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likes | 1.26k Views
中輟輔導多元觀. 杜家興 衛生署嘉南療養院公職臨床心理科主任 台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 專長:大腦觀點的壓力暨情緒調適;憂鬱症與自殺的調適與輔導;輔導人員專業知能的講授與督導 (06) 2795019#1131 juia@mail.cnpc.gov.tw. 三方心聲 〉 中輟生、家長、學校. 為什麼我會逃學?筱緹: 到校外靠更大尾的人,就沒人敢欺負我 為什麼放棄我兒子?小舟媽媽: 管不住就逼轉學,可以這樣嗎? 為什麼不重視中輟率?鄭秀琴校長: 身為校長,升學率是最大壓力. 王一芝、高宜凡。遠見雜誌 2009 年 10 月號 第 280 期.
E N D
中輟輔導多元觀 杜家興 衛生署嘉南療養院公職臨床心理科主任 台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 專長:大腦觀點的壓力暨情緒調適;憂鬱症與自殺的調適與輔導;輔導人員專業知能的講授與督導 (06) 2795019#1131 juia@mail.cnpc.gov.tw
三方心聲〉中輟生、家長、學校 • 為什麼我會逃學?筱緹:到校外靠更大尾的人,就沒人敢欺負我 • 為什麼放棄我兒子?小舟媽媽:管不住就逼轉學,可以這樣嗎? • 為什麼不重視中輟率?鄭秀琴校長:身為校長,升學率是最大壓力 王一芝、高宜凡。遠見雜誌2009年10月號 第280期
資料引自:再探學校三級輔導機制。 學校場域的三級輔導
資料引自:再探學校三級輔導機制。 學校場域的三級輔導
預防學生中輟才是中輟之最佳輔導策略 賀孝銘(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 教育部公佈的政策方向 • 在學生離開學校之前,便先加以防範 • 確定學生中輟預測因子 • 要了解學生從一開始留在學校到決定中途輟學的過程,或了解那些學生容易產生中輟行為,及哪些變項可能會影響到中輟高關懷學生中輟意圖的產生
中途輟學危機因素交互影響歷程的概念性模式 • 吳芝儀(民89)
中輟學生的生態理論圖 蔡淑英。以生態理論的觀點來看中輟學生的成因、需求與因應方法。嘉義大學家庭研究所。
研究結果如下: • 家庭系統為輟學問題的根源:學生中輟問題是由其家庭製造出來的。 • 家庭系統塑造個人系統:不當家庭管教方式會塑造其子女偏差性格。 • 個人系統影響學校系統:日常生活作息不正常,影響學校正常學習。 • 學校系統內狀況百出:遲到曠課為中輟之徵兆。 • 學校系統對個人系統的影響:中輟生的同儕及師生關係均不佳。 • 社會系統對個人系統的影響:網咖成為中輟休息站及犯罪溫床。 • 中間系統缺乏密切的聯繫:家庭、個人及學校系統連結度低。
建議(陳恆霖與戴嘉南) • 實務工作者 • 照顧弱勢家庭,加強親職教育訓練 • 家庭與學校密切配合,養成子女正常生活作息與規律 • 培養孩子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學習溝通技巧 • 中輟生輔導工作有專業人員參與,更能揮效益 • 中輟生宜由專人及團隊來管理 • 修訂中輟生通報標準:如改累計的時數或天數 • 將事後補救處遇措施換為事前預防:「早期發現,早期介入輔導」
不上學,要去哪裡?去做什麼? • 章勝傑: • 理解中輟生往返穿梭的空間具有的不同意涵,能幫助我們更多理解中輟學童的行為脈絡。 • 中輟生沒上學時是在哪些場所活動的?這些場所的分佈與中輟生的生活空間有什麼關聯性?這些場所有什麼空間特性?滿足了什麼心理需求? • 降團:從不好的學生變成正義的好神明 • 舞團:功課不好變成舞台上的焦點與明星 • 網咖:匿名性帶來「數位轉位」的化身經驗 • KTV:一個可以自在做自己的封閉、隱蔽空間 • 『家』:一個極欲逃離的地方
別忽略中輟生的 原生家庭經驗 • 家庭角色失功能 • 使孩子承擔過度的責任(未能經歷童真) • 家庭運作不穩定 • 使孩子陷入在過多的情緒氛圍中(衍生錯誤的情緒觀念) • 缺乏被驗證的經驗 • 使孩子不信任周遭人事物(而無法有效探索世界,變得孤僻、退縮與空想) • 缺乏被關心的經驗 • 使孩子對自己、對未來、對周遭世界變得冷漠(而無法接觸自己內心的歷程)
復原力(resilience)保護因子(protective factors) • 自1980年代整體心理衛生工作的取向由處理負面的身心不適應狀況,轉而以發展正向的身心健康與適應 • 高關懷群學生的研究也轉而重視學生正向因子的探究 • 了解與降低學生危險因子 • 探尋正向的有利因子,可以強化學生正向的力量,減少中輟的可能性。 • 找出可以降低學生中輟的保護因子,有效產生對抗中輟危險因子的作用
八項保護因子 • 林杏足(2002) • 校園中有支持分享的同伴,具有紓解情緒及壓力效用 • 正向的同儕社交技巧 • 未對自己全面放棄,仍期待改善課業 • 未全面拒絕學校課程,願意投入部份課程之學習活動 • 能感受到部份正向的師生關係 • 了解並投入個人興趣,從中調節情緒並獲成就感 • 對生涯具清晰願景者,較能投入學習及發展未來目標 • 有一特定對象的依附關係和情感聯結
中輟生復原力的四個向度 何縕琪、王齡慶、廖婉吟和江家欣(2004) • 學生個人能夠覺察自己優勢力量而自我肯定 • 與家庭成員有正向依附及對學業有正向期待 • 在學校方面能有意義聯結及對教育價值持肯定態度 • 在社區方面能提供正向的支持系統並從參與社區活動學習
尋中輟生!排除弱勢家庭每日百元罰則 • 2011/11/15 【聯合晚報╱記者舒子榕、陳雅芃、王彩鸝╱台北報導】 • 立法院上午三讀通過強迫入學條例修正案 • 新增「排弱條款」。 • 未來各縣市的強迫入學委員會也將納入社政單位,由專業社工輔導中輟生。 • 如何協助中輟生回到學校而不被排斥 • 有些學校甚至害怕中輟生重返學校,增加「麻煩」 • 全國家長聯盟理事長謝國清主張應該「罰學校每天1000元」 • 因為不少學生中輟的原因是不喜歡學校生活。
我「應該」要上學嗎? • 章勝傑:台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教授 • 在與這些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我也被迫一次又一次地思台灣的教育體制到底給了這些孩子什麼? • 如果孩子們必須上學是因為他們「必須」(義務這個詞的意涵)上學,而不是因為孩子們能在受教的過程中可以成為更健全的人,任何強迫孩子上學的作為都是不道德的。 • 批判台灣教育體制並非本研究的目的,但是當人們問「為什麼他們要中輟不上學?」這個問題時,這些孩子用他們的行為反問,「如果有更好的地方可去,為什麼要上學?」 • 2008.07.
在「逆風」中成長的就輔員文/花蓮少年之家陳培驊在「逆風」中成長的就輔員文/花蓮少年之家陳培驊 • 和青少年工作 • 我覺得最困難的是「建立關係」 • 認識了自己的個性、能力的限制 • 不因片段的失敗而全盤否定自己 • 才有機會放更多心思在需要我的孩子身上
陪伴是最好的輔導芥菜種會少年之家 蔡清蓮 • 最好的輔導方式就是陪伴,建立一個非常良好的關係 • 這些孩子們的某些外顯行為大多是想得到關注、展現自己能力 • 學生一開始都說我不像個輔導員! • 我只設定我該完成的目標,將扮演身分放置一旁,工作起來較輕鬆,可達成自己的工作目標,也可無拘束地和學生共處! • 但越是與他們親近,就會更想要為他們付出更多,如此一來便越可能發現自己的無能之處,常需要提醒自己的職責範圍 • 這些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 孩子就像海綿 • 若多吸取正面的想法… • 若一直都吸收負面想法…
多傾聽陪伴~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芥菜種會花蓮少年之家就業輔導員 李沛珊 • 下功夫建立關係,觀察並了解他們的生長背景,取得認同與信任 • 我像媽媽一般,放掉自己的作息與他們打成一片,經常陪伴他們一同出遊、聚餐、參與他們的活動、消磨他們過剩的體力與時間,之後才能慢慢引導他們在生活與品格上建立正確的認知和期待。 • 所服務的不僅是青少年,有時還包了他的家人和朋友而孩子因就業而產生的改變,影響的也不僅僅是他自己的人生,而是一整個家庭!
傾聽,讓我們更靠近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就輔員 王誌男 • 他們要的不多,但卻常常要不到,那就是愛! • 他們想說的不多,卻無處可說,因為無人可以真正傾聽,於是他們開始找,找可以被傾聽的地方。 關係建立後,給他們一點傾聽的空間後、給他們一點說話的機會、給他們一點屬於課程中、課程外的讚美、給他們一點責備,讓他們知道還有人關心他們、給他們一點自信及勇氣,即使我們能給的不多!
成為逆風少年生命裡的天使勵馨基金會屏東服務中心胡淑華成為逆風少年生命裡的天使勵馨基金會屏東服務中心胡淑華 • 許多青少年好像身陷在自我信心不足、同儕負面的學習或是犯罪的陷阱裡,誤以為無法離開坑洞 • 我們不知道他為什麼不去工作,但是他們無法持續工作必定有他的道理或原因! • 現在的我正在學習更了解青少年的想法,以不苛責卻能幫助青少年提昇自己的工作態度及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力,能夠成為他們生命裡天使。
全國中輟生復學輔導資源研究發展中心 • http://dropout.heart.net.tw/
本資料擷取自~外展服務:中輟生的協尋策略與家訪技巧大綱本資料擷取自~外展服務:中輟生的協尋策略與家訪技巧大綱 案例模擬討論 • 小龍,12歲,男,國一。不喜在教室上課,課業成就低落,經常逃學,被通報中輟;如來學校,下課時即結夥遊蕩校園,公然欺負弱小同學。導師電訪家長,家長表示我也無能為力,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如果老師可以管就交給老師幫忙管吧。 • 討論: • 1.你想小龍的不適應行為可能是如何發生的? • 2.父母親的態度對小龍不適應行為的展現有何影響? • 3.你想幫助小龍,你會如何和他接觸?如何與學校的導師、輔導老師連結,幫助小龍?
本資料擷取自~外展服務:中輟生的協尋策略與家訪技巧大綱本資料擷取自~外展服務:中輟生的協尋策略與家訪技巧大綱 案例模擬討論 • 曉雲,14歲,女,打扮中性,不穿裙子,在學校經常以運動服裝現身;在學校以女生保護者自居,會主動攻擊男孩,對於男生充滿憤怒,覺得天下沒個男人是好東西。一週有1-2天上學即是正常,放學後即去網咖報到, 喜歡上網與人聊天,匿名為「暴龍」,經常至晚上11點才離開。 • 思索 • 想一想這案主是如何長大的?他可能出現哪些不適應行為?影響這些不適應行為的發生因素可能為何?例如其家庭結構可能如何?與父母的關係可能為何?
與中輟青少年工作的態度 • 一、合作共生:將自己與轉介者分離;讓青少年知道你是他的資源、是他背後的支持。 • 二、同理性的利他:理解青少年的限制、了解他的現況、探詢可能需求,順著對方的話題走,從彼此合作的角度同理對方。 • 三、包容力的展現:臉皮要厚,觀察對方談話的意願,以尊重、好奇、開放的態度,理解青少年(無論他們展現的行為是甚麼都不是故意跟你找碴)。 • 四、未知的立場,盡量自然誠實:青少年是自己問題的專家,知道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 • 五、接納、鼓勵的態度,把焦點放在孩子的能力,催化青少年能力的開展。
本資料擷取自~外展服務:中輟生的協尋策略與家訪技巧大綱本資料擷取自~外展服務:中輟生的協尋策略與家訪技巧大綱 接觸時的特殊注意事項 • ◎注意自己的角色界線與限制 • 參考自殺守門人『1問、2應、3轉介』 • ◎衝突事件與不當要求的處理 • 如:老師我真的沒錢,你可不可以借我200元。
中輟生協尋策略 • ◎工作前的自我檢視 • ◎蒐集案主相關資料 • ◎校內資源運用 • ◎社區關係建立 • ◎調查與評估 • ◎瞭解社區環境 • ◎與商家建立有好關係
工作前的自我檢視 • 自我檢視協助覺察及明瞭自己在案主生命的定位,並澄清自己可能對案主的錯誤感覺與想法 • 我是誰?我如何經歷青少年階段? • 我擁有哪些資源及限制?我對於輔導關係、協助者角色及功能的看法? • 我如何看這一世代的青少年?(我相信孩子有無窮潛力嗎?我信任孩子能度過他的問題嗎?) • 我想和我的案主之間維持怎樣的關係? • 我想遇見的青少年問題有哪些?
事前確認相關規定的硬性及彈性部分 • 對案主說明與其接觸原因,包括可協商與不可協商的部分 • 評量案主非自願參與的反應 • 對案主表達適度同理心 • 提供適度的面質
蒐集案主相關資料 • 學校檔案紀錄 • 導師同學訪談 • 家庭訪談 • 與案主本人會談 • 其他資料 • 家訪準備 • 與學生/家長事先約好時間,並說明自己身份 • 攜帶可辨識身分之證件等 • 維護自身安全,可找導師等人同行 • 知會其他人你的家訪行程
非自願案主抗拒行為的介入 • 一、傳遞平等、尊重的態度。耐心陪伴 • 二、傳遞「你-我(you-thou)」關係訊息 • 三、以你希望被對待的方式來對待你的案主 • 堅定傳遞「案主不等於他的問題」而是「你現在遭遇到這問題」的信念 • 四、看見人性的脆弱,不忍責備 • 等待、不放棄 • 五、與案主內在經驗接觸 • 看見案主的內在需求,並反映、同理支持案主。 • 六、案主即使拒絕輔導,仍提供支持與鼓勵 • 案主不是拒絕你而是他尚未準備要面對自己 • 七、與案主情緒接觸 • 重視並反應案主的內在行為而非外在行為 • 八、由案主決定是否持續輔導關係,承擔輔導責任。
本資料擷取自~外展服務:中輟生的協尋策略與家訪技巧大綱本資料擷取自~外展服務:中輟生的協尋策略與家訪技巧大綱 如何減輕案主反彈 一、體認並接納案主的反彈是正常反應 二、避免使用直接命令式語氣 三、對問題進行多方面的探討 四、將案主行為歸因於情境因素,不要貼標籤 五、不要過分強調改變 六、改變的行為是明確具體的處遇計畫小而簡單,具有彈性 七、雙方合作是為了恢復案主自由,某些現有行為和自由能夠保住 八、隨時對案主的努力和進步予以獎勵
資料擷取自暱稱為『誠懇』的無名小站網誌 中輟生協尋策略與家訪技巧 • 個案服務的基本流程 • 接觸中輟生時應注意的事項 • 如何減輕案主反彈 • 十二守則 • 十個「不要」
資料擷取自暱稱為『誠懇』的無名小站網誌 接觸中輟生時應注意的事項 • 觀察對方訪談意願 • 探詢對可能的需求(最好都不要答應) • 順著對方的話題 • 態度盡量誠懇自然 • 注意自己扮演的角色(避免落入刻板的師長角色) • 臉皮要厚(幽默、靈活) • 即時回應個案的抗拒 • 看出個案潛在的需求,引發動機 • 作法要有彈性、有耐心 • 技巧性處理衝突事件與不當要求(雙椅法、行為改變技術)
資料擷取自暱稱為『誠懇』的無名小站網誌 如何減輕案主反彈 • 少用命令句 • 對問題多方面探討(凹/凸透鏡) • 不要過份強調改變 • 瞭解情緒,多運用同理心,視反彈為正常現象 • 希望案主改變的部分,要是明確且具體可行的 • 能保有現有的行為和自由 • 說明雙方合作是雙贏的策略 • 將案主的行為歸因於情境,不要貼標籤下評語 • 處遇計畫小而簡單,且要富有彈性 • 對案主的進步隨時給予鼓勵
熟悉青少年文化 尊重青少年的思想與生活 先面對自己的優劣點,才能讓別人信服 真誠、自然,舉止合宜 接納案主的不安與不滿 言教不如身教,區分接納與稱讚的不同 信守承諾 檢視自己的想法 對輔導成效不要過度期待 對案主犯的錯要保持耐性 對案主忽冷忽熱的情緒要保持平常心 建立穩定、信賴的互動關係 資料擷取自暱稱為『誠懇』的無名小站網誌 十二守則
資料擷取自暱稱為『誠懇』的無名小站網誌 十個「不要」 • 不要過度瞭解,不要常說「我知道你的感受…」 • 不要過度模仿青少年的言行 • 不要一直提他們犯的錯 • 不要把個案小孩子 • 不要養成個案的依賴心(不要幫個案作決定,而是探討,讓個案自己做出決定) • 不要急著批評,不要用自己的經驗壓人 • 不要侵犯個案的隱私 • 不要任加標籤、取綽號 • 不要碎碎念或長篇大論說教 • 不要過份強調未來
實做狀況 • 要能警覺到: • 自己內心當下的感受與觸動 • 自己對個案的『觀感』 • 自己對個案的『打算』 • Hold住自己,借力使力,搭上線 • 透過自己的感受來『反推』個案的內心狀態 • 展現真誠來『直接回應到』個案的內心狀態
參考資料 • 中輟生的三部曲。李國賢(台中市立安和國民中學) • 中輟生需求的滿足與輔導。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賀孝銘。 • 王一芝、高宜凡。三方心聲〉中輟生、家長、學校 :中輟生不能不救、中輟處理不能不改進 。遠見雜誌2009年10月號 第280期 • 外展服務:中輟生的協尋策略與家訪技巧大綱 • 再探學校三級輔導機制 • 章勝傑(2008)。繪製台東市中輟地圖—從空間關係理解中輟生的生活世界。《東台灣研究》11,頁 15- 48, 2008. 7. • 陳恆霖、戴嘉南。生態系統觀中輟生輟學歷程:案例分析研究。現代教育論壇(十五) • 金俊佑、何振宇(2005)。檢視支持青少年正向發展的力量—以臺中市中輟生追蹤輔導方案為例。社區發展季刊 112期。
我需要睡覺,走開!你來做什麼,我又不需要輔導?我需要睡覺,走開!你來做什麼,我又不需要輔導? • 要能警覺到 • 內心的微怒,甚至是被排斥、想逃的心情 • 急著想建立關係的心情 • 想達成交辦任務的責任心、死命堅持與挫折感 • 想得到允許、承諾 • Hold住自己,借力使力,搭上線 • 給自己一個彈性與底線 • 收納這些寶貝感受,都是日後介入的憑據 • 導入現實狀況和服務框架 • 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很為難的困境(秘密),也都不想被強迫,只是目前(學生的處境)…,所以我來這裡,來找一顆心,沒有,
我為什麼要告訴你?你為什麼不先說說你自己?我為什麼要告訴你?你為什麼不先說說你自己? • 要能警覺到: • 自己容易過早浮現的不安、防衛心 • 吸入了個案的攻擊而自我貶抑或自我矮化,遂順著個案的意思走 • Hold住自己,借力使力,搭上線 • 希望能認識認識你,才來看看我們兩個人可以怎麼合作。只是我們不熟,要你談談自己,其實剛開始並不容易。我擅長幫助人們解決內心的困擾,但從不是用強迫的,這次也是。大部分的人都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只要自己覺得不想說,就暫時不要說出來。或許,可以從你最近在做什麼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