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 奇妙的物理世界 … …..………...6

地址:东通化街 31 号. 出版单位:奇迹文学出版社. 主编:雪儿飘飘. 编委:雪儿飘飘. 邮箱: thexxing@163.com. 网址: ftp://10.10.82.143/. 电话: 0435——78951233. 邮编: 134003. 刊号: ISBN978-75011-7885-8. 有趣的声. —— 噪声中的物理 ……………..…...1. —— 声在生活中的利用 ……….........2. 色彩斑斓的光. 身边的物理. —— 民谚成语古诗与物理 ..…………3. 2011 年第一刊 第一期. —— 神奇的试验 ……..……………..4.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奇妙的物理世界 … …..………...6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址:东通化街31号 出版单位:奇迹文学出版社 主编:雪儿飘飘 编委:雪儿飘飘 邮箱:thexxing@163.com 网址:ftp://10.10.82.143/ 电话:0435——78951233 邮编:134003 刊号:ISBN978-75011-7885-8 有趣的声 ——噪声中的物理……………..…...1 ——声在生活中的利用……….........2 色彩斑斓的光 身边的物理 ——民谚成语古诗与物理..…………3 2011年第一刊 第一期 ——神奇的试验……..……………..4 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 ——有趣的生活实际…..…………...5 ——奇妙的物理世界……..………...6 功勋卓著的电与磁 ——神奇的白炽灯…….…………...7 ——预防触电…………….………..8 古老而现代的力学 ——古人的智慧….………...……...9 ——天平上的砝码....……………..10 无处不在的能量 ——走路时的摩擦力……….……..11 ——饭菜扑鼻香…………….…….12

  2. 1 1、噪声除草   科学家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样。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制造出噪声除草器。这种噪声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 2、噪声诊病 美妙、悦耳的音乐能治病,这已为大家所熟知。但噪声怎么能用于诊病呢?最近,科学家制成一种激光听力诊断装置,它由光源、噪声发生器和电脑测试器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它先由微型噪声发生器产生微弱短促的噪声,振动耳膜,然后微型电脑就会根据回声,把耳膜功能的数据显示出来,供医生诊断。它测试迅速,不会损伤耳膜,没有痛感,特别适合儿童使用。此外,还可以用噪声测温法来探测人体的病灶。 3、有源消声 通常所采用的三种降噪措施,即在声源处降噪、在传播过程中降噪及在人耳处降噪,都是消极被动的。为了积极主动地消除噪声,人们发明了“有源消声”这一技术。它的原理是:所有的声音都由一定的频谱组成,如果可以找到一种声音,其频谱与所要消除的噪声完全一样,只是相位刚好相反(相差180°),就可以将这噪声完全抵消掉。关键就在于如何得到那抵消噪声的声音。实际采用的办法是:从噪声源本身着手,设法通过电子线路将原噪声的相位倒过来。由此看来,有源消声这一技术实际上是“以毒攻毒”。

  3. 2 1、辩析熟悉的来人 和您朝夕相处的人在室外说话时,我们通过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说话。 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音调、响度都有可能相同,但音色绝不会相同,因为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相同,由于非常熟悉,我们通过辩别音色就能分辩出谁在说话。 2、测量距离 前面如果有一建筑物或高山,对着高山大喊声,用表测量发出声音到听到声音的时间,利用声速就可以测出我们与高山或高大建筑物的距离。 4、听长短 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听声音就能了解水是不是满了。 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时发声频率不同,空气柱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暖水瓶中水越多,空气柱就越短,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水刚好倒满瞬间,音调会陡然升高,通过听声音的高低,我们就能判断出水已经倒满了。 3、挑选商品 我们去商店买碗、瓷器时,我们用手或其它物品轻敲瓷器,通过声音就能判断瓷器的好环。 原理:通过音色这一点就能把坏的碗、盆挑选出来,当然实际还用辩别音调,观察形态等方法,但主要还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

  4. 3 玉不琢不成器 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镜中花 因为物体在水和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平静的池水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海市蜃楼 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产生折射。 人面桃花相映红 桃花反射红光。

  5. 4 光的直线传播 取三张相同大小的卡纸,用剪刀在每张卡纸上面分别剪一个相同大小的圆孔,给每张卡纸装上底座(用橡皮泥或其他材料)使其能竖直站立,让它们排成一列,保证三个圆孔在同一直线上,用手电筒从一端的孔照过来,在另一端用光屏接收,得到一光斑,当让其中一卡纸移动后,它正好挡在光路上,光屏上得不到光斑。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光在液体中的传播路线 在一只塑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豆奶粉,拧紧瓶盖,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此实验还可说明光能在液体中传播。 会聚日光点燃火柴 将白纸铺放在地上(或桌面上),将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白纸上得到一个亮圆。移动凸透镜的位置,使白纸上的亮圆会聚成一个最亮、最小的点(此即凸透镜的焦点)。将火柴头放在该亮点上,观察火柴是否能燃烧起来。 小孔成像 我们常用点燃蜡烛的火焰作成像物体,虽然效果不错,但蜡烛火焰不稳定,也不方便,改用白炽灯作光源,十分方便且效果非常好,白炽灯的灯丝是英文字母“C”的形状,用此做成像物体观察小孔成像时,像的大小正倒十分清晰。

  6. 5 水中能溶有少量空气,容器壁的表面小空穴中也吸附着空气, 这些小气泡起气化核的作用。水对空气的溶解度及器壁对空气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气泡生成之后,在受热面附近形成过热水层,它将不断地向小气泡内蒸发水蒸汽,使泡内的压强不断增大,结果使气泡的体积不断膨胀,气泡所受的浮力也随之增大, 当气泡所受的浮力大于气泡与壁间的附着力时,气泡便离开器壁开始上浮。  在沸腾前,窗口里各水层的温度不同,受热面附近水层的温度较高,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仅泡内空气压强P。 随水温的降低而降低,泡内有一部分水蒸汽凝结成饱和蒸汽,压强亦在减小,而外界压强基本不变,此时,泡外压强大于内压强, 于是,上浮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将缩小,当水温接近沸点时, 有大量的气泡涌现,接连不断地上升,并迅速地由大变小,使水剧烈振荡, 产生“嗡,嗡”的响声,这就是“响水不开”的道理。  气泡脱离器壁上浮, 其内部的饱和水蒸汽将不会凝结,饱和蒸汽压趋于一个稳定值。 气泡在上浮过程中,液体对气泡的静压强随着水的深度变小而减小, 因此气泡壁所受的外压强与其内压强相比也在逐渐减小, 气泡液--气分界面上的力学平衡遭破坏,气泡迅速膨胀,加速上浮, 直至水面释出蒸汽和空气,水开始沸腾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水开了", 由于此时气泡上升至水面破裂,对水的振荡减弱,几乎听不到"嗡嗡声", 这就是"开水不响"的原因。

  7. 6 让我们点一根蜡烛,仔细观察一下吧。你首先看到的 是蜡烛火焰的美丽的色彩:烛芯上方有一圈黑色锥形区,叫烛芯区;它的外面是明亮的黄色区域,叫发光区,大部分烛光都是从这个区域发出来的;在黄色区域的外围,还有一层蓝色的区域,叫做反应区。   这三种不同颜色的区域,温度并不相同。   把一张纸垂直插到火焰中去,不等纸烧着就赶快抽出来。这时,你会发现纸的烧焦程度是不相同的。根据纸的烧焦程度,可以知道:蓝色区的温度最高,其次是黄色区,黑色区的温度最低。   科学家曾用仪器细心地测量过这三个区域的温度,它们分别是1400℃、1100℃和800℃。   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三个区域的一些特点:   把烛焰移到强烈的阳光下或强电灯光下,仔细地观察烛焰的投影。你将发现区域明暗分明,投影最暗的是黄色发光区,其次是黑色的烛芯区,最亮的是蓝色反应区。这说明,在发光区中的固体微粒最稠。   你再拿一根细玻璃管,把它的一端分别插到这三个区域中,看一看从玻璃管的另一端流出了什么东西。你将会看到,从烛芯区流出来的透明的气体,冷却后变成了烛蜡。这说明,在烛芯区虽然有丰富的燃料,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氧气,所以无法充分燃烧。从发光区流出来的是黑烟,说明这里的燃烧也不很充分。反应区的情况就不同了,这里的燃烧最充分,所以流出来的是气体,很少有固体夹带物。

  8. 7 灯丝是钨做的,在高温下钨会升华,钨蒸气在温度降低时,发生凝华附着在灯泡内壁上,从而使灯壁发黑。 使用白炽灯在开灯瞬间最容易烧断白炽灯在开灯的瞬间,电阻比正常发光的电阻小的多,电流很大,在短时间内诞生大量热量,所以灯丝容易烧断。 同一盏灯傍晚比深夜暗傍晚用电器使用较多,并联的总电阻小,当输出总功率一定时,电压变小,每个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亮度变暗,当家中接入大功率用电器时,灯光变暗也是这个道理。 灯丝断了,搭上继续使用时,灯泡两端电压不变,灯丝长度变短,电阻变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亮度变亮,由于此时灯的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因而灯丝过热更容易熔断。 在对光线要求不高的场所,将两白炽灯串联接入220V电路中,其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可以省电,也是为了延长白炽灯的使用寿命。 因为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在材料和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也就是灯丝越粗,电阻越小,由P=U2/R可知,其电功率越大。 螺旋状的可减小热量散失,提高温度。螺丝口灯泡的灯丝两头各接一根金属丝,分别接在灯泡尾部中心的金属体和螺旋上,连接在电路上时,为了安全,零线一定接在螺旋套上。卡口灯泡的灯丝两头所接两根金属丝,都从灯泡尾部伸出,分别焊住。

  9. 8 一、什么叫触电? 电流流过人体而造成的伤害事故叫触电。电流对人体的伤害通常有多种因素。如一种是电流引起的心脏、呼吸道等器官的痉挛、麻痹;另一种是电流的热效应对人体的伤害。实际上触电时多种伤害因素是同时发生的。 二、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电流的大小关系如何? 一般情况下人体对于50Hz交流电,电流在1mA以上时,会对电流有感觉,当流过人体的电流超过10mA时,电流才会伤害人体。20~25mA的交流电流过人体时人就会感到呼吸困难,50mA称为致命电流,会对人的生命造成危险,当电流超过100mA时,人便会马上窒息。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的安全电流为10mA以下。 经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是由触电电压和人体电阻的大小来决定的。 三、人体的电阻大约是多大? 在一般条件下人两手之间的电阻在6.6kΩ~200kΩ之间,从手到脚之间的电阻在8kΩ~300kΩ之间,当人体的受潮时电阻会降到600Ω以下,不同的人体在不同的条件下电阻会相差很大。 四、人体触到220V电压时感觉如何? 人体触到220V电压时因流过人体的电流较大,触电部分的肌体就会发生痉挛,手或身体好象被人猛打一下,收缩起来,人可能因痉挛而跌倒,有时触电肌肉痉挛反而会紧攥住了电源,好象被电“吸”住了。如不及时抢救,当然应有生命危险。触电事故的电源一般在65V以上。

  10. 9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锯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 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说船到江心很难停下。 小小称砣压千斤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秤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坐地日行八万里 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1. 10 每架天平都配有一套砝码。砝码保存在砝码盒里。这是一个有规律的“1,2,2,5”序列。   我们知道,被测物体的质量,只有通过天平与砝码(质量已知的标准物)相“比较”才能确定。因此,在测量所能达到的精确范围内,被测物的质量可以认为是一些正整数的组合。例如,15.3克可以认为是由15克和300毫克这两个单位不同的正整数组成的。用天平称出这一质量应准备15克和300毫克的砝码。   如果天平的称量范围是1~100克,是不是就要准备100只1克的砝码呢?其实这是不必要的,采用“等量累积代替”法,我们就可以减少砝码的个数。因此,砝码盒内砝码的质量都采用“1,2,2,5”序列。如果这盒砝码的最小砝码是100毫克,最大砝码是100克,那么这台天平用砝码称量的精确度为100毫克,称量范围为100毫克~211克。这就保障了在测量范围内,任何一个质量数值都能由这些砝码中的某几个组合出来,并且从总体上来说,所需要的砝码个数又是最少的。   另外,这样组合还有利于较快地测出物体的质量。测量时如果采用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逐一增减砝码的方法,添减砝码和扭动止动旋扭的次数就会增多,这将引起横梁变形,增大误差。采用“半分法”添减砝码(每次添减上次添减砝码的一半),就会减少添减砝码的次数。   也许你能由此联想到,我们使用的人民币,也是由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等面值的硬币或钞票组成的。

  12. 11 不少人认为:人从静止走动起来动能增加是地面摩擦力对人做功的结果,因为人是靠地面摩擦力作用而走起来的,而且地面给人的摩擦力方向与人行走的方向一致,所以摩擦力对人做功使人动能增加。这种说法对不对呢?首先我们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就可知这是不对的。假若地面的摩擦力对人做正功,依据能量观点可知,这意味着地面向人体输入能量,人可以不吃饭,不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就可以走动起来了。 按这样推理,汽车也可以靠地面的摩擦力(后轮受的摩擦力方向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同)做正功而获得能量,汽车也可以不用燃料了,只需地面供给汽车能量就可以前进了。   究竟人走路时地面摩擦力做不做功呢?这要从功的定义和人走路的具体过程去分析。我们知道:人的走路过程是脚蹬地─抬脚─迈步,脚蹬地时地面摩擦力作用在脚上,但脚没有离地也就没有位移,脚一旦抬起迈步,摩擦力随之消失。根据功的定义:功=力×力作用的质点的位移,可以断定,无论脚蹬地时还是迈步时,摩擦力做功都等于零。可见人行走前进并非地面摩擦力做功,而是人体内肌肉的力(人体内力)做功的结果。人走动时动能的增加是人体内部生物化学能转化而来的。也许人们会问:如果说摩擦力不做功,可是没有地面摩擦力,人便不能行走,这又如何解释呢,这是因为地面摩擦力为人体肌肉施力做功提供了条件,使人体内力做功得以实现。 所以人走动必须依靠地面摩擦力,至于摩擦力是否做功,只能根据功的定义确定。

  13. 12 在厨房里做饭炒菜,我们在屋外也能闻到饭菜的香味。更有意思的是,有时候锅里的油才烧热,厨房外面的人就闻到了油香。 香味是怎么被人闻到的呢?因为在烹调的过程中,饭菜的分子有一部分被蒸发到空气中,并且渐渐地向四面八方运动,当它们钻进我们的鼻孔时,我们就闻到香味了。这个过程叫做扩散现象。 气体分子很小很小,我们的眼睛直接看不见它们。但是,这些分子的运动是能够间接地观察到的。在太阳光底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尘埃在空气中飘来飘去,上下飞舞,就是受运动着的气体分子碰撞的结果。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互相之间不断地碰撞,不断地改变运动的方向。 因为气体分子之间距离比较大,互相撞碰的机会少,所以它们很容易离散开来。有些气体的分子运动得很快,拿氢气来说,它的分子跑得比子弹头的速度还要快上几倍呢。正是这个缘故,气体物质的体积,如果不受外界的约束,就会不断膨胀扩大,扩散开来。 扩散现象不单气体里有,液体里也有。做汤的时候,滴进几滴酱油,即使不搅拌,整个汤里也会逐渐均匀地染上酱油的色泽,并富有酱油的美味。这就是酱油在汤里扩散的结果。 扩散现象生动地证明,无论是那一种形态的物质,它们的分子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当它们互相接触的时候,彼此就要扩散到对方当中去。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扩散也加快。

  14. 定价:20.00元 主编:雪儿飘飘 美编:雪儿飘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