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k likes | 1.25k Views
疾病的分布. 哈尔滨医科大学 流行病学教研室 王滨有. EPIDEMIOLOGY. The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determinants of health-related states or events in specified populations,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tudy to control of health problems. Epidemiology. Population Medicine The Language of Quantification.
E N D
疾病的分布 哈尔滨医科大学 流行病学教研室 王滨有
EPIDEMIOLOGY • The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determinants of health-related states or events in specified populations,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tudy to control of health problems.
Epidemiology • Population Medicine • The Language of Quantification
第一节 疾病的频率测量指标 一、发病指标 (一)发病率(incidence rate) 1.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发病率= K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 … 发病率= K 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
(二) 罹患率(attack rate) 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 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地测量发病机率。
(三)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1.定义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患病率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两种。 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时点患病率= K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 K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 ……
第二节 疾病的频率测量指标 一、发病指标 (一)发病率(incidence rate) 1.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发病率= K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 … K
(二) 罹患率(attack rate) 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 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地测量发病机率。
(三)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1.定义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患病率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两种。 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时点患病率= K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 K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 ……
2. 影响患病率升高、降低的原因 (1)影响患病率升高的因素: ①病程延长 ②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 ③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高) ④病例迁入 ⑤健康者迁出 ⑥易感者迁入 ⑦诊断水平提高 ⑧报告率提高
(2)影响患病率降低的因素: ①病程缩短, ②病死率增高, ③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 ④健康者迁入, ⑤病例迁出, ⑥治愈率提高。
3. 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 患病率水平(所有病例)是随着发病率(新病例)增高而增高,并随着疾病恢复的加速或死亡的加速而下降。
4.应用 *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
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的关系是: P 患病率 I 发病率 D 病程
(四)感染率 (infection rate) 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感染率的性质与患病率相似。 感染率=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K K=100% 多用于隐性感染、病原携带及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
二 、死亡指标 (一)死亡率(motality rate) 1.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K 某期间内(因某病) 死亡总数 死亡率= 同期平人口数 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 ……
2. 应用 *是用于衡量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的指标 *可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 *可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用于探讨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
(二)病死率(fatality rate) 1. 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 K 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 K=100%
2 .应用 表示某确诊疾病的死亡概率,它可表明该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通常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三、伤残指标 (一)伤残率
(二)潜在减寿年数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 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 疾病负担测量的一个直接指标 • 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优点 • 计算简便、易于理解,结果直观 • 用于了解居民过去和现在的卫生健康水平 • 对卫生防疫工作的设计,计量和估计也是必需的 • 每种疾病的平均死亡年龄不同,潜在减寿年数的值亦不同
应用 • 用于计算每个病因引起的寿命减少年数,及比较不同原因所致的寿命减少年数 • 用于将某一地区(县)和另一标准地(或省)相比较 • 在卫生事业管理中,作为筛选确定重点卫生问题或重点疾病的指标 • 适用于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和卫生政策的分析
(三)伤残调整寿命年 (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 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 包括: • 早死所致的 寿命损失年(YLL) • 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 健康寿命损失年(YLD)
应用 • 宏观地认识疾病和控制疾病 • 确定危害严重的主要病种,重点人群,和高发地区,为确定防治重点及研究重点提供重要信息依据 • 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研究不同病种,不同干预措施挽回一个DALY所需的成本,以求采用最佳干预措施来防治重点疾病
第二节 疾病分布的形式 Distribution Place Time Persons
一、人群分布特征 1,年龄
中国累积报告的HIV感染者按年龄分布图1985 — 2001.6
不同人群女性乳腺癌年龄别发病专率。可见,从30岁开始发病率增高,其发病率曲线随年龄增高而上升。西方国家可上升到70~80岁为止,低发国家日本发病率50岁达高峰,以后即下降。不同人群女性乳腺癌年龄别发病专率。可见,从30岁开始发病率增高,其发病率曲线随年龄增高而上升。西方国家可上升到70~80岁为止,低发国家日本发病率50岁达高峰,以后即下降。
1.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 (1) 有助于深入探索致病因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2)可帮助提供重点保护对象及发现高危人群,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3) 有助于观察人群免疫状况的变化、确定预防接种对象和进行预防接种措施的实施。
2.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1)免疫水平状况 (2)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不同 (3)有效的预防接种
3.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 (1)横断面分析 (cross sectional analysis): 分析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和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多用于传染病的分析。
缺点: 不能说明不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组的死亡趋势。 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这种分析方法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因为暴露时间距发病时间可能很长,而且致病因子在不同时间的强度可能有变化。 这种方法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
(2)出生队列分析 (birth cohort analysis): 是将疾病年龄分布和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的一种方法。 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一组称为出生队列(birth cohort),可对其随访若干年,以观察死亡情况。
它可以明确地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有助于探明年龄、所处时代特点和暴露经历在疾病的频率变化中三者的作用。它可以明确地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有助于探明年龄、所处时代特点和暴露经历在疾病的频率变化中三者的作用。 该方法在评价疾病的年龄分布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等方面具有很大意义。
图显示1930年50~60岁组的死亡率高峰提示,成年人结核病死亡(及患病)可能是生命早期感染的再活化,而不是新感染或再感染所致.图显示1930年50~60岁组的死亡率高峰提示,成年人结核病死亡(及患病)可能是生命早期感染的再活化,而不是新感染或再感染所致.
(二)性别 通常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 但发病率通常女性较高。
中国累积报告的HIV感染者按性别分布图1985 — 2001.6
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 1. 男女两性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 2. 与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的差异有关 。 3. 男女职业中毒发生率不同是由于妇女较男性更少从事一些危险性很大的职业有关。 4. 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也可能出现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
(三)职业 职业暴露不同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职业性的精神紧张均可导致疾病分布的不同。
在研究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在研究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 疾病的职业分布不同与感染机会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有关。 (2) 暴露机会的多少与劳动条件有关。 (3) 职业反映了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 (4)不同职业的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在疾病的种类上也有不同的反映。