四、设想
完善区域预警系统的建设 实现区域的雷达实况拼图及气象雷达与管制雷达的信息融合 实现预报的可视化;将主观描述的文字性预报产品转化为各类客观定量的可视化图形产品 A B 完善地区间的应急会商机制 C 一些建议 对于管制部门、航空公司等用户进行需求分类,提供有针对性的定制服务 虽然同属于空管管制,但区管、进近、塔台这三大管制部门对天气的关注点不同,所需要的服务产品和服务内容也不尽相同。从各自具体需求出发,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定制产品,才更能贴近用户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预报水平和服务效果 D
谢谢! 民航华北空管局气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